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南西石门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年代:热液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5
1
作者 尹明 郭敏 +3 位作者 张海东 刘建朝 王得权 陆春云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98-208,共11页
西石门铁矿床是华北地区最为典型的矽卡岩型铁矿床之一,最新获得金云母40 Ar-39 Ar成矿年龄为(133.1±1.3)Ma、(137.1±1.5)Ma,略老于其成矿母岩(武安杂岩体)形成的年龄(126~136 Ma),这是矛盾的。笔者对角闪正长岩和... 西石门铁矿床是华北地区最为典型的矽卡岩型铁矿床之一,最新获得金云母40 Ar-39 Ar成矿年龄为(133.1±1.3)Ma、(137.1±1.5)Ma,略老于其成矿母岩(武安杂岩体)形成的年龄(126~136 Ma),这是矛盾的。笔者对角闪正长岩和矽卡岩脉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同位素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角闪正长岩中锆石呈浅黄色-无色、透明、棱角状、不规则状,振荡环带结构不发育,部分锆石中含棱角状继承锆石内核,206 Pb-238 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5.6±1.5)Ma,代表了武安杂岩体的结晶年龄。矽卡岩脉中锆石呈棕色,含有少量细小的包裹体,呈透明-半透明,相对于岩浆锆石具有低的Th、U、REE含量及Th/U值(Th=(222.37~1541.11)×10^-6,U=(218.44~989.17)×10^-6,Th/U=0.90~1.56),并具有强烈的Ce正异常(δCe=4.46~196.22)和Eu负异常(δEu=0.59~0.80),206Pb-238 U年龄介于124.9~133.0Ma,加权平均值为(129.4±2.6)Ma,代表了热液锆石的形成年龄,说明129 Ma是该西石门地区主要成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石门铁矿 矽卡岩 热液锆石 成矿年代
下载PDF
广西横县河塘岩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2
作者 罗汉荣 《南方国土资源》 2007年第7期22-24,27,共4页
文章总结了河塘岩体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特征,结合该地区找矿成果,分析了该区找矿的有利地段,并明确划出了6个寻找金、铜矿床的有利远景区。
关键词 河塘岩体 充填式透辉石矽卡岩 变质作用 金矿找矿方向
下载PDF
华南地区钦杭成矿带地质特征和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被引量:456
3
作者 毛景文 陈懋弘 +1 位作者 袁顺达 郭春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6-658,共23页
钦杭成矿带位于华南板内,尽管是扬子与华夏古陆在新元古代拼接部位,但绝大多数矿床形成于中晚侏罗世至白垩纪。本文在梳理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将钦杭带及旁侧矿床归纳为两个成矿系列和三个成矿亚系列,即:新元古代海底喷流沉积型铜锌... 钦杭成矿带位于华南板内,尽管是扬子与华夏古陆在新元古代拼接部位,但绝大多数矿床形成于中晚侏罗世至白垩纪。本文在梳理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将钦杭带及旁侧矿床归纳为两个成矿系列和三个成矿亚系列,即:新元古代海底喷流沉积型铜锌矿床成矿系列和燕山期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后者可以进一步分为中晚侏罗世斑岩-矽卡岩-热液脉状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晚侏罗世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和白垩纪与次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铅锌钨锡矿床成矿亚系列。进而讨论了各成矿系列和亚系列的主要矿产类型、基本特点、形成过程、时空分布关系和成矿规律。初步认为其成矿背景为:新元古代的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形成于弧后或弧前盆地,由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因而更可能为弧前盆地;中晚侏罗世斑岩-矽卡岩-热液脉状铜多金属矿床可能是俯冲板片沿古钦杭结合部位发生局部重熔,形成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然后上侵定位与成矿;而160~150Ma的大规模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及大花岗岩事件可能与板片窗有关,钦杭带中段是板片窗的西部边界,也是壳幔相互作用的中心,因而有大量地幔物质参与成矿;135Ma之后,由于俯冲板片运动方向发生调整,从斜俯冲变成几乎平行大陆边缘运动,导致大陆大规模岩石圈伸展,相应绝大多数不同来源的矿产资源聚集在火山盆地和断陷盆地。此外,结合前人工作和以往工作的基础,提出了在钦杭成矿带进一步找矿勘查的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状铜铅锌矿床 花岗岩有关钨锡矿床 中晚侏罗世 白垩纪盆地 成矿多样性 钦杭成矿带 华南地区
