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酸硫氧化细菌作用下元素硫化学形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何环 夏金兰 +2 位作者 彭安安 张成桂 邱冠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43-1151,共9页
嗜酸硫氧化细菌是生物冶金过程中研究最为广泛的细菌,广泛分布在含硫和硫化物丰富的环境中。嗜酸硫氧化细菌作用下,单质硫及其它还原型硫化物(包括金属硫化矿)经过一系列形态转换使得硫在其细胞体内、体外和环境沉积物中存在着不同形态... 嗜酸硫氧化细菌是生物冶金过程中研究最为广泛的细菌,广泛分布在含硫和硫化物丰富的环境中。嗜酸硫氧化细菌作用下,单质硫及其它还原型硫化物(包括金属硫化矿)经过一系列形态转换使得硫在其细胞体内、体外和环境沉积物中存在着不同形态分布。单质硫经细菌细胞活化后在细胞体内以硫球形式积累;还原型硫化物可被细菌氧化至硫酸盐,其氧化中间态多为单质硫或连多硫酸盐等。有关嗜酸硫氧化细菌作用下硫的形态研究十分缺乏,进一步开展嗜酸硫氧化细菌作用下元素硫化学形态的研究可以为这类细菌的硫氧化机制及对硫化矿的浸出机理的阐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氧化细菌 化学形态 元素 溶胶
下载PDF
常温制备硫碳均匀复合材料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学兵 王传新 《电池工业》 CAS 2011年第4期227-229,234,共4页
采用沉淀法制备硫溶胶,通过活性炭吸附溶胶中纳米尺度的硫颗粒,在常温下制得硫碳均匀复合材料,并将该复合材料用于锂硫电池正极。通过SEM和XRD对该复合材料进行表面形貌和内部结构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法和电化学阻抗测量法测试正极的电... 采用沉淀法制备硫溶胶,通过活性炭吸附溶胶中纳米尺度的硫颗粒,在常温下制得硫碳均匀复合材料,并将该复合材料用于锂硫电池正极。通过SEM和XRD对该复合材料进行表面形貌和内部结构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法和电化学阻抗测量法测试正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的硫颗粒直径在50 nm附近,且硫在活性炭中均匀分散。在电流密度为0.2 mA/cm2时,含该复合材料正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793 mAh/g。循环充放电50次后,正极放电比容量为460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活性炭 电池 正极材料
下载PDF
氨基酸修饰的纳米硫水溶胶的制备与性质
3
作者 钟艺峰 谢新媛 莫丽盈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9-302,共4页
以硫粉与硫化钠为起始原料,采用乙酸为沉淀剂,氨基酸作表面修饰剂制备纳米硫溶胶.通过透射电镜、激光散射、共振瑞利散射等手段对氨基酸修饰的纳米硫溶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水相中氨基酸对纳米单质硫的粒径调控和稳定化作用.结果表明:氨... 以硫粉与硫化钠为起始原料,采用乙酸为沉淀剂,氨基酸作表面修饰剂制备纳米硫溶胶.通过透射电镜、激光散射、共振瑞利散射等手段对氨基酸修饰的纳米硫溶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水相中氨基酸对纳米单质硫的粒径调控和稳定化作用.结果表明:氨基酸通过控制单质硫的粒径进行表面修饰,使纳米硫粒径控制在较窄的粒度分布范围.其中,含硫氨基酸(胱氨酸、蛋氨酸)修饰的纳米硫溶胶最为稳定,粒径50~100 nm,形貌均为分散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溶胶 氨基酸修饰 水相 稳定化作用
下载PDF
湿式电除尘器与氨法脱硫协同脱除多种污染物效果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高正来 周国山 +4 位作者 沈东 潘正琪 周威 信晓颖 李艳 《华电技术》 CAS 2020年第1期25-28,40,共5页
氨法脱硫具有脱硫效率高,运行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存在氨逃逸、气溶胶现象。通过测试氨法脱硫装置+湿式电除尘前后烟气中NOx、烟尘、NH3、雾滴、SO3等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系统研究了氨法脱硫+湿式电除尘器的协同脱除作用,得出湿式电除尘器... 氨法脱硫具有脱硫效率高,运行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存在氨逃逸、气溶胶现象。通过测试氨法脱硫装置+湿式电除尘前后烟气中NOx、烟尘、NH3、雾滴、SO3等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系统研究了氨法脱硫+湿式电除尘器的协同脱除作用,得出湿式电除尘器出口烟尘质量浓度可控制在10 mg/m3以下,对NOx有30%~40%的脱除效率,对SO3有90%左右的脱除效率,对雾滴具有80%以上的脱除效率,仅能脱除50%左右的NH3。因此,氨法脱硫+湿式电除尘器可基本实现烟尘、NOx超低排放,对缓解氨法脱硫气溶胶现象也有显著效果,对NH3逃逸控制仍需考虑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法脱 湿式电除尘器 氨逃逸 铵气溶胶 超低排放 协同脱
下载PDF
硝酸盐对羰基硫与气溶胶表面非均相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俞彦倢 张拴勤 +3 位作者 孔令东 林立 成天涛 陈建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275-2281,共7页
利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DRIFTS)对硝酸盐与α-Fe_2O_3形成的混合气溶胶与羰基硫(COS)的非均相反应进行研究,并比较了不同硝酸盐(NaNO_3、KNO_3和NH_4NO_3)和α-Fe_2O_3的混合物与COS反应的情况.结果表明:NaNO_3质量分数为4%的混... 利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DRIFTS)对硝酸盐与α-Fe_2O_3形成的混合气溶胶与羰基硫(COS)的非均相反应进行研究,并比较了不同硝酸盐(NaNO_3、KNO_3和NH_4NO_3)和α-Fe_2O_3的混合物与COS反应的情况.结果表明:NaNO_3质量分数为4%的混合颗粒物与COS反应具有最高的反应活性,相比纯α-Fe_2O_3的反应速率提高了约5倍;含等质量分数(24%)硝酸盐的混合物和纯α-Fe_2O_3对COS的转化能力依次为:α-Fe_2O_3/KNO_3>α-Fe_2O_3/NaNO_3>α-Fe_2O_3/NH_4NO_3>α-Fe_2O_3,而纯NaNO_3、KNO_3和NH_4NO_3颗粒与COS不发生反应,说明硝酸盐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COS在α-Fe_2O_3颗粒物表面的转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气溶胶:硝酸盐:非均相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