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锺书三体之“铭石书”的书法史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慧斌 《中国书画》 2014年第3期80-83,共4页
一 “铭石书”之称,最早见于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锺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狎书,相闻者也。三法皆世人所善。”
关键词 史考
下载PDF
天下第一石书
2
作者 林志 《新西部》 2006年第5期44-45,共2页
石刻文字和图像,是古老而独特的一种文化承载和表达方式。这种从远古时期先民们的自然崇拜而衍传下来的岩石文化,有特别的永恒性和文化精神魅力。青藏高原充满宗教神秘色彩的和日石经墙崇拜,就是最好的说明——
关键词 自然崇拜 刻文字 文化承载 远古时期 文化精神 神秘色彩 青藏高原 文化 永恒性
下载PDF
魏晋风度——胡小石书魏晋南北朝诗文名作及碑刻专题展
3
《艺术品》 2016年第4期120-121,共2页
胡小石先生作为一个学者,在古典文学研究和中国书学史研究,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著《中国文学史讲稿》和《中国书学史》,直到今天仍然是该领域的权威著作。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魏晋风度 中国文学史 专题 碑刻 名作 诗文
原文传递
辽阔边疆铸忠魂——追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七团政委石书江
4
作者 陈跟芳 《中国监察》 2014年第5期56-57,共2页
在祖国西部绵延数千公里的边境线上,一代义一代的兵团人在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屯垦戍边。60年来,他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在环境恶劣的漫长边境地带改造生态,
关键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团政委 边疆 塔克拉玛干 屯垦戍边 沙漠边缘 边境线
原文传递
石书红书法作品选
5
作者 石书红 《湖南教育(中旬)(B)》 2015年第8期62-63,共2页
石书红,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直机关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对外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湖南省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1967年生,湖南邵阳人,博士研究生。其书法作品入展:1994年海峡两岸文化艺术展,199... 石书红,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直机关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对外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湖南省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1967年生,湖南邵阳人,博士研究生。其书法作品入展:1994年海峡两岸文化艺术展,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四十周年展,2000年世界华人艺术展并获铜奖,2000年湖南名人(名家)作品邀请展,2007年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五十年书画展,2009年纪念人民政协六十年展并获二等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作品选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 协会会员 西藏民主改革 经济文化 博士研究生 2007年
下载PDF
中国古代石书漫谈
6
作者 陈永红 李峰 《图书馆学刊》 2006年第3期121-122,共2页
石书是我国古代书籍制度中的一个类型。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石书的概念,以及历代石书的产生、成书与内容,从中可见古代石书之一斑。
关键词 古代
下载PDF
行间茂密 丰容缛婉——太仓赵孟頫书法碑及赵氏铭石书流变
7
作者 朱巍 《中国书画》 2009年第2期114-115,共2页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系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元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他是元代最卓著的书画家。《元史》本传称:“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系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元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他是元代最卓著的书画家。《元史》本传称:“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作为元代书坛一位各体兼擅的大家,赵孟頫极力追求晋唐古韵,其书作以道丽、秀逸为基调,营造出一股蕴藉、清新的书卷之气,在中国书画史上具有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頫 流变 赵氏 太仓 翰林学士 《元史》
下载PDF
齐白石书法艺术及辨伪初探
8
作者 潘深亮 《收藏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9-35,共7页
