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鲽与牙鲆人工杂交的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新成 尤锋 +2 位作者 倪高田 张起信 李尚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研究了石鲽 (♂ )与牙鲆 (♀ )的人工杂交 ,杂交后代经7个多月的养殖 ,许多生物学特征较牙鲆、石鲽发生了较大变异。在全长相同的情况下 ,杂交鱼的体高比牙鲆体高增加了6%、比石鲽体高增加了4.2% ,其体质量以及成活率也都分别比牙鲆、... 研究了石鲽 (♂ )与牙鲆 (♀ )的人工杂交 ,杂交后代经7个多月的养殖 ,许多生物学特征较牙鲆、石鲽发生了较大变异。在全长相同的情况下 ,杂交鱼的体高比牙鲆体高增加了6%、比石鲽体高增加了4.2% ,其体质量以及成活率也都分别比牙鲆、石鲽的高。其杂种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PING 人工杂交 杂交育种
下载PDF
渤海石鲽、星鲽、高眼鲽及焦氏舌鳎的食性 被引量:22
2
作者 窦硕增 杨纪明 陈大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62-166,共5页
本文记载了对渤海石鲽(Platichthys bicoloratus)、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及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四种经济比目鱼类食性的研究所得。石鲽及星鲽属底栖生物与游泳生物食性鱼类;高眼鲽属... 本文记载了对渤海石鲽(Platichthys bicoloratus)、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及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四种经济比目鱼类食性的研究所得。石鲽及星鲽属底栖生物与游泳生物食性鱼类;高眼鲽属底栖生物食性鱼类;焦氏舌鳎属底栖与游泳生物食性鱼类。生活于同一生物群落中的比目鱼类以其营养生态位的部分交错,从而缓和了对食物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眼 食性 渤海
下载PDF
石鲽、牙鲆精子冷冻保存研究及其在人工杂交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季相山 陈松林 +1 位作者 赵燕 邓寒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6,共4页
对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 )和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精子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到一个优良的稀释液MPRS,用MPRS冷冻保存石鲽、牙鲆精子,冻后成活率在70%以上。在石鲽冻精和牙鲆卵的杂交实验中,杂交组受精率是 28 4%... 对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 )和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精子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到一个优良的稀释液MPRS,用MPRS冷冻保存石鲽、牙鲆精子,冻后成活率在70%以上。在石鲽冻精和牙鲆卵的杂交实验中,杂交组受精率是 28 4%±4 55(n=3),孵化率是 42 7%±7 35(n=3),胚胎发育正常;5 000尾杂交鱼苗有102尾成功度过变态期。在牙鲆冻精和大菱鲆卵的杂交实验中,杂交组的受精率只有2 7%,部分受精卵虽能孵化出膜,但仔鱼全为畸形。这两个杂交实验,特别是石鲽冻精和牙鲆卵的杂交实验,证实了冷冻保存的精子完全可以应用在杂交育种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 冷冻保存 牙鲆 杂交
下载PDF
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 L.)源杀鲑气单胞菌杀鲽亚种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晓君 房海 +1 位作者 陈翠珍 战文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60,共10页
采用分类方法,对从两起石鲽(KareiusbicoloratusL.)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病例的病(死)鱼中分离到的相应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自凝性、色素产生情况及生理生化特性等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及代表菌株DNA中(G+C)%的测定等研... 采用分类方法,对从两起石鲽(KareiusbicoloratusL.)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病例的病(死)鱼中分离到的相应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自凝性、色素产生情况及生理生化特性等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及代表菌株DNA中(G+C)%的测定等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为杀鲑气单胞菌的新亚种(subsp.nov.)并定名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鲽亚种(Aeromonassalmonicidasubsp.flounderacidasubsp.nov.)。经血清型检定,表明60株菌均为同种血清型。选择代表菌株做对健康石鲽、牙鲆、鲤、鲫及泥鳅的人工感染试验,表明了相应的原发病原学意义及较强的致病作用。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供试37种抗菌药物中的青霉素G等6种耐药,对头孢噻肟等25种高敏,对多黏菌素B、利福平2种敏感,对头孢唑啉等4种在株间存在一定敏感性差异。该研究结果能较全面地反映出该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鲑气单胞菌杀亚种 生物学性状
