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合金表面BTSE硅烷化处理研究 被引量:50
1
作者 胡吉明 刘倞 +2 位作者 张金涛 张鉴清 曹楚南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89-1194,共6页
通过极化曲线与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技术对LY12铝合金表面形成的BTSE硅烷膜在NaCl溶液中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硅烷膜的存在,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增大了铝合金的耐蚀性,另一方面并不影响合金电极在腐蚀介质中的电极动力学.这意味着BTS... 通过极化曲线与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技术对LY12铝合金表面形成的BTSE硅烷膜在NaCl溶液中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硅烷膜的存在,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增大了铝合金的耐蚀性,另一方面并不影响合金电极在腐蚀介质中的电极动力学.这意味着BTSE膜对侵蚀粒子仅起到阻挡层的作用.提出了硅烷化试样在测试溶液中的合理等效电路,并对EIS数据进行了拟合.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硅烷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其中采用电极体系的极化电阻(由EIS拟合得出)来量化硅烷膜的耐蚀性.文中还对各因素对膜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处理 BTSE LY12铝合金 防腐蚀
下载PDF
LY12铝合金表面电化学沉积制备DTMS硅烷膜及其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胡吉明 刘倞 +1 位作者 张鉴清 曹楚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21-1125,共5页
采用电化学技术在LY12铝合金表面沉积制备了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膜.反射吸收红外光谱表明,DTMS硅烷试剂与铝合金基体表面发生了化学键合作用,生成—S iOA l键实现成膜.通过对膜覆盖电极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 l溶液中的电化学阻... 采用电化学技术在LY12铝合金表面沉积制备了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膜.反射吸收红外光谱表明,DTMS硅烷试剂与铝合金基体表面发生了化学键合作用,生成—S iOA l键实现成膜.通过对膜覆盖电极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 l溶液中的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结果表明,与开路电位下相比,采用阴极电位沉积方法得到硅烷膜的耐蚀性能有明显提高,且存在一个最佳“临界电位”,在此电位下沉积得到的硅烷膜具有最高的耐蚀性.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临界电位”下制备得到的硅烷膜的结构最致密.给出了硅烷膜覆盖电极的阻抗模型及相关参数的拟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处理 学沉积 DTMS LY12铝合金 防腐蚀
下载PDF
硅烷化处理在镁合金表面防腐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乔丽英 何聪 +2 位作者 谈安强 况新亮 高家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17-1220,1225,共5页
近年来,提高镁合金这一绿色结构工程材料的耐蚀性研究成为焦点,而硅烷化处理作为金属防腐领域新型的环保、节能、低排放、低成本的处理技术,已逐渐应用于镁合金的表面防腐。综述镁合金表面硅烷化处理的机理、硅烷膜的制备方法、硅烷膜... 近年来,提高镁合金这一绿色结构工程材料的耐蚀性研究成为焦点,而硅烷化处理作为金属防腐领域新型的环保、节能、低排放、低成本的处理技术,已逐渐应用于镁合金的表面防腐。综述镁合金表面硅烷化处理的机理、硅烷膜的制备方法、硅烷膜性能的影响因素及改性方法,分析硅烷化处理在镁合金表面防腐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表面处理 硅烷处理 耐蚀性
下载PDF
Ti-MCM-41分子筛催化剂的表面硅烷化改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郭建维 王乐夫 刘卅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2-775,共4页
