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1
1
作者 夏燕飞 黄浩 +1 位作者 周嘉莉 罗妙妙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或股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手术患者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Ⅰ、Ⅱ级,数字抽签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各60例.记录术...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或股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手术患者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Ⅰ、Ⅱ级,数字抽签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各60例.记录术前、麻醉后手术前、手术30 min、主要手术步骤操作时、手术结束时等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测定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 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MS评分全身麻醉组麻醉结束6、12、24 h[分别为(26.5±0.5)、(25.4±0.7)、(27.4±0.3)分]与麻醉诱导前[(29.5±0.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麻醉结束72 h[(29.2±0.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麻醉结束6、12 h[分别为(26.6±0.4)、(25.6±0.8)分]与麻醉诱导前[(29.4±0.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结束24、72 h[分别为(29.1±0.4)、(29.5±0.4)分]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结束后24 h,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MMS评分为(29.1±0.4)分,高于全身麻醉组(27.4±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全身麻醉在术后12 h内对老年骨科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较硬膜外麻醉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麻醉 硬膜外 认知障碍
原文传递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对催乳素及初乳的影响 被引量:88
2
作者 马雪 何维微 +2 位作者 吴成富 王春亭 刘丽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454-456,共3页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对催乳素及初乳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健康足月产妇,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术毕随机等分两组:止痛组和对照组。止痛组硬膜外注入吗啡镇痛液镇痛。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催乳素(PRL)...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对催乳素及初乳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健康足月产妇,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术毕随机等分两组:止痛组和对照组。止痛组硬膜外注入吗啡镇痛液镇痛。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催乳素(PRL)。术后随访48小时。结果:止痛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PRL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止痛组术后PRL高于对照组,24小时具显著性差异(P<0.05),48小时具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止痛组睡眠较好,术后除1例呕吐外,无其他并发症。两组肠排气时间及宫缩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能增加PRL分泌,促进早泌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镇痛 硬膜外 吗啡 初乳 催乳素
原文传递
腰麻硬膜外复合麻醉法10年临床分析 被引量:83
3
作者 王华民 李志学 曲仁海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624-625,共2页
硬膜外穿刺时一旦刺破硬脊膜 ,是否继续进行硬脊膜外阻滞 ,一直有争议。 193 7年 Soresi首次在硬膜外注局麻药后继续进针刺破蛛网膜注入局麻药完成复合脊麻 -硬膜外麻醉 ( CSEA)并未引起重视·直至 1992年开始发明带背孔的 Tuohy针... 硬膜外穿刺时一旦刺破硬脊膜 ,是否继续进行硬脊膜外阻滞 ,一直有争议。 193 7年 Soresi首次在硬膜外注局麻药后继续进针刺破蛛网膜注入局麻药完成复合脊麻 -硬膜外麻醉 ( CSEA)并未引起重视·直至 1992年开始发明带背孔的 Tuohy针及可从此针刺入蛛网膜下腔的无创细 ( 2 5~ 2 6G甚至 2 7~ 2 9G)针 ,即针尖呈圆锥笔尖形 ,在笔尖旁侧开孔 ,不引起脊膜割伤 ,也便于单穿刺点针通针法 ( needle through needle)完成复合脊麻及硬脊膜外麻醉 ,才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所以从安全简便考虑 ,CSEA应以单穿刺点法 ( SST)并选用无创细脊麻针为宜 ,不宜再用双穿刺点法 ( DST) ,更不宜采用传统钭面开口的脊麻针 ( 2 0~2 2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麻 硬膜外 复合麻醉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85
4
作者 吕金英 周海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7-679,共3页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老年患者大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的改变及记忆受损,进而影响老年患者的临床康复。POCD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清楚。研究显示手术创伤、基础疾病、年龄及术后并发症等均可引起。
关键词 高龄 麻醉 全身 麻醉 硬膜外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不同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比较 被引量:83
5
作者 章放香 宁俊平 +2 位作者 邱冰 王世萍 贺纯静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方法择期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93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体重45~67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全麻组(G组,n=47)和脊椎-硬膜外阻滞组(S-E组,...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方法择期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93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体重45~67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全麻组(G组,n=47)和脊椎-硬膜外阻滞组(S-E组,n=46)。G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异丙酚2mg/kg、芬太尼3-5μg/kg、维库溴铵0.1mg/kg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静脉输注丙泊酚2-5mg·kg-1·h-1,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和维库溴铵0.04mg/kg,吸入1.5%-2.0%异氟醚;S-E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2ml,注药时间20s,注药后保持原体位15min,同时调整麻醉平面至患侧B以下,术中根据需要硬膜外追加0.5%罗哌卡因3.5ml。分别于麻醉前24h、术后24h和72h时,采用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分,采集肘静脉血样,ELISA法测定血浆B淀粉样蛋白浓度。结果与G组比较,S-E组术后24h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血浆B淀粉样蛋白浓度降低(P〈0.05)。结论全麻较脊椎.硬膜外阻滞老年患者更易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麻醉 脊椎 麻醉 硬膜外 老年人 认知障碍
