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盆地性质与演化:砂箱物理模拟检验 被引量:8
1
作者 崔幸 王亮亮 +7 位作者 罗洪明 黄晓纯 李亭慧 杨传胜 戴黎明 郭玲莉 马芳芳 刘泽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1-192,共12页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及菲律宾海板块的会聚交接带,是研究全球性构造体制转化事件的关键区域之一。通过物理砂箱实验方法模拟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瓯江凹陷、雁荡低凸起、闽江凹陷、台北低凸起及基隆凹陷几个构造单元中...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及菲律宾海板块的会聚交接带,是研究全球性构造体制转化事件的关键区域之一。通过物理砂箱实验方法模拟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瓯江凹陷、雁荡低凸起、闽江凹陷、台北低凸起及基隆凹陷几个构造单元中生代组合关系与演化过程。研究发现东海陆架盆地中生代的成盆过程及属性与中生代时期依泽奈崎板块的俯冲过程和与之相关的滨海大断裂的运动学性质是密切相关的,即瓯江凹陷的构造演化及成盆过程受滨海大断裂的运动学性质控制,表现出张扭型盆地的特征。而距离滨海大断裂较远的闽江凹陷和基隆凹陷则主要受俯冲带后撤导致的拉伸作用的影响,具有伸展型盆地的特征。中生代盆地的演化过程如下:在晚侏罗世,滨海大断裂表现为右行压扭性质,由于受到俯冲作用的影响,整个盆地在该期应属于压扭性的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滨海大断裂由晚侏罗世的右行走滑转换为左行走滑,诱导出NW—SE向的拉伸力,同时,瓯江凹陷与闽江、基隆凹陷的性质产生分异;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滨海大断裂再次转换为右行张扭,由此瓯江凹陷在原右阶雁列式排列的两个洼陷基础上,形成了3个左阶雁列式排列的次级洼陷,同时,受断层控制的雁荡低凸起逐渐形成,并被一条NW—SE走向的断层分割,使得雁荡低凸起呈雁列式不连续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箱物理模拟 中生代 滨海大断裂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走滑断裂“分期-异向”变形过程砂箱物理模拟:以塔里木盆地顺北5号断层北段为例
2
作者 付晓飞 冯军 +4 位作者 王海学 邓尚 马庆佑 兰明杰 易泽军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04-2116,共13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5号走滑断裂是顺北及邻区一条克拉通内小尺度走滑断裂带,整体分为3段:北段、中段和南段.选取顺北5号断层北段为研究对象,结合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解析,应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明确了走滑断层的变形特征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 塔里木盆地顺北5号走滑断裂是顺北及邻区一条克拉通内小尺度走滑断裂带,整体分为3段:北段、中段和南段.选取顺北5号断层北段为研究对象,结合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解析,应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明确了走滑断层的变形特征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顺北5号断层北段主体表现为多段式特征,发育平直型、压隆型和拉分型3种类型构造样式.北段主要活动时期为加里东中期Ⅲ幕与加里东晚期,表现为两期异向叠加变形作用,早期(T74界面)表现为多种组合样式分段生长特征,晚期(T70界面)表现为雁列式正断层分布特征.基于顺北5号断层北段砂箱物理模拟证实,早期走滑作用控制断层分段变形特征,晚期张扭作用控制着雁列式断层的分布规律.因此,“分期-异向”叠加变形控制了顺北5号断层北段走滑断层的变形过程和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走滑断裂 砂箱物理模拟 变形期次 形成机制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川西北前陆双鱼石地区砂箱物理模拟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连进 黄家强 +6 位作者 罗强 何宇 于豪 杨荣军 梁霄 周政 邓宾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6-166,共11页
基于川西北前陆双鱼石地区地震构造解释和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等,揭示川西北前陆盆地构造变形特征、过程与形成演化机制。标准模型、标准地层模型和断坪-断坡结构模型物理模拟实验揭示出川西北双鱼石地区具有双重构造扩展变形特征,受底部... 基于川西北前陆双鱼石地区地震构造解释和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等,揭示川西北前陆盆地构造变形特征、过程与形成演化机制。标准模型、标准地层模型和断坪-断坡结构模型物理模拟实验揭示出川西北双鱼石地区具有双重构造扩展变形特征,受底部滑脱层系和断坡结构带联合控制,其深部物质变形形成典型冲起构造。断坡结构带对上覆下古生界构造变形及其断裂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部分断裂体系易于形成高效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源岩-古生界储层“源-储”输导体系。前陆扩展变形带逆断层与相关冲起构造易于形成深部隐伏的双重构造,前陆盆地隐伏构造由新生代晚期构造扩展变形形成,但其构造变形相对较弱,因而具有较佳的晚期油气保存富集条件。“自然界原型到实验模型”的砂箱物理模拟为解译前陆盆地演化过程及其油气富集等提供了独立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箱物理模拟 断坡结构 双鱼石地区 川西北前陆盆地
下载PDF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沿走向差异剥蚀作用——砂箱物理模型的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宾 郭虹兵 +7 位作者 罗强 黄家强 杨荣军 张静 鲁鹏达 唐晓东 何宇 刘树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40-853,共14页
