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ng-term follow-up results of dural reconstruction without bone graft at anterior skull-base defects 被引量:12
1
作者 宋冬雷 周良辅 李士其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552-554,共3页
OBJECTIVE: To clarify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 reconstruct bone defects at the anterior skull base. METHODS: A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of 50 patients with anterior skull-base defects in which the dura was reconstr... OBJECTIVE: To clarify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 reconstruct bone defects at the anterior skull base. METHODS: A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of 50 patients with anterior skull-base defects in which the dura was reconstructed without bone grafts was conducted. CT and MRI examinations were taken periodically after surgery. RESULTS: The ordinates of the bone defects averaged 3.5 cm (range, 2 - 6 cm), and the abscissas averaged 2.8 cm (range, 2 - 5 cm). The abscissas of the bone defects measured 2 - 3 cm in 38 patients, 3 - 4 cm in 10 patients, and 4 - 5 cm in 2 patients. The follow-up ranged from 3 months to 5 years (average, 2 years). CONCLUSIONS: At normal intracranial pressure, if the dura mater is repaired properly at the skull-base defects and reinforced with a pedicled pericranial flap, encephalomeningocele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leakage can be prevented. It may not be necessary to make free bone grafts when the size of the cranial base bone defect is smaller than 4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OLESCENT ADULT Dura Mater Female Follow-Up Studies Human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ale Middle Aged Reconstructive Surgical Procedures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Skull Base Time Factors Treatment Outcome
原文传递
硬脑膜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及修复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峰 张建民 陈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2-475,共4页
本研究拟建立一种兔硬脑膜缺损的体外培养模型,观察不同细胞外基质对其愈合过程的影响,研究硬脑膜修复的机制,为以后检测各种硬脑膜移植物提供方便。取1.5cm×1.5cm大小兔硬脑膜在其中央做直径2mm的孔,模仿硬脑膜缺损,放于24孔板中... 本研究拟建立一种兔硬脑膜缺损的体外培养模型,观察不同细胞外基质对其愈合过程的影响,研究硬脑膜修复的机制,为以后检测各种硬脑膜移植物提供方便。取1.5cm×1.5cm大小兔硬脑膜在其中央做直径2mm的孔,模仿硬脑膜缺损,放于24孔板中培养。8d^10d后预先铺过胶原的培养板中有细胞从硬脑膜缺损的边缘逸出,增殖,13d^15d硬脑膜缺损愈合;而以多聚赖氨酸及层粘连蛋白铺底的培养板中没有看到细胞的逸出现象。硬脑膜细胞对波形蛋白抗体呈强阳性反应,对第Ⅷ因子抗体则为阴性反应;在电镜下可以看到新生胶原的生成。本研究成功建立一种硬脑膜缺损的体外培养模型,并证实成纤维细胞从硬脑膜创缘的逸出、增殖是硬脑膜缺损愈合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重建 体外培养 成纤维细胞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实验性硬脑膜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峰 石忠松 +1 位作者 夏之柏 黄正松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2-515,共4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实验性自体筋膜硬脑膜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SD大鼠35只,分成5组。其中A组3只,直接将背部筋膜覆盖在硬膜外,B组5只,采用自体筋膜硬脑膜重建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这两组大鼠...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实验性自体筋膜硬脑膜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SD大鼠35只,分成5组。