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解锰阳极渣矿物学特征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蔡启果 王海峰 +2 位作者 王家伟 赵平源 张田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4-77,共4页
电解锰阳极渣是电解锰生产时阳极产生的黑褐色物质,其中含有大量的金属锰以及难容杂质Pb,是一种具有回收价值的危险废弃物。论文通过化学分析、XRD分析以及SEM分析对贵州遵义某电解锰阳极渣的化学成分、形成机理和微观结构进行综合性分... 电解锰阳极渣是电解锰生产时阳极产生的黑褐色物质,其中含有大量的金属锰以及难容杂质Pb,是一种具有回收价值的危险废弃物。论文通过化学分析、XRD分析以及SEM分析对贵州遵义某电解锰阳极渣的化学成分、形成机理和微观结构进行综合性分析,为电解锰回收利用以及废渣环保处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渣 矿物学分析 回收利用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n bioleaching of two different types of low-grade copper tailings by mixed moderate thermophiles 被引量:9
2
作者 Xiao-dong HAO Xue-duan LIU +4 位作者 Qin YANG Hong-wei LIU Hua-qun YIN Guan-zhou QIU Yi-li LIA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9期1847-1853,共7页
The bioleaching of two different types of low-grade copper tailings,acid-leaching tailings(ALT)and copper flotation tailings(CFT)by mixed moderate thermophiles,and the variation of mineralog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ch... The bioleaching of two different types of low-grade copper tailings,acid-leaching tailings(ALT)and copper flotation tailings(CFT)by mixed moderate thermophiles,and the variation of mineralog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ir dissolution processes were comparatively investigated.Results showed that bioleaching behaviors of the two types of tailing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In ALT bioleaching,lower redox potential,higher[Fe3+]/[Fe2+]ratio and higher cell density in solution were obtained.These resulted in higher total copper,primary copper sulfide and secondary copper sulfide extractions,compared with CFT bioleaching.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gypsum and some metal organic complexes were detected in CFT bioleaching,which could cause the sluggish oxidation of sulphide minerals.The shift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in the leachates and leaching residues varied greatly between ALT and CFT bioleaching.The percentage of iron-oxidizing bacteria in ALT bioleach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FT,but the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percentage was the opposite.The archaeon F.thermophilum L1 was detected in ALT but not in C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EACHING TAILINGS microbial community dynamics mineralogical analysis
下载PDF
印尼某红土矿硫酸加压浸出矿物组成变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雷蒙恩 马保中 +3 位作者 陈永强 邢鹏 王成彦 吕东亚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4,共8页