下载PDF
牙鲆、石鲽和川鲽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孔晓瑜 刘亚军 +2 位作者 喻子牛 庄志猛 武云飞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3-717,共5页
以相应引物对牙鲆 (Paralichthys olivaceus )和石鲽 (K .areius bicoloratus)的线粒体 16 Sr RNA基因片段进行了 PCR扩增 ,PCR产物经 T载体连接之后进行了克隆、测序 ,均得到了5 90 bp的碱基序列 ,并将其与 Gen Bank中牙鲆线粒体全序... 以相应引物对牙鲆 (Paralichthys olivaceus )和石鲽 (K .areius bicoloratus)的线粒体 16 Sr RNA基因片段进行了 PCR扩增 ,PCR产物经 T载体连接之后进行了克隆、测序 ,均得到了5 90 bp的碱基序列 ,并将其与 Gen Bank中牙鲆线粒体全序列相应片段和川鲽 (Platichthys flesus)相应片段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川鲽和石鲽序列差异很小 (核苷酸差异数为 7,同源性为 98.8% ) ;而牙鲆与川鲽和石鲽的序列差异明显 (核苷酸差异数为 90~ 93,同源性约为 84 % ) ,且大多数核苷酸变异位点集中在序列中部大约 2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16S RRNA基因 序列 线粒体
下载PDF
石鲽仔、幼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文君 王开顺 +2 位作者 邵明瑜 张全启 张志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43-848,共6页
利用组织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Basiewsky)仔、幼鱼性腺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性腺的发育与体长密切相关。刚孵化石鲽的原生殖细胞数目为2个,孵化3 d数目增至8个,之后经过迁移,至孵化9 d到达生殖嵴。在全长为7.2... 利用组织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Basiewsky)仔、幼鱼性腺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性腺的发育与体长密切相关。刚孵化石鲽的原生殖细胞数目为2个,孵化3 d数目增至8个,之后经过迁移,至孵化9 d到达生殖嵴。在全长为7.2~8.5 mm(孵化9~11 d)的仔鱼中,性腺原基中的体细胞迅速增殖并包围原生殖细胞,后者在全长10~15 mm(孵化后10~35 d)的仔幼鱼中增殖成为生殖干细胞。原始性腺在全长15~30 mm(孵化40~60 d)的幼鱼中逐渐发育完善,呈细线状,位于腹腔后部中肾管下方紧贴体壁。雌性性腺最早在全长32.5 mm(孵化66 d)的个体中出现分化特征,至全长89~102 mm时雌性性腺特征完全分化。雄性性腺的分化较雌性性腺晚,最早在全长为91 mm的幼鱼中开始,至全长为114~118 mm时雄性性腺分化特征已经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殖细胞 性腺发育 组织学
下载PDF
杀鲑气单胞菌一新亚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系统发育学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晓君 房海 +2 位作者 陈翠珍 靳晓敏 王秀云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7-923,共7页
从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L.)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的病鱼(濒死及死亡不久)中分离到相应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及代表菌株DNA中G+C mol%的测定。同时,选择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测定16... 从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L.)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的病鱼(濒死及死亡不久)中分离到相应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及代表菌株DNA中G+C mol%的测定。同时,选择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分离鉴定的60株菌为杀鲑气单胞菌的一个新亚种(subsp.nov.),定名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鲽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subsp.flounderacidasubsp.nov.)。代表菌株HQ010320-1及HQ010320-5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杀鲑气单胞菌的同源性在99%和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鲑气单胞菌杀亚种 生物学特性 系统发育学分析
下载PDF
星斑川鲽、黄盖鲽和石鲽线粒体基因Cytb和COⅠ片段序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青 王波 +3 位作者 郑风荣 刘洪展 郭湘云 关洪斌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5-632,共8页
