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气底吹熔炼炉处理含石墨C铅精矿的生产实践
1
作者 吴卫国 王建铭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3-35,共3页
对比了氧气底吹熔炼炉单独处理含石墨C铅精矿及搭配处理二次铅物料时的实际生产数据,得出了氧气底吹熔炼炉处理含石墨C铅精矿时适宜的工艺参数及生产操作条件。
关键词 氧气底吹熔炼炉 石墨c 铅精矿 二次铅物料
下载PDF
S-scheme Sb2WO6/g-C3N4 photocatalysts with enhanced visible-light-induced photocatalytic NO oxidation performance 被引量:11
2
作者 Yuyu Ren Yuan Li +2 位作者 Xiaoyong Wu Jinlong Wang Gaoke Zh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69-77,共9页
Normal photocatalysts cannot effectively remove low-concentration NO because of the high recombination rate of the photogenerated carriers.To overcome this problem,S-scheme composit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fabricate ... Normal photocatalysts cannot effectively remove low-concentration NO because of the high recombination rate of the photogenerated carriers.To overcome this problem,S-scheme composit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fabricate photocatalysts.Herein,a novel S-scheme Sb2WO6/g-C3N4 nanocomposite was fabricated by an ultrasound-assisted method,which exhibited excellent performance for photocatalytic ppb-level NO removal.Compared with the pure constituents of the nanocomposite,the as-prepared 15%-Sb2WO6/g-C3N4 photocatalyst could remove more than 68%continuous-flowing NO(initial concentration:400 ppb)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 in 30 min.The findings of the trapping experiments confirmed that•O2^–and h+were the important active species in the NO oxidation reaction.Meanwhile,the transient photocurrent response and PL spectroscopy analyses proved that the unique S-scheme structure of the samples could enhance the charge separation efficiency.In situ DRIFTS revealed that the photocatalytic reaction pathway of NO removal over the Sb2WO6/g-C3N4 nanocomposite occurred via an oxygen-induced route.The present work proposes a new concept for fabricating efficient photocatalysts for photocatalytic ppb-level NO oxidation and provides deeper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 of photocatalytic NO ox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2WO6 g-c3N4 S-scheme photocatalyst Photocatalytic NO oxidation In situ DRIFTS
下载PDF
半封闭一步热解法制备层状类石墨相C3N4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杭祖圣 谈玲华 +2 位作者 黄玉安 居法银 应三九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3-278,共6页
在半封闭系统中一步热解三聚氰胺,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化学元素分析(EA)、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热解产物的结构和形貌,并用热重分析(TG)和荧光分析(PL)研究了产物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 在半封闭系统中一步热解三聚氰胺,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化学元素分析(EA)、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热解产物的结构和形貌,并用热重分析(TG)和荧光分析(PL)研究了产物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XRD分析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产物由Melem逐步转变为石墨相结构;FTIR和XPS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主要由含有大量sp2C—N双键和sp3C—N单键的碳氮结构组成;TEM照片显示产物具有多层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当热解温度达到650℃时,可以获得碳氮量比为0.738的类石墨相结构C3N4。所制备的C3N4起始热分解温度达到700℃,在460 nm具有较大半峰宽的荧光吸收峰。该文研究为大规模制备类石墨相C3N4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半封闭 热解 层状类石墨c3N4
