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深水砂体成因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115
1
作者
Shanmugam G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4-301,共8页
在深水重力流研究中,传统浊流理论正受到砂质块体搬运和底流再改造砂体概念的冲击。陆架边缘沉积物滑塌是重力流驱动沉积过程最普遍的诱因,块体搬运过程(包含滑动、滑塌以及碎屑流)由于具有较高沉积物浓度(体积分数为25%~100%),表现为...
在深水重力流研究中,传统浊流理论正受到砂质块体搬运和底流再改造砂体概念的冲击。陆架边缘沉积物滑塌是重力流驱动沉积过程最普遍的诱因,块体搬运过程(包含滑动、滑塌以及碎屑流)由于具有较高沉积物浓度(体积分数为25%~100%),表现为弹性和塑性特征。浊流因具有较低的沉积物浓度(体积分数为1%~23%)表现为黏性流动,不属于块体搬运的范畴。除重力流外,底流也是重要的深海搬运沉积方式。4种最常见的底流分别为:温盐流、风力驱动底流、深海潮汐及斜压流,牵引构造可用来区分这4种底流形成的再改造砂体,其中内波和内潮汐引起的斜压流再改造砂体的特征仍需深入研究。仅通过地震剖面与地质体形态无法识别块体搬运和底流再改造砂体类型,岩心和露头观察是唯一能鉴别其沉积相特征的方法。短期事件,如地震、海啸、热带风暴等,可能只持续几小时或者几天,却是沉积物滑塌的重要触发机制,比长达数千年低水位沉积期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流
深水
砂质
块体
搬运
内波
温盐流
碎屑流
滑动
滑塌
浊流
飓风
海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水块状砂岩碎屑流成因的直接证据:“泥包砾”结构——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研究为例
被引量:
36
2
作者
李相博
刘化清
+5 位作者
张忠义
袁效奇
完颜容
牛海青
廖建波
王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1-622,共12页
水下碎屑流沉积是近年来在深水环境(深海或深湖)中日益受到重视的一种沉积类型,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水下沉积物的块体搬运过程的公认鉴别标志。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央地区几个露头剖面的地质调查,首次在延长组深水厚层块状砂岩...
水下碎屑流沉积是近年来在深水环境(深海或深湖)中日益受到重视的一种沉积类型,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水下沉积物的块体搬运过程的公认鉴别标志。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央地区几个露头剖面的地质调查,首次在延长组深水厚层块状砂岩中发现了一种"泥包砾"结构,并分析了其形成与演变过程。研究认为这种"泥包砾"结构主要与三角洲前缘特殊的"碎屑流"成因机理与发育过程有关,其形成过程自始自终表现出含有它的沉积物是作为块体状态(宾汉塑性体)被搬运的,自始自终表现出其在搬运过程中是被介质的强度所支撑的,据此认为"泥包砾"结构是确定延长组深水厚层块状砂岩为碎屑流成因的最有意义的标志性证据,并由此建立了延长组深水砂岩从开始启动到搬运、再到沉积的过程与模式。同时,本文认为"泥包砾"也为深海沉积中块体搬运作用与搬运过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关键性判识标志,对于当前全球深水(包括深海与深湖)油气勘探以及目前国际地学界广泛开展的大陆边缘沉积物"从源到汇"过程的研究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包砾”结构
砂质
块体
搬运
砂质
碎屑流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莺歌海盆地砂质块体搬运沉积及其天然气聚集
被引量:
10
3
作者
张迎朝
王立锋
+3 位作者
李绪深
钟泽红
詹冶萍
徐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9-196,共8页
通过莺歌海盆地XF13区三维地震、钻井资料分析,新识别出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砂质块体搬运沉积体系,进而研究其沉积模式及优质天然气聚集机制。钻井岩心以砂质碎屑流沉积为主,发育块状层理、平行层理、突变接触面、泥岩撕裂和变形层等重...
