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滞回曲线以及结构动力方程的混凝土结构抗震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建华 彭立顺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4-449,共6页
为准确全面地量化分析研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抗震稳定性,提出基于滞回曲线以及结构动力方程的混凝土结构抗震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采用滞回曲线描述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情况,对滞回曲线模型拐点进行有效操作,确保动力... 为准确全面地量化分析研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抗震稳定性,提出基于滞回曲线以及结构动力方程的混凝土结构抗震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采用滞回曲线描述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情况,对滞回曲线模型拐点进行有效操作,确保动力方程对混凝土结构抗震稳定性进行有效分析。其次采用基于混凝土结构动力方程的抗震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地震地面运动模型以及结构分析模型来分析混凝土结构的随机地震反应情况,得到混凝土结构随机反应的汇总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参数的结构破坏模型,基于结构稳定性原理,获取运算混凝土结构抗震稳定性的概率表达式,再基于该表达式分析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稳定性情况。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方法能够对土木工程建筑中不同类型混凝土构件抗震稳定性进行有效分析,分析结果准确且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建筑 混凝土结构 抗震稳定性 非线性动力反应 滞回曲线 破坏损伤
下载PDF
石墨烯增强碳纤维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铮鑫 柴子涵 +2 位作者 金志浩 朱键 党鹏飞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8-53,共6页
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存在脆性大、横向耐冲力差等问题。为了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文章基于显示动力学下冲击载荷模拟的方法,以单层石墨烯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为研究对象建立冲击模型,对比分析不同石墨烯含量碳纤维板受冲... 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存在脆性大、横向耐冲力差等问题。为了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文章基于显示动力学下冲击载荷模拟的方法,以单层石墨烯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为研究对象建立冲击模型,对比分析不同石墨烯含量碳纤维板受冲击时表面应力、位移与吸能、损伤与破坏情况。结果表明:添加石墨烯提高了材料的填充率,使材料面密度增大;相同冲击载荷下,加入0.3%石墨烯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层合板较传统CFRP位移减小10.2%,最大应力减少18.5%。且加入单层石墨烯含量越高,复合材料界面作用力越强,能够有效减小损伤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抗冲击性能 破坏损伤
原文传递
基于Ansys冲击模型下石墨烯增强碳纤维复合材料叶片抗冲击性能分析
3
作者 柴子涵 彭凌溥 杨铮鑫 《山东工业技术》 2024年第1期3-8,共6页
针对目前飞机发动机叶片使用存在的脆性大、横向耐冲力差等问题,本文基于显示动力学下冲击载荷模拟的方法,以具有高力学性能强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叶片为研究对象,进行冲击模型建立,对比分析不同冲击能量、速度下,碳纤维复合材料叶片的... 针对目前飞机发动机叶片使用存在的脆性大、横向耐冲力差等问题,本文基于显示动力学下冲击载荷模拟的方法,以具有高力学性能强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叶片为研究对象,进行冲击模型建立,对比分析不同冲击能量、速度下,碳纤维复合材料叶片的应力分布、应变、损伤情况等抗冲击性能。结果表明:添加石墨烯改性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密度、弹性模量发生改变,使其界面作用力增大,材料横向耐冲力、耐磨性增强。相同冲击载荷下,石墨烯改性后的碳纤维叶片残余应力减少11.9%,应变减小6.4%,可以有效减小冲击时产生的损伤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复合材料 抗冲击性能 破坏损伤
下载PDF
爆炸荷载作用下简支转连续T梁桥损伤及剩余承载力研究
4
作者 付佳欣 《四川水泥》 2022年第10期257-259,262,共4页
以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通过LS-DYNA和MIDAS软件数值仿真探究爆炸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T梁上部结构损伤模式以及剩余承载力。结果表明:当爆炸荷载作用在简支转连续T梁桥的桥面板上时,形成了类似长方形孔洞,桥面板破损面积和... 以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通过LS-DYNA和MIDAS软件数值仿真探究爆炸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T梁上部结构损伤模式以及剩余承载力。结果表明:当爆炸荷载作用在简支转连续T梁桥的桥面板上时,形成了类似长方形孔洞,桥面板破损面积和腹板损伤程度随着炸药当量的增加而变大;爆炸损伤后的桥面板仅对爆点所在跨径T梁的弯矩影响大;相同炸药当量条件下,跨中处爆炸对简支转连续T梁桥梁弯矩和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影响比靠近支座处爆炸时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T梁 爆炸荷载 破坏损伤 剩余承载力