褶皱冲断带-前陆盆地系统普遍存在浅表构造剥蚀-沉积作用及其相关耦合机制,从而具有复杂的三维空间构造变形特征与演化过程。本文基于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前陆盆地系统,通过沿走向变化的剥蚀-沉积作用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和野外... 褶皱冲断带-前陆盆地系统普遍存在浅表构造剥蚀-沉积作用及其相关耦合机制,从而具有复杂的三维空间构造变形特征与演化过程。本文基于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前陆盆地系统,通过沿走向变化的剥蚀-沉积作用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和野外地质调查等研究,揭示其沿走向变化的剥蚀-沉积作用,导致了褶皱冲断带大规模抬升剥蚀、断层多期活化与无序变形;断层与冲起构造沿走向合并生长、形成斜向断层;尤其是冲断带三维空间上差异性抬升剥蚀,常常形成与构造剥蚀作用相关的反转构造。剥蚀作用越强、断层翻转越明显(形成视正断层)。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广泛出露的拉张构造变形样式,可能受控于晚中生代—新生代沿走向变化的剥蚀-沉积作用过程。上述沿走向变化的剥蚀-沉积作用,可能导致川西南前陆盆地系统中低角度断层多期活化与无序冲断变形。研究表明,晚三叠世以来的构造缩短与浅表作用,对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独特地貌构造特征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箱物理模拟 剥蚀-沉积作用 褶皱冲断带 龙门山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的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5
作者 赵高平 黄瑞 +2 位作者 姜磊 张健 丁海峰 《科技资讯》 2015年第20期14-15,共2页
地壳浅表变形受控于多种边界条件因素的影响,因而具有长期构造演化过程和复杂的构造特征。构造物理模拟是研究自然界地质变形过程的一种重要的可视化方法,特别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在地质模拟实验中越来... 地壳浅表变形受控于多种边界条件因素的影响,因而具有长期构造演化过程和复杂的构造特征。构造物理模拟是研究自然界地质变形过程的一种重要的可视化方法,特别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在地质模拟实验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以砂箱物理模拟实验为基础,详细分析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应用的方法、过程和技巧,模拟结果对于解译砂箱物质变形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PIV) 砂箱物理模拟 变形机制 速度场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板桥凹陷构造演化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6
作者 马钰凯 肖鄂 +3 位作者 孙永河 王海学 李杰 宁波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37,I0002,I0003,共16页
板桥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部,断裂发育特征较为复杂。基于地震解释资料,根据断裂活动特征及构造演化史恢复,明确板桥凹陷主干断裂几何学特征及活动过程,分析断层形成演化模式;根据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结果,验证先存主干边界断层几何形态对... 板桥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部,断裂发育特征较为复杂。基于地震解释资料,根据断裂活动特征及构造演化史恢复,明确板桥凹陷主干断裂几何学特征及活动过程,分析断层形成演化模式;根据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结果,验证先存主干边界断层几何形态对后期构造变形特征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板桥凹陷构造演化遵循“断陷—断坳—坳陷”的演化序列;新生代,区域伸展方向逐渐由NW—SE向过渡为SN向,新生界断裂优势走向从NE向逐渐转变为近EW向。板桥凹陷于沙河街组三段—二段、沙河街组一段—东营组、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发生3期断裂活动,分别对应裂陷Ⅰ幕、裂陷Ⅱ幕和后裂陷期。板桥凹陷伸展变形过程符合铲式断层主控下的多期次构造演化模式,上盘地层在多期演化后可划分为地层旋转区、裂陷区和斜坡区。该结果对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板桥凹陷 构造演化 断层活动性 砂箱物理模拟实验
下载PDF
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桌子山煤田棋盘井井田奥灰边界构造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国俊 黄金荣 +2 位作者 鲁欣 王占军 史志江 《中国煤炭地质》 2022年第2期10-13,18,共5页
棋盘井井田位于桌子山煤田东南缘,以苛素乌断层为界分为东西两区,东区奥灰缺失,成因机理尚不明确。在分析研究区地质构造格架、井田地质构造的基础上,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构造作用对奥灰地层缺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桌子山地区构... 棋盘井井田位于桌子山煤田东南缘,以苛素乌断层为界分为东西两区,东区奥灰缺失,成因机理尚不明确。在分析研究区地质构造格架、井田地质构造的基础上,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构造作用对奥灰地层缺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桌子山地区构造几何形态和构造物理模拟结果高度相似,反映出棋盘井井田苛素乌边界断裂可能是顺基底的滑脱作用造成的,且改变了奥陶系灰岩沉积的原始边界,使得沉积边界向东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地层缺失 砂箱物理模拟实验 棋盘井井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