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一步法从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RNA 被引量:3
1
作者 曹利平 Michael Duchrow +1 位作者 Rainer Broll Hans Peter Bruch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76-377,共2页
关键词 胆囊组织 石蜡包埋标本 RNA 提取 甲醛固定
原文传递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PCN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玉芳 甄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年第1期73-74,共2页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2例正常人皮肤中PCNA的表达,以探讨PCNA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所有标本均来自我院皮肤科存档的石蜡包埋标本(福尔马林固定),取...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2例正常人皮肤中PCNA的表达,以探讨PCNA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所有标本均来自我院皮肤科存档的石蜡包埋标本(福尔马林固定),取临床和病理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共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皮损 PCNA 寻常型 石蜡包埋标本 银屑病患者 福尔马林固定 免疫组化 病理确诊
下载PDF
石蜡包埋标本用于制作树脂半薄大切片的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榆 应希 +2 位作者 马千里 于彬 周德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488-1489,共2页
目的 介绍利用石蜡包埋标本制作树脂半薄大切片用于光镜研究的方法。方法 将石蜡包埋标本方法与树脂包埋方法结合并进行改良 ,利用超薄切片机和玻璃刀制作树脂半薄大切片。结果 光镜观察见切片平整 ,结构显示清晰。结论 该方法制作... 目的 介绍利用石蜡包埋标本制作树脂半薄大切片用于光镜研究的方法。方法 将石蜡包埋标本方法与树脂包埋方法结合并进行改良 ,利用超薄切片机和玻璃刀制作树脂半薄大切片。结果 光镜观察见切片平整 ,结构显示清晰。结论 该方法制作的切片与电镜树脂包埋方法制作的连续半薄大切片结果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包埋 树脂半薄大切片 视神经 石蜡包埋标本 制作 光镜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指引(2005.1版)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文瑜 《循证医学》 CSCD 2005年第2期113-128,共16页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指引 石蜡包埋标本 骨髓活检 病理标本 基本指标 淋巴结 取材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及其在肿瘤病理研究中的应用
5
作者 胡颖川 《华西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246-248,共3页
流式细胞术及其在肿瘤病理研究中的应用胡颖川综述杨光华审校华西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是八十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定量分析细胞的新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肿瘤的基础理论及其... 流式细胞术及其在肿瘤病理研究中的应用胡颖川综述杨光华审校华西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是八十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定量分析细胞的新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肿瘤的基础理论及其临床研究,国外有的实验室已将F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肿瘤病理 细胞增殖周期 病理教研室 华西医科大学 快速定量分析 八十年代 石蜡包埋标本 乳腺癌病人 细胞周期
下载PDF
胰腺肿瘤细胞核DNA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
6
作者 孙诚谊 张延龄 +4 位作者 曹世龙 黄抗美 李栋良 蒋娉 倪洪珍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S1期166-167,共2页
胰腺肿瘤细胞核DNA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孙诚谊,张延龄,曹世龙,黄抗美,李栋良,蒋娉,倪洪珍(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外科上海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放射生物实验室)对我... 胰腺肿瘤细胞核DNA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孙诚谊,张延龄,曹世龙,黄抗美,李栋良,蒋娉,倪洪珍(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外科上海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放射生物实验室)对我院手术切取的70例胰腺石蜡包埋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KAPLAN Meier 含量检测 石蜡包埋标本 生存分析 生物实验室 正常胰腺组织 DNA 曹世龙
下载PDF
子宫平滑肌瘤患者p16蛋白的表达:一项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7
作者 Bodner-Adler B Bodner K +1 位作者 Czerwenka K 朱国栋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 2005年第5期40-41,共2页