星斑川鲽、钝吻黄盖鲽和石鲽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海水鱼类。为探究这3种鲽科鱼类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信息,本文采用了PCR扩增和直接测序的技术,对这3种鲽科鱼类各24尾个体的线粒体基因Cytb和COⅠ进行初步研究。测序得到的序列经人工处... 星斑川鲽、钝吻黄盖鲽和石鲽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海水鱼类。为探究这3种鲽科鱼类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信息,本文采用了PCR扩增和直接测序的技术,对这3种鲽科鱼类各24尾个体的线粒体基因Cytb和COⅠ进行初步研究。测序得到的序列经人工处理校正后分析,其中Cytb基因片段可用长度为358bp,包含58个变异位点,20个转换位点,3个颠换位点;COⅠ基因片段可用长度为559bp,包含变异位点56个,转换位点18个,颠换位点3个;Cytb基因片段和COⅠ基因片段均表明黄盖鲽和石鲽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与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而星斑川鲽具有较低的单倍型多样性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基于Cytb和COⅠ序列的两种系统发育树(邻接法和不加权对群法)均表明3种鲽科鱼类中星斑川鲽与石鲽亲缘关系更近,与黄盖鲽相对较远。鲽科鱼类物种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分析可以为鱼类的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为保障我国鲽科鱼类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斑川 黄盖 线粒体DNA
下载PDF
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及其正反杂交种肌肉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曹栋正 张小忠 +5 位作者 陈四清 秦搏 常青 刘长琳 柳茜 吕云云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41,共8页
以体重为338.32–445.98 g的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及其正反杂交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其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正交种(星突江鲽♀×石鲽... 以体重为338.32–445.98 g的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及其正反杂交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其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正交种(星突江鲽♀×石鲽♂)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反交种(石鲽♀×星突江鲽♂)(P<0.05),与星突江鲽、石鲽差异不显著(P>0.05);正交种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1.44%,显著高于其他3种鱼(P<0.05);反交种粗脂肪含量最低,为0.43%,与星突江鲽差异显著(P<0.05),与石鲽差异不显著(P>0.05)。正交种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反交种(P<0.05),与星突江鲽、石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交种的水分含量最高。4种鱼的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正交种的液体、水分、脂质流失率均显著低于星突江鲽和石鲽(P<0.05),其熟肉率显著高于反交种(P<0.05)。正交种的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鱼,且支/芳值接近人体正常水平。4种鱼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均高于FAO/WHO标准,尤其是正交种,还高于鸡蛋蛋白质标准。正交种的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数也均为最高,而反交种均为最低。研究表明,正交种(星突江鲽♀×石鲽♂)营养价值较高,其肌肉品质更优于星突江鲽和石鲽,在营养物质方面具有一定的杂交优势;反交种(石鲽♀×星突江鲽♂)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这为星突江鲽和石鲽杂交育种性状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突江 杂交种 肌肉 营养成分
下载PDF
石鲽细菌性败血感染症及其病原细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翠珍 房海 +3 位作者 张晓君 王秀云 巩元芳 葛慕湘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5-523,共9页
2001—2002年,分别对两起养殖的石鲽(Stone flounder,Kareius bicoloratusL.)病害进行了检验,均表现为败血症感染特征。经以20尾病(死)石鲽(每起病例各10尾)做病变组织中细菌检查、细菌分离与鉴定、人工感染试验等的病原学检验,表明两... 2001—2002年,分别对两起养殖的石鲽(Stone flounder,Kareius bicoloratusL.)病害进行了检验,均表现为败血症感染特征。