其中A组3只,直接将背部筋膜覆盖在硬膜外,B组5只,采用自体筋膜硬脑膜重建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这两组大鼠自体筋膜硬脑膜移植的愈合过程及细胞因子bFGF在其中的表达;C组、D组、E组各9只,分别进行自体筋膜硬脑膜重建,D组加用外源性bFGF,E组仅用明胶海绵,通过脑脊液漏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外源性bFGF对自体筋膜重建硬脑膜愈合过程的影响并用RT-PCR方法研究内源性bFGF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自体筋膜移植硬脑膜部位bFGF表达明显;C、D、E组大鼠重建硬脑膜抵抗脑脊液漏压力值(mmH2O)分别为311±75,497±153,338±88,Ⅰ型胶原纤维表达值分别为4.9±0.8,10.9±1.6,5.3±0.9,D组均好于对照组(P<0.05);内源性bFGF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在自体筋膜移植硬脑膜的愈合过程中bFGF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外源性bFGF处理的大鼠其移植筋膜愈合要好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筋膜 脑膜重建 FGF 大鼠 表达 实验性 愈合过程 RNA 原纤维 抵抗
下载PDF
后颅窝肿瘤开颅术中硬脑膜重建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郭世文 刘守勋 +4 位作者 何百祥 姜海涛 张仲林 王拓 鲍刚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25-1126,共2页
目的探讨后颅窝肿瘤开颅术中硬脑膜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枕下正中或枕下正中向外的钩形切口;Y或H形切开硬脑膜后,用双极弱电流电凝硬脑膜边缘出血;术毕重建硬脑膜。结果28例后颅窝肿瘤全切术后仅1例发生局部积液,无脑脊液漏和无菌... 目的探讨后颅窝肿瘤开颅术中硬脑膜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枕下正中或枕下正中向外的钩形切口;Y或H形切开硬脑膜后,用双极弱电流电凝硬脑膜边缘出血;术毕重建硬脑膜。结果28例后颅窝肿瘤全切术后仅1例发生局部积液,无脑脊液漏和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d脑脊液检查基本正常;平均住院12d。结论后颅窝肿瘤开颅术中硬脑膜重建,恢复了相应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术后并发症少,缩短了术后恢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脑膜重建
原文传递
微骨窗减压篷式硬脑膜重建在Chiari畸形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桂志勇 杨明 +4 位作者 叶党华 黄俊红 王群涛 赵晓生 白敬洋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317-319,共3页
目的探讨微骨窗减压并硬脑膜篷式重建在Chiari畸形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8例Chiari畸形Ⅰ型病人的临床资料,枕骨大孔区颅骨开窗直径2 cm,寰椎后弓切除1.5 cm,硬脑膜切开并篷式重建。结果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微骨窗减压并硬脑膜篷式重建在Chiari畸形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8例Chiari畸形Ⅰ型病人的临床资料,枕骨大孔区颅骨开窗直径2 cm,寰椎后弓切除1.5 cm,硬脑膜切开并篷式重建。结果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前症状明显缓解。术后MRI示:小脑扁桃体上移复位,脊髓空洞明显萎缩。随访6~12个月,按照Tator标准,症状明显改善17例,部分改善1例。结论微骨窗减压并硬脑膜篷式重建术可达到充分减压,减少手术创伤,同时有效避免手术并发症的目的,手术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症 减压术 微骨窗 脑膜重建 篷式 枕骨大孔
下载PDF
后颅脑肿瘤开颅术中硬脑膜重建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蔡维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7期13-14,共2页
目的探究后颅脑肿瘤开颅术中硬脑膜重建的材料、方法与效果。方法 200例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使用枕下正中或枕下正中向外切口入路,Y形或H形切开硬脑膜后,用双极弱电流电凝硬脑膜边缘出血,待术后进行硬... 目的探究后颅脑肿瘤开颅术中硬脑膜重建的材料、方法与效果。方法 200例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使用枕下正中或枕下正中向外切口入路,Y形或H形切开硬脑膜后,用双极弱电流电凝硬脑膜边缘出血,待术后进行硬脑膜重建;对照组采取后颅窝开颅术(无硬脑膜重建)。对比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颅窝硬脑膜缝合是手术环节的重要一环,能有效减少脑脊液漏。通过无损伤不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粘连更轻,局部筋膜修补比较经济实惠,因此连续缝合更符合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脑肿瘤开颅术 脑膜重建 相关研究
下载PDF
后颅窝减压联合硬脑膜重建对治疗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手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7
作者 王鑫超 刘增强 +4 位作者 巨涛 岳新鹏 李鑫 雷鹏飞 亓乾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2年第10期922-926,共5页
