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型CeO_2-ZrO_2固溶体的性能及其在甲烷燃烧Pd催化剂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晓红 卢冠忠 +4 位作者 郭耘 乔东升 张志刚 郭杨龙 李春忠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43-1050,共8页
以硅改性的氧化铝为载体,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了负载型的CeO2-ZrO2固溶体(Ce-Zr-O/Si-Al2O3),用低温氮吸附、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Ce-Zr-O/Si-Al2O3的织构性能、热稳定性和储放氧性能等进行了表征... 以硅改性的氧化铝为载体,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了负载型的CeO2-ZrO2固溶体(Ce-Zr-O/Si-Al2O3),用低温氮吸附、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Ce-Zr-O/Si-Al2O3的织构性能、热稳定性和储放氧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负载后的CeO2-ZrO2晶相与负载前相比没有变化,但热稳定性和在低温下的放氧能力及总储氧量明显提高.作为甲烷燃烧Pd催化剂的载体,Ce-Zr-O/Si-Al2O3的性能明显优于CeO2-ZrO2,Si-Al2O3和机械混合物CeO2-ZrO2+Si-Al2O3.使用0.2%Pd/10%Ce-Zr-O/Si-Al2O3为催化剂时,甲烷90%转化率时的温度仅为345℃,比负载在其它载体上的Pd催化剂低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型氧化铈-二氧化锆固溶体 改性氧化铝 钯催化剂 催化活性 甲烷燃烧
下载PDF
硅改性氧化铝及负载镍基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2
作者 梁旭 刘艳侠 +2 位作者 蒋元力 魏灵朝 赵永祥 《工业催化》 CAS 2015年第1期41-44,共4页
以拟薄水铝石为原料,经过胶溶、混捏和挤条成型制备硅质量分数为0.5%-7%的系列改性氧化铝,并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负载镍基催化剂,研究硅改性对氧化铝载体和镍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NH3-TPD和H2-TPR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硅改性... 以拟薄水铝石为原料,经过胶溶、混捏和挤条成型制备硅质量分数为0.5%-7%的系列改性氧化铝,并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负载镍基催化剂,研究硅改性对氧化铝载体和镍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NH3-TPD和H2-TPR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硅改性的氧化铝载体酸性随着硅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强;负载镍后表面酸类型发生改变,弱酸及强酸中心消失,只有中强酸中心存在;镍基催化剂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也随着硅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拟薄水铝石 改性氧化铝 等体积浸渍法 镍基催化剂
下载PDF
硅改性氧化铝及负载镍基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Ⅱ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旭 刘艳侠 +1 位作者 蒋元力 魏灵朝 《工业催化》 CAS 2016年第9期37-41,共5页
以拟薄水铝石粉为原料制备γ-Al_2O_3,采用浸渍法引入Si改性后得到不同Si含量的SiO_2-Al_2O_3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Ni质量分数10%的Ni/SiO_2-Al_2O_3催化剂。通过NH3-TPD和H2-TPR考察Si的引入及用量对Al_2O_3载体和Ni/SiO_2-Al_2O_... 以拟薄水铝石粉为原料制备γ-Al_2O_3,采用浸渍法引入Si改性后得到不同Si含量的SiO_2-Al_2O_3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Ni质量分数10%的Ni/SiO_2-Al_2O_3催化剂。通过NH3-TPD和H2-TPR考察Si的引入及用量对Al_2O_3载体和Ni/SiO_2-Al_2O_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浸渍法引入Si后,氧化铝表面的中强酸中心消失,其表面酸强度随着Si含量的增加逐渐减弱;催化剂表面只有弱酸中心存在,Si含量对催化剂酸性的影响规律与载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拟薄水铝石 镍基催化剂 改性氧化铝 等体积浸渍法
下载PDF
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耐高温复合氧化物催化材料的研究
4
作者 王晓红 郭耘 +3 位作者 卢冠忠 郭杨龙 王筠松 刘晓晖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113-1115,共3页
研究了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的氧化铝基复合氧化物及Ce-Zr固溶体的耐高温性能.结果表明,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的硅改性氧化铝及Ce-Zr固溶体都具有极高的热稳定性,前者在经1100℃焙烧10h后BET比表面积仍保持在174.90m2/g,且没有严重的烧结现... 研究了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的氧化铝基复合氧化物及Ce-Zr固溶体的耐高温性能.结果表明,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的硅改性氧化铝及Ce-Zr固溶体都具有极高的热稳定性,前者在经1100℃焙烧10h后BET比表面积仍保持在174.90m2/g,且没有严重的烧结现象及α相变,后者在900℃焙烧6 h后,形成了Zr0.4Ce0.6O2晶相,没有发生相分离,BET比表面积为54.19 m2/g,且两者的粒子均为纳米级,粒径分布比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法 改性氧化铝 Ce-Zr固溶体 耐高温 纳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