原文传递
新产程标准下全产程分娩镇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78
6
作者 包菊 赫英东 +1 位作者 包艾荣 曲元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6-112,共7页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下全产程分娩镇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拟阴道分娩且按新产程标准管理的907例单胎足月产妇作为研究组,并选择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按旧产程标...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下全产程分娩镇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拟阴道分娩且按新产程标准管理的907例单胎足月产妇作为研究组,并选择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按旧产程标准(Friedman产程标准)管理的982例单胎足月产妇为对照组。收集产妇的一般资料、镇痛资料、产科和新生儿资料,比较2组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研究组产妇的年龄以及高龄产妇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30.2±3.0)与(29.6±2.9)岁,t=3.823;8.2%(74/907)与4.2%(41/982),χ^2=13.087;P值均<0.001],2组其他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研究组接受镇痛时宫口扩张程度[M(P25~P75)]小于对照组[2(1~2)与2(1~3)cm,Z=-3.752],镇痛前和第二产程数字等级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8(8~9)与8(8~10)分,Z=-14.441;5(4~5)与6(5~7)分,Z=-16.495]。研究组中位镇痛时间较对照组延长[520(340~750)与300(200~453)min,Z=-17.801],镇痛泵用药总量明显多于对照组[68(35~84)与30(18~48)ml,Z=-18.004](P值均<0.001)。2组产妇分娩镇痛相关并发症(低血压、穿破硬脊膜、下肢麻木、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研究组自然阴道分娩的比例高于对照组[71.8%(651/907)与63.2%(621/982),χ^2=15.623],中转剖宫产的比例低于对照组[13.6%(123/907)与20.5%(201/982),χ^2=18.831](P值均<0.001)。研究组产钳助产的比例显现出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尚未见统计学意义[14.8%(133/907)与15.3%(150/982),χ^2=0.093,P=0.797]。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680(470~900)与480(360~660)min,Z=-12.490;56(31~89)与37(24~58)min,Z=-9.964;7(5~10)与6(5~8)min,Z=-6.673;P值均<0.001]。研究组人工破膜率低于对照组[55.2%(501/907)与63.2%(621/982),χ^2=12.516,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产道 镇痛 硬膜外 产程 第二 镇痛 产科 剖宫产术
原文传递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镇痛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 被引量:76
7
作者 朱全忙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9期1550-1551,共2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镇痛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及对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择期初产妇2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5—4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无痛分娩组(I组,n=120)对照组(Ⅱ组,n=120)。无硬膜外穿刺...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镇痛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及对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择期初产妇2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5—4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无痛分娩组(I组,n=120)对照组(Ⅱ组,n=120)。无硬膜外穿刺禁忌症,无胎儿宫内窘迫征象,无产科及内外科并发症。Ⅰ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进行分娩镇痛,0.125%罗哌卡因与0.4wg/ml舒芬太尼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4~6ml/h,PCA量2ml,锁定时间30rain,4h限量40—50ml,至宫口开全停止给药;Ⅱ组按阴道分娩常规处理,未用任何止痛措施。分别于镇痛前、镇痛后10min及第二产程,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观察镇痛效果,并记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情况。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组镇痛前VAS评分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O.05)。与Ⅱ组比较,Ⅰ组在镇痛后10min及第二产程VAS评分降低,顺产率提高,剖宫产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镇痛用于无痛分娩镇痛效果确切,母婴健康状况未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硬膜外 镇痛 分娩
原文传递
中国分娩镇痛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72
8
作者 徐铭军 姚尚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89-293,337,共6页
WHO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剖宫产率高达46.2%,居世界第一,其中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占全部剖宫产的11.7%。在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并畸形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妇对分娩痛的担心和恐惧。但这种畸形上升的剖官产率不仅没有使产... WHO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剖宫产率高达46.2%,居世界第一,其中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占全部剖宫产的11.7%。在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并畸形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妇对分娩痛的担心和恐惧。但这种畸形上升的剖官产率不仅没有使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性得到提高,反而使产妇和新生儿伤亡及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产科 镇痛 硬膜外
原文传递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8
9