经以20尾病(死)石鲽(每起病例各10尾)做病变组织中细菌检查、细菌分离与鉴定、人工感染试验等的病原学检验,表明两起被检病例均为同种的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感染;另在其中1起病例所检10尾石鲽的2尾中,同时检出了呈继发感染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通过对所分离后做纯培养的60株杀鲑气单胞菌6、株不动杆菌分别进行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Phenotypic information)及代表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其中的杀鲑气单胞菌为一个新亚种,不动杆菌为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的一个新形态型;又择代表菌株送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进行了表观性状、DNA中C+Cmol%的测定等的复核鉴定,并将其中的杀鲑气单胞菌新亚种定名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鲽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subsp.flounderacidasubsp.nov.)、将其中的琼氏不动杆菌新形态型定名为琼氏不动杆菌形态型Ⅰ(Acinetobacter juniimorphovar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细菌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部分片段探讨石鲽与星突江鲽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肖永双 张岩 高天翔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76,共8页
比较分析了石鲽和星突江鲽线粒体基因组COI、Cytb基因以及D-loop片段总长度为1175 bp的核苷酸序列,探讨了石鲽与星突江鲽的亲缘关系。2种间共检测到95处核苷酸替代,蛋白质编码基因上的核苷酸替代主要是第三密码子位点上的同义替换。核... 比较分析了石鲽和星突江鲽线粒体基因组COI、Cytb基因以及D-loop片段总长度为1175 bp的核苷酸序列,探讨了石鲽与星突江鲽的亲缘关系。2种间共检测到95处核苷酸替代,蛋白质编码基因上的核苷酸替代主要是第三密码子位点上的同义替换。核苷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3个目的片段的鸟嘌呤(G)含量普遍较低,在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第三密码子位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线粒体COI、Cytb基因和D-loop片段序列分析显示石鲽与星突江鲽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43、0.062和0.153,属于属内种间差异水平。2种鲽鱼在线粒体基因组不同片段上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核苷酸替代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D-loop>Cytb>COI。贝叶斯法、邻近距离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一致,皆显示石鲽与星突江鲽遗传关系很近。基于Cytb基因片段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石鲽与星突江鲽的分歧时间约为185万年,分化事件发生于更新世中期(Middle Pleist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遗传距离 分歧时间
下载PDF
石鲽卵巢雌二醇及其受体和睾酮受体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温海深 高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1-164,共4页
关键词 卵巢 雌二醇 受体
下载PDF
石鲽病原琼氏不动杆菌形态型Ⅰ的鉴定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翠珍 房海 张晓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39,共6页
从由杀鲑气单胞菌(Aerom onas salm onicida)所引起的石鲽(Stone flounder,KareiusbicoloratusL.)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病(死)鱼肝、脾、肾及肠内容物中,同时检出了作为继发感染的病原菌。经对6株纯培养菌在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方面较系统... 从由杀鲑气单胞菌(Aerom onas salm onicida)所引起的石鲽(Stone flounder,KareiusbicoloratusL.)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病(死)鱼肝、脾、肾及肠内容物中,同时检出了作为继发感染的病原菌。经对6株纯培养菌在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方面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及代表菌株DNA中G+C mol%的测定,表明为琼氏不动杆菌的一个新形态型并定名为琼氏不动杆菌形态型Ⅰ(Acinetobacter juniimorphovarⅠ);同时,对该菌进行了血清型、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及致病作用等方面的试验,初步表明此6株菌具有同种的表面(K)及同种的菌体(O)抗原,对供试37种抗菌类药物在不同菌株间的敏感及耐药无明显差异,对供试石鲽及牙鲆均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氏不动杆菌形态型Ⅰ 鉴定
下载PDF
琼氏不动杆菌形态型Ⅰ的主要性状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翠珍 房海 +4 位作者 张晓君 王秀云 何振平 巩元芳 靳晓敏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7,共6页
