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伪芝麻油中芝麻油含量分析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0
1
作者 周祥德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04年第2期53-55,共3页
介绍了威勒迈志 (villavecchia)法、波多因 (Boudouin)法以及硫酸显色法对掺伪芝麻油中芝麻油的测定试验 ,通过分析比较 ,得出结论 :威勒迈志法及波多因法用于实验室特定条件下较为准确 。
关键词 威勒迈志 波多因 硫酸显色 芝麻油 掺伪检验
下载PDF
国内外5个厂家罗红霉素片溶出度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国兰 王俊秋 +3 位作者 张寒 余立 代红 郝春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60-161,共2页
采用硫酸显色的方法对国内外5个厂家生产的罗红霉素片进行了溶出度考察。结果表明5个厂家的溶出速率没有明显差异,均高于中国药典片剂溶出量的一般限度。由于5个厂家在我国销售的零售价格有很大差异,因此,本实验对于国内消费者选... 采用硫酸显色的方法对国内外5个厂家生产的罗红霉素片进行了溶出度考察。结果表明5个厂家的溶出速率没有明显差异,均高于中国药典片剂溶出量的一般限度。由于5个厂家在我国销售的零售价格有很大差异,因此,本实验对于国内消费者选择使用罗红霉素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红霉素 溶出度 硫酸显色 片剂
下载PDF
阿奇霉素片及胶囊溶出度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若伦 陆志城 杨俊何 《广东药学》 1999年第2期14-15,共2页
目的 :对两家药厂生产的阿奇霉素片及胶囊进行溶出度考察。方法 :采用硫酸显色法测定累积溶出量。结果 :阿奇霉素在 10~ 10 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平均回收率为 99 93% (n =6 )。阿奇霉素片及胶囊在 4 5min时的溶出量均不低于... 目的 :对两家药厂生产的阿奇霉素片及胶囊进行溶出度考察。方法 :采用硫酸显色法测定累积溶出量。结果 :阿奇霉素在 10~ 10 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平均回收率为 99 93% (n =6 )。阿奇霉素片及胶囊在 4 5min时的溶出量均不低于标示量的 75%。结论 :硫酸显色法操作快速简便 ,适用于阿奇霉素溶出度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溶出度 硫酸显色 片剂 胶囊
下载PDF
血液、胃内容中微量泰尔登的测定
4
作者 高鹤娟 《刑事技术》 1980年第4期34-38,共5页
泰尔登是与氯丙嗪化学结构类似的镇静药,关于它的微量测定法,未见文献报道。氯丙嗪硫酸显色后在紫外光谱下有吸收峰,可用以测定氯丙嗪。作者试将氯丙嗪硫酸显色法应用于微量泰尔登的测定,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泰尔登 硫酸显色 微量测定 化学结构 文献报道 亚硝酸钠溶液 紫外光谱 硫酸乙醇溶液 热水浴 定性定量测定
下载PDF
钩吻生物碱微量薄层检验
5
《刑事技术》 1979年第1期42-44,共3页
对钩吻生物碱的检验,过去常用重铬酸钾——浓硫酸和钒硫酸显色法。此法要求检材纯度高,在腐败检材和杂质多的情况下显色,不仅难以观察,也不易排除干扰。为了改进检验方法,我们与佛山、惠阳、汕头和肇庆地区的同志一起。
关键词 钩吻碱 硫酸显色 检材 排除干扰 士的宁 胃组织 检验方 展开剂 乙酸乙醋 二乙胺
下载PDF
地红霉素肠溶片释放度的测定
6
作者 杨昌华 朱慧芳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4期86-89,共4页
目的:建立地红霉素肠溶片释放度的测定方法,测定自制制剂的释放度。方法:转篮法,900m L p H6.8磷酸缓冲液,100 r/min,硫酸(75→100)显色,482nm测定地红霉素肠溶片的释放度,并与参比制剂比较。结果:20分钟时释放度101.4%。结论:转篮法、... 目的:建立地红霉素肠溶片释放度的测定方法,测定自制制剂的释放度。方法:转篮法,900m L p H6.8磷酸缓冲液,100 r/min,硫酸(75→100)显色,482nm测定地红霉素肠溶片的释放度,并与参比制剂比较。结果:20分钟时释放度101.4%。结论:转篮法、硫酸(75→100)显色的方法简便、准确测定地红霉素肠溶片释放度。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释放过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红霉素肠溶片 释放度 硫酸显色 参比制剂
原文传递
琥乙红霉素缓释片释放度研究
7
作者 宋金春 丁周凤 《中国药业》 CAS 2012年第17期4-5,共2页
目的建立琥乙红霉素缓释片体外释放研究分析的硫酸显色法。方法以900 mL经脱气处理的0.1 mol/L盐酸溶液为释放介质,转速为75 r/min,75%的硫酸溶液为显色剂,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482 nm波长处对琥乙红霉素缓释片的释放度进行测定。... 目的建立琥乙红霉素缓释片体外释放研究分析的硫酸显色法。方法以900 mL经脱气处理的0.1 mol/L盐酸溶液为释放介质,转速为75 r/min,75%的硫酸溶液为显色剂,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482 nm波长处对琥乙红霉素缓释片的释放度进行测定。结果琥乙红霉素显色后质量浓度在40~72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5%,RSD为0.76%;12 h内3批样品的释放量均在标示量的90%以上。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琥乙红霉素缓释片释放度的测定,为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乙红霉素缓释片 释放度 硫酸显色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下载PDF
同仁堂红参与高丽红参品质的初步比较研究——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0
8
作者 吴建梅 林宏英 +4 位作者 赵李宏 贾海涛 贾海坤 王钰 陈大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73-577,共5页