The loss of cell cycle control is a critical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opla sia. The p16 protein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tumor suppressor protein, which bi nds specifically to the cyclin-de-pendent kinase CDK-4, i... The loss of cell cycle control is a critical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opla sia. The p16 protein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tumor suppressor protein, which bi nds specifically to the cyclin-de-pendent kinase CDK-4, inhibiting the cataly tic activity of the CDK4-cyclin D complex, and thereby acts as a negative cell cycle regulator.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compared the expression of p16 protein in cases with leiomyoma, uterine smooth muscle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 ential (STUMP), and leiomyosarcoma (LMS). P16 expression was investigated by imm unohistochemistry from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in 26 patients with leiomyoma, in 24 patients with STUMP, and in 21 patients with LMS. P16 was expressed in 12 %of leiomyomas, in 21%of STUMP, and in 57%of LM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garding the frequency of p16 protein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betwe en LMS and STUMP (P < 0.05) as well as between LMS and leiomyoma (P < 0.05), but not between STUMP and leiomyoma (P >0.05). Likewise, the staining intensity did significantly differ between LMS and leiomyoma and between LMS and STUMP (P < 0 .05), but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STUMP and l eiomyoma (P >0.05).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p16 express ion and clinical stage, age, vascular space involvement, and recurrence disease could be found in patients with LMS (P >0.05). Additionally, the overall surviva l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between p16-positive and p16-neg-ative cases ( P >0.05). We found that p16 was more frequently and more strongly expressed in L MS compared to STUMP and leiomyoma. We therefore concluded that p16 might play a n important role in sarcomagenesis. Furthermore, p16 might be a useful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 er, which could help to distinguish cases of smooth muscle tumors in which histo logic features are ambiguous or borderline, but the use of p16 in a diagnostic s etting should await further clinical studies and clarification of the mechanism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瘤 P16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石蜡包埋标本 细胞周期 交界性平滑肌瘤 组织学诊断 恶性度 负性调控因子 统计学显著性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在头颈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8
作者 赵晖 赵福运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36-39,共4页
近年来,流式细胞仪(FCM)几乎应用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中,关于用FCM研究头颈部肿瘤的报道也不少。本文将FCM及其应用做一简述,并对FCM在头颈部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和进展情况做一概述。一、流... 近年来,流式细胞仪(FCM)几乎应用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中,关于用FCM研究头颈部肿瘤的报道也不少。本文将FCM及其应用做一简述,并对FCM在头颈部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和进展情况做一概述。一、流式细胞仪及其应用流式细胞仪(F]ow-Cytometer简称FCM)的应用是一项新的生物物理技术,可定量分析细胞和亚细胞成份。它以激光为发光源,辅以电子计算机储存所得信息,定量分析多种参数,如核酸、蛋白质、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流式细胞仪 异倍体 头颈部鳞癌 临床医学研究 生物物理技术 细胞结构 发光源 DNA 石蜡包埋标本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9
作者 张智弘 范钦和 +3 位作者 朱岩 张炜明 宋国新 乔东 方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12-414,共3页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SPN)是一种较少见的、组织发生未定的、低度恶性的肿瘤,发生率仅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1% ~2%.本研究参照2010年第4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1]分析21例SPN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SPN)是一种较少见的、组织发生未定的、低度恶性的肿瘤,发生率仅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1% ~2%.本研究参照2010年第4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1]分析21例SPN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和涟水县人民医院病理科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诊断为SPN石蜡包埋标本共2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胰腺外分泌肿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NEOPLASMS 临床病理特征 石蜡包埋标本 县人民医院