从以败血症感染为特征的石鲽(KareiusbicoloratusL.)中,检出了原发感染的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salmonicida),同时还在个别病死鱼中检出了作为继发感染的另一种病原菌。经对6株纯培养菌在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方面的鉴定,表明其为不动... 从以败血症感染为特征的石鲽(KareiusbicoloratusL.)中,检出了原发感染的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salmonicida),同时还在个别病死鱼中检出了作为继发感染的另一种病原菌。经对6株纯培养菌在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方面的鉴定,表明其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Brisouand Pr啨vot1954)的琼氏不动杆菌(A.juniiBouvetandGrimont1986),但该菌表现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28℃培养呈典型形态特征、在37℃培养时出现异常形态;择一个代表菌株(HQ010320B1株)送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予以复核鉴定与分类定名,鉴定为琼氏不动杆菌新形态型菌株并定名为琼氏不动杆菌形态型Ⅰ(AcinetobacterjuniimorphovarⅠ)。同时又择代表菌株(HQ010320B1株)进行了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其基因序列长度为1427bp(在GenBank登录号为AY787213),与检索出的不动杆菌属细菌序列同源性均在97%~99%。构建了系统发育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氏不动杆菌形态型Ⅰ 主要性状 系统发育
下载PDF
ISSR标记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与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种间杂交一代的分离方式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建鹏 张全启 +2 位作者 王志刚 齐洁 王旭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2-626,共5页
利用ISSR标记对牙鲆♀与石鲽♂单对杂交亲本及其子一代(全同胞家系)的分离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81个标记,其中116个为多态性,占总数的64.09%;标记在F1代呈三种分离方式:符合孟德尔分离比例、偏离孟德尔分离比... 利用ISSR标记对牙鲆♀与石鲽♂单对杂交亲本及其子一代(全同胞家系)的分离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81个标记,其中116个为多态性,占总数的64.09%;标记在F1代呈三种分离方式:符合孟德尔分离比例、偏离孟德尔分离比例和异常分离。符合孟德尔分离比例的情况包括:不分离(代表了亲本基因型的5种组合:AA×AA、AA×Aa、Aa×AA、AA×aa、aa×AA);1︰1分离(代表了亲本基因型的2种组合:Aa×aa、aa×Aa);3︰1分离(代表了亲本基因型的1种组合:Aa×Aa)。偏分离的标记包括:亲本中呈多态而在子代中偏离1︰1分离的标记和亲本均有而在子代中偏离3︰1分离的标记。异常分离的标记包括:F1代出现双亲均不具备的标记和双亲或单亲有而子代却无的标记。3种分离位点出现的频率和数量分别为:82.87%、150,11.05%、20,6.08%、11;双亲共有标记中85.33%的不发生分离,单亲特有标记中28.57%—35.85%发生正常分离,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利用该群体构建牙鲆和石鲽遗传连锁图谱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对杂交 牙鲆 ISSR标记 分离方式 连锁图谱
下载PDF
星突江鲽和石鲽正反杂交种的形态变异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栋正 陈四清 +3 位作者 严俊丽 刘长琳 王志军 燕敬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71-881,共11页
对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及其正反杂交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正交种(星突江鲽♀×石鲽♂)和反交种(石鲽♀×星突江鲽♂)左眼型比例分别为66.9%和57.3%,介于星突江鲽(84... 对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及其正反杂交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正交种(星突江鲽♀×石鲽♂)和反交种(石鲽♀×星突江鲽♂)左眼型比例分别为66.9%和57.3%,介于星突江鲽(84.7%)和石鲽(0%)之间;正反杂交种体表未见似石鲽的长骨板样结构,在此大致位置处仅分布有星突江鲽体表相似的鳞片;杂交种的背鳍、臀鳍及尾鳍上均有比星突江鲽偏小、颜色偏淡的条纹,但侧线均与母本相似,正交种在胸鳍末端处弯曲,而反交种近似直线形;两杂交种可数性状的杂种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0.73和20.76,可量性状的杂种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7.16和26.47。卡方检验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杂交种的性状总体上偏向于母本;利用判别分析构建了4种鱼的判别公式,综合判别准确率达到97.50%;主成分分析显示,提取的4个主成分对总变异的累积贡献率为82.562%,主成分1对主成分3的散点图显示两杂交种在形态差异上独立于星突江鲽和石鲽。研究表明:星突江鲽与石鲽的正反杂交种在眼睛位置、鳞片和鳍的形态特征上更倾向于星突江鲽,而侧线、可数、可量性状则更多地遗传了母本的形态特征。本研究旨为星突江鲽、石鲽及其正反杂交种的形态判别和亲缘关系鉴定以及杂交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突江 杂交种 形态变异
