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现状及研究方向 被引量:10
1
作者 费龙 钟先信 +1 位作者 温志渝 高扬 《传感器技术》 CSCD 1995年第5期1-6,共6页
综述了典型的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和特性,分析了硅微加速度传感器中的几项关键技术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 传感器 加速度 加工
下载PDF
一种新型硅微机械粘滞型谐振真空计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亚强 金仲和 +1 位作者 王跃林 丁纯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53-159,共7页
在对静电激励硅微机械谐振真空传感器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了一种新型的粘滞型谐振真空计。并给出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测试表明,其有效量程为1~1.33×103Pa。
关键词 静电力 机械 粘滞型 谐振真空计 加工
下载PDF
用于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几种新型可变形反射镜 被引量:2
3
作者 余洪斌 陈海清 +2 位作者 竺子民 李俊 王忠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67,共4页
将MEMS技术用于自适应光学系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原理及制作工艺上论述了几种新型的可变形反射镜,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 加工 自适应光学 可变形反射镜 MEMS技术 制作工艺 薄膜DMs
下载PDF
基于复合静电驱动结构的硅微机械扭转微镜(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栗大超 吴文刚 +3 位作者 袁勇 陈庆华 郝一龙 胡小唐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A期1750-1753,共4页
为了改善硅微机械扭转微镜的机电耦合特性,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并提高其工作可靠性,提出了几种新颖的基于复合静电驱动结构的硅微机械扭转微镜.提出的硅微机械扭转微镜将垂直扭转梳齿静电驱动结构、侧壁平行板电容静电驱动结构有机结合,... 为了改善硅微机械扭转微镜的机电耦合特性,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并提高其工作可靠性,提出了几种新颖的基于复合静电驱动结构的硅微机械扭转微镜.提出的硅微机械扭转微镜将垂直扭转梳齿静电驱动结构、侧壁平行板电容静电驱动结构有机结合,实现了两种静电驱动方式的复合驱动,同时设计了内外双镜面结构,通过内外双镜面结构,实现了微镜的差动复合驱动,理论分析、模拟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通过上述两个方面新颖的设计,新结构显著降低了器件的驱动电压.同时为了提高器件的工作可靠性,在设计折叠梁柔性支撑结构时,将梁的不同位置设计成不同的厚度,对于硅微机械扭转微镜扭转过程中容易疲劳的梁部分加大了其厚度,从而在不影响器件扭转性能的前提下,明显提高了器件的可靠性.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器件的力学特性和机电耦合特性进行了系统的仿真,获得了影响器件机电特性的关键结构参数.器件基于SOI晶片,采用表面硅工艺与体硅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加工制造,采用SOI晶片显著降低了微镜镜面的表面粗糙度,提高了其光反射能力.最后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微镜镜面的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实验结果表面微镜表面具有16nm的表面粗糙度,完全可以满足光学应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扭转 加工 SOI 复合驱动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基于垂直扭转梳齿驱动结构的硅微机械扭转微镜的设计加工与表征(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栗大超 吴文刚 +2 位作者 袁勇 郝一龙 胡小唐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2-127,共6页
为了改善扭转微镜的机电耦合特性和光学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SOI硅片的垂直扭转梳齿静电驱动结构.通过有限元与边界元方法,对不同厚度扭转梁的机电耦合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相应的阈值电压和吸合电压,并提出了几种新的折叠梁结... 为了改善扭转微镜的机电耦合特性和光学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SOI硅片的垂直扭转梳齿静电驱动结构.通过有限元与边界元方法,对不同厚度扭转梁的机电耦合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相应的阈值电压和吸合电压,并提出了几种新的折叠梁结构,以进一步改善器件的机电耦合特性;通过力学分析,从理论上推导了垂直扭转梳齿静电驱动方式微镜的最大扭转角度、阈值电压、扭转刚度以及固有频率,获得了结构参数对器件机电耦合特性的影响机制;最后,利用比例散射理论讨论了表面粗糙度、入射光束波长和入射角度等参数对微镜表面光学反射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了微镜的表面粗糙度.理论模拟与实验研究表明,基于SOI硅片和垂直扭转梳齿结构的硅微机械扭转微镜可显著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提高器件的机电耦合特性和微镜表面的光学反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 垂直扭转 梳齿驱动 折叠梁 光学反射 加工
下载PDF
闪耀角可调微型可编程光栅的优化设计与仿真模拟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晓莹 吴焱 +2 位作者 虞益挺 刁金帅 闫治晚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53,共5页
