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耐盐的卓贝儿氏菌(Zobellella sp.)的分离鉴定及其硝酸盐还原能力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林 付贵萍 +3 位作者 武金发 庞伟程 莫少聪 祝子旺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54-1365,共12页
【背景】好氧反硝化是指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作用,使得硝化和反硝化过程能够在同一反应器中同时发生,是废水脱氮最具竞争力的技术。红树林湿地中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分布着大量好氧反硝化微生物。【目的】了解耐盐微生物的脱氮机... 【背景】好氧反硝化是指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作用,使得硝化和反硝化过程能够在同一反应器中同时发生,是废水脱氮最具竞争力的技术。红树林湿地中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分布着大量好氧反硝化微生物。【目的】了解耐盐微生物的脱氮机制,为含盐废水生物脱氮的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对一株分离于红树林湿地中的耐盐好氧细菌A63的硝酸盐异化还原能力进行分析。【方法】利用形态学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对其种属进行了鉴定,采用单因子实验测定该菌在不同环境因子下的硝酸盐还原能力,并对其反硝化脱氮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初步判定该菌株为卓贝儿氏菌(Zobellellasp.),其能在盐度0%-10%、pH5.0-10.0、温度20-40℃范围内进行反硝化脱氮和硝酸盐异化还原为氨(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DNRA)作用。菌株A63最适生长碳源为柠檬酸钠(1.2 g/L),适宜脱氮盐度为3%、pH 7.0-7.5、温度30-35℃,且C/N为10。在最适脱氮条件下,该菌株12h内能将培养基中208.8mg/L硝态氮降至0,且仅有少量铵态氮生成,无亚硝态氮积累,脱氮率高达99%。此外,该菌株在高盐度、低C/N比、弱酸性和低温等不利生境中DNRA作用显著。【结论】细菌A63生长范围宽,脱氮效率显著,适用于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研究为今后开发高效含盐废水生物脱氮工艺奠定了基础,对于加深氮素转化规律的认识、丰富生物脱氮理论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还原 好氧反硝化 硝酸盐异化还原 含盐污水 生物脱氮
原文传递
氧化还原电位和pH对生物滞留系统硝酸盐异化还原为氨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韬 李剑沣 +1 位作者 邹子介 张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8-373,共6页
试验以模拟生物滞留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土壤不同氧化还原电位(Eh)和p H条件下硝酸盐异化还原为氨(DNRA)作用对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土壤Eh为225~100 m V、0^-120 m V和-225^-340 m V条件下,随着Eh的降低... 试验以模拟生物滞留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土壤不同氧化还原电位(Eh)和p H条件下硝酸盐异化还原为氨(DNRA)作用对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土壤Eh为225~100 m V、0^-120 m V和-225^-340 m V条件下,随着Eh的降低,硝酸盐异化还原为氨(DNRA)作用增强;生物滞留系统中同时存在反硝化反应和DNRA作用,在0^-120 m V区间,更有利于反硝化作用的发生;在-225^-340 m V区间,更有利于DNRA作用的发生;生物滞留系统土壤p H为5~7的条件下,DNRA作用效果随着p H的增加而增强;在p H为7~9时,DNRA作用效果随着p H的增加而减弱;表明DNRA作用易在中性偏碱性的环境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 同位素示踪 氧化还原电位(Eh) PH 生物滞留 硝酸盐异化还原(DNRA) 反硝化
下载PDF
一株好氧DNRA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诱导的生物矿化 被引量:9
3
作者 刘佳 李大平 +6 位作者 刘强 陶勇 何晓红 王晓梅 高平 陈元芬 胡吉军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51-655,共5页
从实验室硝化生物反应器的生物膜上分离获得一株能够在好氧条件下将硝酸盐异化还原到铵(DNRA)的兼性厌氧菌Q1-2.通过对菌株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的分析,该菌属于Pseudomonas alcaliphila.摇床上培养3 d后将培养瓶在室温下静... 从实验室硝化生物反应器的生物膜上分离获得一株能够在好氧条件下将硝酸盐异化还原到铵(DNRA)的兼性厌氧菌Q1-2.通过对菌株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的分析,该菌属于Pseudomonas alcaliphila.摇床上培养3 d后将培养瓶在室温下静止培养.数日后可观察到羽毛状晶体的出现.晶体的形成可能与细菌Q1-2诱导的生物矿化现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MONAS alcaliphila 硝酸盐异化还原到铵(DNRA) 晶体 生物矿化
