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处理凹凸棒石的结构演化 被引量:19
1
作者 谢晶晶 陈天虎 +1 位作者 庆承松 邢波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8-345,共8页
在查明凹凸棒石矿石矿物组成的基础上,系统采集明光市官山采矿场剖面样品,选择典型矿石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XRD)、29Si魔角旋转核磁共振(29 Si MAS-NMR)对不同温度煅烧前后凹凸棒石结构研究,结合热重分析以及程序升温凹凸棒石脱水曲... 在查明凹凸棒石矿石矿物组成的基础上,系统采集明光市官山采矿场剖面样品,选择典型矿石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XRD)、29Si魔角旋转核磁共振(29 Si MAS-NMR)对不同温度煅烧前后凹凸棒石结构研究,结合热重分析以及程序升温凹凸棒石脱水曲线,认识热处理凹凸棒石结构演化规律,为凹凸棒石黏土加工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240℃左右脱除结构中一半的结晶水,晶体结构发生调整,晶体内部孔道出现折叠;在430℃左右脱除另外二分之一结晶水,同时脱出晶体内部结构水和外表面结构水,晶体结构周期性基本破坏;凹凸棒石在500~700℃温度区间热处理后处于非晶化状态,但是c轴方向的部分有序性仍然存在,硅氧四面链尚没有解体;凹凸棒石脱出结构中一半的结晶水后,经过水化后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结构状态,超过350℃热处理凹凸棒石脱出更多的结构水后不能通过水化作用恢复到原来的结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配位 核磁共振 热处理 结构
下载PDF
双-杂氮硅三环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1
2
作者 鲁开娟 王天用 +1 位作者 贾磊 吴观丽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31-33,共3页
杂氮硅三环是一类分子内具有N→Si配位键的化合物,作者曾报道了一系列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化学结构。对于一个分子内带两个对称的硅三环结构的双一杂氮硅三环化合物的合成,文献报道还很少啪。
关键词 双-杂氮三环化合物 合成 氢氧化钾 反应参数 氮-配位
原文传递
六齿硅节点、阴离子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
3
作者 徐智策 张博颖 乔山林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1-255,共5页
最近Arne Thomas小组利用可逆的Si—O化学反应,成功实现了一锅法合成基于八面体二负离子SiO_6构筑的硅酸盐有机框架聚合物,打破了硅基晶体框架材料仅在高压相中存在六齿配位结构的情况,证实低压条件下也可以实现六齿配位聚合物的合成,... 最近Arne Thomas小组利用可逆的Si—O化学反应,成功实现了一锅法合成基于八面体二负离子SiO_6构筑的硅酸盐有机框架聚合物,打破了硅基晶体框架材料仅在高压相中存在六齿配位结构的情况,证实低压条件下也可以实现六齿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并且所得聚合物BET比表面积高达1276m^2·g^(-1)。通过高分辨率粉末X射线衍射、密度泛函理论和成对分布函数,所得阴离子框架聚合物——M_2[Si(C_(16)H_(10)O_4)1.5]存在2D和3D两种晶体结构,其中反离子M为Li^+、Na^+、K^+,C_(16)H_(10)O_4为9,10-二甲基蒽-2,3,6,7-四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骨架聚合物 六齿配位 基有机框架
原文传递
煤矸石热活化和胶凝化过程中硅铝的配位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化建 孙恒虎 铁旭初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15-2018,共4页
为了煤矸石综合利用,用红外谱图和固体核磁共振,研究煤矸石热处理及胶凝化过程中S i和A l的配位变化。研究表明,在煤矸石热活化和水泥制备过程中六配位的铝逐渐转变为四配位的铝。活化煤矸石胶凝化过程中,六配位的铝也逐渐转变为四配位... 为了煤矸石综合利用,用红外谱图和固体核磁共振,研究煤矸石热处理及胶凝化过程中S i和A l的配位变化。研究表明,在煤矸石热活化和水泥制备过程中六配位的铝逐渐转变为四配位的铝。活化煤矸石胶凝化过程中,六配位的铝也逐渐转变为四配位铝,形成铝硅酸盐。水泥胶凝过程中,四配位铝逐渐转变为六配位的铝。通过热活化手段增加煤矸石中四配位铝含量可以提高煤矸石胶凝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铝的配位 的同构效应 热活化 胶凝化 铝基胶凝材料
原文传递
高压Na_2O-SiO_2系输运性质反常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邵俊 徐桦 +1 位作者 陆文聪 陈念贻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7-239,共3页
