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颅内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 被引量:133
1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研究组 +21 位作者 张鸿祺 杨新健 屈延 贺民 段传志 张彤宇 刘鹏 向思诗 冯华 王天龙 王坤 刘海啸 郭为 李进 田蕊 郭慎全 何旭英 赵兵 王轩 陈周青 吴建梁 麦麦提图尔荪·阿不杜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46-574,共29页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局限性病理性扩张,存在破裂倾向。而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作为一种对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其他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的疾病,具有残死率高、临床症状复杂、自然史及转归不...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局限性病理性扩张,存在破裂倾向。而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作为一种对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其他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的疾病,具有残死率高、临床症状复杂、自然史及转归不明确、治疗方式及效果不佳、并发症多样、随访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自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指南发布后,我国先后发布了《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5》《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9》两版指南。破裂颅内动脉瘤(RIA)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病因,其相关高质量研究及先进的诊疗技术陆续发布,而我国关于RIA的规范性诊疗仍缺乏推荐,故专家组结合文献、研究和临床经验共同撰写了本指南,旨在对RIA的病因、诊断、治疗、并发症以及随访等内容进行更新与改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颅内动脉瘤 诊断 治疗 并发症 随访 指南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与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47
2
作者 苏优勒 张占普 +3 位作者 窦长武 朝博 黄平 李昊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55-458,463,共5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与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8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32例(血管介入组)、...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与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8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32例(血管介入组)、接受开颅手术夹闭治疗46例(开颅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围术期血清脑损伤指标[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术后并发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差异。结果血管介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颅手术组患者,住院费用高于开颅手术组患者(t/P=8. 320/0. 000、10. 711/0. 000、12. 851/0. 000)。血管介入组术后6 h、24 h血清S100B、NSE的含量低于开颅手术组(6h:t/P=6.492/0.000、8.769/0.000;24 h:t/P=10.832/0.000、11.178/0.000)。2组患者脑血管痉挛、脑梗死、慢性脑积水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GOS评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用于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在减小手术创伤、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等方面具有优势,2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 开颅手术夹闭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破裂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梗死发生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8
3
作者 邓有琦 龙燕玲 邬宗国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5期309-313,共5页
目的探析破裂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脑梗死发生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元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aSAH患者资料117例,按照患者是否并发脑梗死进行分组,无脑梗塞组60例,aSAH脑梗死组57例,将两... 目的探析破裂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脑梗死发生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元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aSAH患者资料117例,按照患者是否并发脑梗死进行分组,无脑梗塞组60例,aSAH脑梗死组57例,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整理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析aSAH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另根据aSAH脑梗死患者预后结局细化分为2个亚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含死亡者)组,比较两组资料,总结aSAH脑梗死对治疗预后的影响。结果aSAH脑梗死组动脉瘤大小、入院时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症状性血管痉挛与无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入院时Hunt-HessⅣ~Ⅴ级、改良Fisher3~4级、症状性血管痉挛影响aSAH脑梗死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aSAH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组年龄、高血压、动脉瘤大小、入院时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症状性血管痉挛、再次出血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年龄≥65岁、动脉瘤>1.5cm、入院时HuntHessⅣ~Ⅴ级、改良Fisher 4级、症状性血管痉挛影响a SAH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aSAH脑梗死患者主要特征表现为入院时Hunt-HessⅣ~Ⅴ级、改良Fisher3~4级、症状性血管痉挛,同时患者合并上述特征及年龄≥65岁、动脉瘤>1.5cm时,aSAH脑梗死临床预后不良风险极高,需加强这类患者临床监护,制定针对性防控治疗方案,积极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死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开颅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吕晓俊 张静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5期916-917,共2页
目的对比开颅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疗效。方法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68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给予开颅夹闭,B组给予血管内栓塞。结果 B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数据对比差异... 目的对比开颅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疗效。方法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68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给予开颅夹闭,B组给予血管内栓塞。结果 B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平均费用高于A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9,P=0.693);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24%(8/33)、复发率为9.09%(3/33),B组分别为6.06%(2/33)、30.30%(10/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4.694,P=0.039、0.030)。结论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是其复发率及花费较高,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 开颅夹闭 血管内栓塞 手术方式复发