印尼苏拉威西岛La-paopao矿区红土镍矿储量约7326万吨,含镍约为1.25%,以此红土镍矿为对象,系统分析了矿样中主要矿物的种类、赋存状态及产出特征。结果表明:矿样含Fe(40.15%),Ni(1.42%),Co(0.15%),Mg(0.37%),SiO_(2)(6.92%)(质量分数),... 印尼苏拉威西岛La-paopao矿区红土镍矿储量约7326万吨,含镍约为1.25%,以此红土镍矿为对象,系统分析了矿样中主要矿物的种类、赋存状态及产出特征。结果表明:矿样含Fe(40.15%),Ni(1.42%),Co(0.15%),Mg(0.37%),SiO_(2)(6.92%)(质量分数),是典型的褐铁型红土镍矿;组成矿物主要为针铁矿、水针铁矿、高岭石、硬锰矿等;镍钴主要以类质同象或在结晶过程中以机械夹杂形式分布于褐铁矿中,其次分布于硬锰矿中,还有部分以独立矿物镍钴土矿形式存在。基于矿物特征,采用硫酸高压浸出工艺处理该红土镍矿,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镍浸出率超过96%,钴浸出率在97%以上,铁浸出率小于1%,实现了镍钴选择性提取。最后分析了渣中残余镍、钴未能浸出的原因以及各金属的浸出行为。未浸出镍钴部分可能存在于锰土矿中,另一部分则在Fe^(3+)和Al^(3+)高温水解沉淀过程中被夹带进入浸出渣。在高温下Fe^(3+)强烈水解并释放出酸,Al^(3+)大部分水解并释放出酸,并沉淀入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镍矿 矿物学分析 选择性提取
原文传递
含铀废液中沥青铀矿的形成条件与产物 被引量:3
4
作者 崔春龙 李强 +4 位作者 张东 王晓丽 吴涛 张玲 易发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128,共7页
除用于找矿目的进行的(天然与合成)沥青铀矿形成条件研究外,用于含铀废液处理的沥青铀矿形成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作者从含铀废液处理的需要出发,借鉴了沥青铀矿形成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低温物理化学条件下类硝酸铀酰溶液的废液体系中沥... 除用于找矿目的进行的(天然与合成)沥青铀矿形成条件研究外,用于含铀废液处理的沥青铀矿形成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作者从含铀废液处理的需要出发,借鉴了沥青铀矿形成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低温物理化学条件下类硝酸铀酰溶液的废液体系中沥青铀矿的形成及其产物的特点,为含铀废液的处理提供新的思路。实验表明:在硝酸铀酰溶液(代替含铀废液)体系中,酸性、还原条件下有利于沥青铀矿的形成;在较低温度下,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形成沥青铀矿;在较高温度下,在酸性、弱碱性条件下也可以形成沥青铀矿。温度越高,Eh值越低,沥青铀矿形成的速率越快。形成的沥青铀矿的主要化学成分是UO2、UO3,晶胞参数在0.540 6~0.543 9nm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其沥青铀矿中的铀含量越高、结晶度越好、晶胞参数越大。形成的沥青铀矿集合体多以球粒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铀废液 沥青铀矿 物化条件 矿物学分析
下载PDF
基于铅稳定同位素的多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源解析新思路——以西南地区某矿区农田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刘炜 程敏 +2 位作者 邓渠成 侯仁杰 侯德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32-1040,共9页
本文以我国西南某矿区典型多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土壤为例,基于铅(Pb)稳定同位素分析,结合矿物学分析,对土壤Pb来源进行定量解析,并针对其他重金属来源进行外推。同位素源解析结果表明,人为源对于土壤重金属的贡献率高达61%~89%,矿渣浸沥... 本文以我国西南某矿区典型多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土壤为例,基于铅(Pb)稳定同位素分析,结合矿物学分析,对土壤Pb来源进行定量解析,并针对其他重金属来源进行外推。同位素源解析结果表明,人为源对于土壤重金属的贡献率高达61%~89%,矿渣浸沥与矿区道路扬尘为主要的污染途径。矿物学分析能够辅助印证Pb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污染源信号重叠造成的源解析困难。通过相关分析,可以将Pb同位素源解析的结果合理外推,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他重金属元素的来源。本文提出的源解析新思路能够高效、准确地解析多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尤其适用于我国土壤多金属复合污染集中连片存在、成因复杂的现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源解析 同位素 矿物学分析 重金属
下载PDF
通过矿物学分析快速识别金矿石在焙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龚乾 《黄金科学技术》 1993年第2X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金矿石 焙烧 矿物学分析
下载PDF
Chemical, physical, thermal, textural and mineralogical studies of natural iron ores from Odisha and Chhattisgarh regions, India
7
作者 Anand Babu KOTTA Swapan Kumar KARAK Mithilesh KUMA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2857-2870,共14页