原文传递
乳腺癌PTEN和S100A4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10
作者 张刚 李中 +4 位作者 林晓萌 张军华 崔勇 赵醒 杨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5期700-701,共2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其发生发展与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异常改变密切相关。S100A4和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与乳腺癌的关系成为近年研究热点。
关键词 S100A4 临床病理学 CHROMOSOME 抑癌基因 乳腺纤维腺瘤 石蜡包埋标本 deleted 病理学参数 淋巴结转移 乳腺良性病变
下载PDF
腺管分离法及其在胃肠道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1
作者 陈璐 焦宇飞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6-337,共2页
分子生物学检测红胃肠道癌的诊断、治疗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中非常重要。目前通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是用新鲜或甲醛固定、石蜡包埋标本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但这些方法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检测 胃肠道癌 分离法 应用 腺管 石蜡包埋标本 发病机制 甲醛固定
原文传递
细胞周围蛋白D_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宁爽 冯金宇 崔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4年第6X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宫颈组织 D1 细胞增殖周期 CYCLIN 石蜡包埋标本 基因扩增 瘤样病变 靶基因转录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癌
下载PDF
咪喹莫特对Bcl-2、ki67、p53及基底细胞癌细胞调亡的影响
13
作者 Vidal D. Matas-Guiu X. +1 位作者 Alomar A. 崔荣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5年第3期46-47,共2页
Background: Imiquimod is a modifier of the immune response that has been prov en to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basal cell carcinoma (BCC). However, its mec hanism of action is still unknown. Objectives: To determin... Background: Imiquimod is a modifier of the immune response that has been prov en to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basal cell carcinoma (BCC). However, its mec hanism of action is still unknown.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whether imiquimod modifies the expression of proteins such as Bcl- 2, Ki67, p53 and the BCC apoptotic inde x. Patients and methods: Thirty Caucasian patients with primary BCCs larger than 8 mm in diameter were included in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linical and immu nohistochemical study which was designed in a reference university hospital. The 30 BCCs were randomized in two treatment arms between September 2001 and Februa ry 2002. Twenty-four BCCs were treated with imiquimod 5% cream and six BCCs w ith Aldara. (3M Pharmaceuticals) excipient. Histological samples were obtained b efore treatment and on days 8 and 15 during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BCC exp ression of Bcl-2, Ki67 and p53 was determined in paraffin samples and the apop totic index of the BCC was studied using the TUNEL technique (terminal deoxynucl 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eoxyuridine triphosphate biotin nick end labelli ng) in frozen samples. All variables were evaluated quantitatively in fields wit h a magnification× 400. Results: The BCCs treated with imiquimod showed a decre ase in the expression of Bcl-2 (88- 7% before treatment, 61.4% day 15, P = 0.01) and an increase in the apoptotic index (0.53% before treatment, 1.66% day 15, P = 0- 002), which were not observed in the BCCs treated with the exc ipient. Ki67 and p53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changes in any group. Conclusions: Imiquimod reduces the expression of Bcl- 2 in the BCC cells and increases the BCC apoptotic ind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KI67 P53 咪喹莫特 细胞调亡 石蜡包埋标本 免疫组化研究 作用机制 冰冻切片 随机双盲对照
下载PDF
肺外结核80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几种常见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技术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洁婷 李会方 +2 位作者 叶伟 宋蓉蓉 徐建平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532-1536,共5页
