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镁铝离子共存硅酸体系的聚合行为 被引量:4
1
作者 申星梅 李辽沙 +2 位作者 武杏荣 王平 罗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04-1110,共7页
通过对镁铝离子共存硅酸体系中硅酸胶凝时间、单硅酸聚合反应速率以及凝胶热性能的研究,得出:在pH<4的微酸性条件下,硅酸体系的胶凝时间随镁铝离子共存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且铝离子在对硅酸体系的促凝过程中起主要作用。镁铝离子共存... 通过对镁铝离子共存硅酸体系中硅酸胶凝时间、单硅酸聚合反应速率以及凝胶热性能的研究,得出:在pH<4的微酸性条件下,硅酸体系的胶凝时间随镁铝离子共存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且铝离子在对硅酸体系的促凝过程中起主要作用。镁铝离子共存硅酸体系的单硅酸反应速率常数比不含金属离子硅酸体系的有所增大,计算得出MA0.1+0.1硅酸体系的单硅酸平均速率常数为:0k=7.28×10?4,1k=5.62×10?4。镁铝离子共存硅酸体系凝胶的晶化转变温度与晶型转变温度,相较于不含金属离子硅酸体系的均有所降低,根据热重曲线计算出MA0.1+0.1硅酸体系水合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0.556 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体系 镁铝离子 胶凝时间 聚合 凝胶 二氧化硅
下载PDF
Fe^(3+)离子对硅酸体系聚合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艾进 申星梅 李辽沙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8-1002,共5页
向不含金属离子的硅酸体系中加入Fe3+离子,研究了体系胶凝时间、溶胶粒径、凝胶比表面积、官能团及热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Fe3+降低了体系pH值;初始pH≤2时,Fe3+起促凝作用,初始pH≥3时,Fe3+起缓凝作用.初始pH=2时,放置24 h溶胶... 向不含金属离子的硅酸体系中加入Fe3+离子,研究了体系胶凝时间、溶胶粒径、凝胶比表面积、官能团及热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Fe3+降低了体系pH值;初始pH≤2时,Fe3+起促凝作用,初始pH≥3时,Fe3+起缓凝作用.初始pH=2时,放置24 h溶胶粒径随Fe3+浓度增加而增大,凝胶比表面积逐渐增大,Fe3+浓度为0.03 mol/L时粒径为444 nm,比表面积为1500 m2/g;初始pH=3时,放置24 h溶胶粒径随Fe3+浓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大粒径达379 nm,而凝胶比表面积逐渐减小,Fe3+浓度为0.03 mol/L时为81 m2/g.Fe3+引起聚硅酸网络结构变形,导致凝胶部分吸收峰强度减弱和移位及凝胶结合水减少和晶化转变峰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体系 FE^3+ 胶凝时间 胶体颗粒 官能团 热稳定
原文传递
Ca^(2+),Al^(3+)对不含Na^+硅酸体系聚合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申星梅 李辽沙 +2 位作者 武杏荣 朱建华 艾进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7-481,共5页
为排除Na^+对硅酸聚合的影响,用酸解水淬硅酸钙制备了不含金属离子的硅酸溶液及含Ca^(2+),Al^(3+)的硅酸溶液,研究了加入Ca^(2+),Al^(3+)对体系聚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Ca^(2+)后体系pH值略微降低,加入Al^(3+)后体系pH值显著降低.... 为排除Na^+对硅酸聚合的影响,用酸解水淬硅酸钙制备了不含金属离子的硅酸溶液及含Ca^(2+),Al^(3+)的硅酸溶液,研究了加入Ca^(2+),Al^(3+)对体系聚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Ca^(2+)后体系pH值略微降低,加入Al^(3+)后体系pH值显著降低.初始pH≤2时,Al^(3+)对硅酸聚合起促凝作用,初始pH>2时,Al^(3+)起缓凝作用.Ca^(2+)对硅酸聚合影响不大.硅酸凝胶后,含Al3+硅酸体系中形成Al-O-Si键,阻碍了凝胶结构水脱附;Ca^(2+)则阻碍凝胶的晶化转变过程,且凝胶中的结构水变少.不含金属离子、含Ca^(2+)、含Al^(3+)体系的化学式分别为SiO_2·0.52H_2O,SiO_2·0.36H_2O,SiO_2·1.50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体系 钙离子 铝离子 聚合 凝胶
原文传递
氟硅酸体系中D_2EHPA对铟和锡的非平衡萃取 被引量:7
4
作者 许绍权 李素清 洪海玲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5,共5页