The chemical,physical,thermal and texture properties of iron ore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of Odisha and Chhattisgarh regions,India,have been investigated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itional variations of Fe,Al2O3,SiO2,S an... The chemical,physical,thermal and texture properties of iron ore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of Odisha and Chhattisgarh regions,India,have been investigated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itional variations of Fe,Al2O3,SiO2,S and P.They were analyzed for its susceptibility to meet the industrial requirements,for various iron manufacture techniques.Chem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iron ores is rich in hematite(>90wt%),poor in gangue(<4.09wt%SiO2and<3.8wt%Al2O3)and deleterious elements(P<0.065wt%and S<0.016wt%)in all these iron ores found to be low.XRD peaks reviled that the gangue is in the form of kaolinite and quartz,and same was observed i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spectroscopy in the range of914to1034cm–1.The iron ores were found to have excellent physical properties exemplify with tumbler index(82wt%–91wt%),abrasion index(1.27wt%–4.87wt%)and shatter index(0.87wt%–1.64wt%).FTIR and thermal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to assimilate the analysis interpolations.It was found that these iron ores exhibit three endothermic reactions,which are dehydration below447K with mass loss of0.13wt%to1.7wt%,dehydroxylation at525–609K with mass loss of1.09wt%–4.49wt%and decomposition of aluminosilicates at597–850K with mass loss of0.13wt%–1.15wt%.From this study,we can conclude that due to its excellent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these iron ores are suitable for BF and DRI op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n ore chemical analysis mineralogy analysis thermal analysis textural analysis
下载PDF
蚀变岩型低品位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量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温利刚 付强 +2 位作者 贾木欣 王清 赵建军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共9页
蚀变岩型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金矿石类型。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XRD)、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分析系统(BPM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等技术,对胶东地区新立蚀变岩型金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矿石金品位... 蚀变岩型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金矿石类型。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XRD)、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分析系统(BPM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等技术,对胶东地区新立蚀变岩型金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矿石金品位为2.2 g/t,金属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9.42%),含少量方铅矿(0.34%)和微量黄铜矿(0.05%)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57.49%)和绢云母(23.31%),含少量钾长石(5.13%)等。金矿物为金-银互化物,其中银金矿占85.33%、金银矿占13.84%、自然金占0.83%;金矿物平均成色为620.8‰;载金矿物以黄铁矿为主,与黄铁矿存在镶嵌关系的金矿物占有率高达96.42%;金矿物在0~2 mm矿石综合样中以包裹金、粒间金为主,含少量裂隙金,其占有率分别为34.81%、34.73%和11.01%,并可见裸露连生金(19.39%)和微量单体金(0.06%);金矿物粒度分布不均匀,粗粒金(>74μm)、中粒金(74~37μm)、细粒金(37~10μm)、微粒金(<10μm)的占有率分别为30.56%、12.96%、46.84%和9.64%;黄铁矿的嵌布粒度较粗,主要呈中粒—粗粒嵌布,易于解离,有利于浮选。研究表明,浮选富集黄铁矿等硫化物可以有效富集金矿物,对精矿再磨,有利于金的回收;同时应注意对粗粒金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岩型金矿 矿物 赋存状态 工艺矿物学 自动矿物学分析系统 BPMA