下载PDF
陶粒混凝土的破坏损伤数值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传银 杨远栋 +3 位作者 马旺坤 张钰 李伟 王晓 《水泥》 CAS 2024年第3期7-14,共8页
全轻陶粒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轻骨料混凝土,具有非常好的工程前景,特别是在高层建筑和装配式结构方面。然而,目前对于陶粒混凝土的研究主要在宏观层次。在细观层次上,将陶粒混凝土视为由陶粒、水泥砂浆、陶粒-水泥砂浆界面过渡区构成... 全轻陶粒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轻骨料混凝土,具有非常好的工程前景,特别是在高层建筑和装配式结构方面。然而,目前对于陶粒混凝土的研究主要在宏观层次。在细观层次上,将陶粒混凝土视为由陶粒、水泥砂浆、陶粒-水泥砂浆界面过渡区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采用M-T均匀化理论,通过对比试验结果验证模型参数的准确性。同时,建立陶粒混凝土细观二维模型,进一步研究陶粒混凝土的破坏损伤机理及裂缝发展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陶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陶粒等体积取代碎石下配制出可以满足LC35强度等级的陶粒混凝土,且符合规范对于轻骨料混凝土的密度要求。通过对陶粒混凝土二维150 mm×150 mm的构件进行模拟,发现陶粒混凝土的抗压破坏是从界面过渡区开始产生裂缝,随后裂缝贯穿陶粒并进一步扩展直至陶粒混凝土达到极限荷载强度;通过对陶粒混凝土劈裂抗拉的数值模拟,陶粒混凝土的端部裂缝一部分贯穿骨料,一部分沿着骨料与砂浆的界面区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粒混凝土 力学性能 数值模拟 破坏损伤机理
下载PDF
近距离下煤层工作面顶板破坏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金明 《山西煤炭》 2020年第3期11-15,共5页
为解决下煤层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顶板难以控制问题,以襄垣七一煤矿近距离下煤层回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建立煤岩力学模型,分析了中间岩层破坏损伤规律及影响其损伤悬臂梁结构力学稳定性的因素,并划分不同危险区。结果表明:不同超前支承应... 为解决下煤层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顶板难以控制问题,以襄垣七一煤矿近距离下煤层回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建立煤岩力学模型,分析了中间岩层破坏损伤规律及影响其损伤悬臂梁结构力学稳定性的因素,并划分不同危险区。结果表明:不同超前支承应力条件对中间岩层的损伤不同;下煤层工作面顶板临界厚度受中间岩层强度、岩层上方采空区荷载以及下煤层回采工作面端面距的影响;根据下煤层工作面顶板临界厚度及其他影响因素,可将5101工作面顶板划分为一般危险区、危险区和重大危险区。根据研究结果针对性选择顶板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破坏损伤规律 中间岩层 顶板控制 端面距
下载PDF
灌芯装配式混凝土柱性能分析
7
作者 郭靳时 田翠 孟凡林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25-29,共5页
基于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探讨灌芯装配式混凝土柱(GX)与普通混凝土柱(KZ)的受力性能.首先,通过理论计算和模拟计算的结果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然后,对比两种柱的位移荷载曲线图和混凝土破坏损伤云图,发现曲线基本吻合,云图... 基于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探讨灌芯装配式混凝土柱(GX)与普通混凝土柱(KZ)的受力性能.首先,通过理论计算和模拟计算的结果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然后,对比两种柱的位移荷载曲线图和混凝土破坏损伤云图,发现曲线基本吻合,云图分布基本相同.故证明灌芯装配式混凝土柱(GX)具有装配式优点,同时不影响其结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QUS 灌芯装配式混凝土柱 混凝土位移荷载曲线图 破坏损伤
下载PDF
高边墙洞室劈裂破坏机制的试验与理论及计算分析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帆 张强勇 +3 位作者 向文 丁炎志 薛天恩 张瑞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62-1679,共18页
高边墙洞室的劈裂破坏现象已成为影响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施工开挖安全的重要因素。为弄清劈裂破坏现象的形成机制,以瀑布沟水电站地下主厂房高边墙洞室为研究背景工程,开展真三维高地应力条件下高边墙洞室开挖卸荷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高边墙洞室的劈裂破坏现象已成为影响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施工开挖安全的重要因素。为弄清劈裂破坏现象的形成机制,以瀑布沟水电站地下主厂房高边墙洞室为研究背景工程,开展真三维高地应力条件下高边墙洞室开挖卸荷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揭示高边墙洞室开挖卸荷的非线性变形特征与劈裂破坏规律。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应变梯度的地下洞室劈裂破坏弹塑性损伤软化模型和岩体劈裂破坏准则,并据此依托ABAQUS软件开发地下洞室劈裂破坏计算分析程序,通过多工况数值模拟分析,有效揭示高边墙洞室劈裂破坏的产生条件和形成力学机制。研究表明:洞区初始最大主应力平行于洞轴向且其量值达到一定程度是产生劈裂破坏的重要条件;开挖卸荷过程中高边墙洞壁应力出现波峰与波谷间隔交替的振荡变化是引起劈裂破坏的根本力学成因,该研究成果为下一步进行高边墙洞室劈裂破坏防治提供了重要试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高边墙洞室劈裂破坏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应变梯度 劈裂破坏弹塑性损伤软化模型 劈裂破坏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