研究了氟硅酸体系中D_2EHPA萃取In^(3+)、Sn^(2+)和Sn^(4+)的反应机理,求出了萃取反应表达式及其表现萃取平衡常数,确定D_2EHPA萃取铟4min即达到平衡,而萃取锡需要57min才能达到平衡。利用此萃取动力学性质的差异进行了非平衡萃取... 研究了氟硅酸体系中D_2EHPA萃取In^(3+)、Sn^(2+)和Sn^(4+)的反应机理,求出了萃取反应表达式及其表现萃取平衡常数,确定D_2EHPA萃取铟4min即达到平衡,而萃取锡需要57min才能达到平衡。利用此萃取动力学性质的差异进行了非平衡萃取,求出分离系数E(4)=12.0,说明In、Sn能达到良好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体系 萃取 湿法冶金
下载PDF
氟硅酸体系中D_2EHPA萃取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素清 许绍权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3-24,共2页
试验表明了氟硅酸体系中D2EHPA萃取铟是属于离子交换萃取反应。文章介绍了从氟硅酸焊锡电解液中萃取铟的试验情况,并提出了有待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硅酸体系 D2FHPA 萃取
下载PDF
消除深层黏土损害的新型氟硅酸体系
6
作者 Eduardo P.da Motta J.Altamiro C.M. 李虎 《国外油田工程》 2003年第1期13-15,共3页
最近研究的砂岩酸化模型表明 ,氟硅酸 (H2 SiF6)与黏土的二次反应对消除地层损害作用极大。传统的观点认为 ,在二次反应中可能产生的沉淀对处理结果不利。但是 ,本文提出的采用贝雷岩心和两块巴西砂岩岩心的室内实验及现场试验表明 ,可... 最近研究的砂岩酸化模型表明 ,氟硅酸 (H2 SiF6)与黏土的二次反应对消除地层损害作用极大。传统的观点认为 ,在二次反应中可能产生的沉淀对处理结果不利。但是 ,本文提出的采用贝雷岩心和两块巴西砂岩岩心的室内实验及现场试验表明 ,可以把氟硅酸注入砂岩油藏而不造成损害。实际上 ,含有一定量的HCl或有机酸(如醋酸 ) ,可通过消除黏土损害改变两口巴西注入井的特性。这两口井注入量分别为 11m3/d和 15m3/d ,处理后 ,在 5个月内注入速度维持在 30m3/d或高于此值。用实时监测程序监测处理过程 ,监测结果显示表皮系数从 30 /40降到 0 ,除了比传统的HF酸成本低以外 ,新酸体系的最大好处在于它主要与黏土和长石反应 ,几乎不与石英反应。这样 ,它可消除损害而不削弱岩石结构 ,这对于消除深层损害很合适。氟硅酸是氟化钠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 ,成本低 ,是酸化操作的可行选择 ,而酸化操作需要使用氢氟酸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 硅酸体系 地层损害 深层黏土 酸化处理 三次采油
原文传递
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7
作者 罗昔贤 于晶杰 +3 位作者 林广旭 肖志强 段锦霞 肖志国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7-502,共6页
自从 2 0世纪初发现长余辉现象以来 ,长余辉材料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从长余辉现象的发现到 2 0世纪 90年代 ,性能最好的长余辉材料为金属硫化物体系长余辉材料。从 1992年起 ,新型铝酸盐长余辉材料的发展十分迅速 ,它的发光强度、发... 自从 2 0世纪初发现长余辉现象以来 ,长余辉材料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从长余辉现象的发现到 2 0世纪 90年代 ,性能最好的长余辉材料为金属硫化物体系长余辉材料。从 1992年起 ,新型铝酸盐长余辉材料的发展十分迅速 ,它的发光强度、发光时间、化学稳定性都较第一代长余辉材料有很大改进 ,长余辉材料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铝酸盐体系实现了蓝紫、蓝绿、黄绿、黄橙色发光 ,其中的蓝绿、黄绿两种长余辉材料是目前发光性能最好的长余辉材料。在硅酸盐体系实现了蓝、蓝绿、绿、黄绿、黄色发光 ,而且化学性质较铝酸盐体系稳定。特别是硅酸盐体系蓝色长余辉材料发光强度及发光时间大大超过铝酸盐体系蓝紫色长余辉材料 ,是另一类极有前途的新型长余辉材料。红色长余辉材料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目前在多个体系实现了红色自发光。性能最好的红色长余辉材料发光亮度达到CaS类红色长余辉材料的 6倍以上 ,余辉时间达6~ 8小时。长余辉材料的应用研究也进展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发光材料 制备方法 铝酸盐体系 硅酸体系
下载PDF
新型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 被引量:48
8
作者 罗昔贤 段锦霞 +3 位作者 林广旭 徐晶 杨宇 肖志国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5-170,共6页