目的探讨后颅窝减压联合硬脑膜重建对治疗Chiari畸形Ⅰ型(CM-Ⅰ)合并脊髓空洞症(SM)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咸阳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诊治的50例CM-Ⅰ合并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27例)和对照组(23例)... 目的探讨后颅窝减压联合硬脑膜重建对治疗Chiari畸形Ⅰ型(CM-Ⅰ)合并脊髓空洞症(SM)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咸阳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诊治的50例CM-Ⅰ合并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27例)和对照组(23例),研究组行后颅窝减压联合硬脑膜重建术,对照组行单纯后颅窝减压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神经功能、脑脊液动力学指标变化和脊髓空洞变化,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体临床症状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共济失调评分高于对照组[(4.56±0.35)分比(4.28±0.43)分、(3.61±0.82)分比(3.15±0.73)分、(3.81±0.44)分比(3.59±0.50)分、(4.43±0.41)分比(4.09±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脑脊液每搏输出量、平均流量高于对照组[(0.05±0.02)ml比(0.04±0.01)ml、(0.05±0.01)ml/s比(0.04±0.01)ml/s],头、尾端最大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3.14±1.05)mm/s比(3.87±1.13)mm/s、(5.56±1.38)mm/s比(6.43±1.22)m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脊髓空洞缩小或消失率、无变化率以及增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颅窝减压联合硬脑膜重建术应用于CM-Ⅰ合并SM,可更好地改善脑脊液动力学,同时可促进脊髓空洞的缩小,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nold-Chiar畸形 脊髓空洞症 后颅窝减压 脑膜重建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颅底创伤的手术治疗进展
8
作者 江昊政 孙兆良 +1 位作者 姜秀峰 冯东福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8期1580-1584,共5页
颅底创伤不仅造成神经和血管损伤,还可引发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组织移位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治疗具有一定困难。颅底创伤的临床表现多以颅底骨折、脑脊液漏为主,诊断多依赖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重建硬脑膜、恢复颅底骨性结构、防... 颅底创伤不仅造成神经和血管损伤,还可引发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组织移位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治疗具有一定困难。颅底创伤的临床表现多以颅底骨折、脑脊液漏为主,诊断多依赖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重建硬脑膜、恢复颅底骨性结构、防治脑脊液漏、治疗颅底血管损伤以及修复受损神经等。近年来,国内外临床医师对颅底创伤及相关并发症的手术治疗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和探索,但在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处理等方面仍需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创伤 手术治疗 脑膜重建 骨性重建 血管神经损伤
下载PDF
硬脑膜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
9
作者 周峰 陈高 张建民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1-374,共4页
目的:建立兔硬脑膜缺损的体外培养模型,观察不同细胞外基质对其愈合过程的影响,研究硬脑膜修复的机制,为以后检测硬脑膜移植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兔硬脑膜体外培养,再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预先铺过胶原... 目的:建立兔硬脑膜缺损的体外培养模型,观察不同细胞外基质对其愈合过程的影响,研究硬脑膜修复的机制,为以后检测硬脑膜移植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兔硬脑膜体外培养,再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预先铺过胶原的培养板中培养8~10d后有细胞从硬脑膜缺损的边缘逸出、增殖,13~15d硬脑膜缺损愈合;而以多聚赖氨酸及层粘连蛋白铺底的培养板中没有看到细胞逸出的现象。硬脑膜细胞对波形蛋白抗体呈强阳性反应,对第Ⅶ因子抗体则为阴性反应;在电镜下可以看到新生胶原的生成。结论:成功建立一种硬脑膜缺损的体外培养模型;成纤维细胞从硬脑膜创缘的逸出、增殖是硬脑膜缺损愈合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重建 体外培养 成纤维细胞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硬脑膜重建的实验性研究
10
作者 周峰 林佳平 +3 位作者 吴新建 石忠松 夏之柏 黄正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2-175,i013,共5页