下载PDF
可磁分离Fe_3O_4/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8
4
作者 周银 张平 +4 位作者 邹赛 康莉会 杨志文 祁洪存 李四坤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189-3195,共7页
为了利用Fe_3O_4的磁响应性及石墨相C_3N_4(g-C_3N_4)优良的光催化活性,首先采用高温热聚合法,以尿素为前驱体制备g-C_3N_4,然后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可磁分离Fe_3O_4/g-C_3N_4复合材料。利用TEM、XRD、TGA、BET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多... 为了利用Fe_3O_4的磁响应性及石墨相C_3N_4(g-C_3N_4)优良的光催化活性,首先采用高温热聚合法,以尿素为前驱体制备g-C_3N_4,然后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可磁分离Fe_3O_4/g-C_3N_4复合材料。利用TEM、XRD、TGA、BET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多种测试手段表征分析Fe_3O_4/g-C_3N_4复合材料的形貌、晶型结构、比表面积、成分、饱和磁化强度等。通过模拟太阳光下Fe_3O_4/g-C_3N_4复合材料光催化吸附降解亚甲基蓝(MB)的实验,评价了Fe_3O_4/g-C_3N_4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及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可磁分离Fe_3O_4/g-C_3N_4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约为71.89m2/g;且具有较好的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18.79emu/g,可实现复合材料的分离回收;光照240min时,Fe_3O_4/g-C_3N_4复合材料对MB的去除率为56.54%。所制备的Fe_3O_4/g-C_3N_4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光催化活性和磁性,并可通过外加磁场进行分离与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c3N4(g-c3N4) FE3O4 复合材料 吸附性能 光催化
原文传递
石墨型C_3N_4的固态合成及嵌锂性能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晓晖 王红军 +2 位作者 陆希峰 崔得良 张树永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66-1170,共5页
采用固态反应方法制备了石墨型C3N4.采用XRD,FTIR,XPS对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石墨型C3N4的电化学行为,并将其用作负极材料组装成锂离子电池进行测试,发现该材料具有一定的嵌锂能力,但比容量低,循环寿命短.采用少量嵌入Mg2+... 采用固态反应方法制备了石墨型C3N4.采用XRD,FTIR,XPS对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石墨型C3N4的电化学行为,并将其用作负极材料组装成锂离子电池进行测试,发现该材料具有一定的嵌锂能力,但比容量低,循环寿命短.采用少量嵌入Mg2+,Al3+的方法对石墨型C3N4进行改性,结果发现石墨型C3N4的充放电性能得到一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c3N4 固态合成 电化学性质 锂离子电池 可逆嵌锂
原文传递
真空浸渍制备膨胀石墨基C/C复合材料及其甲醛吸附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顾诚 陈志刚 +3 位作者 刘成宝 陈丰 曹煜 吴正颖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8-115,共8页
以蔗糖为炭源,磷酸为活化剂,采用真空浸渍法经炭化、活化制得膨胀石墨基C/C复合材料。采用SEM、氮气吸脱附法、TG和T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磷酸/蔗糖质量比(Xp)、蔗糖浓度对复合材料孔结构和比表面积的影响,利用FTIR和Boehm滴定法对复合... 以蔗糖为炭源,磷酸为活化剂,采用真空浸渍法经炭化、活化制得膨胀石墨基C/C复合材料。采用SEM、氮气吸脱附法、TG和T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磷酸/蔗糖质量比(Xp)、蔗糖浓度对复合材料孔结构和比表面积的影响,利用FTIR和Boehm滴定法对复合材料表面的化学官能团进行表征,并考察了C/C复合材料对甲醛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膨胀石墨基C/C复合材料含有大量的微孔、一定量的介孔和大孔,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有利于对甲醛极性分子的吸附。在Xp=1.0、蔗糖溶液浓度为30%(质量分数)时所制得的膨胀石墨基C/C复合材料比表面积最高,达到2112m2/g,孔容为1.08mL/g,其对甲醛的吸附量为854mg/g,较同工艺制备的活性炭提高了2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c/c复合材料 真空浸渍 孔结构 甲醛 官能团
原文传递
类石墨相C_3N_4可见光催化还原Cr(Ⅵ)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瑞桢 徐秋鹏 +6 位作者 汪虹西 邹落梅 李红菲 廖宇琴 王万涛 袁基刚 王成端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93,共5页