以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钛酸四丁酯(TBOT)为钛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nTMABr为模板剂,通过水热晶化法合成了含钛中孔分子筛Ti-MCM-41。采用XRD,FT-IR,SEM、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分子筛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不同硅烷化处理方法对Ti-MCM... 以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钛酸四丁酯(TBOT)为钛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nTMABr为模板剂,通过水热晶化法合成了含钛中孔分子筛Ti-MCM-41。采用XRD,FT-IR,SEM、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分子筛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不同硅烷化处理方法对Ti-MCM-41分子筛疏水性及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板剂CnTMABr碳链长度(n)影响Ti-MCM-41分子筛结构有序度。只有在n=16时所合成的Ti-MCM-41分子筛才具有长程有序结构。经不同硅烷化试剂处理后,Ti-MCM-41分子筛的Si/Ti增大,而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孔容积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疏水性、催化氧化活性及环氧化物选择性增大。采用TMSCl(氯化三甲基硅烷)的硅烷化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孔分子筛 TI-MCM-41 硅烷处理
下载PDF
铝合金低乙醇含量硅烷化处理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琳琳 王修春 +3 位作者 牛玉超 伊希斌 潘喜庆 王金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4,19,共7页
目的对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化改性铝合金的工艺进行优化,在不影响膜层性能的前提下,创新性降低乙醇含量,以满足工业化生产中安全、低成本的需求。方法采用单因素变量法,研究硅烷溶液中硅烷和乙醇的浓度、固化温度及固化时间等因素对硅... 目的对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化改性铝合金的工艺进行优化,在不影响膜层性能的前提下,创新性降低乙醇含量,以满足工业化生产中安全、低成本的需求。方法采用单因素变量法,研究硅烷溶液中硅烷和乙醇的浓度、固化温度及固化时间等因素对硅烷膜耐蚀性的影响,由此确定最佳配方工艺,并分析硅烷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及疏水性。结果采用硅烷、去离子水、乙醇体积比为5∶55∶40的硅烷溶液,涂膜后,在180℃下加热40 min,能得到较完整均匀、耐蚀性较好的硅烷膜,膜层由C,O,Si等元素组成。硅烷浓度对硅烷膜的耐蚀性及表面接触角影响较大,在最佳工艺下获得的硅烷膜表面接触角可达70.2°。结论硅烷膜对铝合金基体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保护基体免受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硅烷处理 耐蚀性
下载PDF
硅烷化处理工艺参数对建筑用6061铝合金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余高 周锐 +1 位作者 卢凤莲 韦云满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66,共6页
采用硅烷处理工艺在建筑用6061铝合金型材表面制备了硅烷涂层,并进行了工艺优化研究。采用电化学测试,对比分析了硅烷处理前后6061铝合金在0.025 mol/L硼酸钠+0.05 mol/L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6061铝合金硅烷... 采用硅烷处理工艺在建筑用6061铝合金型材表面制备了硅烷涂层,并进行了工艺优化研究。采用电化学测试,对比分析了硅烷处理前后6061铝合金在0.025 mol/L硼酸钠+0.05 mol/L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6061铝合金硅烷化处理工艺为硅烷化时间180 s、硅烷溶液pH 11、固化温度90℃;最佳硅烷化处理工艺得到的硅烷涂层的厚度约为90 nm,涂层均匀致密,与铝合金基体结合良好;硅烷化处理后6061铝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明显优于硅烷化处理前,试样的阻抗值明显增大,表面接触角减小、黏附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铝合金 硅烷处理 工艺参数 耐蚀性
下载PDF
表面处理试剂及处理时间对玻璃纤维桩与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周晗 惠敏 +3 位作者 苗德田 王乐 董西玲 张晓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852-2857,共6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对玻璃纤维桩进行表面处理的化学试剂,其处理时间尚无统一标准,因此探讨玻璃纤维桩表面处理试剂处理时间对纤维桩与树脂水门汀之间粘接强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评价2种化学试剂对玻璃纤维桩进行不同时间的... 