目的探讨自身筋膜硬脑膜重建的愈合机制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SD大鼠65只分成5组。A组5只,采用自体筋膜硬脑膜重建模型,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愈合过程bFGF在其中的表达情况;B组3只,直接将背部筋膜覆盖在硬膜... 目的探讨自身筋膜硬脑膜重建的愈合机制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SD大鼠65只分成5组。A组5只,采用自体筋膜硬脑膜重建模型,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愈合过程bFGF在其中的表达情况;B组3只,直接将背部筋膜覆盖在硬膜外;C、D、E组各19只,行自体筋膜硬脑膜重建,D组加用外源性bFGF,E组仅用明胶海绵,分别在术后1周、2周通过脑脊液漏研究、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法观察外源性bFGF对自体筋膜重建硬脑膜愈合过程的影响并用RTPCR方法研究内源性bFGF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自体筋膜移植硬脑膜部位bFGF表达明显;术后1周D组大鼠重建硬脑膜抵抗脑脊液漏压力值明显好于其他组(P<0.05);术后1周移植筋膜的胶原纤维呈粗大、杂乱的表现而术后2周胶原纤维的排列比较规则,经历了“再塑性”的过程;内源性bFGF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成纤维细胞的浸润、新生血管生成及胶原纤维的合成是自体筋膜重建硬脑膜愈合过程的重要机制;在此过程中bFGF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外源性bFGF处理的大鼠其移植筋膜愈合要好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脑膜重建 大鼠
下载PDF
二氧化碳激光焊接修补小型猪硬脑膜缺损
11
作者 王振民 钟红亮 +5 位作者 杨智君 赵赋 王博 渠沛然 王兴朝 刘丕楠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O2)激光焊接法修补硬脑膜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头巴马小型猪随机等分成两组,双额顶开颅并造成约1 cm×2 cm的硬脑膜缺损,自体颞肌筋膜修补。实验组采用CO2激光焊接法,对照组使用纤维蛋白胶黏和法。术后1...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O2)激光焊接法修补硬脑膜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头巴马小型猪随机等分成两组,双额顶开颅并造成约1 cm×2 cm的硬脑膜缺损,自体颞肌筋膜修补。实验组采用CO2激光焊接法,对照组使用纤维蛋白胶黏和法。术后15 d检测修补硬脑膜的水密性,测爆裂压力,并对其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两组动物术后均存活,无并发症。实验组重建硬脑膜均水密性良好,对照组水密性良好5例,1只动物修补位置出现脑脊液渗漏,未完成爆裂压力测试。实验组平均爆裂压力(170.12±30.03)mmHg,对照组(103.60±13.78)mm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微镜下两组硬脑膜标本的炎症反应无明显差异,修补硬脑膜下脑组织形态正常。结论 CO2激光焊接重建硬脑膜水密性好、组织强度高、炎症反应轻、无副损伤,是可供选择的硬脑膜重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重建 二氧化碳激光 焊接 雏型
下载PDF
后颅窝减压联合硬脑膜重建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疗效分析
12
作者 韦荣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178-180,共3页
采取后颅窝减压联合硬脑膜重建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观察实际疗效。方法 将北方某国家级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间收治的68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I型患者纳入研究,依照不同术式分成常规手术组32例与联合手术组36例。联合手术组采... 采取后颅窝减压联合硬脑膜重建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观察实际疗效。方法 将北方某国家级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间收治的68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I型患者纳入研究,依照不同术式分成常规手术组32例与联合手术组36例。联合手术组采取后颅窝减压联合硬脑膜重建术治疗,常规手术组采取常规后颅窝减压术,对比2组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并发、血清学指标以及KPS评分。结果 联合手术组手术时长、失血量与常规手术组相近(t=0.231,P=0.818;t=1.549,P=0.126);联合手术组术后住院天数较常规手术组更短(t=4.586,P=0.000)。联合手术组手术治疗有效率(97.22%)要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81.25%)(χ2=4.680,P<0.05)。联合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0.00%)低于常规手术组(12.50%)(χ2=4.781,P=0.029)。术前,2组SOD、BNP相近(t=0.048,P=0.481;t=0.061,P=0.476);术后,2组SOD、BNP水平均上升,且联合手术组SOD、BNP水平较常规手术组更高(t=6.089,P=0.000;t=5.378,P=0.000)。术前,2组KPS评分相近(t=0.464,P=0.644);术后,2组KPS评分有所上升,但联合手术组评分较常规手术组更高(t=2.708,P=0.009)。结论 后颅窝减压联合硬脑膜重建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I型整体效果较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与健康状态,可采纳、推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窝减压 脑膜重建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下载PDF