下载PDF
石鲽的人工繁殖和育苗Ⅰ——促熟、人工授精及孵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木云雷 袁成玉 刘悦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5-28,共4页
本文报道了国内首次进行的石鲽鱼人工繁殖试验,于繁殖期捕获的成熟亲鱼可在池中自然产卵,并且其人工授精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也高于激素促熟亲鱼所产之卵。注射HCG和LRH—A对亲鱼的性腺发育有明显的促熟作用,而促熟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 本文报道了国内首次进行的石鲽鱼人工繁殖试验,于繁殖期捕获的成熟亲鱼可在池中自然产卵,并且其人工授精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也高于激素促熟亲鱼所产之卵。注射HCG和LRH—A对亲鱼的性腺发育有明显的促熟作用,而促熟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亲鱼的发育程度。石鲽鱼的精子离体10分钟后完全丧失了使卵子正常受精和孵化的能力,而卵子离体70分钟后仍可以有29.8%和38.2%的受精率和孵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繁殖 育苗 人工授精
下载PDF
石鲽人工繁殖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姜海滨 赵中华 +2 位作者 宋爱勤 张云尚 李玉珍 《齐鲁渔业》 1999年第5期34-35,共2页
首次报道了石鲽亲鱼培养、产卵习性、卵子孵化、仔稚鱼培育的试验结果。人工培养条件下,石鲽亲鱼性腺虽能发育,但难以自然产卵,需人工催产。石鲽性腺发育适宜水温为4~10℃,受精卵正常孵化水温为4~8℃。在6~10.5℃条件下,经34... 首次报道了石鲽亲鱼培养、产卵习性、卵子孵化、仔稚鱼培育的试验结果。人工培养条件下,石鲽亲鱼性腺虽能发育,但难以自然产卵,需人工催产。石鲽性腺发育适宜水温为4~10℃,受精卵正常孵化水温为4~8℃。在6~10.5℃条件下,经34天培育,共获1.3cm接近完成变态的稚鱼804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孵化 亲鱼 仔稚鱼培育 水温 自然产卵 性腺发育 初步研究 首次 正常
原文传递
石鲽血液学指标的测定和血细胞特点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明敏 李美玉 +2 位作者 刘浩民 朱香萍 李桢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应用常规的血液学指标测定方法和血细胞涂片法,测定石鲽血液学指标,并观察血细胞形态。结果表明:石鲽的红细胞密度为(2.84±0.26)×106个/mm3;白细胞密度为(5.3±0.14)×105个/mm3;血红蛋白含量为(6.44±0.15)g/100... 应用常规的血液学指标测定方法和血细胞涂片法,测定石鲽血液学指标,并观察血细胞形态。结果表明:石鲽的红细胞密度为(2.84±0.26)×106个/mm3;白细胞密度为(5.3±0.14)×105个/mm3;血红蛋白含量为(6.44±0.15)g/100m l;红细胞渗透脆性为(0.45±0.05)g%;沉降率为(4.57±0.07)mm/h。采用石鲽的外周血液进行涂片观察,在涂片上可区分出红细胞和5种白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其中淋巴细胞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血栓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含量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指标 血细胞
下载PDF
石鲽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建鹏 张全启 +2 位作者 王志刚 齐洁 王旭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8-134,共7页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技术,对石鲽的3个野生群体——青岛群体(QD)、威海群体(WH)、莱州群体(LZ)和一个养殖群体(YZ)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从6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8个ISSR引物对四个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技术,对石鲽的3个野生群体——青岛群体(QD)、威海群体(WH)、莱州群体(LZ)和一个养殖群体(YZ)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从6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8个ISSR引物对四个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83个重复性好且5谱清晰的位点,4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48.1%-50.8%,Shannon多样性值为15.68-18.53,群体内个体间遗传相似度为0.905 3-0.918 9,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5 5-0.017 3。同其他鱼类相比,石鲽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用UPGMA方法构建的群体进化树显示,WH群体和LZ群体遗传距离最近,首先聚在一起,两者然后与YZ群体聚类,最后与QD群体相聚。利用基因分化系数进行遗传变异来源估算,结果表明石鲽群体96.47%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群体内,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占3.53%,不同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