目的探究肺外结核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几种常见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技术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安徽省胸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80例肺外结核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肺外结核病人主要集中在19~84... 目的探究肺外结核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几种常见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技术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安徽省胸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80例肺外结核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肺外结核病人主要集中在19~84岁年龄段。80例病人中有基础疾病的8例(10.0%),合并肺结核的45例(56.3%)。肺外结核可发生在多器官、组织,其中发生在淋巴结44例(55.0%),鼻、咽、喉、声带、声门11例(13.8%),骨、关节9例(11.2%),泌尿、生殖系统8例(10.0%),消化道4例(5.0%),腹膜2例(2.5%),皮肤2例(2.5%)。多数病人首发症状以局部表现为主,结核全身中毒症状少见。不同部位的肺外结核,其常见病理改变存在差异:淋巴结结核病理改变以坏死性肉芽肿常见,32/44例(72.7%)。鼻、咽、喉、声带、声门结核病理改变以渗出性病变常见,6/11例(54.6%)。骨、关节结核病理改变以坏死性肉芽肿常见,4/9例(44.4%)。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理改变以坏死性肉芽肿常见,4/8例(50.0%)。腹膜结核和皮肤结核病理改变均以坏死性肉芽肿常见(100%)。相关实验室检查中,80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荧光PCR法的阳性率高于分枝杆菌菌种鉴定、血液T-SPOT和血清学结核抗体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肺外结核在性别、年龄分布、临床表现方面缺乏特异性,组织学病理改变结合FFPE标本结核分枝杆菌荧光PCR检测可提高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外结核 临床病理特征 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标本 结核荧光PCR
下载PDF
高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基因组非平衡性的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乔忠杰 王国民 刘银坤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71-872,共2页
目的探讨高复发膀胱移行细胞癌基因组非平衡性的变化,寻找与膀胱癌复发相关的染色体位点或区段的畸变。方法选择2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经随访分为高复发组11例,无复发组9例。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GH)对每一个标本... 目的探讨高复发膀胱移行细胞癌基因组非平衡性的变化,寻找与膀胱癌复发相关的染色体位点或区段的畸变。方法选择2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经随访分为高复发组11例,无复发组9例。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GH)对每一个标本进行检测,得出其染色体畸变的位点或区段,应用χ2确切概率法统计高复发组与无复发组畸变的差异。结果增益频率较高的染色体区段或位点位于1p、1q、3p、5p、5q、8q、17q;缺失频率较高的染色体区段或位点位于4q、8p、9q、11q、11p、17p。高复发组与无复发组相比较,9q、11p缺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9q、11p同时缺失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染色体9q、11p上某些区段或位点的缺失与膀胱癌复发有关,此2个染色体臂上可能存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复发相关基因”,其上的基因缺失或失活可能导致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基因组 平衡性 高复发性 膀胱移行细胞癌 石蜡包埋组织标本 比较基因组杂交 染色体位点 染色体畸变 确切概率法 无复发 1p缺失 基因缺失 相关基因 个染色体 癌复发 统计学 癌患者 11q 17p 频率
原文传递
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的分枝杆菌DNA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子玲 秦卫松 +2 位作者 岳清华 孟奎 林勍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5,共7页
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并鉴别石蜡包埋组织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与非结核分枝杆菌DNA扩增片段类型 ,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感染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理学诊断提供一种补充的鉴别诊断方法。应用三对具有特异性的寡核苷酸引物 ,进行多... 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并鉴别石蜡包埋组织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与非结核分枝杆菌DNA扩增片段类型 ,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感染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理学诊断提供一种补充的鉴别诊断方法。应用三对具有特异性的寡核苷酸引物 ,进行多重PCR扩增。这三对引物分别对应于分枝杆菌 6 5kD表面抗原、结核分枝杆菌插入序列IS6 1 1 0及人类β 珠蛋白基因的部分序列 ,其扩增产物分别为 3 83bp、1 2 3bp和 2 6 8bp。此种多重PCR方法检测的灵敏度为 0 6pg。经多重PCR扩增后进行凝胶电泳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 (结核分枝杆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BCG)均可见 3 83bp、1 2 3bp片段 ,而非结核分枝杆菌 (鸟、龟、瘰疬、蟾蜍、堪萨斯、胞内、耻垢分枝杆菌 )仅见 3 83bp片段 (猿猴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相同 )。