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细观特征分析的单节理岩石破裂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柴金飞 高永涛 +3 位作者 吴顺川 周喻 高艳华 郭超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8-534,共7页
为揭示不同节理方位对岩石破裂机理的影响,利用PFC软件模拟岩石裂纹孕育、发展和贯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声发射数据,基于矩张量理论、P-T图法和T-k图法研究了岩石破裂各阶段中声发射事件的空间位置、破裂方位、破裂类型、应力状态、矩震... 为揭示不同节理方位对岩石破裂机理的影响,利用PFC软件模拟岩石裂纹孕育、发展和贯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声发射数据,基于矩张量理论、P-T图法和T-k图法研究了岩石破裂各阶段中声发射事件的空间位置、破裂方位、破裂类型、应力状态、矩震级等破裂参数及其演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岩石破裂方位受加载方向和节理方位影响,当节理方位与加载方向呈一定夹角时,主压应力分量逐渐分布在与节理方位对应的P-T图位置附近。2)线性张拉破裂所占比例随节理角度的增大而减小,线性剪切破裂、混合破裂和双力偶剪切破裂所占比例随节理角度的增大而增大。3)张拉破裂主要分布于节理面上,其矩震级(能量)较小;剪切破裂和混合破裂主要分布于节理面与临空面的交线上,其矩震级较大。运用矩张量理论、P-T图法和T-k图法可有效掌握岩石破裂机理及其宏观演变规律,可为分析岩体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是传统分析方法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石 声发射 矩张量 破裂类型 破裂方位
原文传递
2004年阳江4.9级地震破裂方位角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叶秀薇 闻则刚 +2 位作者 邱奕超 杨马陵 刘吉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2-106,共5页
在一维有限移动震源模式下,根据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利用s波或P波拐角频率的方向性来确定地震破裂面的方法,计算了2003年11月-2005年10月阳江地区13次ML≥2.5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结果显示:利用s波、P波拐角频率得到的2004... 在一维有限移动震源模式下,根据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利用s波或P波拐角频率的方向性来确定地震破裂面的方法,计算了2003年11月-2005年10月阳江地区13次ML≥2.5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结果显示:利用s波、P波拐角频率得到的2004年9月阳江4.9级地震破裂方位角分别为167°和166°,地震序列以NNW为主要破裂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拐角频率 破裂方位 阳江4.9级地震 震源机制解 多普勒效应
下载PDF
三轴压缩条件下具有层理性页岩的力学性质及声发射演化
3
作者 代航宇 刘建锋 +1 位作者 林浩 马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419-10428,共10页
为探寻深部不同埋深应力条件下页岩的力学性质和破坏形态,利用MTS 815岩石力学测试系统开展页岩在常规三轴加载下的声发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0°层理倾角页岩压缩试验中,峰值应力、峰值轴向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与围压大小成正... 为探寻深部不同埋深应力条件下页岩的力学性质和破坏形态,利用MTS 815岩石力学测试系统开展页岩在常规三轴加载下的声发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0°层理倾角页岩压缩试验中,峰值应力、峰值轴向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与围压大小成正比;莫尔—库仑准则下所使用60°层理页岩的破裂方位角理论值在62°附近,实验值比理论值稍微偏大,整体在62°附近窄幅波动,页岩破裂模式为沿弱面的剪切破坏;页岩试样横向应变系数的改变与膨胀特性有关,10 MPa下,试样体积应变持续增大,岩石体积缩小,60 MPa试样的体积应变达到了-0.31%,岩石体积膨胀。围压越大,试样的膨胀特性越显著;页岩声发射定位点的多少与振铃计数率大小、能率高低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围压增加,累计计数和定位点的总量呈减少趋势,最大能率和累计能量随围压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层理角度 破裂方位 力学性质 声发射
下载PDF
扁平混凝土试块单轴压缩时的破裂区与渐进演化过程
4
作者 康亚明 贾延 +2 位作者 牛晟 陈静波 罗玉财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5期385-390,共6页
以扁平试块强度的形状效应问题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反算了不同等级混凝土发生剪切破坏时的破裂面方位角,并给出了边界理想强约束时不同高径比试件中的最危险破裂面,将该破裂面方位角和最危险破裂面进行了对比,定量分析了形... 以扁平试块强度的形状效应问题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反算了不同等级混凝土发生剪切破坏时的破裂面方位角,并给出了边界理想强约束时不同高径比试件中的最危险破裂面,将该破裂面方位角和最危险破裂面进行了对比,定量分析了形状效应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扁平试块的破裂区为左右对称的崩解区和上下对称的刺入区;可能的破裂面方位角被限制在了26.6°及其以下,不存在发生剪切破坏所必须的试块高度,最终的破坏以压缩为主;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要大于抗剪强度,故扁平试块的抗压强度比正常高宽比试块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试块 边界约束 应力集中 形状效应 破裂方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