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契丹人石抹宜孙与元末浙东文坛 被引量:2
1
作者 罗海燕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5-112,共8页
元末契丹人石抹宜孙在镇守浙东时,凭借其政治地位和极高的文学修养,吸引、团结了一大批浙东士人,形成了一个由他主导的浙东士人圈。在动荡的时局下,他们尽力维持了浙东的短暂稳定,期间时常诗歌集会,赠答酬唱,所作诗歌或叙写征战,或直书... 元末契丹人石抹宜孙在镇守浙东时,凭借其政治地位和极高的文学修养,吸引、团结了一大批浙东士人,形成了一个由他主导的浙东士人圈。在动荡的时局下,他们尽力维持了浙东的短暂稳定,期间时常诗歌集会,赠答酬唱,所作诗歌或叙写征战,或直书战乱中的心境,或相互劝勉鼓励。宜孙参与、主导的这一士人圈,一方面使浙东文人个体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另一方面使得元末浙东文坛焕发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学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人 元明之际 浙东文坛
原文传递
元契丹人石抹宜孙交游考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海燕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元契丹人石抹宜孙镇守浙东期间,交际颇广,交游对象众多。他们因战争机缘走在一起,在浙东地区形成一个以宜孙为中心的交游圈。由此可反映出石抹宜孙在当时政治与文学方面的重大影响:激发了浙东士人的参政热情,维护了浙东的社会稳定,给浙... 元契丹人石抹宜孙镇守浙东期间,交际颇广,交游对象众多。他们因战争机缘走在一起,在浙东地区形成一个以宜孙为中心的交游圈。由此可反映出石抹宜孙在当时政治与文学方面的重大影响:激发了浙东士人的参政热情,维护了浙东的社会稳定,给浙东文坛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人 浙东 交游
下载PDF
元契丹人石抹宜孙交游及文学活动考论
3
作者 宋亚文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2-18,共7页
元末契丹族后裔石抹宜孙镇守处州,与浙东文人、理学家、政治家等交游,并进行频繁的文学活动,如诸君唱和、少微唱和、刘石唱和、掀篷唱和等,为维护元末浙东的政治稳定、理学发展以及文坛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契丹人石抹宜孙为中心的雅... 元末契丹族后裔石抹宜孙镇守处州,与浙东文人、理学家、政治家等交游,并进行频繁的文学活动,如诸君唱和、少微唱和、刘石唱和、掀篷唱和等,为维护元末浙东的政治稳定、理学发展以及文坛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契丹人石抹宜孙为中心的雅集唱和,是考察元代多元、多族士人圈交流融合的鲜活例证,亦是在元末战乱背景下,浙东文人日常生活和心路历程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浙东文坛 雅集唱和
下载PDF
契丹石抹家族在元代的变迁
4
作者 罗海燕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6-80,共5页
元末守将石抹宜孙为契丹人,其家族因战争而流布中原,终定居台州,在迁移中逐渐汉化。深受汉文化熏染的同时,又对汉人产生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华化后的石抹宜孙,一方面为浙东士人提供了短暂的稳定局面,一方面频繁诗歌唱和,凝集了浙东文人,... 元末守将石抹宜孙为契丹人,其家族因战争而流布中原,终定居台州,在迁移中逐渐汉化。深受汉文化熏染的同时,又对汉人产生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华化后的石抹宜孙,一方面为浙东士人提供了短暂的稳定局面,一方面频繁诗歌唱和,凝集了浙东文人,促进了元末文学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契丹 文化互动
下载PDF
处州人物志(四)
5
作者 吴锡鑫 《丽水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55-63,共9页
王毅 王毅,字刚叔,元末明初处州龙泉人,生卒年不详。王毅少颖异,六岁知书,因家贫买不起书,就向人借阅,能过目不忘。有一次父亲叫他去舂米,他坐在水碓旁看书,米被舂成粉也不知道。稍长,拜金华许谦为师,尽通经史。又游历名山大川,北至燕京... 王毅 王毅,字刚叔,元末明初处州龙泉人,生卒年不详。王毅少颖异,六岁知书,因家贫买不起书,就向人借阅,能过目不忘。有一次父亲叫他去舂米,他坐在水碓旁看书,米被舂成粉也不知道。稍长,拜金华许谦为师,尽通经史。又游历名山大川,北至燕京,当时名流争相引重。有人推荐他为检讨编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末明初 陈友定 薛希琏 龙泉 叶宗留 人物志 方国珍 御史中丞 佥事
下载PDF
刘基归隐青田著书时间辨正 被引量:1
6
作者 许久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35-,共1页
王馨一先生《刘伯温年谱》据《元史·石抹宜孙传》及《诚意伯刘公行状》,定刘基于“至正十七年,为行枢密院经历,与行院判石末宜孙守处州。寇平,弃官,与义从者归青田山中”。后之论者遂认为《郁离子》是在至正十七年到二十年三月刘... 王馨一先生《刘伯温年谱》据《元史·石抹宜孙传》及《诚意伯刘公行状》,定刘基于“至正十七年,为行枢密院经历,与行院判石末宜孙守处州。寇平,弃官,与义从者归青田山中”。后之论者遂认为《郁离子》是在至正十七年到二十年三月刘基应朱元璋召出山这三年中写成的。按,《石抹宜孙传》及《刘基行状》,乃至《神道碑》和《明史》本传,于弃官时间均无明白交代,而至正十七年冬,刘基尚有《浙东肃政廉访司处州分司题名记》之作,表明其时并未离开处州。《明史》本传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司 从者 青田山 至正 行枢密院 刘伯温 郁离 《明史》 院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