作者 王平 陈本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6-177,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五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0.05%(A组)、0.075%(B组)、0.1%(C组)、0.125%(D组)、0.15%(E组)的罗哌卡因+0.5μ...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五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0.05%(A组)、0.075%(B组)、0.1%(C组)、0.125%(D组)、0.15%(E组)的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镇痛,VAS评分≤3分认为镇痛有效。记录各组产妇的镇痛有效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运动阻滞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A、B、C、D、E组产妇镇痛有效率分别为47%、70%、83%、87%,D、E组明显高于A、B、C组(P<0.05),E组有1例发生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为1分)。结论 0.1%和0.125%罗哌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能够为产妇提供安全可靠的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镇痛 硬膜外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发热的影响 被引量:67
10
作者 卢园园 毛卫亮 +3 位作者 夏瑞强 张冰 胡明品 李军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2-1044,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发热的影响。方法拟行分娩镇痛的健康产妇104例,ASA分级Ⅰ或Ⅱ级,NYHA分级Ⅰ或Ⅱ级。身高150~175cm,体重50~90kg,孕周37~45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075%罗哌卡因组(R1组,n=51)...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发热的影响。方法拟行分娩镇痛的健康产妇104例,ASA分级Ⅰ或Ⅱ级,NYHA分级Ⅰ或Ⅱ级。身高150~175cm,体重50~90kg,孕周37~45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075%罗哌卡因组(R1组,n=51)和0.125%罗哌卡因组(R2组,n=53)。R1组和R2组分别行0.075%罗哌卡因+0.25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0.25μg/ml舒芬太尼方案的硬膜外分娩镇痛,维持VAS评分<3分。于镇痛前(T0)、镇痛30min、1、3、5h、胎儿娩出即刻和分娩后2h(T1-6)时测定体温;于T0,3,5时采集肘前静脉血样,测定血清IL-6浓度;记录发热发生情况、麻醉平面、补液速率、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用量、药物追加次数和产程等。结果与R1组比较,R2组T1-6时体温升高程度增加,罗哌卡因用量及T3时IL-6浓度升高(P<0.05)。2组发热率、麻醉平面、补液速率、舒芬太尼用量、药物追加次数和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发热无影响;0.075%罗哌卡因较0.125%罗哌卡因产妇体温变化小,与IL-6浓度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啶类 舒芬太尼 镇痛 硬膜外 分娩 发热
原文传递
分娩镇痛研究进展 被引量:67
11
作者 黄遐 杨娟 杨永秀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97-201,共5页
分娩镇痛方法众多,目前分娩镇痛的最佳选择是椎管内阻滞,包括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较新的技术还有硬膜穿孔后硬膜外镇痛。单独或与椎管内阻滞合用的其他药物性镇痛方法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另外还... 分娩镇痛方法众多,目前分娩镇痛的最佳选择是椎管内阻滞,包括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较新的技术还有硬膜穿孔后硬膜外镇痛。单独或与椎管内阻滞合用的其他药物性镇痛方法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另外还有一些非药物镇痛方式,如中医针灸、经皮电子神经刺激(TENS)、水疗、催眠、瑜伽、分娩球及按摩放松技术等,这些方法用于分娩镇痛管理的数据是有限的,其镇痛作用低于标准的药物镇痛,可作为药物镇痛的辅助疗法。现就椎管内阻滞对产程、分娩结局、泌乳、产妇发热、新生儿的影响及各种椎管内阻滞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加深共识,了解各种分娩镇痛特点,指导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镇痛 产科 麻醉 脊椎 麻醉 硬膜外 蛛网膜下腔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6
12
作者 宫晓华 刘欣 钱晓焱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160例,孕38。41周,单胎头位,年龄18-35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n=80):对照组(c组)和心理护理干预组(Ⅰ组)。当产妇宫口开至3cm时,于k,椎...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160例,孕38。41周,单胎头位,年龄18-35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n=80):对照组(c组)和心理护理干预组(Ⅰ组)。当产妇宫口开至3cm时,于k,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置入导管。注射0.1%罗哌卡因12ml后,行PCEA:采用0.1%罗哌卡因+盐酸氢吗啡酮2.5μg/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60ml。PCA剂量6ml,锁定时间12min,背景输注速率0.1ml/h,极限量30ml/h。首次给予罗哌卡因后,C组产妇告知PCEA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Ⅰ组产妇在c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着重讲解药物峰值效应和PCEA泵原理等。分别于分娩镇痛前和分娩镇痛后15、30、60、120、180、240min时采用VAS评价疼痛程度。记录分娩镇痛后下肢麻木、运动神经阻滞、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娩结束后24h对产妇镇痛满意度进行评价,计算镇痛满意率。结果与c组比较,I组分娩镇痛后60、120、180和240min时VAS评分降低,镇痛满意率升高(P〈0.05)。C组有1例产妇分娩镇痛后30min时出现运动神经阻滞,I组未见运动神经阻滞的发生。2组均未见下肢麻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疼痛 镇痛 硬膜外 宣教
原文传递
经针穿刺清除硬脑膜外血肿技术的初步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2
13
作者 贾保祥 孙仁泉 +2 位作者 顾征 徐屹 孙永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38-340,共3页
本文报告颅骨钻孔经针穿刺清除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方法。临床应用10例,血肿量为25.2~72.4ml,经抽吸及凝血块液化2~4次,引流3~6天,9例治愈,1例解除脑疝后手术成功,仅1例发生再出血。作者认为,只要掌握时机和正确方法,对有指征者用此法... 本文报告颅骨钻孔经针穿刺清除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方法。临床应用10例,血肿量为25.2~72.4ml,经抽吸及凝血块液化2~4次,引流3~6天,9例治愈,1例解除脑疝后手术成功,仅1例发生再出血。作者认为,只要掌握时机和正确方法,对有指征者用此法治疗完全可以代替开颅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 颅内血肿 穿刺术
下载PDF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62
14
作者 王朝辉 徐世琴 +2 位作者 冯善武 钱锐锋 沈晓凤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34-1137,共4页