下载PDF
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12
5
作者 冯大勤 黄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173-175,179,共4页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颅内动脉壁的正常结构发生了病理改变,动脉壁异常处随着血流持续冲击形成的囊性膨出.发生率居脑血管意外的第3位.破裂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都很高,杨立庄等[1]的报道显示动脉瘤再出血占...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颅内动脉壁的正常结构发生了病理改变,动脉壁异常处随着血流持续冲击形成的囊性膨出.发生率居脑血管意外的第3位.破裂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都很高,杨立庄等[1]的报道显示动脉瘤再出血占14%~44%,再出血死亡率在20%~85%.早期外科治疗对减少术前再出血的发生率及改善预后非常重要.早期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由于具备入路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就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治疗时机及介入技术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外科治疗 脑血管意外 发生率 再出血 病理改变 正常结构
下载PDF
破裂颅内动脉瘤组织中Caspase-3 mRNA的表达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测定 被引量:9
6
作者 郭付有 宋来君 +3 位作者 孙红卫 杨波 贺民 游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77-878,共2页
目的:检测破裂颅内动脉瘤组织中Caspase-3mRNA的表达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凋亡。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15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和6例正常脑血管组织中VSMC的凋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上述2种组织中Caspase-3mRNA的表达。结... 目的:检测破裂颅内动脉瘤组织中Caspase-3mRNA的表达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凋亡。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15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和6例正常脑血管组织中VSMC的凋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上述2种组织中Caspase-3mRNA的表达。结果:颅内动脉瘤组织中VSMC呈明显的细胞凋亡改变,出现染色质边聚、胞核固缩、胞浆浓缩以及凋亡小体。破裂颅内动脉瘤组织中Caspase-3mRNA的ΔCt值为2.67±1.22,正常脑血管组织中为5.83±1.69,P<0.01,即破裂颅内动脉瘤组织中Caspase-3mRNA的表达是正常组织的8.94倍。结论:VSMC过度凋亡可能是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的重要机制;VSMC凋亡可能与Caspase-3基因表达水平的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 CASPASE-3MRNA 超微结构
下载PDF
70岁以上老年人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 被引量:7
7
作者 钱硕 鲁晓杰 +2 位作者 季卫阳 徐幸 丁鸭锁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7-680,共4页
高龄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预后良好率可从青年组(18~29岁)的86%锐减到老年组(70~87岁)的26%[1].由于高龄患者入院时往往临床评分较低,且并存很多基础疾病,开颅手术夹闭的风险很大.对颅内动脉瘤行血管介入治... 高龄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预后良好率可从青年组(18~29岁)的86%锐减到老年组(70~87岁)的26%[1].由于高龄患者入院时往往临床评分较低,且并存很多基础疾病,开颅手术夹闭的风险很大.对颅内动脉瘤行血管介入治疗具有快速、病程短、创伤小等特点,在紧急处理颅内破裂动脉瘤时较外科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2].然而,这一方法也同样面对着很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 老年人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颅内破裂动脉瘤 血管介入治疗 临床评分 高龄患者
原文传递
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外科夹闭治疗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志锁 于金录 +3 位作者 徐宁 武中成 孟浩 王宏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85-1686,共2页
随着人群寿命的延长,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出现显著上升趋势,并且动脉瘤发病率也明显增加〔1〕。特别是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动脉瘤再破裂风险大并且容易伴发其他基础疾病,死亡率较其他年龄段高。随着显微外科及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 随着人群寿命的延长,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出现显著上升趋势,并且动脉瘤发病率也明显增加〔1〕。特别是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动脉瘤再破裂风险大并且容易伴发其他基础疾病,死亡率较其他年龄段高。随着显微外科及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行外科治疗。然而由于部分老年人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迂曲严重而无法选择血管内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经开颅夹闭手术治疗39例老年动脉瘤患者,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 外科夹闭治疗
下载PDF
开颅夹闭手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谭皓 唐权伟 +4 位作者 李世权 吴学平 侯成林 戴正军 秦保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7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手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3年3月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3)和研究组(n=47)。对照...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手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3年3月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3)和研究组(n=47)。对照组实施开颅夹闭手术,研究组实施介入栓塞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临床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夹闭手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相当,但介入栓塞术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 开颅夹闭手术 介入栓塞治疗
下载PDF
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7
10
作者 廖毅超 胡国庆 +2 位作者 金海康 李强 白吉南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53-554,共2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70%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是神经科急危重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极高,首次破裂出血幸存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约70%迟早会因动脉瘤再次破裂而死亡[1]。由于再次破裂出血绝大多数发生在SAH后早期,因此如能尽早手...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70%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是神经科急危重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极高,首次破裂出血幸存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约70%迟早会因动脉瘤再次破裂而死亡[1]。由于再次破裂出血绝大多数发生在SAH后早期,因此如能尽早手术夹闭动脉瘤,可明显提高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2,3],本文收集我科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27例破裂出血颅内动脉瘤,均在发病后74 h内明确诊断并开颅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早期