背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对玻璃纤维桩进行表面处理的化学试剂,其处理时间尚无统一标准,因此探讨玻璃纤维桩表面处理试剂处理时间对纤维桩与树脂水门汀之间粘接强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评价2种化学试剂对玻璃纤维桩进行不同时间的表面预处理后,对玻璃纤维桩与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48根玻璃纤维桩随机分成8组,每组6根:A组不作任何特殊处理;B组硅烷化处理1min;C1组体积分数30%H2O2表面处理5 min后硅烷化处理1 min;C2组体积分数30%H2O2表面处理10 min后硅烷化处理1min;C3组体积分数30%H2O2表面处理15min后硅烷化处理1min;D1组35%磷酸表面处理30 s后硅烷化处理1 min;D2组35%磷酸表面处理60 s后硅烷化处理1 min;D3组35%磷酸表面处理90 s后硅烷化处理1 min;扫描电镜观察处理后玻璃纤维桩的表面形态。将玻璃纤维桩与树脂水门汀粘接,制作成圆柱形树脂块并切割成薄片样本,使用万能试验机对薄片进行微推出实验,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薄片试件破坏模式。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经H2O2与磷酸处理后,玻璃纤维桩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基质溶解和纤维束暴露,但纤维束完整性均未被破坏;②微推出实验:粘接强度排序为:C3组>C2组>C1组>D2组>D3组>D1组>B组>A组,除A组与B组、C2组与C3组、D2组与D3组粘接强度比较无差异外,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③体视显微镜:A、B组的破坏模式几乎全部为粘接破坏;其余6组的破坏模式虽然以粘接破坏为主,但内聚破坏和混合破坏数量增多,破坏模式逐渐由粘接破坏向内聚破坏和混合破坏转变;④结果表明:体积分数30%过氧化氢溶液的最佳处理时间为10 min,35%磷酸处理的最佳处理时间为60 s,体积分数30%过氧化氢溶液处理纤维桩表面10 min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处理 玻璃纤维桩 树脂水门汀 粘接强度 过氧 磷酸 硅烷处理 处理时间
下载PDF
铝合金表面三嗪二硫醇和硅烷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芳 王茜 +1 位作者 王亚斌 刘俊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2-435,共4页
通过电化学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制备6-N,N-二丁基胺-1,3,5-三嗪-2,4-二硫醇单盐(DBN)的纳米聚合薄膜(PDB),然后采用自组装技术对铝合金表面PDB膜进行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化处理,形成疏水性的高分子纳米复合薄膜(CPDB)。通过循环伏安法解... 通过电化学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制备6-N,N-二丁基胺-1,3,5-三嗪-2,4-二硫醇单盐(DBN)的纳米聚合薄膜(PDB),然后采用自组装技术对铝合金表面PDB膜进行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化处理,形成疏水性的高分子纳米复合薄膜(CPDB)。通过循环伏安法解释了DBN在铝合金表面的反应及PDB的生长过程,同时分析了CPDB膜的形成机理。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量仪对铝合金表面薄膜的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DB膜形成后铝合金表面的接触角从未镀膜的89.9°上升到124.3°,CPDB膜形成后接触角达135.8°;SEM和XPS测定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在铝合金表面获得均匀致密的高分子纳米复合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6-N N-二丁基胺-1 3 5-三嗪-2 4-二硫醇单盐 学聚合 硅烷处理 纳米复合薄膜
下载PDF
7075铝合金表面硅烷化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于海青 闫秀侠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2,共3页
对7075铝合金进行了硅烷化处理,并对硅烷膜的厚度、吸水率、成分、形貌及耐蚀性等进行了分析。硅烷处理液通过水解和缩合反应形成Si-O-A1共价键,覆盖在铝合金表面形成硅烷膜。结果表明:硅烷膜表面均匀、致密,吸水率仅为0.763%。,厚度约... 对7075铝合金进行了硅烷化处理,并对硅烷膜的厚度、吸水率、成分、形貌及耐蚀性等进行了分析。硅烷处理液通过水解和缩合反应形成Si-O-A1共价键,覆盖在铝合金表面形成硅烷膜。结果表明:硅烷膜表面均匀、致密,吸水率仅为0.763%。,厚度约为4um;铝合金经过硅烷化处理后,膜电阻至少增加了两个数量级,自腐蚀电位正移一0・331 V,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近两个数量级,耐蚀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处理 7075铝合金 硅烷 耐蚀性
下载PDF
热压温度对硅烷化木单板/聚乙烯薄膜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方露 王正 熊先青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3-488,共6页