通过莺歌海盆地XF13区三维地震、钻井资料分析,新识别出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砂质块体搬运沉积体系,进而研究其沉积模式及优质天然气聚集机制。钻井岩心以砂质碎屑流沉积为主,发育块状层理、平行层理、突变接触面、泥岩撕裂和变形层等重力流沉积构造;地震资料上其与围岩差异显著,呈"削截"接触关系。砂质块体搬运沉积由多期构成,每期经历"早期侵蚀—充填迁移"和"晚期废弃"2个沉积阶段,相应发育近物源砂质碎屑流、块状厚层砂岩朵叶体和远物源泥质浊流、席状砂的沉积构型。构建了外陆架、海侵—高位体系域砂质块体搬运沉积新模式。以XF13大气田为例,从砂质块体搬运沉积、构造—岩性圈闭的形成到输导体系和天然气成藏过程分析,探讨了优质天然气聚集机制,认为莺歌海盆地中深部具备形成"优质储集体、高烃类气"天然气聚集的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构型
砂质
块体
搬运
沉积
沉积模式
天然气聚集
上中新统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水砂体成因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115
1
作者
Shanmugam G
机构
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阿灵顿分校地球环境科学系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4-301,共8页
文摘
在深水重力流研究中,传统浊流理论正受到砂质块体搬运和底流再改造砂体概念的冲击。陆架边缘沉积物滑塌是重力流驱动沉积过程最普遍的诱因,块体搬运过程(包含滑动、滑塌以及碎屑流)由于具有较高沉积物浓度(体积分数为25%~100%),表现为弹性和塑性特征。浊流因具有较低的沉积物浓度(体积分数为1%~23%)表现为黏性流动,不属于块体搬运的范畴。除重力流外,底流也是重要的深海搬运沉积方式。4种最常见的底流分别为:温盐流、风力驱动底流、深海潮汐及斜压流,牵引构造可用来区分这4种底流形成的再改造砂体,其中内波和内潮汐引起的斜压流再改造砂体的特征仍需深入研究。仅通过地震剖面与地质体形态无法识别块体搬运和底流再改造砂体类型,岩心和露头观察是唯一能鉴别其沉积相特征的方法。短期事件,如地震、海啸、热带风暴等,可能只持续几小时或者几天,却是沉积物滑塌的重要触发机制,比长达数千年低水位沉积期更为重要。
关键词
底流
深水
砂质
块体
搬运
内波
温盐流
碎屑流
滑动
滑塌
浊流
飓风
海啸
Keywords
bottom current
deep water
sandy mass-transport
internal wave
thermohaline current
debris flow
slide
slump
turbidity current
cyclone
tsunami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水块状砂岩碎屑流成因的直接证据:“泥包砾”结构——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研究为例
被引量:
36
2
作者
李相博
刘化清
张忠义
袁效奇
完颜容
牛海青
廖建波
王菁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藏描述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1-622,共12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规律
关键技术及目标评价"(编号:2011ZX05001-003-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172131)联合资助
文摘
水下碎屑流沉积是近年来在深水环境(深海或深湖)中日益受到重视的一种沉积类型,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水下沉积物的块体搬运过程的公认鉴别标志。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央地区几个露头剖面的地质调查,首次在延长组深水厚层块状砂岩中发现了一种"泥包砾"结构,并分析了其形成与演变过程。研究认为这种"泥包砾"结构主要与三角洲前缘特殊的"碎屑流"成因机理与发育过程有关,其形成过程自始自终表现出含有它的沉积物是作为块体状态(宾汉塑性体)被搬运的,自始自终表现出其在搬运过程中是被介质的强度所支撑的,据此认为"泥包砾"结构是确定延长组深水厚层块状砂岩为碎屑流成因的最有意义的标志性证据,并由此建立了延长组深水砂岩从开始启动到搬运、再到沉积的过程与模式。同时,本文认为"泥包砾"也为深海沉积中块体搬运作用与搬运过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关键性判识标志,对于当前全球深水(包括深海与深湖)油气勘探以及目前国际地学界广泛开展的大陆边缘沉积物"从源到汇"过程的研究都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泥包砾”结构
砂质
块体
搬运
砂质
碎屑流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argillaceous parcel'
mass transport
sandy debris flow
Yanchang Formation
Ordos Basi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莺歌海盆地砂质块体搬运沉积及其天然气聚集
被引量:
10
3
作者
张迎朝
王立锋
李绪深
钟泽红
詹冶萍
徐涛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9-196,共8页
基金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十二五"综合科研项目"南海西部海域低孔低渗油气藏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实践"(CNOOC-KJ125ZDXM07LTD02-ZJ)
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南海西部海域富生烃凹陷资源潜力再评价和新区
新领域勘探方向"(2011ZX05023-001-007)资助
文摘
通过莺歌海盆地XF13区三维地震、钻井资料分析,新识别出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砂质块体搬运沉积体系,进而研究其沉积模式及优质天然气聚集机制。钻井岩心以砂质碎屑流沉积为主,发育块状层理、平行层理、突变接触面、泥岩撕裂和变形层等重力流沉积构造;地震资料上其与围岩差异显著,呈"削截"接触关系。砂质块体搬运沉积由多期构成,每期经历"早期侵蚀—充填迁移"和"晚期废弃"2个沉积阶段,相应发育近物源砂质碎屑流、块状厚层砂岩朵叶体和远物源泥质浊流、席状砂的沉积构型。构建了外陆架、海侵—高位体系域砂质块体搬运沉积新模式。以XF13大气田为例,从砂质块体搬运沉积、构造—岩性圈闭的形成到输导体系和天然气成藏过程分析,探讨了优质天然气聚集机制,认为莺歌海盆地中深部具备形成"优质储集体、高烃类气"天然气聚集的地质条件。
关键词
沉积构型
砂质
块体
搬运
沉积
沉积模式
天然气聚集
上中新统
莺歌海盆地
Keywords
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sandy mass transport deposit
deposit model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Upper Miocene
Yinggehai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深水砂体成因研究新进展
Shanmugam G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深水块状砂岩碎屑流成因的直接证据:“泥包砾”结构——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研究为例
李相博
刘化清
张忠义
袁效奇
完颜容
牛海青
廖建波
王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莺歌海盆地砂质块体搬运沉积及其天然气聚集
张迎朝
王立锋
李绪深
钟泽红
詹冶萍
徐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