首次在硅酸盐体系中发现了余辉时间长达10h以上的高亮度长余辉现象,并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发现:Eu2+,Ln共激活的镁黄长石结构的焦硅酸盐化合物和镁硅钙石结构的硅酸盐化合物的余辉发光性能最好。研究... 首次在硅酸盐体系中发现了余辉时间长达10h以上的高亮度长余辉现象,并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发现:Eu2+,Ln共激活的镁黄长石结构的焦硅酸盐化合物和镁硅钙石结构的硅酸盐化合物的余辉发光性能最好。研究了各发光材料的光谱特征、长余辉性能,测量了各发光材料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以及余辉衰减曲线。同时研究了其应用性能,并测量了发光材料的热释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确定了发光材料的晶格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发光材料 硅酸体系 镁黄长石 镁硅钙石 高温固相法 光谱特性
下载PDF
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工艺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15
9
作者 骆海贺 蔡启舟 魏伯康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54-557,共4页
利用自制微弧氧化装置在硅酸盐体系中对AZ91D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从考察膜层厚度、表面粗糙度和耐蚀性出发,确定了AZ91D镁合金在硅酸盐体系中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微弧氧化膜呈多孔... 利用自制微弧氧化装置在硅酸盐体系中对AZ91D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从考察膜层厚度、表面粗糙度和耐蚀性出发,确定了AZ91D镁合金在硅酸盐体系中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微弧氧化膜呈多孔结构、孔径较小,裂纹较少,分布均匀,膜层较为致密;微弧氧化膜由MgO、Mg2SiO4、MgAl2O4和少量的SiO2组成;室温下,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中性溶液中浸泡168h后,膜层表面未出现明显的点蚀现象,耐蚀性较镁合金基体有了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91D镁合金 微弧氧化 硅酸体系 形貌 耐蚀性
下载PDF
镁合金在硅酸盐体系中微弧氧化膜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吉会 杨静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5-99,131,共6页
利用交流微弧氧化装置对AZ91D镁合金在硅酸盐体系中进行了微弧氧化处理,并通过扫描电镜、电化学测试技术和表面性能测试仪等研究了氧化时间和电流密度对微弧氧化膜层表面形貌、厚度、耐蚀性、摩擦磨损性能和结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 利用交流微弧氧化装置对AZ91D镁合金在硅酸盐体系中进行了微弧氧化处理,并通过扫描电镜、电化学测试技术和表面性能测试仪等研究了氧化时间和电流密度对微弧氧化膜层表面形貌、厚度、耐蚀性、摩擦磨损性能和结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氧化时间和电流密度的增大,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中微孔的数量减少,但微孔的直径和表面粗糙度增大。膜层厚度随氧化时间和电流密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大,但与基体的结合力明显降低。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耐蚀性和耐磨性随氧化时间和电流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镁合金在硅酸盐体系中微弧氧化处理的最佳工艺为氧化时间40min、电流密度0.20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硅酸体系 耐蚀性 摩擦磨损 结合力
下载PDF
水性防腐涂料体系 被引量:12
11
作者 危恒毅 岳庆磊 +1 位作者 宋晓锐 杨辉荣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2年第4期44-46,共3页
水性防腐涂料是现代涂料发展的方向之一,详细介绍了水性防腐涂料的3种主要体系及其特性,展望了水性防腐涂料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水性防腐涂料 丙烯酸涂料体系 环氧涂料体系 无机硅酸锌涂料体系
下载PDF
电压增幅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明 马跃洲 +1 位作者 马颖 郝远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43-1947,共5页