采用一步煅烧法制备了具有良好可见光催化活性的类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g-C_3N_4催化剂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分子结构等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g-C_3N_4催化剂具... 采用一步煅烧法制备了具有良好可见光催化活性的类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g-C_3N_4催化剂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分子结构等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g-C_3N_4催化剂具有类石墨相晶型、良好的分散性和吸附性能,结合可见光可用于催化还原Cr(Ⅵ)废水。在Cr(Ⅵ)废水的体积为50 m L、空穴消耗剂(甲酸)的浓度为0.78 mol/L、g-C_3N_4催化剂的质量为80 mg、Cr(Ⅵ)废水的初始浓度(以K_2Cr_2O_7计)为50 mg/L条件下,35 min内对Cr(Ⅵ)的可见光催化还原效率达96.85%,并分析了g-C_3N_4催化剂对Cr(Ⅵ)的光催化还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c3N4 可见光 光催化还原 cr(VI)废水
原文传递
初中化学发展学生模型认知能力的教学探索——以“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为例
8
作者 郑丽萍 《广西教育》 2024年第10期69-72,83,共5页
模型认知是指利用模型认识事物或通过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模型认知是化学学习和化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已经成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化学物质的认识模型构建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 模型认知是指利用模型认识事物或通过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模型认知是化学学习和化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已经成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化学物质的认识模型构建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有序的化学知识体系。初中化学教师可通过丰富的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感知,以改进教具、数形结合的方式突破微观结构重难点,使用地方特色情境素材体现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内化和外显物质认识模型的过程中发展化学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模型认知 物质的认识模型 金刚石、石墨c60
下载PDF
Ag/石墨烯/C_(3)N_(4)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制药废水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凌勇 《当代化工》 CAS 2022年第10期2365-2369,2386,共6页
在热解法合成石墨相C_(3)N_(4)和水热法合成石墨烯/C_(3)N_(4)的基础上,通过光照沉积法合成了不同Ag含量的Ag/石墨烯/C_(3)N_(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IR、XPS、Raman、TEM、电化学等技术对光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详细评... 在热解法合成石墨相C_(3)N_(4)和水热法合成石墨烯/C_(3)N_(4)的基础上,通过光照沉积法合成了不同Ag含量的Ag/石墨烯/C_(3)N_(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IR、XPS、Raman、TEM、电化学等技术对光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详细评估了它们在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制药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Ag和石墨烯的协同负载,可以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传输,有效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当Ag的负载量(质量分数)为2%、石墨烯的负载量(质量分数)为5%时,得到的Ag2/G5/C_(3)N_(4)复合光催化剂表现出最强的光催化性能,对盐酸四环素的降解率达到93%,相应的表观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0443 min^(-1),是C_(3)N_(4)和G5/C_(3)N_(4)的12.7倍和4.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制药废水 盐酸四环素 Ag/石墨烯/c_(3)N_(4) 光生载流子
下载PDF
AuCu和石墨烯助催化剂协同增强氮化碳的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佳 武烈 张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97-2907,共11页
在热解法合成石墨相C_(3)N_(4)的基础上,先后采用溶剂热法和共沉淀法将石墨烯和AuCu双金属纳米颗粒负载到C_(3)N_(4)表面,得到AuCu/石墨烯/C_(3)N_(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IR、BET、TEM、XPS、Absorption、PL、电化学等技术对AuCu/... 在热解法合成石墨相C_(3)N_(4)的基础上,先后采用溶剂热法和共沉淀法将石墨烯和AuCu双金属纳米颗粒负载到C_(3)N_(4)表面,得到AuCu/石墨烯/C_(3)N_(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IR、BET、TEM、XPS、Absorption、PL、电化学等技术对AuCu/石墨烯/C_(3)N_(4)的结构进行分析,并详细评估其在可见光下分解水制氢和还原CO_(2)的性能。石墨烯的负载可以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促进光生电荷的迁移。AuCu双金属以合金的形式负载于石墨烯/C_(3)N_(4)表面,平均粒径3.7nm。纳米Au的表面等离共振效应能拓宽材料的光谱吸收范围,而第二金属Cu的引入能加速光生电子的分离和传输。因此,石墨烯和AuCu双助催化剂的负载能显著增强C_(3)N_(4)的光催化性能。当AuCu的原子比为3:2、AuCu和石墨烯的负载量分别为0.5和1wt%时,得到的Au_(3)Cu_(2)/GC复合光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性能,其分解水制氢的速率达到324.8μmol/h,光催化还原CO_(2)制取CH_(4)的活性和选择性分别为36.1μmol/hg和91.3%,并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cu/石墨烯/c_(3)N_(4) 表面等离共振效应 光解水 cO_(2)还原 光生载流子分离