下载PDF
新疆阿舍勒铜矿矿石工艺特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峰 隋娟玲 《矿冶》 CAS 2003年第2期26-29,共4页
新疆阿舍勒铜矿矿石性质复杂,矿物嵌布粒度细,矿石中除铜、硫外,尚伴生有锌、金、银、砷,这些元素均主要以独立矿物存在。通过矿石中主要元素的赋存状态及相关系数的研究,查明了Cu、Zn、Au、Ag、As的赋存规律,为矿石的开发利用指出了明... 新疆阿舍勒铜矿矿石性质复杂,矿物嵌布粒度细,矿石中除铜、硫外,尚伴生有锌、金、银、砷,这些元素均主要以独立矿物存在。通过矿石中主要元素的赋存状态及相关系数的研究,查明了Cu、Zn、Au、Ag、As的赋存规律,为矿石的开发利用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选矿试验证明,矿石中铜、锌的回收均获得了较理想的指标,由于砷的赋存状态和矿物晶体结构所决定,矿石中的砷在选铜的作业中将会在铜精矿中富集,目前用机械选矿方法仍无法进行铜、砷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阿舍勒铜矿 矿石 成分 物相分析 嵌布粒度 赋存状态 工艺矿物学分析
下载PDF
刚果(金)曼甘塔尾矿中金赋存状态及综合回收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557-3562,共6页
曼甘塔尾矿位于刚果(金)Mai-Ndombe地区,该尾矿平均含Au 9.9×10-6,具有较高的综合回收价值。为确定合理经济的综合回收方案,开展曼甘塔尾矿中金赋存状态研究,研究使用偏光显微镜、物相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多种测试手段查明... 曼甘塔尾矿位于刚果(金)Mai-Ndombe地区,该尾矿平均含Au 9.9×10-6,具有较高的综合回收价值。为确定合理经济的综合回收方案,开展曼甘塔尾矿中金赋存状态研究,研究使用偏光显微镜、物相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多种测试手段查明了曼甘塔尾矿中含金矿物的种类、赋存状态及与其他矿物的连生关系,并通过粒度筛析结合镜下统计结果确定了曼甘塔尾矿中自然金的嵌布粒度和解离度。结果表明:曼甘塔尾矿中的金主要以自然金形态赋存,多呈不规则状、粒状包裹于褐铁矿等矿物中,且嵌布粒度细小,解离度较低。结合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确定了在入选磨矿细度-74μm占91%条件下,原矿筛分分级-螺旋溜槽重选的工艺流程,全流程在尾矿矿石含Au 9.9×10^-6条件下,重选获得总金精矿含Au 108.48×10^-6,Au回收率达到了67.34%,实现了曼甘塔尾矿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 矿物学工艺分析 磨矿 解离度 重选
下载PDF
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分析系统在铜矿浮选尾矿银赋存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11
作者 温利刚 贾木欣 +2 位作者 赵建军 王清 付强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7-431,共15页
元素赋存状态及工艺矿物学特征是决定其选矿工艺及回收指标的关键因素,对指导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回收利用有重要意义。由于银矿物种类繁多且含量低、粒度细小不易识别,传统人为鉴别目标矿物并统计工艺矿物学参数的方法在银的赋存特征研究... 元素赋存状态及工艺矿物学特征是决定其选矿工艺及回收指标的关键因素,对指导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回收利用有重要意义。由于银矿物种类繁多且含量低、粒度细小不易识别,传统人为鉴别目标矿物并统计工艺矿物学参数的方法在银的赋存特征研究方面存在局限性,制约了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本文利用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的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分析系统(BPMA)对某铜矿浮选尾矿样品(Ag 41.96μg/g,Cu 0.44%)进行矿物学分析,展示其在尾矿样品中铜和银的赋存状态及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样品中铜矿物主要为辉铜矿和斑铜矿;铜硫化物及其集合体的嵌布粒度细微且解离程度低,是影响铜回收的主要矿物学因素。样品中银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含)银矿物有自然银、辉银矿/螺状硫银矿、硒银矿、硒铜银矿、硫铜银矿和含银辉铜矿,银在各(含)银矿物中的分布率分别为95.62%、2.07%、1.33%、0.15%、0.80%和0.03%;银矿物嵌布粒度不均匀,粗粒(>74μm)、中粒(74~37μm)、细粒(37~10μm)、微粒(<10μm)银矿物的占有率分别为32.25%、30.35%、21.44%和15.95%;银矿物的解离程度较高,单体含量高达88.28%,可采用浮选法与铜硫化物一起回收。该研究为提高资源的选矿回收率提供了矿物学依据,同时采用的BPMA&SEM-EDS分析方法为矿物种类复杂、含量低、粒度细小的稀贵金属元素赋存状态及工艺矿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工艺矿物学 矿物粒度 矿物解离度 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分析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