目的评价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PIEB)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拟行分娩镇痛的单胎、头位初产妇200例,年龄21~36岁,妊娠37~40周,宫口扩张1~3 cm,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 目的评价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PIEB)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拟行分娩镇痛的单胎、头位初产妇200例,年龄21~36岁,妊娠37~40周,宫口扩张1~3 cm,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00):PIEB组参数设置:首次剂量注入1 h后,开始PIEB模式,每次自动程序性控制,1个脉冲/h,10 ml/脉冲,自控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连续硬膜外输注组(CEI组)参数设置:首次剂量注入后立即开始CEI模式,持续给予背景剂量10 ml/h,自控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镇痛泵中均使用0.08%罗哌卡因+0.4 μg/ml舒芬太尼。分别观察从分娩镇痛即刻至产后1 h每小时产妇宫缩痛(VAS评分),采用Bromage评分(MBS评分)评价运动阻滞程度,记录最高感觉阻滞平面、用药总量、PCA次数,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胸闷、低血压、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对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度评分。 结果与CEI组比较,PIEB组T2~5时VAS评分降低,用药总量降低,PCA次数减少,产妇对镇痛效果满意度评分升高(P〈0.05);PIEB组胸段感觉阻滞平面较CEI组升高,腰骶段感觉阻滞平面较CEI组降低(P〈0.05);2组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IEB用于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产妇满意度高,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且对新生儿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硬膜外 镇痛 产科 镇痛 病人控制
原文传递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镇痛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1
15
作者 张瑜 王建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镇痛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4例,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采用全身麻醉(A组)和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B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镇痛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4例,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采用全身麻醉(A组)和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B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术后3、12和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术前、术后12 h和24 h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变化及术后24 h术后认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结果 B组麻醉优良率(95.74%)明显高于A组(78.72%,χ2=6.114,P<0.05);B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优于A组(均P<0.05);B组术后3、12和24 h VAS明显低于同期A组(均P<0.05);两组术后12 h和24 h MMSE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B组明显高于同期A组(均P<0.05);B组术后24 h POCD发生率(6.38%)明显低于A组(23.40%,χ~2=5.371,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和镇痛效果优于全身麻醉,且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 全身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镇痛 术后认知功能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5
16
作者 韩传宝 蒋秀红 +1 位作者 吴霞 丁正年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4期3501-3505,共5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中的效果和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单胎足月妊娠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中的效果和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单胎足月妊娠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组( RD组)、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组( RF组)和生理盐水复合罗哌卡因组( RN组),每组20例。硬膜外穿刺成功并排除脊麻后,RD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5 ml复合右美托咪啶1μg/kg,RF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5 ml复合芬太尼1μg/kg,RN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5 ml复合0.9%生理盐水2 ml。记录麻醉前(T0)、硬膜外注药完毕后10 min(T1)、30 min(T2)和术毕(T3)4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记录硬膜外阻滞起效时间、最高平面及达最高平面的时间,记录硬膜外阻滞持续时间和感觉阻滞时间。记录患者的Bromage分级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中牵拉反应程度。胎儿娩出后,抽取脐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新生儿1、5 min时的Apgar评分。结果3组患者各时点间MAP、HR和Bromage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N组比较,RD组和RF组的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缩短[(6.3±2.4)、(8.7±2.3) min 比(10.9±2.7) min,(11.5±3.9)、(16.2±4.6) min 比(19.8±5.2) min,P<0.05],阻滞持续时间、感觉阻滞时间延长[(22.5±4.6)、(18.5±3.9)min 比(13.5±3.8)min,(415±92)、(355±86)min 比(273±68)min, P<0.05],最高阻滞平面高,镇静程度高,术中牵拉反应轻,RD组寒战的发生率低(5%比40%,P<0.05),RF组头晕的发生率高(20%比0%,P<0.05)。与RF组比较,RD组的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缩短,阻滞持续时间、感觉阻滞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麻醉 硬膜外 剖宫产术
原文传递
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5
17
作者 赵卫兵 杨小春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533-2534,共2页