目的:测定人参总皂苷,人参皂苷Rg1,Re,Rb1和人参多糖含量,比较同仁堂红参与高丽红参的质量。方法:建立大孔吸附树脂比色法测定人参总皂苷含量;采用二元梯度洗脱程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优化试验条件,采用苯酚... 目的:测定人参总皂苷,人参皂苷Rg1,Re,Rb1和人参多糖含量,比较同仁堂红参与高丽红参的质量。方法:建立大孔吸附树脂比色法测定人参总皂苷含量;采用二元梯度洗脱程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优化试验条件,采用苯酚-硫酸显色方法测定人参多糖含量。结果:同仁堂红参中人参总皂苷含量不低于高丽红参中总皂苷的含量;人参皂苷Rg1,Rb1的含量与高丽红参中的含量相近,人参皂苷Re含量略低于高丽红参中的含量,而人参多糖含量则高于高丽红参中的含量。结论:同仁堂红参中人参皂苷含量不低于高丽红参中的含量且人参多糖含量高于高丽红参。建立的测定人参总皂苷、人参皂苷Rg1,Re,Rb1以及人参多糖含量的方法准确、快速、重复性好,可以作为人参质量定量评价的方法,初步比较不同来源的人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总皂苷 人参皂苷Rg1 Re Rb1 人参多糖 大孔吸附树脂比色 HPLC 苯酚-硫酸显色
下载PDF
苯酚-硫酸法测定黄精多糖含量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蓝松 《广东化工》 CAS 2013年第18期132-133,共2页
目的:建立用苯酚-硫酸法测定黄精总多糖含量的方法。方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在490nm处以浓硫酸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最佳显色条件。结果: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最佳显色条件为加浓硫酸7.0mL、反应温度50℃... 目的:建立用苯酚-硫酸法测定黄精总多糖含量的方法。方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在490nm处以浓硫酸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最佳显色条件。结果: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最佳显色条件为加浓硫酸7.0mL、反应温度50℃和反应时间20min,葡萄糖浓度在12.16~60.8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g(r=0.9994)。结论:用该法测定黄精总多糖含量,快速准确,稳定可靠,可作为黄精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苯酚-硫酸显色 多糖含量测定
下载PDF
苯酚-硫酸显色法测定炙甘草汤的总多糖含量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何永超 刘雅敏 +1 位作者 朱艳慧 马开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47-549,共3页
目的:建立甘草汤中总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在490 nm处以5%苯酚的用量、浓硫酸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最佳显色条件。结果: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最佳显色条件为5%苯酚0.6 mL... 目的:建立甘草汤中总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在490 nm处以5%苯酚的用量、浓硫酸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最佳显色条件。结果: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最佳显色条件为5%苯酚0.6 mL、浓硫酸4.5 mL反应温度25℃和反应时间30 min;葡萄糖质量在0.02~0.20 m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测得该方中总多糖平均含量为40.00 mg.g-1,RSD为1.23%。结论: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该方中总多糖含量,快速准确,稳定可靠,能够作为该方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炙甘草汤 苯酚-硫酸显色 多糖含量测定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乙醇法提取茶皂素工艺优化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杜志欣 张崇坚 万端极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5年第3期56-59,共4页
以脱脂后的茶籽饼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法提取茶皂素,并用香草醛-浓硫酸显色法测定茶皂素提取率。以茶皂素提取率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超声波功率400 W、超声波作用时... 以脱脂后的茶籽饼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法提取茶皂素,并用香草醛-浓硫酸显色法测定茶皂素提取率。以茶皂素提取率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超声波功率400 W、超声波作用时间40min、温度50℃、液料比8∶1(mL∶g),在此条件下,茶皂素提取率达到1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乙醇 超声波辅助提取 香草醛-浓硫酸显色
下载PDF
鸡血藤药材及其不同部位缩合鞣质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2
12
作者 林惠贞 刘浩文 +3 位作者 韦玮 周盈利 陈建萍 王冬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70-74,共5页