为了研究热压温度对硅烷化杨木(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单板/高密度聚乙烯(HDPE)薄膜复合材料各项性能的影响,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杨木单板的改性剂,在不同的热压温度下(140,150,160,... 为了研究热压温度对硅烷化杨木(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单板/高密度聚乙烯(HDPE)薄膜复合材料各项性能的影响,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杨木单板的改性剂,在不同的热压温度下(140,150,160,170℃)与HDPE薄膜复合制备了硅烷化杨木单板/高密度聚乙烯(HDPE)薄膜复合材料。采用万能力学试验机、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和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了不同热压温度下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动态热力学性能以及胶接界面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压温度为140~150℃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力较弱,胶接界面层存在明显的缝隙。当热压温度达到160℃时,硅烷化杨木单板与HDPE大分子自由基发生充分有效的胶合,形成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性能的胶接界面结构。当热压温度从140℃升高到160℃时,胶合强度、静曲强度(MOR)和弹性模量(MOE)分别由1.27 MPa,63.90 MPa和5 970.00 MPa增加到1.89 MPa,72.20 MPa和6 710.00 MPa,但热压温度继续增加,胶合强度和抗弯性能均降低。当热压温度从140℃增加到170℃时,复合材料24 h吸水率(WA)和吸水厚度膨胀率(TS)分别从72.41%和4.98%降至54.22%和4.09%。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保留率E′(130℃)由62.31%提高到92.01%,到达tanδmax的温度点从144℃延后至200℃。复合材料的耐高温破坏能力随着热压温度增加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科学与技术 硅烷处理 热压温度 热稳定性 胶合界面结构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分析氨基酸铜配合物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敏杰 冯钰錡 达世禄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用六甲基二硅胺烷对石英毛细管进行硅烷化处理,在铜离子 庚基磺酸盐 乙酸缓冲体系中,于254nm处紫外检测分析了氨基酸。考察了各种条件对检测灵敏度和溶质迁移的影响。在合适条件下,五种氨基酸得到基线分离。
关键词 氨基酸-铜配合物 毛细管电泳 紫外检测 六甲基二硅胺烷 石英毛细管 硅烷处理
下载PDF
金属表面硅烷复合化处理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春玲 张伟娜 李红玲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0-104,共5页
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技术具有绿色环保、步骤简单、能耗小等优点,形成的硅烷膜缺陷少、结合力强、耐蚀性能好,具有与铬钝化膜相当的抗腐蚀性。但是单一的硅烷膜一旦受到机械损伤,就会失去对金属基体应有的保护。主要从稀土、钼酸盐、氟钛... 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技术具有绿色环保、步骤简单、能耗小等优点,形成的硅烷膜缺陷少、结合力强、耐蚀性能好,具有与铬钝化膜相当的抗腐蚀性。但是单一的硅烷膜一旦受到机械损伤,就会失去对金属基体应有的保护。主要从稀土、钼酸盐、氟钛(锆)酸盐等方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的改性方法,重点介绍了不同金属稀土对硅烷化处理技术的改性研究,并对稀土-硅烷膜的缓蚀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对硅烷化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处理 硅烷复合膜 缓蚀机理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金属表面改性硅烷化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颖 王修春 江荣岩 《山东化工》 CAS 2021年第3期72-78,共7页
硅烷化处理是以硅烷偶联剂为主要原料的新型表面处理技术,常用于涂装前处理以提高金属基体与有机涂层的结合力或将其直接作为防腐蚀涂层。单纯的硅烷膜膜层较薄、表面有缺陷及裂纹,影响了其对金属的防护性能,需要对其进一步改性。综述... 硅烷化处理是以硅烷偶联剂为主要原料的新型表面处理技术,常用于涂装前处理以提高金属基体与有机涂层的结合力或将其直接作为防腐蚀涂层。单纯的硅烷膜膜层较薄、表面有缺陷及裂纹,影响了其对金属的防护性能,需要对其进一步改性。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硅烷化处理改性工艺的研究,详述了各种改性工艺对硅烷膜性能的影响,对耐蚀机理进行阐述,指出各种改性工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双层硅烷膜、添加纳米粒子、无机缓蚀剂、有机缓释剂以及硅烷与树脂复配等工艺明显提高了硅烷膜的性能,将多种改性工艺相结合可得到综合性能更加优异的硅烷膜。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改性机理,提高硅烷膜对不同基体的适用性及与涂装体系的配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处理 改性处理 纳米粒子 缓蚀剂 耐蚀性