与上述相比 ,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标本分别增加了一条 2 6 8bp片段。对 2 0 9例临床初步诊断为淋巴结结核病人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了多重PCR检测 ,1 93例病理诊断为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肉芽组织、结核性肉芽肿性炎症病人的标本 ,检测结果符合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感染。1 6例病理诊断为可疑淋巴结结核病人的标本 ,1 5例检测结果符合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感染 ,1例符合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此种多重PCR方法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 非结构分枝杆菌 石蜡包埋组织标本 病毒DNA 检测
下载PDF
人疱疹病毒8型ORF26基因亚型与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桂寅 冯燕艳 +3 位作者 张德志 吴秀娟 刘建勇 普雄明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50-751,共2页
目的探讨新疆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患者感染人疱疹病毒8型(HHV-8)ORF26基因亚型。方法巢式PCR扩增41例皮肤鳞癌、46例食管鳞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HHV-8ORF26基因,对PCR阳性产物进行双向测序,使用Dnastar软件、ClustalW软件和Phyli... 目的探讨新疆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患者感染人疱疹病毒8型(HHV-8)ORF26基因亚型。方法巢式PCR扩增41例皮肤鳞癌、46例食管鳞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HHV-8ORF26基因,对PCR阳性产物进行双向测序,使用Dnastar软件、ClustalW软件和Phylip软件包对测序结果进行系统发生学分析,从而确定HHV-8ORF26基因亚型。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1例皮肤鳞癌组织标本9例HHV-8感染为阳性,阳性率为21.95%;46例食管鳞癌10例为阳性,阳性率为21.74%。新疆皮肤鳞癌患者感染HHV-8ORF26亚型7例为A亚型,2例为c亚型;食管鳞癌感染HHV-8ORF26亚型7例为A亚型,3例为C亚型。结论新疆鳞癌患者感染HHV-8ORF26亚型属于A亚型和C亚型,A亚型多于c亚型,亚型分布与鳞癌患者的发病部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疱疹病毒8型 基因亚型 鳞状细胞癌 巢式PCR扩增 相关性 石蜡包埋组织标本 统计学分析 皮肤鳞癌
原文传递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石蜡切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DNA的研究
18
作者 高正琴 邢华 +1 位作者 孙怀昌 李厚达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2004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在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DNA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利用PCR技术 ,对 55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小鼠组织中SA DNA进行了检测。结果  55例石蜡包埋的小鼠组织中均检测到SA DNA ,这与临床病...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在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DNA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利用PCR技术 ,对 55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小鼠组织中SA DNA进行了检测。结果  55例石蜡包埋的小鼠组织中均检测到SA DNA ,这与临床病理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S .aureus)感染相一致。结论 PCR技术可用于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的SA DNA片段 ,为鼠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石蜡切片 金黄色葡萄球菌 DNA 石蜡包埋组织标本
下载PDF
从石蜡包埋和甲醛浸泡组织中提取DNA进行PCR扩增
19
作者 孙文东 邓国仁 《农垦医学》 1991年第2期111-114,共4页
对石蜡色埋组织用二甲苯或水浴法脱石蜡,乙醇进行梯度水化,溶液A裂解细胞,对经抽提、纯化后的DNA进行PCR扩增,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同时对石蜡包埋组织与甲醛浸泡组织中的DNA受损程度进行了比较,此工作为能使肿瘤等症病将在基因水平上... 对石蜡色埋组织用二甲苯或水浴法脱石蜡,乙醇进行梯度水化,溶液A裂解细胞,对经抽提、纯化后的DNA进行PCR扩增,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同时对石蜡包埋组织与甲醛浸泡组织中的DNA受损程度进行了比较,此工作为能使肿瘤等症病将在基因水平上进行回顾性分析提供了一个良好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包埋病理标本 甲醛浸泡病理标本 DNA提取 PCR扩增
下载PDF
微小RNA-22靶向调控异黏蛋白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及促进细胞凋亡 被引量:4
20
作者 党帅 刘海玉 +1 位作者 李东峰 张跃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5-1065,共1页
本研究中旨在探讨微小RNA(miRNA,miR)22靶向MTDH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人脑胶质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保存的石蜡包埋标本30例,经病理检查证... 本研究中旨在探讨微小RNA(miRNA,miR)22靶向MTDH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人脑胶质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保存的石蜡包埋标本3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人脑胶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胶质瘤组织 细胞增殖凋亡 靶向调控 促进细胞凋亡 蛋白抑制 石蜡包埋标本 外科手术切除 组织保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