原文传递
菌株Desulfovibrio sp. CMX的DNRA性能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6
4
作者 谢柄柯 张玉 +2 位作者 王晓伟 孙超越 周集体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955-3962,共8页
微生物的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DNRA)过程对自然界中铵根离子的存在和转化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关于SRB菌株DNRA过程影响和机制尚未探明.本文考察了实验室筛选的SRB菌株Desulfovibrio sp.CMX的DNRA能力、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无外... 微生物的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DNRA)过程对自然界中铵根离子的存在和转化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关于SRB菌株DNRA过程影响和机制尚未探明.本文考察了实验室筛选的SRB菌株Desulfovibrio sp.CMX的DNRA能力、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无外加氮源的情况下,分别以10 mmol·L-1NO_3^-和NO_2^-作为唯一电子受体,菌株Desulfovibrio sp.CMX最终NH_4^+生成率分别达到85.8%和97.3%,且无N2和N2O等副产物产生.实验探究了不同外加氮源、不同初始浓度的SO_4^(2-)、S^(2-)对菌株DNRA过程的影响.酵母浸粉作为外加氮源可促进菌株的生长和代谢从而促进菌株DNRA过程;SO_4^(2-)对于NO_3^-还原为NO_2^-阶段起促进作用,而对NO_2^-还原为NH_4^+阶段起抑制作用,综合两方面影响,最终表现出对菌株DNRA过程的抑制作用;S^(2-)对菌株生长及DNRA过程都表现出抑制作用,且S^(2-)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当S^(2-)浓度达到6 mmol·L-1后,S^(2-)对于NO_3^-还原为NO_2^-阶段的抑制作用强于NO_2^-还原为NH_4^+阶段的抑制作用,NO_3^-还原为NO_2^-速率低于NO_2^-还原为NH_4^+速率,此时体系中不再有NO_2^-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异化还原 酸盐还原 外加氮源 SO42- S2-
原文传递
活性污泥体系中C/N/S对硝酸盐还原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鹏程 李晓玲 +4 位作者 王晓婷 张宇浩 张佳颖 刘心怡 张文勃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17-2122,共6页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ASBR),通过调整进水C/N和S/N,在活性污泥体系中探究电子受体有限的条件下,不同电子供体(有机物或者S^(2-))对反硝化和硝酸盐氮异化还原成铵(DNRA)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C/N进水条件,有利于反硝化过程的进...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ASBR),通过调整进水C/N和S/N,在活性污泥体系中探究电子受体有限的条件下,不同电子供体(有机物或者S^(2-))对反硝化和硝酸盐氮异化还原成铵(DNRA)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C/N进水条件,有利于反硝化过程的进行;而较高的S/N进水条件,更有利于DNRA过程的发生;DNRA过程的特征产物NH_(4)^(+)-N,在C/N/S=2:2:3、2:2:4条件下的出水中较明显,其中C/N/S=2:2:4条件下,NH_(4)^(+)-N浓度达到最高为10.65mg/L.说明在电子受体有限时,过量的电子供体可促使反硝化向DNRA过程转变.采用16SrRNA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不同C/N/S下的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与氮还原相关的Proteobacteria、Anaerolineae、Bacteroidia、Actinobacteria等菌群丰度较高,且Actinobacteria菌与DNRA过程相关.不同电子供体环境下氮转移途径的研究可为污水处理过程中碳,氮,硫的同步去除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ASBR) 电子供体 反硝化 硝酸盐异化还原铵(DNRA) C/N/S
下载PDF
活性污泥中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新艳 彭党聪 +3 位作者 万琼 鞠凯 王娜 张岩 《环境保护前沿》 2018年第2期95-105,共11页