下载PDF
铝合金表面硅烷化膜层的表征及电化学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云芳 郭增昌 王汝敏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7,共5页
为了充分地了解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硫化物(BTESPT)水溶胶和膜层的形成过程及结构变化,采用傅立叶反射吸收红外光谱(FTIR-RA)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析,对沉积在YL12铝合金表面的BTESPT水溶胶膜层进... 为了充分地了解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硫化物(BTESPT)水溶胶和膜层的形成过程及结构变化,采用傅立叶反射吸收红外光谱(FTIR-RA)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析,对沉积在YL12铝合金表面的BTESPT水溶胶膜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解时间和固化工艺对膜层的组分和结构有显著影响,高温固化形成膜层的电化学阻抗比室温陈化形成膜层的阻抗更高,并且室温预陈化后的膜层在非腐蚀性水溶液中需进一步陈化才能提高膜层的致密性和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处理 铝合金 双-[3-(2-乙氧基)硅丙基]硫 学阻抗分析
下载PDF
硅烷膜固化方式对AZ91镁合金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阮利 魏博 +2 位作者 胡小涛 陈之行 聂东旭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1,共6页
为了改善AZ91镁合金的耐蚀性,采用包括加热固化、碱液固化和微电水固化在内的3种不同固化方式制备了硅烷膜,并对其耐蚀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试样的腐蚀形貌,并采用极化曲线分析了硅烷膜的耐蚀性.结果表明... 为了改善AZ91镁合金的耐蚀性,采用包括加热固化、碱液固化和微电水固化在内的3种不同固化方式制备了硅烷膜,并对其耐蚀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试样的腐蚀形貌,并采用极化曲线分析了硅烷膜的耐蚀性.结果表明,经硅烷化处理后,AZ91镁合金表面可以形成一层硅烷膜,且很好地抑制了镁合金的腐蚀;对比3种不同固化方式后发现,碱液固化效果最佳,其次是加热固化,微电水固化效果虽不及前两者,但也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91镁合金 硅烷处理 碱液固 加热固 微电水固 耐腐蚀 硅烷
下载PDF
纯镁超声微弧氧化-NaOH-硅烷-丝素复合处理膜层的细胞相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明达 段峰 +3 位作者 李慕勤 裴魏魏 陈洪伟 王爽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16年第2期206-212,共7页
目的针对纯镁微弧氧化膜层腐蚀和活性弱问题,本文对纯镁材料进行超声微弧氧化膜层结合Na OH-硅烷-丝素蛋白复合处理,探讨不同处理膜层对成骨细胞黏附、增殖的影响,为新型医用植入材料应用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超声微弧氧化处理(简称UM... 目的针对纯镁微弧氧化膜层腐蚀和活性弱问题,本文对纯镁材料进行超声微弧氧化膜层结合Na OH-硅烷-丝素蛋白复合处理,探讨不同处理膜层对成骨细胞黏附、增殖的影响,为新型医用植入材料应用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超声微弧氧化处理(简称UMAO)作为对比组(A组),UMAO-Na OH-硅烷后,丝素浸渍处理时间分别30 min(B组)和90 min(C组)为实验组,上述材料进行成骨细胞的生长、黏附、增殖实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表征膜层表面形貌和细胞早期形态。利用CCK-8和ALP分别检测成骨细胞增殖情况和活性。结果实验组表面成骨细胞的生长和黏附均优于A组,并且C组的结果优于B组。三组材料表面上细胞的增殖、活性为C组>B组>A组,三组比较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纯镁材料经UMAO膜层结合Na OH-硅烷-丝素蛋白复合处理后,其生物相容性有所改善,而经复合处理结合丝素蛋白浸渍90 min后的纯镁膜层生物相容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镁 微弧氧处理 硅烷处理 丝素蛋白浸渍 细胞
下载PDF
混合硅烷体系对冷轧钢表面进行硅烷化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震 羡小超 谭世语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2,55,共4页