目的研究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该院住院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观察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对比所... 目的研究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该院住院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观察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对比所用麻醉药物剂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所用麻醉药物剂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的时间和麻醉阻滞完善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少,神经阻滞完善,镇痛效果确实,是一种比较安全、良好麻醉手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部麻醉 麻醉 硬膜外 老年人 下肢骨折 轻比重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4
18
作者 赵卫兵 陈菲 +2 位作者 彭方亮 彭方毅 姜海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847-1848,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效果,观察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108例老年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硬膜外麻醉组、全身麻醉加硬膜外麻醉组,对3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气腹后10min...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效果,观察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108例老年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硬膜外麻醉组、全身麻醉加硬膜外麻醉组,对3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气腹后10min和气腹后60min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数据进行收集,对术后发生恶性、呕吐、肌肉松弛、躁动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气腹后10min及60min,全身麻醉组、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3组之间进行比较,气腹后10min及60min,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血压高于全身麻醉加硬膜外麻醉组(P<0.05),硬膜外麻醉组肌肉松弛和躁动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全身麻醉组和全身麻醉加硬膜外麻醉组,全身麻醉组恶心、呕吐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硬膜外麻醉组和全身麻醉加硬膜外麻醉组。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可以说是一种安全而且科学可行的麻醉方式,在老年直肠癌患者的腹腔镜手术中可以应用此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麻醉 硬膜外 腹腔镜检查 老年人
下载PDF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53
19
作者 曾令全 石宗莉 +4 位作者 刘艳 叶伦辉 吴佳穗 何佳 魏安宁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3607-3609,共3页
目的观察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HR)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H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全麻组(GA组)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腰硬联合麻醉组(CES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记录围术期的血压、心率及精神状况。结果 CES... 目的观察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HR)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H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全麻组(GA组)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腰硬联合麻醉组(CES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记录围术期的血压、心率及精神状况。结果 CESA组血压在麻醉后显著下降(P<0.01),两组在骨水泥使用后血压均显著下降(P<0.01)。术后1、2、5h,GA组心率显著降低(P<0.01)。术后3d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P<0.01),术后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为46.7%,其中CESA组为53.3%,GA组为4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床锻炼时间和出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麻醉用于HR,围术期都需要密切监测控制血压和心率,防止谵妄、躁狂的发生。两种麻醉均不影响患者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麻醉 硬膜外 麻醉 脊椎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载PDF
TEAS联合全麻与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53
20
作者 范学明 章放香 +3 位作者 黄玲 肖红 蒋克东 郝朗松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53-1057,共5页
目的 比较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全麻与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4例,性别不限,年龄35~64岁,体重指数18~25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 比较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全麻与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4例,性别不限,年龄35~64岁,体重指数18~25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8):全麻组(G组)、TEAS联合全麻组(TG组)和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组(EG组).TG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至术毕采用经皮电刺激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及上、下巨虚穴,频率为2∕100 Hz,疏密波,根据患者可耐受的程度刺激电流强度维持在3~8 mA.EG组经L1,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注入0.375%罗哌卡因6~10 ml,调整麻醉平面至T6水平,随后硬膜外腔输注0.375%罗哌卡因5 ml∕h至术毕.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于术前1d、术后1~3d时记录恢复质量(QoR-15)评分.观察术后3 d内恶心呕吐、术后认知功能下降和补救镇痛的发生情况;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拔除气管导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与G组比较,TG组与EG组瑞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1~3 d时QoR-15评分较高,恶心吐呕、认知功能下降的发生率降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与TG组比较,EG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增加(P<0.05).结论 TEAS联合全麻与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恢复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而前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疗法 麻醉 硬膜外 腹腔镜检查 结直肠外科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