现有理论认为氨化–硝化–反硝化是活性污泥生物脱氮的主要途径,忽略了硝态氮异化还原成铵(DNRA)作用。本文从DNRA作用对脱氮的影响、DNRA的主要影响因素、菌属及种群鉴定等方面进行综述,阐述了C/N、碳源种类和浓度、硫化物、Fe2+、阴... 现有理论认为氨化–硝化–反硝化是活性污泥生物脱氮的主要途径,忽略了硝态氮异化还原成铵(DNRA)作用。本文从DNRA作用对脱氮的影响、DNRA的主要影响因素、菌属及种群鉴定等方面进行综述,阐述了C/N、碳源种类和浓度、硫化物、Fe2+、阴极电压等对DNRA的影响根本原因是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的比例问题,影响DNRA与反硝化及Anammox过程竞争的主要因素是电子供体/电子受体、氮源种类、污泥龄、温度和pH,提出了今后应在活性污泥生物脱氮系统对DNRA与反硝化的竞争机理、二者在各工艺系统中的种群丰度、基质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微生物种群间信号传递以及其他氮素转化过程耦联等方面亟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 生物脱氮 活性污泥 氮的转化途径
下载PDF
洪湖湿地‒地下水系统中氮来源与转化过程的水化学和多同位素解析
7
作者 张彦鹏 严克涛 陈晨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946-3959,共14页
为研究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如何影响湿地‒地下水系统中氮的赋存形态与来源,以洪湖湿地为研究区,基于地下水流场、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手段,对湿地‒地下水系统中氮的赋存形态、来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硝态氮(NO_(3)^(‒))和铵... 为研究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如何影响湿地‒地下水系统中氮的赋存形态与来源,以洪湖湿地为研究区,基于地下水流场、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手段,对湿地‒地下水系统中氮的赋存形态、来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硝态氮(NO_(3)^(‒))和铵态氮(NH_(4)^(+))分别是洪湖湿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氮的主要赋存形态.地表水中的NO_(3)^(‒)主要来自外部河渠输入,地下水中的NH_(4)^(+)可能来自有机质降解与自养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DNRA),后者为主要来源.富营养化湖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可向地下水输入NO_(3)^(‒),并在DNRA作用下形成局部高NH_(4)^(+)地下水,湿地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是影响地下水质的重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营养盐 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 硝酸盐异化还原 多同位素 洪湖 环境地质 水文地质.
原文传递
闭合回路电子流强化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性能及功能菌群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涵瑞 朱超 +2 位作者 郭中瑞 刘春雷 祝贵兵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7-227,共11页
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DNRA)是氮循环中的一个重要过程,DNRA能够将硝酸盐还原为铵,是将活性氮保留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路径.然而,DNRA的效率仍然较低,其内在反应机理仍然不清楚.本研究采用自主搭建的电强化-DNRA(E-DNRA)连续流式反应器... 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DNRA)是氮循环中的一个重要过程,DNRA能够将硝酸盐还原为铵,是将活性氮保留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路径.然而,DNRA的效率仍然较低,其内在反应机理仍然不清楚.本研究采用自主搭建的电强化-DNRA(E-DNRA)连续流式反应器,利用闭合回路电子流构建单个细菌周围强还原环境,以提高细菌周围局部微环境的电子供体比例,进而提高DNRA效率.据此,进一步深入探究了电子流强化DNRA过程的内在反应机理及DNRA功能菌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电阻为50Ω,水力停留时间为20 h,电极面积为847 cm^(2)时可以有效提高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DNRA)的活性,反应器中c(NH_(4)^(+))/c(NO_(3)^(-))最高可达79.1%.胞外聚合物(EPS)、电子传递系统活性(ESTA)及NADH分析表明,电子流促进了电极生物膜上各菌属的生物的活性.宏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内Thauera、Azonexus、Cupriavidus、Pseudomonas为主要功能菌属.以nrf A基因编码的细胞色素c型亚硝酸盐还原酶在电子流的作用下由0.18%升高至32.84%,促进了细胞周质内DNRA过程的发生;以nir B基因编码的NADH依赖型亚硝酸盐还原酶在电子流的作用下由6.05%升高至12.71%,强化了细胞质内DNRA过程的发生.研究结果将为开发强化的DNRA技术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异化还原铵(DNRA) 电活性菌 电子流 生物代谢通路 宏基因组