目的: 建立鸡血藤药材中缩合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批次鸡血藤药材及其不同部位中缩合鞣质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优化并建立了采用香草醛-硫酸显色体系测定鸡血藤药材中缩合鞣质含量的方法,反应条件为3 mL 3%香草醛,3 mL 40... 目的: 建立鸡血藤药材中缩合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批次鸡血藤药材及其不同部位中缩合鞣质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优化并建立了采用香草醛-硫酸显色体系测定鸡血藤药材中缩合鞣质含量的方法,反应条件为3 mL 3%香草醛,3 mL 40%浓硫酸,常温反应20 min,测定波长为500 nm。结果: 5个批次鸡血藤药材中缩合鞣质含量为3.99%-8.63%;其中3个批次药材不同部位的缩合鞣质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树脂状分泌物中含量最高,为8.14%-11.51%,木质部(5.39%-7.92%)和韧皮部(3.65%-6.90%)含量相对较少。结论: 香草醛-硫酸显色法快速、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可用于测定鸡血藤药材中缩合鞣质的含量;缩合鞣质在树脂状分泌物中的含量比其他部位高,为传统的鸡血藤药材质量的判断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密花豆属密花豆 缩合鞣质 香草醛-硫酸显色 质量控制 树脂状分泌物
原文传递
麦红吸浆虫滞育发生和解除过程中总脂和甘油三酯含量变化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丹 龙治任 +3 位作者 王越 仵均祥 许烨 成卫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9-514,共6页
【目的】脂类与昆虫滞育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明确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éhin)滞育过程中脂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麦红吸浆虫滞育与脂类物质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香兰素硫酸显色法测定了2008年5月-2010年1月... 【目的】脂类与昆虫滞育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明确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éhin)滞育过程中脂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麦红吸浆虫滞育与脂类物质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香兰素硫酸显色法测定了2008年5月-2010年1月不同时间陕西杨凌养虫圃内麦红吸浆虫滞育前、滞育期及滞育解除后幼虫和蛹体内总脂和甘油三酯含量。【结果】滞育前幼虫总脂和甘油三酯含量分别为378.12和291.67μg/mg,显著高于整个滞育期(P<0.05)。滞育年周期中,冬季总脂和甘油三酯含量最高,翌年1月结茧幼虫二者含量分别为335.29和275.72μg/mg,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整个滞育期间,裸露幼虫和结茧幼虫总脂和甘油三酯随季节变化趋势相同,但同期结茧幼虫含量高于裸露幼虫;滞育当年与第2年同期幼虫总脂和甘油三酯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滞育解除后,总脂和甘油三酯含量随着幼虫的发育和变态逐渐降低,其中中蛹和后蛹显著低于活动幼虫(P<0.05)。【结论】麦红吸浆虫滞育不同时期幼虫及蛹总脂和甘油三酯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滞育与脂类物质的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红吸浆虫 滞育 脂类 总脂 甘油三酯 香兰素硫酸显色
下载PDF
苯酚-硫酸显色法测定葡萄酒中总糖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春燕 高婷 赵二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X期84-85,共2页
采用苯酚-硫酸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葡萄酒中总糖含量。结果表明,样品红葡萄酒中总糖含量平均为81.7 g/L,RSD为0.37%,平均回收率98.4%;样品白葡萄酒中总糖含量平均为71.1 g/L,RSD为0.16%,平均回收率97.5%。
关键词 葡萄酒 总糖 苯酚-硫酸显色
下载PDF
油茶皂苷对照品制备及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法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敬娟 杜先锋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72,共5页
使用大孔吸附树脂法结合重结晶制备油茶皂苷对照品,并对制备的对照品进行了不同方法的定性纯度检测,确定其是否可以作为油茶皂苷定量的标准品。同时建立香草醛浓硫酸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的标准曲线,并比较两种方法。研究... 使用大孔吸附树脂法结合重结晶制备油茶皂苷对照品,并对制备的对照品进行了不同方法的定性纯度检测,确定其是否可以作为油茶皂苷定量的标准品。同时建立香草醛浓硫酸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的标准曲线,并比较两种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油茶皂苷对照品纯度高、杂质少,可作为定量油茶皂苷的标准品;建立的HPLC定量法较香草醛浓硫酸比色法测定油茶皂苷含量干扰少,准确度高,可用于油茶皂苷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皂苷 大孔吸附树脂 重结晶 香草醛浓硫酸显色 HPLC
下载PDF
蒽酮-硫酸显色法测定白及块茎与非药用部位中白及多糖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龙小琴 戴应和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3期30-32,共3页