下载PDF
带状石墨相C_3N_4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宏哲 刘成有 +1 位作者 杨景海 李雪飞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2-504,共3页
通过高温分解三聚氰胺制备富氮的g-C_3N_4微米级带状化合物,并对其纳米带的形貌和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化学元素分析(CEA)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带状结构规则均一,带宽约为3~6μm,... 通过高温分解三聚氰胺制备富氮的g-C_3N_4微米级带状化合物,并对其纳米带的形貌和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化学元素分析(CEA)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带状结构规则均一,带宽约为3~6μm,带长为数百微米或几毫米;样品的石墨相为C_3N_4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分解 三聚氰胺 制备 带状化合物 石墨c3N4
下载PDF
Mxene/g-C_(3)N_(4)二维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处理水中Cr(Ⅵ)的性能研究
12
作者 罗大芳 叶元顺 +2 位作者 车晓艳 赵志欣 余联凤 《化学工程师》 CAS 2023年第1期4-9,共6页
在合成单层Mxene和石墨相C_(3)N_(4)的基础上,采用一步静电自组装法制备了不同Mxene含量的Mxene/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TEM、XPS等方法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可见光激发下Mxene/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 在合成单层Mxene和石墨相C_(3)N_(4)的基础上,采用一步静电自组装法制备了不同Mxene含量的Mxene/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TEM、XPS等方法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可见光激发下Mxene/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还原六价铬Cr(Ⅵ)的性能,分析了Mxene的负载量、溶液的pH值和不同的空穴牺牲剂对Mxene/g-C_(3)N_(4)光催化还原Cr(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xene的负载不仅可以为光催化反应提供更多的表面活性位,还可以显著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几率。当Mxene的负载量为10%、溶液pH值为2.0时,可见光还原Cr(Ⅵ)的效率比单一石墨相C_(3)N_(4)光催化剂提高了8.1倍。同时,酒石酸空穴牺牲剂的引入可以进一步提高光催化还原Cr(Ⅵ)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还原六价铬cr(Ⅵ) Mxene 石墨c_(3)N_(4) 一步静电自组装法 空穴牺牲剂
下载PDF
石墨烯-C_(60)复合结构场致电子发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林 赵艳芳 张立强 《电子科技》 2017年第1期12-15,共4页
为设计新型场发射器件,构建了石墨烯-C_(60)复合结构来探索其电子结构和场发射特性,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其结构稳定性、轨道能级、局域电子态分布、功函数和离化能、电荷布局分析。研究发现,带隙的减小和局域电子态分布的变化表明,... 为设计新型场发射器件,构建了石墨烯-C_(60)复合结构来探索其电子结构和场发射特性,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其结构稳定性、轨道能级、局域电子态分布、功函数和离化能、电荷布局分析。研究发现,带隙的减小和局域电子态分布的变化表明,复合物的场发射特性得到了明显改善。随电场强度的增加,Mulliken,Hirshfeld和ESP电荷的有效移动及离化能和功函数的减小,进一步表明复合结构场发射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发射性能 电子结构 石墨烯-c60复合物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德前 《中学化学》 2004年第5期7-8,共2页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等单质碳的一些重要物理性质和用途。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问题引导”阅读法,提高自学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能运用有关碳单质性质推测用途;
关键词 “金刚石、石墨c60”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中学 化学
原文传递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介孔石墨相C_3N_4对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
15
作者 王桂强 侯硕 年思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共4页
