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ntrusive body morpholog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karn mineralization——A case study of Fenghuangshan copper deposit, Tongling, Anhui, China 被引量:5
1
作者 Xian-cheng MAO Ying ZHAO +5 位作者 Hao DENG Bin ZHANG Zhan-kun LIU Jin CHEN Yan-hong ZOU Jian-qing LA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51-162,共12页
The shapes of intrusive body and contact zone might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orebodies in skarn deposit.By taking Xinwuli intrusive body in Fenghuangshan copper deposit,Tongling,Anhui,China,as the r... The shapes of intrusive body and contact zone might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orebodies in skarn deposit.By taking Xinwuli intrusive body in Fenghuangshan copper deposit,Tongling,Anhui,China,as the research object,a new method was used to obtain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usion morphology and skarn mineralization.The first step of the method was to extrac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based on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and Euclidean distance transformation;then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ameters and orebodies was analyzed;finally correlational analyses between the parameters and mineralization indices were conduc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can effectively indicate the location of concealed ore bodies in skarn deposit,with the following parts as advantageous positions of skarn mineralization:(1)the parts away from the1st trend surface in the range from?25to50m;(2)the convex parts about200m away from the2nd trend surface,around which the tangent plane of the intrusive body is approximately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 surface;(3)the contact zones with angle between intrusive body original contact surface and trend contact surface ranging from35°to70°;(4)the parts with angle between intrusive body original contact surface and regional extruding far crustal stress ranging from50°to60°.These knowledge can be applied to more skarn deposits for future mineral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usive body morphological analysis contact zone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skarn mineralization Fenghuangshan copper deposit
下载PDF
西藏羌塘南缘青草山北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腾蛟 陈颖 李佑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29-1742,共14页
青草山北花岗闪长岩体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羌塘陆块南缘,呈岩脉、岩株状与晚二叠世龙格组碳酸盐岩呈侵入接触。本文对该花岗闪长岩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其岩浆锆石U-Pb年龄为154.8±1.2Ma(M... 青草山北花岗闪长岩体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羌塘陆块南缘,呈岩脉、岩株状与晚二叠世龙格组碳酸盐岩呈侵入接触。本文对该花岗闪长岩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其岩浆锆石U-Pb年龄为154.8±1.2Ma(MSWD=1.7),属晚侏罗世,与热那错埃达克质英安岩年龄高度一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青草山北花岗闪长岩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具弱Eu负异常,显示出典型岛弧岩浆岩特征;锆石原位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锆石总体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轻稀土,在锆石Nb/Ta-Y图解中样品点落入金伯利岩区域,而在岩石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样品点同样指示其可能来源于幔源岩浆。青草山北花岗闪长岩班公湖-怒江洋壳晚侏罗世北向俯冲到一定深度后,俯冲洋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与地幔楔发生混染,其中,部分岩浆在侵位的过程中形成中酸性的花岗闪长质岩浆房,部分岩浆则喷出地表,形成热那错组英安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花岗闪长岩 晚侏罗世 矽卡岩矿化 羌塘南缘
下载PDF
青海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15
3
作者 于淼 丰成友 +4 位作者 赵一鸣 李大新 肖晔 刘建楠 李泽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03-917,共15页
