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膏掺量对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性能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昕 刘晨 +3 位作者 颜碧兰 邓克平 李树清 江丽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5-8,44,共5页
研究了石膏掺量对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SMP)物理力学性能、凝结硬化、体积稳定性等影响,并借助XRD、SEM等测试技术手段研究分析了其机理。结果表明,混合材种类不同,石膏掺量对SMP水泥强度影响程度则不同。即水泥中SO3由4%增至8%时,... 研究了石膏掺量对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SMP)物理力学性能、凝结硬化、体积稳定性等影响,并借助XRD、SEM等测试技术手段研究分析了其机理。结果表明,混合材种类不同,石膏掺量对SMP水泥强度影响程度则不同。即水泥中SO3由4%增至8%时,不掺混合材的SMP水泥石体积虽存在略大膨胀,但水泥强度仍有较大提高;而掺加矿渣、粉煤灰等混合材后,石膏的掺量至8%时,水泥石存在有害体积膨胀,且尤以掺粉煤灰最为突出。在SMP高硫高碱水化体系中,矿渣、粉煤灰对水泥石力学性能、体积膨胀性、水化产物结构及发展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应根据混合材种类对SMP水泥中石膏掺量进行合理控制,以利于其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 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 水泥性能
原文传递
SMP在岩质边坡生态绿化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强 《福建交通科技》 2017年第4期84-86,共3页
本文针对东南沿海地区强降雨条件下,客土喷播构建的坡面土壤生境容易遭到冲刷,进而影响边坡整体复绿效果的问题,通过采用新型粘结材料——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有效地克服了岩质边坡坡面水土流失,提高了边坡绿化整体的效果。
关键词 岩质边坡 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 生态绿化 效果评价
下载PDF
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葛大顺 马素花 +5 位作者 李伟峰 于锦 沈晓冬 汤国芳 蔡建 管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2-106,共5页
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熟料兼具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的优良性能,同时该种水泥熟料对粉煤灰等火山灰类材料具有超强的活性激发效果,这使得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概括了硫铝酸盐改性硅酸盐水泥的... 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熟料兼具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的优良性能,同时该种水泥熟料对粉煤灰等火山灰类材料具有超强的活性激发效果,这使得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概括了硫铝酸盐改性硅酸盐水泥的性能及水化特性,综述了该种水泥与不同矿物掺合料的复合性能以及与化学外加剂的适应性,提出了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熟料 C4A3$ 性能
下载PDF
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制备及水泥性能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铖 《中国水泥》 CAS 2024年第3期89-92,97,共5页
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熟料既有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特点,又具备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的性能,该水泥熟料对粉煤灰、火山灰等混合材具有较好的复合性,该种水泥的生产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潜力。结合相关领域研究工作,对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熟... 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熟料既有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特点,又具备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的性能,该水泥熟料对粉煤灰、火山灰等混合材具有较好的复合性,该种水泥的生产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潜力。结合相关领域研究工作,对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制备出的水泥性能进行概述,并针对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熟料 水泥性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熟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葛大顺 马素花 +4 位作者 李伟峰 于锦 沈晓冬 汤国芳 蔡建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78-1884,1890,共8页
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熟料是在传统硅酸盐水泥熟料体系中引入C4A3矿物制备的一种高胶凝性水泥熟料,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与混合材的复合性。本文主要概述了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基本特性,并讨论了该体系中矿相亚平衡关... 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熟料是在传统硅酸盐水泥熟料体系中引入C4A3矿物制备的一种高胶凝性水泥熟料,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与混合材的复合性。本文主要概述了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基本特性,并讨论了该体系中矿相亚平衡关系。同时对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熟料烧成的技术措施以及工业生产概况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在生产和环境保护中潜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熟料 C4A3S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