以氰胺为原料,通过硬模板法制备了介孔石墨相C_3N_4(mg-C_3N_4)。用mg-C_3N_4代替Pt制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并对其电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N2吸附数据表明所制备的mg-C_3N_4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87.4m2/g)和较大孔体积(0.45cm3/g)... 以氰胺为原料,通过硬模板法制备了介孔石墨相C_3N_4(mg-C_3N_4)。用mg-C_3N_4代替Pt制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并对其电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N2吸附数据表明所制备的mg-C_3N_4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87.4m2/g)和较大孔体积(0.45cm3/g)。电化学阻抗谱分析表明所制备的mg-C_3N_4电极的电荷跃迁电阻为42.5Ω·cm2,证明mg-C_3N_4电极对I3-还原反应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以mg-C_3N_4电极作为对电极组装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在100mW/cm2光照下(AM 1.5),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72%,比无孔石墨相C_3N_4对电极所组装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对电极 介孔石墨c3N4 光电性能
下载PDF
“金刚石、石墨和C_(60)”教学实录
16
作者 刘敬 《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理科)》 2003年第11期12-14,共3页
师:碳元素在自然界里的含量不是最多的,但它形成物质的种类却是最多的。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请同学们把书翻开。[板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师: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师:碳元素在自然界里的含量不是最多的,但它形成物质的种类却是最多的。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请同学们把书翻开。[板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师: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什么? 生: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石墨c60” 第六单元 初中 化学教学 教学实录 板书设计
下载PDF
Pt/石墨烯/C_(3)N_(4)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污水性能研究
17
作者 于鹏飞 汪剑 雷鸣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001-8008,共8页
光催化因具有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降解几乎所有的有机污染物、还原重金属离子、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被认为是一项理想的污水处理技术。在溶剂热合成石墨烯/C_(3)N_(4)的基础上,采用水作为还原剂在较低的温度下将贵金属Pt负载到石墨烯/C... 光催化因具有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降解几乎所有的有机污染物、还原重金属离子、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被认为是一项理想的污水处理技术。在溶剂热合成石墨烯/C_(3)N_(4)的基础上,采用水作为还原剂在较低的温度下将贵金属Pt负载到石墨烯/C_(3)N_(4)表面,得到了具有0D-2D-2D结构的Pt/石墨烯/C_(3)N_(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TEM、BET、XPS、Raman、PL等技术对Pt/石墨烯/C_(3)N_(4)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评估了它们在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RhB和还原Cr(Ⅵ)的性能。Pt和石墨烯的协同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传输、增大比表面积,而且超细纳米颗粒Pt的生成可以提高Pt原子的利用率、增强其催化性能。因此,Pt/石墨烯/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当Pt和石墨烯的负载量分别为0.5%和3%时,得到的Pt0.5/G3/C_(3)N_(4)的光催化性能最强,60 min可以将初始浓度40μmol/L的RhB降解97%,表观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0562 min^(-1),分别是C_(3)N_(4)和G3/C_(3)N_(4)的12.5和3.2倍;80 min可以将初始浓度20 mg/L的Cr(Ⅵ)还原94%,表观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0119 min^(-1),分别是C_(3)N_(4)和G3/C_(3)N_(4)的14.7和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降解污水 Pt/石墨烯/c_(3)N_(4) RHB cr(Ⅵ) 表观一级反应速率常数
下载PDF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实录
18
作者 马洪玉 《黑河教育》 2013年第8期15-15,共1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课题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的硬、石墨的软及导电性、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在介绍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课题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的硬、石墨的软及导电性、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在介绍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石墨c60》 教学实录 中学 化学教学 教学方法 c60分子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