齐白石以中国画著称,也擅长书法、篆刻。他的书法,以行书和篆书最擅长,书风坚凝劲健,结体自然朴实,笔法纵横雄劲,内实外张,有高深的艺术造诣,为现代书法大家之一。他的书法艺术是他整体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毫不比绘画逊色... 齐白石以中国画著称,也擅长书法、篆刻。他的书法,以行书和篆书最擅长,书风坚凝劲健,结体自然朴实,笔法纵横雄劲,内实外张,有高深的艺术造诣,为现代书法大家之一。他的书法艺术是他整体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毫不比绘画逊色,正如现代著名画家傅抱石所言:“据我的偏见,白石老人的天才、魄力,在篆刻上所发挥的实在不亚于绘画。”篆刻离不开书法,进一步说明齐白石的书法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 齐白 法艺术 绘画 现代 中国画 初探 辨伪
原文传递
汪永江《本科草书教案》 草书称谓概念
9
作者 汪永江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2年第1期35-38,共4页
字体使用作为制度,历朝皆有规定,诸如秦书八体、新莽六体,汉制规定大事用篆,小事用隶,唐代《官禄字书》等性质皆属此类.官方以铭石书为正体,明确字体使用制度.作为书体,草书是相对于官书正体而言的世俗民书的简易草率写法.历代正体写法... 字体使用作为制度,历朝皆有规定,诸如秦书八体、新莽六体,汉制规定大事用篆,小事用隶,唐代《官禄字书》等性质皆属此类.官方以铭石书为正体,明确字体使用制度.作为书体,草书是相对于官书正体而言的世俗民书的简易草率写法.历代正体写法皆有相应的俗体:商代甲骨文即是相对于商代金文的简易俗体写法;西周金文为正体,诸侯国写法即可视为相对的俗体;春秋战国各诸侯国金文为正体,简牍、玺印、钱币等文字即为俗体.至秦,将文字使用范围进一步细化.其中摹印与隶书即秦代之俗体.草书的称谓概念涉及文本、字体、书体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谓 字体 诸侯国 西周金文 制度 文字 使用范围 商代金文 简易 春秋战国 甲骨文 性质 文本 俗民 秦代 钱币
原文传递
近代伪造的云冈龙门样式石佛
10
作者 金申 《收藏家》 2000年第7期20-25,共6页
随着乾隆、嘉庆时代以来考据学的兴起,文人的兴趣多转向碑版石刻,而许多造像碑、石窟造像又多有题记,故清代的金石书内连带也著录了许多佛造像。云冈、龙门.天龙山等石窟的佛造像为世界所注目也不过是近七八十年的事。如二十年代日... 随着乾隆、嘉庆时代以来考据学的兴起,文人的兴趣多转向碑版石刻,而许多造像碑、石窟造像又多有题记,故清代的金石书内连带也著录了许多佛造像。云冈、龙门.天龙山等石窟的佛造像为世界所注目也不过是近七八十年的事。如二十年代日本关野贞、常盘火定《支那佛教史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窟造像 造像碑 史迹 嘉庆 考据学 著录 兴趣
原文传递
原是书家亦藏家 何绍基的金石书画情缘
11
作者 邓昭辉 《收藏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60,共5页
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亦号东洲居士:,晚号暖叟,湖南道州人(今道县)。道光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典福建、贵州、广东乡试,均称得人。成丰二年,简放四川学政。后二年,终以条陈时务降归。遂周游各地,... 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亦号东洲居士:,晚号暖叟,湖南道州人(今道县)。道光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典福建、贵州、广东乡试,均称得人。成丰二年,简放四川学政。后二年,终以条陈时务降归。遂周游各地,以书法、著述自娱。历主山东沂源、长沙城南书院,设帐教授生徒,勖以实学。后主苏州书局,校刊“十三径注疏》。复主讲浙江考廉堂讲席,往来吴越间,直到病逝。著有《东洲草堂文集》、《东洲草堂诗集》、《惜道味斋经说》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集 教授 乡试 著述 苏州 十六 长沙 浙江
原文传递
北齐铭石隶书复兴探微
12
作者 沈杰 《书法》 2018年第5期84-85,共2页
铭石书刊刻于碑版墓志上,一般要求书写正式,并追求高古。因此,铭石书的书体发展比较缓慢,通常滞后于日常书写。东晋时,日常书写的楷书已经成为正体,但铭石书仍然以汉魏石经为标准,书体以隶书为大宗。
关键词 北齐 碑版
原文传递
书法与书道
13
作者 韩少辉 《中国书画》 2012年第5期108-111,共4页
到山西省金石书道研究所工作,很少有人不问金石书道是干什么的。我需要不停地解释:金石书道是日本化了的名字,在中国应叫书法篆刻。解释的多了,就琢磨:当年与日本国亲好,名字也要与人家亲近,生怕显得咱们态度上不配合。可反过来想,... 到山西省金石书道研究所工作,很少有人不问金石书道是干什么的。我需要不停地解释:金石书道是日本化了的名字,在中国应叫书法篆刻。解释的多了,就琢磨:当年与日本国亲好,名字也要与人家亲近,生怕显得咱们态度上不配合。可反过来想,日本国不大,可野心不小,书道确包涵了你书法在内,而你的书法只是书道里最底层的东西。即便是几年前,有识之士壮了胆子将书法艺术叫作艺术书法,可还是书法,只不过是艺术了的书法,还是大不过书道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篆刻 法艺术 日本国 研究所 山西省 日本化
下载PDF
寻访天下第一石书
14
作者 林志 《中国土族》 2007年第3期31-33,共3页
石刻文字和图像,是古老而独特的一种文化承载和表达方式。这种从远古时期先民们的自然崇拜而衍传下来的岩石文化,至今已数千年,它以特别的永恒性和精神魅力,传达着人类的坚久信仰和对未来美好人生的向往。从岩石崇拜的形式和地域看... 石刻文字和图像,是古老而独特的一种文化承载和表达方式。这种从远古时期先民们的自然崇拜而衍传下来的岩石文化,至今已数千年,它以特别的永恒性和精神魅力,传达着人类的坚久信仰和对未来美好人生的向往。从岩石崇拜的形式和地域看,青藏高原藏民族的岩石崇拜尤独具特色,譬如藏族人的各种石饰、玛尼堆和石经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崇拜 刻文字 文化承载 远古时期 精神魅力 美好人生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论爨二札——从《爨宝子碑》看方笔铭石书的传统兼论其在广东的传播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炼勇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42-52,共11页