原文传递
C/N值对嵌草铺装系统N迁移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韬 李剑沣 邹子介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5-120,共6页
以模拟嵌草铺装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进水C/N值条件下土壤吸附、植物吸收、微生物固定、硝化、反硝化和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DNRA)作用对氮的去除效果,量化分析氮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嵌草铺装系统可有... 以模拟嵌草铺装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进水C/N值条件下土壤吸附、植物吸收、微生物固定、硝化、反硝化和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DNRA)作用对氮的去除效果,量化分析氮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嵌草铺装系统可有效去除雨水径流中的COD、TN、NH_4^+-N和NO_3^--N,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7.5%、85.8%、85%、96.3%;0~5 d时以土壤无机颗粒吸附、植物吸收、微生物同化和硝化反应为主,5~12 d时以反硝化反应为主,12~20 d时以硝化和反硝化反应为主;低C/N值条件下,DNRA和反硝化作用较弱,硝化反应较强;随着进水C/N值的增加,硝化反应削弱,DNRA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增强。进水C/N值对土壤无机颗粒吸附、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同化作用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草铺装系统 15N同位素示踪 C/N值 硝化 反硝化 硝酸盐异化还原
原文传递
活性污泥中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万琼 郝婧羽 +4 位作者 张新艳 鞠恺 王文静 任迎春 黄鑫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8-104,M0008,共8页
针对活性污泥系统中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DNRA)导致系统脱氮效率降低的问题,通过长期驯化培养试验、批式试验和高通量测序,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硫离子(S^(2-))的投加和流态对活性污泥中DNRA氨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间歇流条件下,当... 针对活性污泥系统中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DNRA)导致系统脱氮效率降低的问题,通过长期驯化培养试验、批式试验和高通量测序,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硫离子(S^(2-))的投加和流态对活性污泥中DNRA氨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间歇流条件下,当HRT由6 h延长至36 h时,DNRA氨化随着HRT的延长而增强,系统中生成氨氮质量浓度由0.43 mg/L逐渐增长至15.98 mg/L;连续流条件下,当HRT由6 h延长至48 h时,系统中生成氨氮质量浓度由2.03 mg/L逐渐增长至20.78 mg/L。投加S^(2-)可有效促进硝酸盐氮转化成氨氮,当向系统投加20 mg/L的S^(2-)时,间歇流和连续流系统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分别增加了11.58%和24.82%。且连续流下投加S^(2-)后,DNRA功能菌总丰度比投加前提高了22.65%。在改变HRT和进水S^(2-)质量浓度时,连续流系统中硝酸盐氮转化成氨氮比例均普遍高于间歇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T S^(2-) 流态 硝酸盐异化还原
下载PDF
水体中DNRA与反硝化之间竞争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祯 郑志宏 《河南化工》 CAS 2022年第9期4-7,共4页
概述了DNRA过程的反应机制及相关DNRA菌的分类。讨论了关于影响DNRA效率的因素,包括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碳氮比等。总结了各种因素对于DNRA过程与反硝化过程之间竞争的影响,介绍了两种测定DNRA过程的方法,综述了水体中DNRA过程及其... 概述了DNRA过程的反应机制及相关DNRA菌的分类。讨论了关于影响DNRA效率的因素,包括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碳氮比等。总结了各种因素对于DNRA过程与反硝化过程之间竞争的影响,介绍了两种测定DNRA过程的方法,综述了水体中DNRA过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对于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DNRA过程,以及水体中氮元素的循环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RA 硝酸盐异化还原 反硝化 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