在6000K,0~100GPa范围内,对一系列Na2O-SiO2二元系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这些体系包括SiO2、Na2O·10SiO2、Na2O·5SiO2、Na2O·2SiO2、Na2O·SiO2、2Na2O·SiO2.模拟结果显示,在前4个体系中,氧扩散系数随压力变... 在6000K,0~100GPa范围内,对一系列Na2O-SiO2二元系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这些体系包括SiO2、Na2O·10SiO2、Na2O·5SiO2、Na2O·2SiO2、Na2O·SiO2、2Na2O·SiO2.模拟结果显示,在前4个体系中,氧扩散系数随压力变化反常.在Na2O·10SiO2,Na2O·5SiO2,Na2O·2SiO2中,硅的扩散系数随压力变化也出现反常.在这些体系中,20GPa处氧的扩散系数比常压下高出一个数量级.在上述各体系中,氧扩散系数随压力变化的峰值都在20GPa处,以前报导的SiO2体系中氧扩散系数随压力变化的峰值在30GPa处.还观察到,在SiO2体系中,氧扩散系数最大值大致相当于硅-氧配位数以五配位为主;而在Na2O·10SiO2体系中,氧扩散系数最大值大致相当于硅-氧配位数以六配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钠-二氧化二元体系 分子动力学模拟 反常输运性质 高压物理 扩散系数 -氧配位
下载PDF
Ca(OH)_2对水玻璃-烧煤矸石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段瑜芳 任辉 王培铭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23,共3页
随着Ca(OH)2掺量的增加,Na水玻璃-烧煤矸石体系的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说明一价离子和二价离子之间存在最佳比例组合。XRD分析表明,Ca(OH)2掺量为30%时,体系中存在1个衍射包峰,说明体系中有C-S-A-H无定形物质生成;当Ca(OH)2掺量为50%时... 随着Ca(OH)2掺量的增加,Na水玻璃-烧煤矸石体系的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说明一价离子和二价离子之间存在最佳比例组合。XRD分析表明,Ca(OH)2掺量为30%时,体系中存在1个衍射包峰,说明体系中有C-S-A-H无定形物质生成;当Ca(OH)2掺量为50%时,衍射包峰没有出现。Ca2+降低水玻璃-烧煤矸石体系水化产物硅酸盐结构聚合度的原因是由于Ca2+对Si—O键的削弱程度、Ca2+荷电量和链状结构硅氧四面体键合关系所呈现的电性相等以及Ca2+有很强的交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H)2 水玻璃 烧煤矸石 配位
下载PDF
煤矸石质硅铝基材料胶凝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化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1-91,共1页
系统地开展了利用低温煅烧煤矸石为主要原料制备早期强度高、水化热低且具有良好固土特性的硅铝基胶凝材料的基础研究。采用结构分析的方法,运用高分辨固体核磁共振、液体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煤矸石和高岭石在煅烧、碱... 系统地开展了利用低温煅烧煤矸石为主要原料制备早期强度高、水化热低且具有良好固土特性的硅铝基胶凝材料的基础研究。采用结构分析的方法,运用高分辨固体核磁共振、液体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煤矸石和高岭石在煅烧、碱介质中溶出和胶凝过程中硅、铝配位的变化,结合其胶凝产物的物相、形貌和水化热,从结构、配位和物相转变的角度来研究煤矸石质硅铝基胶凝材料胶凝机理。揭示了煤矸石的煅烧过程就是铝氧八面体中铝的四配位转化以及铝氧四面体和硅氧四面体解聚过程的重要规律,其中铝氧八面体中铝的四配位转化是煤矸石产生胶凝活性的本源。证明了煤矸石和高岭石在煅烧过程中铝配位的变化与地质界Thompson定律相吻合。比较研究了煤矸石和高岭石的活性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低于900℃煅烧煤矸石的红外光谱中,560cm-1附近吸收峰的强度与Si、Al离子的溶出量具有正相关性;五配位铝是偏高岭石具有高活性的主要原因。证明了由于一价和二价阳离子的存在,以高岭石为主要矿物的煤矸石在煅烧过程中没有出现五配位铝。通过对硅铝质物料Si2p、Al2p和O1s结合能与其胶凝材料力学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用硅、铝电子结合能评价硅铝物料胶凝活性的新方法。深入研究了不同介质条件下煅烧煤矸石的溶出特性及其胶凝机理。研究表明:煅烧煤矸石在碱性溶液中是以单聚体硅酸根离子和单聚体铝酸根离子的形式溶出;(HO)3SiO-和Al(OH)4-的溶出证明硅铝基胶凝材料反应初期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的再解聚过程,体现在反应后,27Al和29SiNMR谱的共振峰向低场偏移;以硅酸钾为溶出介质,煅烧煤矸石溶出渣29SiMASNMR谱中-97.36×10-6共振峰的出现揭示了硅铝基胶凝材料胶凝过程中原位键合的作用;随着反应的进行,27Al和29SiNMR共振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铝基胶凝材料 煅烧 胶凝机理 配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