研究了硅酸盐体系微弧氧化过程中,电源电压增幅对放电火花形态及AZ91D镁合金膜层的厚度、表面形貌和耐蚀性有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脉冲电压增加,电弧的弧斑亮度增强、尺寸变大,但数目减少,大弧倾向增加;微弧氧化膜层的厚度增厚,但成膜速... 研究了硅酸盐体系微弧氧化过程中,电源电压增幅对放电火花形态及AZ91D镁合金膜层的厚度、表面形貌和耐蚀性有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脉冲电压增加,电弧的弧斑亮度增强、尺寸变大,但数目减少,大弧倾向增加;微弧氧化膜层的厚度增厚,但成膜速率降低;膜层表面熔融物颗粒增大,表面孔径增加,粗糙度增加;腐蚀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当电压增幅为100~150V时,其过程稳定性、成膜速率、膜层外观质量和耐蚀性等方面的综合性能相对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压 镁合金微弧氧化 膜层性能 MAGNESIUM Alloys 微弧氧化膜层 耐蚀性 膜层表面 AZ91D镁合金 过程稳定性 硅酸体系 综合性能 氧化过程 外观质量 速率 亮度增强 火花形态 厚度 电源电压 成膜 表面形貌
原文传递
硅酸盐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小博 刘应亮 李毅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1-16,共6页
硅酸盐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因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而成为一类重要的能源材料和节能材料。综述了硅酸盐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它的特点和优势,总结了它的制备方法,概括了长余辉发光模型,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和应用的方向。
关键词 硅酸体系 长余辉发光 稀土离子 机理
下载PDF
水泥矿物体系诱导期的水化进程及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官敏 胡匡艺 +5 位作者 于涛 储静远 艾晓晶 常郑 盖琳琳 盛嘉诚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29-2137,共9页
硅酸三钙(C_(3)S)体系及铝酸三钙-二水石膏(C_(3)A-CSH_(2))体系作为主要的硅酸盐水泥矿物相,对水泥新拌阶段及后续性能发展阶段有尤为重要的影响。而水泥在诱导期内的水化进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后续性能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回顾了水... 硅酸三钙(C_(3)S)体系及铝酸三钙-二水石膏(C_(3)A-CSH_(2))体系作为主要的硅酸盐水泥矿物相,对水泥新拌阶段及后续性能发展阶段有尤为重要的影响。而水泥在诱导期内的水化进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后续性能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回顾了水泥水化的热力学原理,重点综述了目前关于水泥水化诱导期开始及结束时作为主要矿物体系的C_(3)S体系和C_(3)A-CSH_(2)体系的水化进程及机理的研究进展,以及不同矿物体系诱导期的成因。但限于目前的研究手段,对于水泥水化诱导期内各种矿物体系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仍未完全厘清,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机理 硅酸三钙体系 铝酸三钙-二水石膏体系 诱导期 水化热力学
下载PDF
一种高效环保润滑剂ZYA的制备及其在硅酸盐体系中的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静静 许明标 +1 位作者 由福昌 华国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151-156,共6页
由于硅酸盐体系的高碱性,实验室常用酯类、植物油类等环保润滑剂与其配伍性较差,导致硅酸盐体系润滑性能差、易起泡,现场使用时易造成托压等问题。实验室以脂肪酸酯、用两性表面活性剂改性的纳米石墨和磷酸酯为原料,通过独特的合成工艺... 由于硅酸盐体系的高碱性,实验室常用酯类、植物油类等环保润滑剂与其配伍性较差,导致硅酸盐体系润滑性能差、易起泡,现场使用时易造成托压等问题。实验室以脂肪酸酯、用两性表面活性剂改性的纳米石墨和磷酸酯为原料,通过独特的合成工艺,得到含羟基(—OH)、醚键(—O—)、磷酸基团(—H2PO4)和酯基(—COOR)的耐高温和抗磨性能良好的环保润滑剂ZYA,并评价了其在基浆和硅酸盐体系中的性能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ZYA适用性较为广泛、抗温可达160℃,且硅酸盐体系与其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在淡水基浆和海水基浆中分别加入1.5%的ZYA润滑剂,其可以使基浆的润滑系数降低80%~90%,抗磨砝码都达到10块;ZYA润滑剂能明显优化硅酸盐体系润滑性,并有效改善在高速剪切下硅酸盐体系起泡情况;与硅酸盐体系配伍性较好,且易降解,使得硅酸盐体系保持较好的环保性,对环境无不良反应,优化了硅酸盐体系性能,对于硅酸盐体系的推广应用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体系 改性 酯类 纳米石墨 起泡性 抗温性 环保
下载PDF