后颅窝减压联合硬脑膜重建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被引量:3
13
作者 赖文焘 叶新运 冯开明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471-473,共3页
目的观察后颅窝减压联合硬脑膜重建对治疗Chiari-I畸形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Chari-I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采用后颅窝减压+硬脑膜重建术(观察组),42例采用后颅窝减压+硬膜... 目的观察后颅窝减压联合硬脑膜重建对治疗Chiari-I畸形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Chari-I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采用后颅窝减压+硬脑膜重建术(观察组),42例采用后颅窝减压+硬膜外层切除术(对照组)。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98例Chari-I畸形患者男37例,女61例;年龄21-61岁(40.7±10.4岁)。观察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率89.3%,对照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56.8±38.7)min,手术出血量(128±54)m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132.2±34.5)min,手术出血量(123±48)ml。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发生率16%。对照组术后无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结论后颅窝减压联合硬脑膜重建治疗Chiari-I畸形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率较高,术后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发生率低,可作为治疗Chiari-I畸形优先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I畸形 后颅窝减压 脑膜重建
下载PDF
Chiari畸形Ⅰ型硬脑膜重建术后脑脊液漏原因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3
14
作者 毛剑男 徐武 +2 位作者 金伟 梁维邦 赵寅涛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8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寻Chiari畸形Ⅰ型硬脑膜重建术后脑脊液漏可能原因及相应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Chiari畸形Ⅰ型硬脑膜重建术后脑脊液切口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及临床经验进行... 目的探寻Chiari畸形Ⅰ型硬脑膜重建术后脑脊液漏可能原因及相应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Chiari畸形Ⅰ型硬脑膜重建术后脑脊液切口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及临床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本组25例Chiari畸形Ⅰ型患者,硬脑膜重建术后脑脊液漏最早发生于术后1 d,最晚发生于术后15 d,平均为8 d;18例患者脑脊液切口漏位于枕骨粗隆附近,7例位于上颈椎附近,本组无引流管口漏患者。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包扎敷料渗湿,手术切口或缝线针孔渗出清亮无色或淡红色液体,伤口附近多次抽出淡红色液体且每次抽取量未见明显减少。其中,较严重的6例患者行脑脊液漏修补术,预后较好;其余19例行伤口清创换药、抽取皮下积液、敷料加压包扎、腰大池置管引流脑脊液、变换体位等方法加以治疗,15例获得较好预后,另4例经过上述治疗方法后仍存在少量皮下积液,长期随访积液无明显增多,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手术改变硬脑膜周围生理解剖结构使硬脑膜完整性遭到破坏,同时,硬脑膜缝合方式、硬脑膜扩大修补应用修补材料种类、手术显露时间、是否逐层致密缝合伤口、术后伤口敷料包扎松紧度、患者体位是否使伤口一直受压、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换药伤口渗漏是否能早发现早治疗等是Chiari畸形Ⅰ型硬脑膜重建术后脑脊液漏发生、发展最直接影响因素;如硬脑膜重建术后脑脊液漏较严重,经过相应非手术处理后仍未明显好转者应尽快积极二次手术修补漏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Ⅰ型 脑膜重建 脑脊液漏
下载PDF
31例硬脑膜颅底重建的颅鼻沟通瘤临床分析
15
作者 顾红波 张二朋 +4 位作者 李冰 时蕾 何明强 许尚臣 时光刚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6-502,共7页