基于体硅微加工技术,设计了一种闪耀角可调的微型可编程光栅,对该光栅进行优化设计,并理论计算不同闪耀角、入射角条件下相对光强分布,采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模拟不同入射参量下远场相对光强分布.结果表明:设计的可编程光栅有效反... 基于体硅微加工技术,设计了一种闪耀角可调的微型可编程光栅,对该光栅进行优化设计,并理论计算不同闪耀角、入射角条件下相对光强分布,采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模拟不同入射参量下远场相对光强分布.结果表明:设计的可编程光栅有效反射面积占光栅总面积的83.63%,比表面微加工技术设计的光栅提高8%以上,最大工作闪耀角为6.84°;当532nm波长垂直入射时,0-10°闪耀角调制范围内最大衍射效率为9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可编程光栅 闪耀角可调 加工 机电系统 衍射效率
下载PDF
微系统制造用的硅微加工新技术
7
作者 吴一辉 《光机电信息》 1999年第11期1-7,共7页
传统的体微加工是指薄片上的各向异性刻蚀。该技术当前已被广泛使用,它的缺点是结构一般相对较大,所以要占据绝大部分的芯片空间。在晶片的背面进行腐蚀,大多是由(111)面来形成侧壁,垂直壁可由(110)面形成。可以看出,这种微加工方法是... 传统的体微加工是指薄片上的各向异性刻蚀。该技术当前已被广泛使用,它的缺点是结构一般相对较大,所以要占据绝大部分的芯片空间。在晶片的背面进行腐蚀,大多是由(111)面来形成侧壁,垂直壁可由(110)面形成。可以看出,这种微加工方法是双向完成的。该技术的一个优点是不需要高温,微加工是以后处理方式进行的,且多数都是用KOH作腐蚀液。然而,如果接续下来的工作也需在超净室中完成测最好的选择是TM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 系统制造 加工 表面加工
下载PDF
利用MEMS综合微加工方法实现的非全硅微陀螺技术
8
作者 邓晓蓓 王向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31-35,共5页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简要介绍了硅微型陀螺仪的分类及其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硅微型梳状线振动驱动式陀螺仪、振动轮式微机械陀螺仪、硅微型框架驱动式陀螺仪.(2)详细介绍了以微陀螺为核心的微型惯性测量系统的组成,在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简要介绍了硅微型陀螺仪的分类及其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硅微型梳状线振动驱动式陀螺仪、振动轮式微机械陀螺仪、硅微型框架驱动式陀螺仪.(2)详细介绍了以微陀螺为核心的微型惯性测量系统的组成,在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并展望了微型惯性测量系统的发展前景.(3)提出了利用MEMS综合微加工方法实现的非全硅微陀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加工 加工 非全陀螺
下载PDF
Rapid manufacturing of SiC molds with micro-sized holes using abrasive water jet 被引量:1
9
作者 Bo-Sung SHIN Kang-Su PARK +5 位作者 Yeon-Kyoung BAHK Sun-Ki PARK Jung-Han LEE Jeung-Sang GO Myung-Chang KANG Chae-Moon LEE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9年第B09期178-182,共5页
Silicon carbide (SiC) is highly wear resistant with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high temperature strength, excellent chemical resistance, and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SiC molds... Silicon carbide (SiC) is highly wear resistant with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high temperature strength, excellent chemical resistance, and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SiC molds, which can be produced with diverse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are now widely used in glass molding owing to their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s, and also have potential applicability in IT industries. SiC molds are traditionally fabricated by silicon micromachining or dicing. The fabrication cost of silicon micromachining is very high, however, because several expensive masks are needed. Furthermore, the fabrication time is very long. Meanwhile,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micro-patterned molds with arbitrary shapes using dicing saws. Abrasive water jet (AWJ) is widely applied to cut and drill very brittle, soft and fibrous materials. It offers high energy density, the absence of a heat affected zone(HAZ), high performance, and an environment friendly process. In spite of these advantages, micro-hole drilling via conventional AWJ processing suffers from notable shortcomings. We proposed a new abrasive supplying method of AWJ. The proposed method reduces frosting phenomena, and provides micro-machining of AWJ.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hole machined was investigated by the proposed AWJ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ratio of water and abrasives. With the optim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3×3 array SiC molds with the diameter of 700 μm and depth of 900 μm were successfully manufactu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模具制造 磨料水射流 碳化 加工 型孔 最佳实验条件 机械性能