为比较白及块茎与非药用部位(叶、茎秆、须根)中白及多糖含量差异,采用水提醇沉法来提取白及块茎与非药用部位中白及多糖,显色剂用蒽酮-硫酸进行显色,再用紫外分光光度测白及块茎与非药用部位中白及多糖含量。结果显示,白及块茎部位的... 为比较白及块茎与非药用部位(叶、茎秆、须根)中白及多糖含量差异,采用水提醇沉法来提取白及块茎与非药用部位中白及多糖,显色剂用蒽酮-硫酸进行显色,再用紫外分光光度测白及块茎与非药用部位中白及多糖含量。结果显示,白及块茎部位的白及多糖含量为35.12%、须根部位的白及多糖含量为28.82%、茎秆部位的白及多糖含量为20.93%、叶部位的白及多糖含量16.15%。白及块茎与非药用部位中的白及多糖含量具有一定差异,白及块茎中的白及多糖含量>白及须根中的白及多糖含量>白及茎秆中的白及多糖含量>白及叶中白及多糖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白及多糖 蒽酮-硫酸显色
下载PDF
蒽酮-硫酸显色法测定栽培白及的白及多糖含量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德旺 邓芳 汪胜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7期5-7,共3页
目的建立白及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栽培与野生白及的多糖含量差异。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白及中的多糖,蒽酮-硫酸显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蒽酮-硫酸显色法测定栽培白及的白及多糖含量准确度和稳定性均较好,精密度... 目的建立白及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栽培与野生白及的多糖含量差异。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白及中的多糖,蒽酮-硫酸显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蒽酮-硫酸显色法测定栽培白及的白及多糖含量准确度和稳定性均较好,精密度高;3年生栽培白及多糖含量与3年生野生白及相近,栽培变异较小。结论蒽酮-硫酸显色法测定栽培白及的白及多糖含量可作为白及内在质量的评价方法,块茎繁殖栽培白及应3年后采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栽培 野生 白及多糖 蒽酮-硫酸显色
下载PDF
苔海绵Tedania sp.多糖及其中硫酸根含量测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薛峰 张立新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6年第4期25-28,35,共5页
为测定苔海绵Tedania sp.多糖及其中硫酸根含量,分别用水提和酸提法制备粗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显色,测定多糖含量,并用硫酸钡比浊法对其中的硫酸根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得水提和酸提粗多糖中总糖含量分别为16.79%,20.55%;硫酸根含量分别为2... 为测定苔海绵Tedania sp.多糖及其中硫酸根含量,分别用水提和酸提法制备粗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显色,测定多糖含量,并用硫酸钡比浊法对其中的硫酸根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得水提和酸提粗多糖中总糖含量分别为16.79%,20.55%;硫酸根含量分别为24.02%,27.02%。结果说明酸提法得到的粗多糖含量及其中硫酸根的含量大于水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dania sp. 多糖 硫酸 苯酚硫酸显色
下载PDF
猴头菇口服液中多糖的分离和测定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勇 朱炳辉 陆惠文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02年第4期21-23,共3页
目的:建立太阳神猴头菇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调节乙醇浓度的分步沉淀法,实现太阳神猴头菇口服液中猴头菇多糖与蔗糖等小分子物质的分离,并以蒽酮-硫酸显色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该方法能完全提取多糖并对其准确测定。结论:本... 目的:建立太阳神猴头菇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调节乙醇浓度的分步沉淀法,实现太阳神猴头菇口服液中猴头菇多糖与蔗糖等小分子物质的分离,并以蒽酮-硫酸显色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该方法能完全提取多糖并对其准确测定。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可作为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 多糖 有效成分分离 含量测定 分步沉淀 蒽酮-硫酸显色
下载PDF
云龙黑木耳中多糖的提取与测定 被引量:6
20
作者 倪兆林 申元英 +2 位作者 白丽 陈红云 李润兵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2年第3期31-34,共4页
目的:提取云龙野生和人工培养两种黑木耳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多糖,紫外分光光度苯酚-硫酸显色法测定粗多糖含量。结果:在8.0-48.0μg/mL线性范围内,回收率为99.03%,RSD为0.66%(n=6),测到野生和人工培养黑木... 目的:提取云龙野生和人工培养两种黑木耳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多糖,紫外分光光度苯酚-硫酸显色法测定粗多糖含量。结果:在8.0-48.0μg/mL线性范围内,回收率为99.03%,RSD为0.66%(n=6),测到野生和人工培养黑木耳中多糖的收率分别为18.48%和18.29%;野生和人工培养黑木耳中多糖的含量分别为9.21%和8.20%。结论:野生黑木耳比人工培养黑木耳中多糖的含量高,生长环境对黑木耳多糖含量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乙醇浸提 紫外分光光度苯酚-硫酸显色 多糖 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