本文为两篇研究札记。第一篇把《爨宝子碑》放在方笔铭石书的历史纵向发展中比较。梳理其发展脉络,指出该体由于特定的庄重场合需要而不断发展。从同时代碑刻、墓志、铭文和地方体的比较,从刻手职业传承等角度分析《爨宝子碑》风格与历... 本文为两篇研究札记。第一篇把《爨宝子碑》放在方笔铭石书的历史纵向发展中比较。梳理其发展脉络,指出该体由于特定的庄重场合需要而不断发展。从同时代碑刻、墓志、铭文和地方体的比较,从刻手职业传承等角度分析《爨宝子碑》风格与历史地位。第二篇从该碑在广东的传播和影响,看其风格及对当今书法创作上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爨宝子碑 隶楷 方笔铭 传播
原文传递
从“二爨”看六朝时期云南与汉地的文化同步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剑锋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6-41,共6页
通过对"二爨"的研究,我们发现在六朝时期,云南地区的文化与汉地文化具有很高的同步性。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现象:其一,在这一时期,爨姓等大姓在云南地区有很大的势力,这与汉地门阀世族强盛有很大的相似性;其二,"二... 通过对"二爨"的研究,我们发现在六朝时期,云南地区的文化与汉地文化具有很高的同步性。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现象:其一,在这一时期,爨姓等大姓在云南地区有很大的势力,这与汉地门阀世族强盛有很大的相似性;其二,"二爨"碑文体现了较高的汉文化水平,完全符合六朝文风的特征;其三,"二爨"书风也符合当时"铭石体"书法的典型特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基于此,笔者认为,对"二爨"和爨文化的研究,对揭示古代云南地区文化发展的真实面貌及其与汉地文化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族 六朝文学
原文传递
铭石书书法探微——以赵孟书碑为例
17
作者 王路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7期62-64,共3页
一、铭石书的发展概况所谓“铭石书”,最早见于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狎书,相闻者也。三法皆世人所善。”^([1])“铭”,即为文字刻在器物之上,陈述生平功... 一、铭石书的发展概况所谓“铭石书”,最早见于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狎书,相闻者也。三法皆世人所善。”^([1])“铭”,即为文字刻在器物之上,陈述生平功德,表彰身世,使其传于后。铭石书一般用于庄严的场合,文字书写要求整齐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古来能人名 章程 赵孟 南朝宋 文字
下载PDF
汉字演变视阈中的钟繇书艺考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文明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9-185,共7页
汉末魏初,汉字字体演变正发展到关键时刻,钟繇于此时师从曹喜、蔡邕和刘德升三位书法家,系统学习各种字体,并在后来的书写中不断总结经验,创制新体,后世将其所善诸体统称为"钟书三体",即隶书、楷书和行书,实际还应包括篆书。... 汉末魏初,汉字字体演变正发展到关键时刻,钟繇于此时师从曹喜、蔡邕和刘德升三位书法家,系统学习各种字体,并在后来的书写中不断总结经验,创制新体,后世将其所善诸体统称为"钟书三体",即隶书、楷书和行书,实际还应包括篆书。但是,因为家学家风、社会环境和个人性格等方面的原因,钟繇不善草书。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在书写中传承古法,使当时出现的俗体逐渐成为正体,其书写中充满雅的气息,可以称得上是文人书法时代的真正开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繇 刘德升 章程 古法 俗体
原文传递
再论铭石书在三国至南北朝之演进
19
作者 杨帆 张宁 《大学书法》 2023年第4期68-77,共10页
“兰亭论辩”之后,在对待以《王兴之夫妇墓志》《爨宝子碑》为代表的处于楷、隶过渡阶段的一批碑刻上,既有书法审美价值之分歧,也有楷、隶书体界定之论争,但迄今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本文立足新材料,再次将视野回归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兰亭论辩”之后,在对待以《王兴之夫妇墓志》《爨宝子碑》为代表的处于楷、隶过渡阶段的一批碑刻上,既有书法审美价值之分歧,也有楷、隶书体界定之论争,但迄今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本文立足新材料,再次将视野回归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论证铭石书的演进过程,讨论章程书对铭石书的影响,以期促进此方面研究之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程 体演变
下载PDF
从北齐佛教造像记书法蠡测铭石书的转变——对北齐复古书风的再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平 《中国书法》 CSSCI 2019年第24期87-89,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北齐"铭石书"的转变与造像记书体的应用,反映出北齐朝廷恢复隶书铭石的汉魏传统。通过对造像记分社会阶层、地域进行研究-得出北齐朝廷倡导的隶书铭石复古书风在北齐社会影响甚微的结论。从出土的碑志石刻来看,... 本文通过分析北齐"铭石书"的转变与造像记书体的应用,反映出北齐朝廷恢复隶书铭石的汉魏传统。通过对造像记分社会阶层、地域进行研究-得出北齐朝廷倡导的隶书铭石复古书风在北齐社会影响甚微的结论。从出土的碑志石刻来看,使用隶书铭石仅限于邺城地区的皇室及朝廷贵冑的社会上层人群,对于朝廷统治力相对薄弱的非京畿地区和社会中下层,其铭石书体依然是楷书,并且书风多为前朝书法的遗绪或是受地域文化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造像记 复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