下载PDF
钦杭带侏罗纪与铜和锡矿有关的两类花岗岩对比及动力学背景探讨 被引量:29
4
作者 郭春丽 许以明 +1 位作者 楼法生 郑佳浩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3-484,共22页
钦杭成矿带是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自新元古代以来的碰撞拼接带,后来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矿床和相关的岩石。在侏罗纪形成两套成岩成矿系列,一套为中侏罗世(180~170Ma)与斑岩-矽卡岩-热液脉状铜金多金属矿床及其有关的... 钦杭成矿带是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自新元古代以来的碰撞拼接带,后来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矿床和相关的岩石。在侏罗纪形成两套成岩成矿系列,一套为中侏罗世(180~170Ma)与斑岩-矽卡岩-热液脉状铜金多金属矿床及其有关的钙碱性花岗闪长岩类;另一套为晚侏罗世(160~150Ma)与云英岩-石英脉-矽卡岩钨锡多金属矿床及其有关的钙碱性-碱性花岗岩类。本文对比了上述两个系列成矿花岗质母岩的空间分布、年代、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并探讨了二者形成的构造动力学背景差异:前者可能是由于古太平洋俯冲板片沿钦杭断裂带发生局部重熔形成的,后者形成于华南岩石圈大规模伸展减薄的环境下,两者的形成过程均有地幔物质参与,但是晚侏罗世与钨锡有关的花岗岩地幔贡献可能少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侏罗世斑岩-矽卡岩-状铜金多金属矿床 晚侏罗世云英岩-石英-矽卡岩钨锡多金属矿床 花岗岩类 钦杭成矿带 华南
下载PDF
黑龙江省老柞山矽卡岩-热液脉型金矿成矿流体演化模式 被引量:4
5
作者 安瑞 王可勇 +3 位作者 马雪俐 梁一鸿 王一存 王志高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22-135,共14页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佳木斯地块的中北部,矿体主要赋存于华力西期花岗岩和燕山期闪长玢岩中,断裂控矿明显。老柞山金矿床属于矽卡岩-热液脉型金矿床,热液成矿期分为4个阶段,前3个成矿阶段均一温度和盐度变化范围分别...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佳木斯地块的中北部,矿体主要赋存于华力西期花岗岩和燕山期闪长玢岩中,断裂控矿明显。老柞山金矿床属于矽卡岩-热液脉型金矿床,热液成矿期分为4个阶段,前3个成矿阶段均一温度和盐度变化范围分别为287~472℃,3.21%~50.85%NaCleqv;156~412℃,2.73%~42.65%NaCleqv;155~412℃,2.73%~8.13%NaCleqv。(铁)金矿化集中在Ⅱ阶段,金(铜)矿化集中在Ⅲ阶段,Ⅲ阶段是主成矿阶段。初始流体为含CO_2的盐水体系,随着温压条件、pH值的变化,发生CO_2、H_2S等气体逃逸为特征的沸腾作用,而演化为盐水体系。前3个阶段流体沸腾作用以及后2个阶段岩浆驱动的大气降水溶液的作用导致金矿化。华力西期、燕山期岩浆活动导致成矿流体聚集,裂隙中发育的花岗岩和闪长玢岩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了一定的热液和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矽卡岩-热液型矿床 老柞山金矿 黑龙江省
下载PDF
红岭铅锌矿矿区外围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魏良民 王涛 《科技资讯》 2015年第1期221-221,共1页
红岭铅锌矿区及外围位于神山-白音诺尔铜、铅、锌、铁、铌(钽)成矿带(Ⅳ级),浩布高—敖脑大坝铜、铅、锌成矿带(Ⅴ级)内,该带内矿产较为丰富,目前发现矿产有铅、锌、铁、铜、锡、水晶、萤石等,矿(化)体均发育在燕山期花岗岩体内部及其... 红岭铅锌矿区及外围位于神山-白音诺尔铜、铅、锌、铁、铌(钽)成矿带(Ⅳ级),浩布高—敖脑大坝铜、铅、锌成矿带(Ⅴ级)内,该带内矿产较为丰富,目前发现矿产有铅、锌、铁、铜、锡、水晶、萤石等,矿(化)体均发育在燕山期花岗岩体内部及其与二叠系地层的外接触带。红岭铅锌矿发育在燕山期花岗岩体与二叠系地层的外接触带石矽卡岩中。红岭铅锌矿外围出露的地层与矿区相同,燕山期花岗岩分布广泛。红岭铅锌矿外围是寻找矽卡岩型矿床的有利部位,也是寻找脉状矿体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前景 红岭铅锌矿外围 矽卡岩型及状矿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