采用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和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的混合体系,对冷轧钢表面进行硅烷化处理,通过监测硅烷水解液在不同水解时间的pH值和电导率,研究其稳定性能,并研究了硅烷含量和水解溶剂中乙醇的含量对所制备硅烷膜耐腐蚀性能... 采用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和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的混合体系,对冷轧钢表面进行硅烷化处理,通过监测硅烷水解液在不同水解时间的pH值和电导率,研究其稳定性能,并研究了硅烷含量和水解溶剂中乙醇的含量对所制备硅烷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硅烷体系的水解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当混合硅烷含量为2%,水解溶剂中乙醇含量为20%时,所制备硅烷膜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且满足工业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 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 冷轧钢 硅烷处理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热镀锌钢板上掺杂硝酸铈硅烷膜的组成与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单凤君 齐国超 +1 位作者 刘常升 王双红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3-25,38,共4页
为提高硅烷处理膜的防护性能,采用掺杂硝酸铈硅烷处理热镀锌钢板。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电子能谱(XPS)、加速腐蚀试验和动电位极化曲线对掺杂硝酸铈硅烷处理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杂硝酸铈的硅烷处理... 为提高硅烷处理膜的防护性能,采用掺杂硝酸铈硅烷处理热镀锌钢板。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电子能谱(XPS)、加速腐蚀试验和动电位极化曲线对掺杂硝酸铈硅烷处理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杂硝酸铈的硅烷处理膜均匀、致密、完整,无明显微裂纹,膜中含有Zn,O,C,Ce,Si,S等元素;与铬酸盐膜和未掺杂硅烷处理膜相比,掺杂硝酸铈硅烷处理膜的耐蚀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处理 硝酸铈 热镀锌钢板 膜的组成 耐蚀性能
下载PDF
铁氧体复合材料的直写3D打印工艺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其坤 曾艳 梁峰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46,共5页
将硅烷化处理的Fe_(3)O_(4)纳米颗粒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混合得到可用于直写式3D打印的复合材料墨水,并利用直写式3D打印机完成复杂结构的制备。该铁氧体复合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为37 emu/g,剩余磁化强度为0.5 emu/g,矫顽力为16 oe,... 将硅烷化处理的Fe_(3)O_(4)纳米颗粒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混合得到可用于直写式3D打印的复合材料墨水,并利用直写式3D打印机完成复杂结构的制备。该铁氧体复合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为37 emu/g,剩余磁化强度为0.5 emu/g,矫顽力为16 oe,有效磁导率的工作频率范围可达5 GHz,在复杂结构磁体的制造以及射频电路电子器件应用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直写打印 铁氧体复合材料 软磁材料 硅烷处理
下载PDF
铝合金微弧氧化涂层表面DTMS硅烷化处理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蓝 高秀磊 +2 位作者 张颖君 窦宝捷 林修洲 《四川化工》 CAS 2022年第3期37-41,共5页
探究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改性对2024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MAO)以及钒酸根型微弧氧化/水滑石复合膜层(MLV)的性能影响。利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试仪及电化学阻抗和极化曲线对MAO膜层、MAO-DTMS膜层和MLV-DTMS膜层的表面形貌、疏水... 探究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改性对2024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MAO)以及钒酸根型微弧氧化/水滑石复合膜层(MLV)的性能影响。利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试仪及电化学阻抗和极化曲线对MAO膜层、MAO-DTMS膜层和MLV-DTMS膜层的表面形貌、疏水性和耐蚀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TMS改性能够对微弧氧化膜层的结构缺陷进行修复,能显著提高膜层表面疏水性并改善膜层的耐蚀性能。同时,水滑石的生长还能够促进DTMS在微弧氧化膜层表面的成膜,进一步提高MAO膜层的长期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 硅烷处理 耐蚀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