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是当前的热点研究领域,中国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发表了众多高水平论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2003—2022年期间WOS(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该研究领域论文的数量、被引频次、作者、国家(地区)、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是当前的热点研究领域,中国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发表了众多高水平论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2003—2022年期间WOS(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该研究领域论文的数量、被引频次、作者、国家(地区)、研究机构、期刊以及关键词进行统计。基于VOSviewer可视化软件分析贡献居前的作者、国家(地区)、研究机构、期刊以及重要关键词,借助Scimago Graphica软件将不同国家(地区)的发文数量可视化,利用bibliometrix包(R语言)分析研究热点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在2003—2022年间,中国学者在本研究领域共发表论文374篇,排名世界第一;根据年度发文量,该领域的研究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萌芽期(2003—2005年)、波动发展期(2006—2011年)和指数增长期(2012—2021年);Zhou JZ(周集中)、Li XZ(李香真)和Chu HY(褚海燕)是本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中国科学院是核心研究机构,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为WOS数据库文献的主要来源期刊;本领域研究热点词的演变与测序技术的发展紧密关联,测序技术从454焦磷酸测序发展到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推动了该领域从优先效应和中性理论等概念的引入发展到通过模型确定确定性过程和随机性过程相对贡献的定量研究。在系统描述2003—2022年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可能的一些重要研究方向,有助于相关学者加深对该研究领域的理解,对进一步聚焦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领域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展开更多
揭示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是有效预防藻类水华以及科学管理水生态系统的重要条件。为了揭示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以及明确驱动该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具体影响因子,于2020年8月,对全...揭示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是有效预防藻类水华以及科学管理水生态系统的重要条件。为了揭示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以及明确驱动该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具体影响因子,于2020年8月,对全湖38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及其功能群组成,以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共检出7门59属91种,其中绿藻门(27属46种)、硅藻门(13属22种)和蓝藻门(8属11种)分别占总藻类种数的50.5%、24.2%和12.1%,其他门类占13.2%。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3个功能群,其中N、G、P、W1和LO为鄱阳湖优势功能群,它们所指示的生境特征表明鄱阳湖存在富营养化风险。鄱阳湖湖湾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主航道水域存在明显差异,湖湾水域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主航道水域(Mann-Whitney U test,P<0.001)。群落距离与环境距离和地理距离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环境过滤作用和空间扩散限制作用共同影响了鄱阳湖浮游植物及其功能群群落的构建,而变差分解分析、C-score分析和校正随机率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确定性过程(环境过滤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且其对功能群群落影响更大。约束性排序分析结果显示,浊度、高锰酸盐指数和电导率是驱动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最重要环境因素,温度、电导率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鄱阳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展开更多
文摘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是当前的热点研究领域,中国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发表了众多高水平论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2003—2022年期间WOS(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该研究领域论文的数量、被引频次、作者、国家(地区)、研究机构、期刊以及关键词进行统计。基于VOSviewer可视化软件分析贡献居前的作者、国家(地区)、研究机构、期刊以及重要关键词,借助Scimago Graphica软件将不同国家(地区)的发文数量可视化,利用bibliometrix包(R语言)分析研究热点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在2003—2022年间,中国学者在本研究领域共发表论文374篇,排名世界第一;根据年度发文量,该领域的研究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萌芽期(2003—2005年)、波动发展期(2006—2011年)和指数增长期(2012—2021年);Zhou JZ(周集中)、Li XZ(李香真)和Chu HY(褚海燕)是本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中国科学院是核心研究机构,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为WOS数据库文献的主要来源期刊;本领域研究热点词的演变与测序技术的发展紧密关联,测序技术从454焦磷酸测序发展到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推动了该领域从优先效应和中性理论等概念的引入发展到通过模型确定确定性过程和随机性过程相对贡献的定量研究。在系统描述2003—2022年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可能的一些重要研究方向,有助于相关学者加深对该研究领域的理解,对进一步聚焦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领域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文摘揭示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是有效预防藻类水华以及科学管理水生态系统的重要条件。为了揭示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以及明确驱动该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具体影响因子,于2020年8月,对全湖38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及其功能群组成,以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共检出7门59属91种,其中绿藻门(27属46种)、硅藻门(13属22种)和蓝藻门(8属11种)分别占总藻类种数的50.5%、24.2%和12.1%,其他门类占13.2%。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3个功能群,其中N、G、P、W1和LO为鄱阳湖优势功能群,它们所指示的生境特征表明鄱阳湖存在富营养化风险。鄱阳湖湖湾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主航道水域存在明显差异,湖湾水域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主航道水域(Mann-Whitney U test,P<0.001)。群落距离与环境距离和地理距离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环境过滤作用和空间扩散限制作用共同影响了鄱阳湖浮游植物及其功能群群落的构建,而变差分解分析、C-score分析和校正随机率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确定性过程(环境过滤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且其对功能群群落影响更大。约束性排序分析结果显示,浊度、高锰酸盐指数和电导率是驱动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最重要环境因素,温度、电导率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鄱阳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
基金supported b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2021GG0307,2020GG0126)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2021ZD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