卡而却卡位于青海省东昆仑西段祁曼塔格地区,通过最近几年找矿成果显示其找矿潜力巨大.此次研究主要从包裹体测温入手,探讨流体包裹体的成因意义.并且通过对包裹体进行拉曼探针分析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说明了流体的化学成分以及流体来... 卡而却卡位于青海省东昆仑西段祁曼塔格地区,通过最近几年找矿成果显示其找矿潜力巨大.此次研究主要从包裹体测温入手,探讨流体包裹体的成因意义.并且通过对包裹体进行拉曼探针分析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说明了流体的化学成分以及流体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卡而却卡斑岩矿化带和矽卡岩矿化带流体之间的关系.对卡而却卡矿区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研究表明,斑岩矿化带和矽卡岩矿化带成矿流体均分为高温、高盐度流体和中高温、低盐度流体两个端元,其中斑岩矿化带绢英岩化阶段是成矿主要阶段,均一温度集中区间为260~400℃,而矽卡岩矿化带矽卡岩期湿矽卡岩阶段均一温度也集中于260~400℃,该时期是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阶段.可以看出,二者成矿阶段均一温度吻合.并且各自温度区间均有很好对应.通过对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卡而却卡矿区成矿流体均来源于岩浆水,但斑岩型矿床流体局部存在着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显示出明显的“δ18O飘移”现象.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卡而却卡成矿流体为一套以H2O-NaCl为主,含有微弱CH4、CO2、H2S和N2的复杂组分体系.综上所述,卡而却卡斑岩型矿化带和矽卡岩型矿化带二者属于同一成矿系列,即碰撞后伸展导致酸性岩浆活动而形成的斑岩-矽卡岩铜钼铅铁多金属成矿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同位素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斑岩-矽卡岩矿化 卡而却卡 祁漫塔格 东昆仑
下载PDF
安徽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控矿构造及其对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大鹏 杜杨松 +1 位作者 张静 庞振山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1-1060,共10页
矽卡岩型金属矿床的形成与构造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本文以安徽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岩体侵位特征、矽卡岩矿化分带特征、和矿物组合变化规律的研究,系统分析了断裂、褶皱、不整合、接触带等构造活动对本区矽卡岩型铜矿床... 矽卡岩型金属矿床的形成与构造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本文以安徽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岩体侵位特征、矽卡岩矿化分带特征、和矿物组合变化规律的研究,系统分析了断裂、褶皱、不整合、接触带等构造活动对本区矽卡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控矿意义以及对于矽卡岩矿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构造运动贯穿岩浆上侵、就位、岩浆热液流体活动、接触交代、成矿等整个地质过程;岩浆侵位和矿体的赋存主要受不整合面控制;垂向上矽卡岩矿化分带不同,浅部矿体主要产于石炭-二叠系(C-P)灰岩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体形成的矽卡岩接触带上,而深部矿体则是由于岩浆热液流体的灌入式侵位,发生接触交代、矽卡岩化而成矿的;断裂-接触带共同控矿导致反向矽卡岩矿化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矿 矽卡岩矿化分带 矽卡岩型铜矿 安徽铜山
下载PDF
值得关注的中侏罗世花岗斑岩岩体
5
作者 程培起 陈佩佩 《矿产与地质》 2015年第5期634-639,共6页
分布于辽东地区的侏罗纪花岗斑岩体,多为岩株产出。通过SHRIMP(U-Pb)锆石同位素测年,确立其166.2±2Ma U-Pb锆石的地质年齡,与新元古界、古生界为侵入接触,在接触带附近形成一系列的矽卡岩矿化带,带内黄铁矿、黄铜矿、银矿、金矿、... 分布于辽东地区的侏罗纪花岗斑岩体,多为岩株产出。通过SHRIMP(U-Pb)锆石同位素测年,确立其166.2±2Ma U-Pb锆石的地质年齡,与新元古界、古生界为侵入接触,在接触带附近形成一系列的矽卡岩矿化带,带内黄铁矿、黄铜矿、银矿、金矿、辉钼矿等发育,所形成的矽卡岩矿体与该期的岩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为区域性的找矿提供了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世 花岗斑岩 SHRIMP(U-Pb) 矽卡岩矿化 辽东
下载PDF
青海省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流体 被引量:9
6
作者 宋文彬 赖健清 +3 位作者 黄敏 杨自安 张普斌 欧阳华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33-742,共10页
卡尔却卡多金属矿床位于祁漫塔格成矿带,矿区主要有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两种矿化类型,均与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关系密切。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矽卡岩矿石中可见水溶液包裹体(Ⅰ型);斑岩型矿化岩体中发育有水溶液包裹体(Ⅰ型)和含子矿物的包裹... 卡尔却卡多金属矿床位于祁漫塔格成矿带,矿区主要有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两种矿化类型,均与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关系密切。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矽卡岩矿石中可见水溶液包裹体(Ⅰ型);斑岩型矿化岩体中发育有水溶液包裹体(Ⅰ型)和含子矿物的包裹体(Ⅱ型)。斑岩型矿化岩体中的流体包裹体气液均一温度在274~495℃,盐度介于5.9%~59.1%(质量分数,NaCl equiv,下同)之间;矽卡岩矿石样品的气液均一温度集中在137~322℃,盐度介于0.7%~12.7%之间。研究显示矿区成矿流体来源于富Na+及成矿物质的高温(达500℃)、高盐度(达60%)的岩浆流体,具有超高压特征。流体演化至290~320℃时由于围岩碎裂减压而发生沸腾现象,并和外来流体混合,改变流体的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有利于成矿物质沉淀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矿化 矽卡岩矿化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卡尔却卡 青海省
下载PDF
江西瑞昌市坳下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平艳 《世界有色金属》 2016年第15期15-19,共5页
本文通过研究区域地质背景及该区成矿地质特征,系统总结了该区控矿因素,认为该区矿化受地层、构造及隐伏岩体控制明显。作者根据该区特有的成矿地质条件,结合区域成矿规律,探讨建立了坳下地区成矿模式,认为该区坳下-北山尖一带应主要寻... 本文通过研究区域地质背景及该区成矿地质特征,系统总结了该区控矿因素,认为该区矿化受地层、构造及隐伏岩体控制明显。作者根据该区特有的成矿地质条件,结合区域成矿规律,探讨建立了坳下地区成矿模式,认为该区坳下-北山尖一带应主要寻找(层控)热液充填交代型萤石矿,而北山尖-北山坑一带应主找隐伏(层控)矽卡岩型锌铜多金属矿,同时兼顾斑岩型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瑞-彭山 坳下 隐伏岩体 奥陶系 矽卡岩矿化 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