目的探讨颅鼻沟通瘤切除与硬脑膜颅底修复重建方法。方法收集2018-2022年接受颅鼻沟通瘤切除术后行硬脑膜颅底重建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3~41个月。结果总计31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19~74岁,中位年龄57岁。良性病变17例(... 目的探讨颅鼻沟通瘤切除与硬脑膜颅底修复重建方法。方法收集2018-2022年接受颅鼻沟通瘤切除术后行硬脑膜颅底重建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3~41个月。结果总计31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19~74岁,中位年龄57岁。良性病变17例(血管瘤、Rathke囊肿、鳞状上皮乳头状瘤、颅咽管瘤各1例,脑膜脑膨出、内翻性乳头状瘤、脑膜瘤Ⅰ级各2例,神经鞘瘤3例,垂体瘤4例),恶性病变14例(骨肉瘤、低分化癌各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嗅神经母细胞瘤、腺癌、腺样囊性癌各2例,鳞癌4例)。鼻内镜联合颅面切口16例,单纯鼻内镜手术15例。31例患者均行肿物手术全切及硬脑膜颅底重建,游离组织修复8例(阔筋膜5例,鼻腔黏膜3例);带蒂皮瓣修复23例(单纯鼻中隔黏膜瓣11例,鼻中隔黏膜瓣联合游离移植物6例,帽状腱膜联合游离移植物6例);31例患者中有8例行颅底骨性修复。术后脑出血1例,脑脊液漏1例,颅内感染2例,治疗后均顺利出院。放疗后脑脊液漏伴颅内感染1例,保守治疗康复。17例良性病变患者均生存;14例恶性患者术后13例行放疗,9例无复发生存;5例复发,其中2例带瘤生存,1例再次手术,2例死亡。结论颅鼻沟通瘤是前中颅底的高危疾病,肿物完整切除后修复方式多种多样,良好的修复重建及多学科协作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颅底重建 颅鼻沟通瘤 阔筋膜 鼻中隔黏膜瓣 多学科协作
原文传递
低纬度地区神经外科病人硬脑膜屏障重建的治疗体会
16
作者 吴京展 吴明伟 《右江医学》 2013年第3期387-388,共2页
目的分析低纬度地区高湿度环境神经外科手术病人硬脑膜重建对预防脑脊液切口漏的重要性。方法对2008年以来神经外科开颅手术76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76例病人开关颅及脑内手术处置原则一致,但对硬脑膜的处理分为敞开及严密缝合两种,比... 目的分析低纬度地区高湿度环境神经外科手术病人硬脑膜重建对预防脑脊液切口漏的重要性。方法对2008年以来神经外科开颅手术76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76例病人开关颅及脑内手术处置原则一致,但对硬脑膜的处理分为敞开及严密缝合两种,比较两种处置方法的脑脊液伤口漏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硬脑膜完整修补的45例病人除1例有引流管口脑脊液漏外,其余均无脑脊液漏导致的伤口愈合不良。而术后硬脑膜屏障不完整的31例病人中,6例出现不同程度脑脊液漏,伤口愈合不良需采取术后附加引流或手术处理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诊疗费用。结论我国南方低纬度沿海地区由于空气湿度常年在80%以上,头皮愈合能力相对较差,硬脑膜屏障对隔绝脑脊液促进头皮伤口愈合显得尤为重要,神经外科手术中注重硬脑膜屏障的重建对促进病人愈合有很高的性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度地区 脑膜屏障重建 颅脑手术
下载PDF
前颅底开放性颅脑损伤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晓斌 于海涛 汪滨 《浙江创伤外科》 2002年第5期302-302,共1页
关键词 前颅底开放性颅脑损伤 治疗 脑膜重建 临床特点
下载PDF
颅面外科手术治疗侵犯颅底的嗅神经母细胞瘤
18
作者 李薇 《青岛医药卫生》 1995年第5期58-58,共1页
嗅神经母细胞瘤少见,发现晚,预后差。本文报告4例侵犯颅底的嗅神经母细胞瘤,实施颅底手术一期根治,取得良好的效果。 4例病人,38~66岁;男1例,女3例;1例在健康查体中发现,其他3例嗅觉下降或鼻塞就诊;3例为初发病人,1例为术后复发者。CT... 嗅神经母细胞瘤少见,发现晚,预后差。本文报告4例侵犯颅底的嗅神经母细胞瘤,实施颅底手术一期根治,取得良好的效果。 4例病人,38~66岁;男1例,女3例;1例在健康查体中发现,其他3例嗅觉下降或鼻塞就诊;3例为初发病人,1例为术后复发者。CT及MRI见4例均存在肿瘤破坏颅前窝底进入颅内,其中3例病理证实脑实质有浸润。4例均采用前颅开颅和鼻侧切开进路,即颅面切除术。为了预防颅内感染,把颅内和鼻腔的肿瘤分别取出,按照缺损的大小取阔筋膜、侧颅肌膜或帽状腱膜行硬脑膜重建;颅底的重建用帽状颅骨膜、侧颅肌瓣或前臂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神经母细胞瘤 外科手术治疗 侵犯颅底 颅底手术 脑膜重建 前臂皮瓣 脑实质 颅内感染 术后复发 颅面
下载PDF
开放性颅脑损伤并发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的不同手术疗法研究
19
作者 刘家凯 曾海勇 祝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3期80-82,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开放性颅脑损伤并发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开放性颅脑损伤并发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硬脑膜颅底重建手术,研究组患者实施&qu...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开放性颅脑损伤并发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开放性颅脑损伤并发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硬脑膜颅底重建手术,研究组患者实施"三明治"颅底重建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硬脑膜损伤范围、手术成功率,术后治愈率、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硬脑膜损伤范围为(1.76±0.25)cm,研究组患者为(1.84±0.24)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34,P>0.05)。研究组术后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明治"颅底重建手术对开放性颅脑损伤并发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硬脑膜颅底重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颅脑损伤 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 “三明治”颅底重建 脑膜颅底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