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例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的诊断与病原体鉴定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玥涛 张敏 +3 位作者 高春花 石锋 管立人 汪俊云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对两例疑似皮肤利什曼病进行病原学诊断,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虫种进行鉴定。方法两例皮肤病患者,分别曾在阿尔及利亚(病例1)和沙特阿拉伯(病例2)务工,表皮均有多个面积较大的溃疡。取皮损处组织涂片、染色、镜检,皮损处组织... 目的对两例疑似皮肤利什曼病进行病原学诊断,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虫种进行鉴定。方法两例皮肤病患者,分别曾在阿尔及利亚(病例1)和沙特阿拉伯(病例2)务工,表皮均有多个面积较大的溃疡。取皮损处组织涂片、染色、镜检,皮损处组织液置NNN培养基培养,查找原虫。取含利什曼原虫的培养液,离心收集原虫,用2对利什曼原虫种特异性引物ITS1-ITS2和K13A-K13B分别扩增利什曼原虫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和动基体DNA的基因片段,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Blast序列分析。结果病例1患者的皮损组织涂片镜检未查见利什曼原虫,皮损处组织液经NNN培养基培养10 d后查见前鞭毛体;病例2患者的皮损组织涂片镜检发现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皮损处组织液培养8 d后查见前鞭毛体。引物ITS1-ITS2从分离于2例患者的利什曼原虫均扩增出约330 bp的片段,与硕大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major)相应序列同源性均为100%;引物K13A-K13B均扩增出约120 bp的片段,与硕大利什曼原虫相应序列同源性均为96%。4个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F831924~JF831927。结论两例皮肤病患者均确诊为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均为硕大利什曼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皮肤利什曼 硕大利什曼原虫 分子生物学 虫种鉴定
下载PDF
一例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的鉴定 被引量:11
2
作者 赖德华 吴娜 +4 位作者 谢祎婷 洪晓昆 陈允甫 廖力夫 伦照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5-296,F0003,共3页
对广州一例未知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患者血样进行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确定其病原体。取静脉血,用Leish r K39 dipstick金标试纸检测利什曼原虫抗体情况。取皮损处组织,75%乙醇固定后,提取基因组DNA。用两对利什曼原虫种特异性... 对广州一例未知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患者血样进行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确定其病原体。取静脉血,用Leish r K39 dipstick金标试纸检测利什曼原虫抗体情况。取皮损处组织,75%乙醇固定后,提取基因组DNA。用两对利什曼原虫种特异性引物LITSR-L5.8S和NAGTL1-NAGTL4分别PCR扩增利什曼原虫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1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转移酶的基因片段,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BLAST序列分析。Leish r K39 dipstick金标试纸检测结果呈弱阳性。PCR结果显示,引物LITSR-L5.8S和NAGTL1-NAGTL4分别扩增出约404 bp和1 405 bp的片段,两片段序列与硕大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major)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均为99.7%。其序列Gen Bank登录号分别为KU975160和KX150476。确诊该皮肤病患者为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病例,病原体为硕大利什曼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 金标试纸 分子标记 硕大利什曼原虫
原文传递
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 被引量:3
3
作者 管立人 高春花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6-401,406,共7页
