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丙核/壳乳液的低温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5
1
作者 戈成岳 武玉民 +2 位作者 宁汉生 李华 许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38-1043,共6页
选用过硫酸钾(KPS)、甲醛合次亚硫酸氢钠(SFS)和2,2’-偶氮二[2-(2-咪唑啉-2-代)丙烷]二氢氯化物(V-044)为复合引发剂,在低温下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生成凝聚物少的硅-丙核/壳乳液。考察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有机硅用量、... 选用过硫酸钾(KPS)、甲醛合次亚硫酸氢钠(SFS)和2,2’-偶氮二[2-(2-咪唑啉-2-代)丙烷]二氢氯化物(V-044)为复合引发剂,在低温下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生成凝聚物少的硅-丙核/壳乳液。考察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有机硅用量、丙烯酸羟丙酯(HPA)用量对硅-丙核/壳乳液转化率、接枝率的影响,并借助透射电镜(TEM)、粒度分布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别对乳胶粒形貌、粒径分布及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为1000mg·kg-1、乳化剂用量为0.8%、有机硅用量为15%、HPA用量为8%时合成的硅-丙核/壳乳液最优,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分布较窄;有机硅的加入提高了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 复合引发剂 /结构 低温
下载PDF
荧光探针法研究乳化剂对硅/丙核壳乳液聚合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甘孟瑜 李小梅 +1 位作者 马利 潘登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2-189,共8页
用荧光探针(芘)法测定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以及复配乳化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并首次把荧光探针技术应用到硅/丙核壳乳液聚合反应的研究中.利用芘的I1/I3值,结合胶束微环境的极性变化规律和乳液聚合机理,... 用荧光探针(芘)法测定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以及复配乳化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并首次把荧光探针技术应用到硅/丙核壳乳液聚合反应的研究中.利用芘的I1/I3值,结合胶束微环境的极性变化规律和乳液聚合机理,探讨了乳化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荧光探针(芘)法可用于研究硅/丙乳液的聚合行为和确定乳化剂配比.通过粒径分析、透射电镜(TEM)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乳化剂 临界胶束浓度 /乳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