下载PDF
隐埋空气隙柔性凸点硅微加工制备工艺分析
10
作者 李鹏 潘开林 赵鲁燕 《科技通报》 2021年第10期83-86,94,共5页
柔性凸点技术是解决当前晶圆级封装柔性适应性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比了传统CWLP柔性凸点技术的基础上给出了新型隐埋空气隙柔性凸点结构,分析了采用隐埋空气隙的柔性凸点结构作用柔性适应性原理及特点。对比分析各类CWLP器件柔性凸点制... 柔性凸点技术是解决当前晶圆级封装柔性适应性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比了传统CWLP柔性凸点技术的基础上给出了新型隐埋空气隙柔性凸点结构,分析了采用隐埋空气隙的柔性凸点结构作用柔性适应性原理及特点。对比分析各类CWLP器件柔性凸点制备技术基础上,结合硅微加工工艺探讨并给出了隐埋空气隙的柔性凸点的完整结构制备工艺流程。结果表明,基于硅微加工技术制备隐埋于重分布铜互连线下方空气隙的柔性凸点结构制备工艺合理,应用所给出的制备工艺制造完成了CWLP器件隐埋空气隙柔性凸点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 隐埋空气隙 柔性凸点 制备工艺
下载PDF
基于硅微加工工艺的微热板传热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余隽 唐祯安 +3 位作者 陈正豪 魏广芬 王立鼎 闫桂贞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196,共5页
针对常压和真空两种环境 ,通过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了背面体硅加工型、正面体硅加工型和表面加工型三种微热板 (MHP)的传热主渠道和加热功率 .制作了背面体硅加工型和表面加工型MHP ,并对两者在常压及 13 3Pa气压下的加热功率进行了测试 ... 针对常压和真空两种环境 ,通过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了背面体硅加工型、正面体硅加工型和表面加工型三种微热板 (MHP)的传热主渠道和加热功率 .制作了背面体硅加工型和表面加工型MHP ,并对两者在常压及 13 3Pa气压下的加热功率进行了测试 .实验值与有限元分析结果一致 ,表明虽然真空中表面加工型MHP热功耗小于背面体硅加工型MHP ,但薄层空气导热使表面加工型MHP在大气中的功耗大幅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板 加工工艺 有限元 热传导
下载PDF
硅微热致动泵设计及其加工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天宏 周兆英 +2 位作者 王晓浩 叶雄英 杨岳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0-13,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结构的硅微热致动泵,着重对其关键加工工艺进行了综述分析和实验研究,可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型机械 型泵 加工工艺 热致动泵
下载PDF
一种非硅微加工技术制作的电热微驱动器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小波 吴义伯 +2 位作者 王亚攀 张丛春 丁桂甫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8-120,共3页
介绍了一种由非硅微加工技术制作的电热微驱动器。基于双金属效应,采用聚合物SU—8胶和金属镍作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铜为牺牲层材料制作电热微驱动器。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仿真,模拟驱动位移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并由此得出... 介绍了一种由非硅微加工技术制作的电热微驱动器。基于双金属效应,采用聚合物SU—8胶和金属镍作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铜为牺牲层材料制作电热微驱动器。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仿真,模拟驱动位移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并由此得出驱动力的大小,比较结果后确定结构参数。再通过光刻、掩模电镀和牺牲层刻蚀等工艺,加工制作出了电热微驱动器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观测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驱动器 聚合物 ANSYS仿真 加工
下载PDF
基于SPE法的新型DNA提取微芯片的制作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翔 崔大付 +1 位作者 王利 赵强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1-254,共4页
在生物医学和临床诊断中 ,DNA提取是关键的步骤。随着生物分析仪器的小型化和芯片化 ,有必要制作DNA提取芯片。固相提取法 (Solid_PhaseExtraction ,SPE法 )是近年来实验室常用的DNA提取方法 ,其操作简单 ,时间消耗少 ,但是基于SPE法制... 在生物医学和临床诊断中 ,DNA提取是关键的步骤。随着生物分析仪器的小型化和芯片化 ,有必要制作DNA提取芯片。固相提取法 (Solid_PhaseExtraction ,SPE法 )是近年来实验室常用的DNA提取方法 ,其操作简单 ,时间消耗少 ,但是基于SPE法制作的微芯片报道较少 ,利用硅微加工工艺制作DNA提取芯片 ,并使用SPE法进行PCR产物中DNA提取实验及大肠杆菌培养液中DNA的提取实验。此芯片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完成DNA的提取 ,易于和别的芯片 (如PCR芯片等 )整合 ,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 DNA提取 芯片 固相提取法 加工工艺
下载PDF
体硅加工的压电式微加速度计的设计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慧 李伟红 郭航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7-240,共4页
提出并设计了一种采用体硅微制造工艺制造的压电式微加速度计,其中体硅加工的硅质量块由悬臂梁支撑且悬臂梁部分区域沉积ZnO压电薄膜。通过对压电悬臂梁建立一维解析模型,研究了影响加速度计灵敏度的结构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 提出并设计了一种采用体硅微制造工艺制造的压电式微加速度计,其中体硅加工的硅质量块由悬臂梁支撑且悬臂梁部分区域沉积ZnO压电薄膜。通过对压电悬臂梁建立一维解析模型,研究了影响加速度计灵敏度的结构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软件ANSYS设计了实际的微加速度计,并对六种不同的微加速度计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不同结构微加速度计的工作频率范围及灵敏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加工工艺 压电式加速度计 氧化锌