下载PDF
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血管内治疗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同慧 顾汉沛 +2 位作者 杨金建 常春红 王光胜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2期2768-2770,共3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其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22%~25%,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1]。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数量呈增加趋势。临床上以手术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其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22%~25%,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1]。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数量呈增加趋势。临床上以手术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开颅或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开颅手术创伤大,风险大,操作难,并发症多,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因并发多种疾病及脏器功能的生理减退可能无法耐受;而血管内栓塞术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支持下,将弹簧圈放置于动脉瘤腔内达到栓塞瘤体的一种治疗方法,创伤小,更适用于老年患者。早期治疗能使动脉瘤的再出血发生率降低,提高治愈率。栓塞术的应用使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致死率、致残率显著下降[2]。本文将在我院神经内科完成的38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入院72 h内行该项技术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老年患者 临床分析 早期治疗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破裂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术
下载PDF
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被引量:5
12
作者 喻博 刁宏宇 +3 位作者 王成林 关俊宏 于宏伟 吴中学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073-1075,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内栓塞治疗 可脱性弹簧圈 颅内破裂动脉瘤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破裂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患者群体 附属第二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 弹簧圈栓塞
原文传递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陆涛 黄华东 《右江医学》 2024年第7期651-655,共5页
目前,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手段包括开颅夹闭动脉瘤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两种方法[1]。其中,支架辅助栓塞已经成为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首选。相关研究证实,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复发率能得到良好改善[2]。... 目前,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手段包括开颅夹闭动脉瘤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两种方法[1]。其中,支架辅助栓塞已经成为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首选。相关研究证实,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复发率能得到良好改善[2]。与单纯弹簧圈瘤内栓塞比较,植入辅助支架既可减少弹簧圈逃逸的概率,辅助支架本身的血流导向作用,又能诱导动脉瘤内血栓形成,达到致密栓塞瘤体的目的[3]。但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在手术时机选择以及围术期双抗药物治疗上仍存在争议,且接受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患者仍可能面临出血、血栓等风险[4]。本研究参考相关文献,现将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并发症
下载PDF
3D-CTA在破裂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廖毅超 胡国庆 +5 位作者 顾建华 金海康 李强 刘莉 李信 葛爱亮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5期296-297,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破裂颅内动脉瘤诊治的价值。方法 21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均行3D-CTA检查,8例同时行常规DSA检查,20例行显微手术动脉瘤夹闭。结果 21例共计发现25个动脉瘤,3D-CTA检查发现24个动脉瘤,在1例多发动脉瘤中3D-...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破裂颅内动脉瘤诊治的价值。方法 21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均行3D-CTA检查,8例同时行常规DSA检查,20例行显微手术动脉瘤夹闭。结果 21例共计发现25个动脉瘤,3D-CTA检查发现24个动脉瘤,在1例多发动脉瘤中3D-CTA遗漏1个大脑中动脉瘤,DSA能显示该动脉瘤,同时发现载瘤动脉存在脑血管痉挛。20例24个动脉瘤直接手术夹闭,术后存活14例(恢复良好12例,差2例),死亡6例,术中探查发现动脉瘤数目、位置、载瘤血管、瘤顶指向、瘤体及瘤顶大小与3D-CTA显示基本吻合,无假阳性。结论 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快捷、安全、可靠的优点,并可显示动脉瘤立体结构,可作为重症破裂动脉瘤及年老体弱患者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术者可依据3D-CTA提供的信息指导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 3D-CTA 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蒙智恩 郭世军 +3 位作者 莫建华 韦定 梁世强 黄忠海 《大医生》 2022年第17期141-144,共4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会引发患者颅内出血等严重后果,是一种具有高致死率与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疾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有良好效果,对降低患者动脉瘤栓塞等级与出血事件发生率有良好效果,对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整体预后... 颅内动脉瘤破裂会引发患者颅内出血等严重后果,是一种具有高致死率与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疾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有良好效果,对降低患者动脉瘤栓塞等级与出血事件发生率有良好效果,对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整体预后效果有积极作用。但血管内支架植入技术对医生操作能力和患者个体素质均有较高要求,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后仍然面临血栓、出血等并发症的威胁。因此,医护人员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过程中必须对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及破裂颅内动脉瘤疾病均有清晰、全面、充分的认识,才能确保手术实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本研究结合相关文献,对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破裂颅内动脉瘤 破裂颅内动脉瘤 流行病学 并发症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华军 齐文涛 +3 位作者 段晓春 庄国权 黄莹 俞正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联合动态颅内压监测在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20-01—2022-12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后均行眶上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中置入颅内压监...