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post kala-azar dermal leishmaniasis,PKDL)在印度和苏丹等国家的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流行区颇为常见,并且是当地内脏利什曼病的主要传染源。PKDL在我国的发病人数虽然不多,但近年来在西部的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 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post kala-azar dermal leishmaniasis,PKDL)在印度和苏丹等国家的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流行区颇为常见,并且是当地内脏利什曼病的主要传染源。PKDL在我国的发病人数虽然不多,但近年来在西部的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仍有出现。由于PKDL患者的皮肤结节酷似瘤型麻风,极易造成误诊误治。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对PKD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也对PKDL和皮肤利什曼病的鉴别要点作了介绍。希望能对从事利什曼病和皮肤病的科研和防治人员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 杜氏利什曼原虫种团 皮肤利什曼 硕大利什曼原虫 热带利什曼 原虫
原文传递
河南省1例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的诊断与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素华 高丽君 +8 位作者 张雅兰 周瑞敏 杨成运 钱丹 刘颖 赵玉玲 鲁德领 张红卫 许汴利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9-342,共4页
患者,男,2017年6月到乌兹别克斯坦务工,7月2日发现左胸臂部有2个小红疹,回国后于10月15日前后发现红疹变大,有少量脓液。用利什曼病快速检测试纸条检测患者血清利什曼原虫抗体结果为阴性。取皮损处组织镜检未查见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 患者,男,2017年6月到乌兹别克斯坦务工,7月2日发现左胸臂部有2个小红疹,回国后于10月15日前后发现红疹变大,有少量脓液。用利什曼病快速检测试纸条检测患者血清利什曼原虫抗体结果为阴性。取皮损处组织镜检未查见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取皮损处组织置NNN培养基培养,培养至第8天镜检查见大量前鞭毛体。提取前鞭毛体DNA,用利什曼原虫属特异性引物K13A/K13B和L5.8S/LITSR分别扩增出120和350 bp的片段,片段序列与硕大利什曼原虫相应序列(Gen Bank登录号:EU370906.1和FN677342.1)的同源性分别为90%和98%。确诊患者为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为硕大利什曼原虫。患者经过葡萄糖酸锑钠注射液治疗2个疗程(总剂量7.2 g,每个疗程6 d,两个疗程间隔1周),病情得到控制,现已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 前鞭毛体 硕大利什曼原虫 诊断
原文传递
洛阳市1起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疫情流行病学筛查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彦岭 朱鑫 杨治国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8-422,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乌兹别克斯坦务工归国员工中利什曼原虫感染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关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大。方法设计调查问卷采集筛查对象相关信息,由内科医生触诊肝、脾及浅表淋巴结,皮肤科医生检查皮肤经常暴露处皮... 目的了解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乌兹别克斯坦务工归国员工中利什曼原虫感染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关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大。方法设计调查问卷采集筛查对象相关信息,由内科医生触诊肝、脾及浅表淋巴结,皮肤科医生检查皮肤经常暴露处皮肤损害情况,对筛查对象行B超检查肝脾大小,采集筛查对象血清,应用内脏利什曼病快速检测试纸条(rK39)检测,对于筛查中发现的有皮肤损害者,采集皮损处组织镜检利什曼原虫,病原学检测阳性组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虫种。结果共181人接受筛查,内科检查中6人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皮肤科检查中12人有皮肤损害表现,B超检查提示5人肝脾肿大,rK39试纸条检测血清显示3人结果呈阳性。共采集2人份典型皮损处组织,其中1份组织病原学检测发现利什曼原虫;提取前鞭毛体DNA,用利什曼原虫属特异性引物K13A/K13B和L5.8S/LITSR分别扩增出120 bp和350 bp的片段,片段序列与硕大利什曼原虫相应序列(GenBank登录号:EU370906.1、FN677342.1)同源性分别为90%和98%。结论筛查发现6例皮肤利什曼病患者,其中2例尚未痊愈。1例未痊愈者确诊为由硕大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的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 硕大利什曼原虫 输入性病例 流行病学调查 洛阳市
原文传递
寄生虫、昆虫性皮肤病
6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2000年第8期177-178,共2页