下载PDF
纳米银对河口潮滩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梦霞 郑艳玲 +7 位作者 尹国宇 董宏坡 韩平 高娟 刘程 常永凯 刘敏 侯立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77,共10页
人类活动会导致纳米银(AgNPs)毒性污染物在河口海岸环境富集,但AgNPs赋存和累积对河口氮转化过程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此,以长江口作为研究区域,对不同粒径(10 nm、30 nm和100 nm)及不同浓度(0.1 mg/L、5 mg/L和10 mg/L)的AgNPs进行暴露实... 人类活动会导致纳米银(AgNPs)毒性污染物在河口海岸环境富集,但AgNPs赋存和累积对河口氮转化过程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此,以长江口作为研究区域,对不同粒径(10 nm、30 nm和100 nm)及不同浓度(0.1 mg/L、5 mg/L和10 mg/L)的AgNPs进行暴露实验,探究AgNPs对河口潮滩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AgNPs对不同盐度沉积物DNRA速率均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效应,但其抑制率并没有随时间增长而明显增大.受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AgNPs对中盐度(8.0‰)沉积物DNRA速率抑制效应总体上高于其余盐度沉积物.沉积物环境中AgNPs的粒径及浓度均是影响其毒性的重要因素:当浓度不超过5 mg/L时,10 nm粒径AgNPs毒性大于30 nm和100 nm粒径,其在不同盐度沉积物中抑制率最高达16.03%、20.27%和15.36%;但当AgNPs浓度为10 mg/L时,30 nm和100 nm粒径的AgNPs对DNRA速率抑制程度明显增大,毒性效应大于10 nm粒径AgNPs,不同盐度沉积物中最大抑制率分别为17.48%、33.18%和26.45%.AgNPs释放的Ag+浓度与DNRA速率的抑制率未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反映AgNPs释放的Ag+对DNRA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并不能完全解释AgNPs的毒性作用特征.研究结果对于客观评价金属纳米材料对河口氮循环的潜在影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硝酸盐异化还原 粒径 盐度 长江口
下载PDF
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耦合厌氧氨氧化处理含氮废水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硕 汪超 +1 位作者 杨蒙 乔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89-4399,共11页
为探究厌氧氨氧化(Anammox)细菌同时去除废水中铵(NH_(4)^(+))和硝酸盐(NO_(3)^(-))的可行性及长期去除效果,基于Anammox菌的内源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过程,进行了批式实验、抑制剂实验、同位素实验以及长期反应器实验.结果表明,在MLVSS为... 为探究厌氧氨氧化(Anammox)细菌同时去除废水中铵(NH_(4)^(+))和硝酸盐(NO_(3)^(-))的可行性及长期去除效果,基于Anammox菌的内源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过程,进行了批式实验、抑制剂实验、同位素实验以及长期反应器实验.结果表明,在MLVSS为4500mg/L的批式实验中,经12h反应后NH_(4)^(+)和NO_(3)^(-)被同时去除并生成了N_(2),总氮去除率为93.49%.在乙炔(抑制Anammox反应中铵和一氧化氮生成肼的过程)抑制实验中,检测到17.01mg N/L的NH_(4)^(+),Anammox菌对于NO_(3)^(-)去除的贡献率为85.88%.当加入青霉素G(抑制异养反硝化菌活性)后,NO_(3)^(-)仍可以被去除.在^(14)NH_(4)^(+)和^(15)NO_(3)^(-)同位素示踪实验中一直能够检测到^(29)N_(2)和^(3)0N_(2)的生成,前者是后者含量的1.41倍.在长期实验中,反应器稳定运行阶段平均出水NH_(4)^(+)和NO_(3)^(-)浓度分别为1.18和2.86mg N/L,平均总氮去除率为92.26%.由此可见,Anammox菌通过内源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耦合常规Anammox过程,可以长期稳定地同时去除废水中NH_(4)^(+)和N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氧化 硝酸盐异化还原 硝酸盐
下载PDF
湿地生态系统微生物驱动氮循环过程分析
14
作者 廖敏辉 刘彦鹏 +3 位作者 毛战坡 付昆明 杨凯 卞逸豪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0期241-246,共6页