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联合动态颅内压监测在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20-01—2022-12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后均行眶上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中置入颅内压监测探头,术后骨瓣复位,术后1~7 d进行动态监测颅内压变化。根据颅内压(ICP)值将患者分为轻度升高组(41例)、中度升高组(26例)和重度升高组(5例)。分析3组基本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患者GOS评分。结果3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3组患者术后GC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ICP监测结果,每组患者在术后第1、3、7天的颅内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种并发症发生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脑水肿的发生时间较早(P<0.001)。脑水肿发生时的颅内压较高(P=0.041),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63)。术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脑梗死发生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时间与同期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恢复良好率(GOS 5分)和病死率(GOS 1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使用眶上外侧入路联合动态颅内压监测能够及时较早了解颅内压变化,有助于早期预测术后病情,从而指导术后治疗,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动态监测 破裂颅内动脉瘤 眶上外侧入路 GOS评分
下载PDF
CT脑血管造影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急诊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勇 王合 +1 位作者 李婧莲 顾征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2期205-206,共2页
目的探讨CT脑出血造影(CTA)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破裂动脉瘤的急诊手术病例,按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13例、Ⅲ级9例、Ⅳ级4例、Ⅴ级3例。对三维CT脑血管成像技术应用指导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入... 目的探讨CT脑出血造影(CTA)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破裂动脉瘤的急诊手术病例,按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13例、Ⅲ级9例、Ⅳ级4例、Ⅴ级3例。对三维CT脑血管成像技术应用指导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等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32例中,全行都术前CTA检查,发病后3d内手术,行动脉瘤夹闭术29例,包裹术2例,瘤颈夹闭+包裹术与孤立术1例。术后随访30例患者3~36个月,恢复正常18例,轻残8例,重残4例。结论采用CTA对多数动脉瘤可迅速发现,由于能多角度旋转重建,能够提供充分的术前评估和指导,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作为破裂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急诊手术前首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 CT脑血管造影 急诊手术
下载PDF
开颅夹闭手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松林 李润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0期53-55,共3页
目的研究破裂脑动脉瘤采用开颅夹闭手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各2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相关指标(住... 目的研究破裂脑动脉瘤采用开颅夹闭手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各2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相关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2.73±0.48)h及住院时间(10.34±2.05)d均短于常规组的(3.48±0.42)h、(16.14±2.55)d,住院费用(9.05±1.36)万元高于常规组的(5.68±0.78)万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与常规组的3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介入栓塞术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对患者创伤较小,而开颅夹闭手术与介入栓塞术后的并发症相似,因此,在没有经济压力的前提下介入栓塞术是最佳选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开颅夹闭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夹闭术中脑减压处理策略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深 宋伟健 +3 位作者 颜杰浩 胡继良 魏强国 徐菲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夹闭术中的脑减压处理方法及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介绍71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夹闭术中采用综合性的脑减压处理方法及其实施要点。其中术前H&H分级Ⅳ21例,Ⅴ级8例;头部CT Fisher's分级Ⅲ级25例,Ⅳ... 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夹闭术中的脑减压处理方法及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介绍71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夹闭术中采用综合性的脑减压处理方法及其实施要点。其中术前H&H分级Ⅳ21例,Ⅴ级8例;头部CT Fisher's分级Ⅲ级25例,Ⅳ级15例。评价脑表面与内板间距、术后颅内压(ICP)和脑水肿程度以判断术源性脑牵拉性损害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术中显露和动脉瘤颈夹闭,夹闭术后术路同侧脑表面塌陷与颅骨内板的间距约10~25 mm,平均13.5mm;96.7%(68/71)的病例术后3 d ICP维持在正常范围(<200 mmH2O)内,术路同侧早期局灶性脑水肿发生率为12.7%(9/71),表明手术对脑组织的牵拉性损害不严重。本组无因脑牵拉性损伤或关颅前的高颅压而行去骨瓣减压术。结论在破裂动脉瘤早期急诊夹闭术围手术期综合性脑减压措施处理下,可为急诊动脉瘤夹闭术提供足够的显露路径和暴露空间,减轻脑牵拉性损伤和由此引起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 早期夹闭术 脑减压处理
下载PDF
JNK信号传导通路分子在破裂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付有 宋来君 +3 位作者 孙红卫 韩天旺 冯桥显 游潮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前人们对颅内动脉瘤形成及其破裂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H2-terminalkinase,JNK)信号传导通路参与了该病的发病机制,但是JNK介导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的具体通路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本课题采用... 目前人们对颅内动脉瘤形成及其破裂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H2-terminalkinase,JNK)信号传导通路参与了该病的发病机制,但是JNK介导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的具体通路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本课题采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RT—PCR对JNK信号传导通路的关键分子进行相关检测,从而对颅内动脉瘤形成机制并采取可能的治疗措施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 信号传导通路 JNK 分子 氨基末端激酶 发病机制 相关检测 荧光定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