0030708 STAT6缺陷小鼠产生 Th1反应并控制皮肤利什曼原虫病/Stamm LM//JImmunol.-1998,161(11).-6180~6188四军大0030709 主要利什曼原虫感染后 BALB/C 小鼠中迅速产生白细胞介素-4下调CD4<sup>+</sup>T 细胞上白细胞介... 0030708 STAT6缺陷小鼠产生 Th1反应并控制皮肤利什曼原虫病/Stamm LM//JImmunol.-1998,161(11).-6180~6188四军大0030709 主要利什曼原虫感染后 BALB/C 小鼠中迅速产生白细胞介素-4下调CD4<sup>+</sup>T 细胞上白细胞介素-12受体 B<sub>2</sub>链的表达,导致对 IL-12的不应答状态/Himmelrich H//J Immunol.-1998,161(11).-6156~6163 四军大0030710 墨西哥利什曼原虫半胱氨酸蛋白酶缺陷突变体对小鼠的毒力减弱并增强Th<sub>1</sub>反应/Alexander J//J Immunol.-1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墨西哥利什曼原虫 小鼠 硕大利什曼原虫 利什曼原虫 突变体 缺陷 皮肤病 反应 寄生虫
下载PDF
湖北省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王萌 高利昆 +1 位作者 童永清 江珊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第9期621-625,共5页
患者,男,37岁。左下肢皮疹4周,伴轻压痛。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患者曾在伊拉克援外工作。皮肤科专科检查:左小腿屈侧见3个暗红色斑块,中央见浅溃疡面,上覆淡黄色分泌物。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溃疡形成及散在小灶状微脓肿形成,伴淋巴细... 患者,男,37岁。左下肢皮疹4周,伴轻压痛。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患者曾在伊拉克援外工作。皮肤科专科检查:左小腿屈侧见3个暗红色斑块,中央见浅溃疡面,上覆淡黄色分泌物。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溃疡形成及散在小灶状微脓肿形成,伴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组织细胞内可见直径2~4μm嗜碱性圆形小体。Giemsa染色(+)。皮损组织PCR检测提示硕大利什曼原虫。特比萘芬片口服6周治疗无效后,改为氟康唑胶囊口服,8周后皮损基本痊愈。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 硕大利什曼原虫 氟康唑
下载PDF
C5a/C5aR通路在硕大利什曼原虫易感小鼠免疫病理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8
作者 江伟凡 杨菲 +5 位作者 董世访 曹朝晖 陈戬 李桂清 蒋涛 许桂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研究C5a/C5aR通路在对硕大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major,L.major)易感的BALB/c小鼠免疫病理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以C5aR KO小鼠(BALB/c背景)为模型,观察比较了WT和C5aR KO的BALB/c小鼠在L.major感染后的病变情况,有限稀释... 目的研究C5a/C5aR通路在对硕大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major,L.major)易感的BALB/c小鼠免疫病理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以C5aR KO小鼠(BALB/c背景)为模型,观察比较了WT和C5aR KO的BALB/c小鼠在L.major感染后的病变情况,有限稀释法检测了各组感染小鼠体内寄生虫的负荷,并进一步通过FACS检测了相关细胞因子如IL-17和IL-4的产生,来探讨C5a/C5aR通路在L.major易感型BALB/c小鼠免疫病理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结果相比WT小鼠,C5aRKO小鼠感染L.major后的病变程度明显减轻(P<0.05),体内寄生虫负荷也显著降低(6.952±0.398vs 4.340±0.434,P<0.01);同时,FACS胞内染色结果表明CD4+IL-4+T细胞亚群百分比显著降低(0.960 0±0.148 3 vs0.314 0±0.042 6,P<0.01),但CD3+IL-17+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0.792 0±0.051 3 vs 0.858 0±0.084 5,P=0.522 3)。结论 C5a/C5aR通路通过调节Th2细胞关键细胞因子IL-4的产生,在L.major易感小鼠的免疫病理发生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a/C5aR 硕大利什曼原虫 白细胞介素4 免疫病理
下载PDF
寄生虫、昆虫性皮肤病
9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2001年第9期183-184,共2页
关键词 医科 皮肤病 抗寄生虫药 昆虫 硕大利什曼原虫感染 皮肤利什曼 治疗 病人 唾液酸酶 活动性
下载PDF
灭活硕大利什曼原虫的成功免疫
10
作者 陈锦荣 《生物制品快讯》 2002年第6期9-9,共1页
关键词 灭活 硕大利什曼原虫 ALM 疫苗 免疫
下载PDF
实验表明皮肤细菌可抵御感染
11
《现代医院》 2012年第S2期93-93,共1页
《科学》(Science)杂志于7月26日在线发表的一项小鼠新实验说,皮肤的菌群可提高免疫能力并抵御感染。人们对生长在我们身体中的数以万亿计的细菌——被称为微生物群落——的大多数的关注一直聚焦于那些生活在肠道中的细菌。然而,我们身... 《科学》(Science)杂志于7月26日在线发表的一项小鼠新实验说,皮肤的菌群可提高免疫能力并抵御感染。人们对生长在我们身体中的数以万亿计的细菌——被称为微生物群落——的大多数的关注一直聚焦于那些生活在肠道中的细菌。然而,我们身体上几乎所有的部位都有菌落,包括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小鼠皮肤 微生物群落 新实验 硕大利什曼原虫感染 免疫能力 身体 在线 菌群 肠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