立足湿地生态系统,针对微生物驱动氮循环过程,从菌属水平上分析总结关键环节的发生特点、分布情况、氮去除贡献,综合对比分析各环节的协同和竞争关系,酶水平上微生物的差异以及N_(2)O释放特征。对比分析认为,微生物驱动氮循环过程可分别... 立足湿地生态系统,针对微生物驱动氮循环过程,从菌属水平上分析总结关键环节的发生特点、分布情况、氮去除贡献,综合对比分析各环节的协同和竞争关系,酶水平上微生物的差异以及N_(2)O释放特征。对比分析认为,微生物驱动氮循环过程可分别以N_(2)、N_(2)O的形式实现氮去除,后者不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驱动氮循环过程的微生物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存在差异的根源在于,微生物在酶水平上的差异;有待开展系统性的量化评价,以推动湿地生态系统N_(2)O释放调控机制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全程氧化微生物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 反硝化型甲烷厌氧氧化 厌氧氧化 N_(2)O
下载PDF
一体化厌氧氨氧化工艺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陈加波 周鑫 +2 位作者 张泽乾 王共磊 李旭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5,共8页
一体化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在曝气和碳源消耗量、占地面积、污泥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具有更高的能源经济性优势,成为近年来厌氧氨氧化工艺的研究热点。介绍了一体化Anammox工艺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详细阐明了多种典型和新型... 一体化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在曝气和碳源消耗量、占地面积、污泥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具有更高的能源经济性优势,成为近年来厌氧氨氧化工艺的研究热点。介绍了一体化Anammox工艺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详细阐明了多种典型和新型的一体化Anammox工艺型式、运行参数及处理效能等,并对多种一体化Anammox工艺的技术和经济性能进行了比较,最后对一体化Anammox工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厌氧氧化 短程硝化 短程反硝化 硝酸盐异化还原
原文传递
丹江流域典型农田包气带-含水层中硝酸盐氮还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6
作者 刘昕曜 杨善卿 +5 位作者 陈倩 胡景润 钟思宁 乔爽 陈果 唐吴含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8-279,共12页
探究硝酸盐氮在农田土壤包气带-含水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对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丹江流域河南段典型农田采集了12个不同深度(0~42.5m)的包气带土壤和含水层沉积物样品,对氮素与抗生素的浓度水平、硝酸盐氮还原过... 探究硝酸盐氮在农田土壤包气带-含水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对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丹江流域河南段典型农田采集了12个不同深度(0~42.5m)的包气带土壤和含水层沉积物样品,对氮素与抗生素的浓度水平、硝酸盐氮还原过程的潜在速率及其相关功能的基因丰度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TOC、NO_(3)-N和TP浓度在包气带土壤和含水层沉积物中具有显著差异;83种目标抗生素中仅检出7种,在包气带和含水层中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1~115.20ng/g和0.01~2.50ng/g;3种磺胺类抗生素浓度随深度递减,2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浓度随深度增加.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是浅层包气带(0~0.8m)中硝酸盐氮还原的关键过程,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3.9%和26.4%;深层包气带(0.8~6.0m)则以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为主导,对硝酸盐还原的贡献率达93.1%;含水层沉积物中最主要的硝酸盐氮转化过程是反硝化,贡献率为50.5%.氮转化过程速率与其相应功能基因的垂向分布特征一致.进一步发现抗生素浓度是影响农田包气带-含水层接续系统中硝酸盐氮转化过程的主要因素,NO3-N浓度与DEN过程功能基因丰度显著正相关,磺胺胍(SGD)与硝酸盐氮还原过程显著正相关,而脱水红霉素(AETM)则表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该研究为深入揭示包气带-含水层接续系统中硝酸盐氮还原过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包气带-含水层 抗生素 反硝化 厌氧氧化 硝酸盐异化还原 氮转化速率 氮转化功能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