下载PDF
硅微热致动泵的关键加工工艺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天宏 周兆英 +5 位作者 王晓浩 叶雄英 杨岳 张文栋 吕苗 赵彦军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9-42,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硅微热致动泵,对该泵相关的微机械关键加工工艺进行了综述分析和试验研究。
关键词 型机械 型泵 加工工艺 热致动泵
下载PDF
应用硅和非硅MEMS技术的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英文) 被引量:5
17
作者 汤小川 张宇峰 +2 位作者 苑振宇 王喜莲 刘晓为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8-1222,共5页
分别以硅和不锈钢材料为极板研制了两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比能量密度高的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并介绍了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利用光刻、溅射和腐蚀等MEMS技术完成了硅基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制作,实验测试表明,在室温条件下,使... 分别以硅和不锈钢材料为极板研制了两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比能量密度高的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并介绍了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利用光刻、溅射和腐蚀等MEMS技术完成了硅基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制作,实验测试表明,在室温条件下,使用1.5 mol/L甲醇溶液供液时其开路输出电压为520m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达到5.9mW/cm2;利用非硅微加工技术完成的不锈钢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在室温下用2mol/L甲醇溶液供液时开路输出电压为650m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达到15.8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燃料电池 基技术 加工 机电系统 最大功率密度
下载PDF
扑翼微飞行器紫外激光加工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伟 张卫平 +3 位作者 柯希俊 邹阳 柴双双 叶以楠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7-660,666,共5页
为了实现微米尺度扑翼微飞行器的加工,运用了加工材料范围广的紫外激光切割技术,以及碳纤维预浸料的真空袋高温高压固化工艺,通过合理安排工艺流程,实现了一种适于微米尺度复杂机械结构、可采用材料广泛且可以小批量快速加工的加工技术... 为了实现微米尺度扑翼微飞行器的加工,运用了加工材料范围广的紫外激光切割技术,以及碳纤维预浸料的真空袋高温高压固化工艺,通过合理安排工艺流程,实现了一种适于微米尺度复杂机械结构、可采用材料广泛且可以小批量快速加工的加工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扑翼微飞行器的加工,得到了一个翼展3cm,最小尺寸为80μm的飞行器样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激光 加工 碳纤维加工 扑翼飞行器
下载PDF
带有位移检测功能的纳米级定位平台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家畴 荣伟彬 +1 位作者 李昕欣 孙立宁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76-382,共7页
为了解决纳米定位平台小型化、定位精度高的问题,采用体硅加工技术成功地研制了一种基于单晶硅的、带有位移检测功能的新型二自由度微型定位平台.介绍了定位平台的工作原理,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定位平台的结构设计... 为了解决纳米定位平台小型化、定位精度高的问题,采用体硅加工技术成功地研制了一种基于单晶硅的、带有位移检测功能的新型二自由度微型定位平台.介绍了定位平台的工作原理,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定位平台的结构设计.提出了一种面内侧壁压阻加工方法,成功地在定位平台上集成了压阻位移检测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有效驱动电压取23.68V时,定位平台最大单轴输出位移为10μm,运动平台的定位精度优于20nm;室温下压阻传感器的阻值为4.2kΩ,击穿电压为75V,在平台输出位移为10nm时,压阻器件的灵敏度(电阻相对变化)达到了3.6×10-5,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工艺 型定位平台 面内侧壁压阻 有限元方法 压阻灵敏度
下载PDF
MEMS热敏微流量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国华 张伟 徐进良 《微细加工技术》 2008年第4期53-57,共5页
采用标准MEMS工艺,设计并制造了一种Pt薄膜热式微流量传感器,并且以水和甲醇为工质,对该热式微流量传感器的工作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50μL/min^300μL/min的参数范围内,其工作曲线具有较好的线性测量特性,在薄膜... 采用标准MEMS工艺,设计并制造了一种Pt薄膜热式微流量传感器,并且以水和甲醇为工质,对该热式微流量传感器的工作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50μL/min^300μL/min的参数范围内,其工作曲线具有较好的线性测量特性,在薄膜高功率工作及采用小比热容的工作液时,传感器有更高的敏感性;结合理论分析与传热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了传感器的传热特性,模拟与实验吻合较好。该研究结果将为传感器设计封装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 热式流量传感器 Pt薄膜 加工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