6063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制备和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新华 董虹星 陈丽英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2-36,共5页
以6063铝合金为基体,硅酸盐体系Na2Si O3和KOH为电解液,纳米Ti O2为添加剂,制备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系统分析了陶瓷层的性能。结果表明:在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基本工艺参数、电解液和处理时间不变的情况... 以6063铝合金为基体,硅酸盐体系Na2Si O3和KOH为电解液,纳米Ti O2为添加剂,制备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系统分析了陶瓷层的性能。结果表明:在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基本工艺参数、电解液和处理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纳米Ti O2添加剂对膜层的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随着Ti O2纳米添加浓度增大,氧化成膜速率有所提高,陶瓷层中第二相α-Al2O3、γ-Al2O3的衍射峰明显增强,并且有少量Ti O2、Al Ti和Ti3O5新相,陶瓷层的结合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3铝合金 微弧氧化 硅酸体系 结合力
下载PDF
新型环保节能发光材料:长余辉发光玻璃 被引量:3
17
作者 夏威 付剑飞 +2 位作者 冀宏斌 肖志国 雷明凯 《新材料产业》 2007年第1期68-71,共4页
长余辉发光玻璃是发光材料继稀土掺杂的铝酸盐体系和硅酸盐体系两大类长余辉发光材料之后的又一重要发展。对长余辉发光玻璃的研究,不但从弱光照明、指示和工艺品等长余辉发光材料的传统应用角度考虑,而且从探寻新型光电或光子材料的角... 长余辉发光玻璃是发光材料继稀土掺杂的铝酸盐体系和硅酸盐体系两大类长余辉发光材料之后的又一重要发展。对长余辉发光玻璃的研究,不但从弱光照明、指示和工艺品等长余辉发光材料的传统应用角度考虑,而且从探寻新型光电或光子材料的角度考虑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发光材料 长余辉发光玻璃 环保节能 硅酸体系 稀土掺杂 光子材料 工艺品
下载PDF
石英-硅酸钠体系与界面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琳 邱冠周 +2 位作者 胡岳华 王淀佐 何伯泉 《中国矿业》 1995年第6期47-51,共5页
本文通过沉降试验、zeta电位检测、接触角的测定,以及运用界面力的基本理论知识从表面热力学的角度研究并探讨了-20μm的石英微粒之间的凝聚行为。从界面力的角度探讨了硅酸钠对石英微粒的分散机理或抑制机理。实验结果及理论计算证实... 本文通过沉降试验、zeta电位检测、接触角的测定,以及运用界面力的基本理论知识从表面热力学的角度研究并探讨了-20μm的石英微粒之间的凝聚行为。从界面力的角度探讨了硅酸钠对石英微粒的分散机理或抑制机理。实验结果及理论计算证实了经典的DLVO理论只有被扩展才能准确地描述亲水颗粒(因药剂作用)的分散、凝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硅酸体系 界面相互作用 选矿
下载PDF
东海沉积物间隙水中K,Na,Ca,Mg硅酸盐的热力学平衡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金明 郭建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8-52,共5页
研究了东海沉积物间隙水中 K,Na,Ca,Mg硅酸盐的热力学平衡。结果表明 ,间隙水中的镁有明显转移 ,在较高的 p H(>8.5 )下 ,可形成带 Mg(OH) 2 夹层的无序海泡石 (W)沉淀 ,从而有效地除去间隙水中的镁及溶解硅 ,海底硅酸盐矿物钙长石... 研究了东海沉积物间隙水中 K,Na,Ca,Mg硅酸盐的热力学平衡。结果表明 ,间隙水中的镁有明显转移 ,在较高的 p H(>8.5 )下 ,可形成带 Mg(OH) 2 夹层的无序海泡石 (W)沉淀 ,从而有效地除去间隙水中的镁及溶解硅 ,海底硅酸盐矿物钙长石、钾长石可风化为钙蒙脱石、高岭石等 ,钠长石仅表现为溶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体系 热力学平衡 东海 沉积物 间隙水
下载PDF
硅酸盐体系中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薛瑞飞 舒刚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5-37,共3页
在碱性硅酸盐体系中,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对AZ91D镁合金进行表面处理。确定了电解液的最佳组成为:硅酸钠5 g/L、氟化钠2 g/L^3 g/L、甘油8 mL/L^12 mL/L、氢氧化钾1 g/L^2 g/L。
关键词 镁合金 微弧氧化 硅酸体系 表面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