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流体短期前兆典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37
1
作者 刘耀炜 曹玲玲 平建军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2-379,共8页
分析了地震地下流体短期前兆异常资料 ,总结了转折型和单一型两类典型前兆的特征。通过对华北 (含西北 )和西南不同区域前兆特征的研究发现 :在空间分布上 ,这两类前兆表现出与构造分布的密切关系 ;在比例关系上 ,前兆异常会随着震级的... 分析了地震地下流体短期前兆异常资料 ,总结了转折型和单一型两类典型前兆的特征。通过对华北 (含西北 )和西南不同区域前兆特征的研究发现 :在空间分布上 ,这两类前兆表现出与构造分布的密切关系 ;在比例关系上 ,前兆异常会随着震级的不同而表现出数量上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流体 短期前兆 典型特征
下载PDF
汶川地震近震源区地形变短期前兆现象的解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牛安福 张凌空 +1 位作者 闫伟 吉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2-63,共12页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是我国自建国以来灾难最为严重的一次强地震,有关震前该区域地壳变形情况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给出了沿龙门山地震带地倾斜及跨龙门山断裂断层水准剖面临震前变化的特征:汶川地震前沿龙门山地震带分布的康定、...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是我国自建国以来灾难最为严重的一次强地震,有关震前该区域地壳变形情况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给出了沿龙门山地震带地倾斜及跨龙门山断裂断层水准剖面临震前变化的特征:汶川地震前沿龙门山地震带分布的康定、汶川及茂县台地倾斜无明短期显变化;6个断层水准观测场地,除耿达场地观测到较大幅度变化有争议外,其他断层观测场震前均未观测到突出的短临前兆性异常变化。本文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大区域地震活动性资料及震前沿南北地震带显著形变异常点分布特点,探讨了汶川地震震中区域应变积累过程,认为近震源区域无显著短期前兆变化现象很可能与震中区域介质所具有的高应变、小变形性质有关。另外,也不排除地形变观测点所处的位置等有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倾斜 断层水准 短期前兆 汶川地震
下载PDF
2016年门源 MS6.4地震前跨断层短水准短期异常的机理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希 白卓立 刘峡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4-650,共7页
2016年门源M S6.4地震发生前6个月,祁连山断裂带上距震中200 km内的跨断层流动短水准场地异常剧增;震前2个月观测到以正断为主的协同性群体异常变化。通过分析跨断层短水准异常的时空演变与提炼灰色关联度指标,结合定点连续形变与小震... 2016年门源M S6.4地震发生前6个月,祁连山断裂带上距震中200 km内的跨断层流动短水准场地异常剧增;震前2个月观测到以正断为主的协同性群体异常变化。通过分析跨断层短水准异常的时空演变与提炼灰色关联度指标,结合定点连续形变与小震活动等辅助信息,探讨其异常机理。结果显示:祁连山断裂带跨断层短水准在门源地震前短期阶段至少呈现出偏离线性阶段的亚稳态特征,应力释放与断层协同活动已经开始;同时也存在显示亚失稳状态特征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地震 跨断层形变 短期前兆 亚稳态—亚失稳态
下载PDF
大姚地震前连续形变短期前兆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立 牛安福 +1 位作者 汤曙恩 王永安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5-82,共8页
总结了2003年大姚6.2级地震云南模拟与数字化形变变化的短期异常特征. 由模拟形变观测资料显示倾斜单分向加速变化显著,震前均出现转折变化; 地应力阶变及大幅度波动为震前异常形态,而重力没有异常出现. 异常展布距震中97~346 km, 异... 总结了2003年大姚6.2级地震云南模拟与数字化形变变化的短期异常特征. 由模拟形变观测资料显示倾斜单分向加速变化显著,震前均出现转折变化; 地应力阶变及大幅度波动为震前异常形态,而重力没有异常出现. 异常展布距震中97~346 km, 异常台站比(距震中400 km范围)为35.7%. 数字化形变的9个测项中, 楚雄倾斜和应变最为显著, 尽管与降雨影响有关, 但仍认为具有短期前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姚地震 连续形变 短期前兆 重力 地应力 地倾斜
下载PDF
短期前兆动态变化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献智 李丽 赵成达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9-156,共8页
应用地震前周、月会商中各前兆手段提出的短期前兆异常动态变化,研究了地震短临异常的某些特征和综合预报指标。其最大的特点是应用在不知未来是否有地震的情况下提供的短期异常,总结了地震预报的经验。所以,是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的... 应用地震前周、月会商中各前兆手段提出的短期前兆异常动态变化,研究了地震短临异常的某些特征和综合预报指标。其最大的特点是应用在不知未来是否有地震的情况下提供的短期异常,总结了地震预报的经验。所以,是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的,而不同于以往的震例总结。因此,该经验更接近于日常实际的预报,可能更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前兆 动态变化 预报指标 地震前兆 地震
下载PDF
Short-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 the Sichuan-Yunnan Region Using the Method of Modulated Earthquakes
6
作者 Wang Cuizhi Cao Jingquan Guo Hongli Zhang Lei Xue 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1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By scanning modulated or un-modulated earthquakes spatio-temporally in the region of Sichuan-Yunnan,short-term non-stationary seismic precursory patterns were extract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the characterist... By scanning modulated or un-modulated earthquakes spatio-temporally in the region of Sichuan-Yunnan,short-term non-stationary seismic precursory patterns were extract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non-stationary short-term seismic anomalies were analyzed as well as prediction efficiency of modulated small earthquakes before a strong earthquake. Besides,small earthquake modulation ratios near the region of the epicenter were calculated and sorted by tim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effects using the modulated earthquake method to predict earthquakes greater than MS6. 0 in a short time. Before the MS8. 0 Wenchuan earthquake,there were obvious short-term precursory seismicity gap patterns of modulated small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ulated earthquake Non-steady-state Modulation ratio Short-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下载PDF
2016年门源M_(s)6.4地震前亚失稳短期前兆综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希 汪翠枝 +1 位作者 庄文泉 徐晶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S01期109-111,共3页
1研究背景地震预报要取得防灾减灾实效,关键在于短—临预报。亚失稳是断层失稳前区域应力由积累为主转变为释放为主的最后阶段,马瑾等(2012,2014)总结了震前应力积累、亚稳态、亚失稳态3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指出失稳错动是由断层各部位独... 1研究背景地震预报要取得防灾减灾实效,关键在于短—临预报。亚失稳是断层失稳前区域应力由积累为主转变为释放为主的最后阶段,马瑾等(2012,2014)总结了震前应力积累、亚稳态、亚失稳态3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指出失稳错动是由断层各部位独立活动向协同化活动的转化过程,偏离线性的亚稳态是应力释放、协同作用的开始,亚失稳阶段应力释放已占据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地震 跨断层形变 定点连续形变 亚失稳 短期前兆
下载PDF
Analysis of Sacks Body Strain Interference at Beida No.200 Station in Changping and Earthquake Case Study
8
作者 Li Hangu Hu Lan Wu Liju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7年第2期269-281,共13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cks body strain deformation at Beida No. 200 station in Changping and tidal solids,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water level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Sacks body strain deformation data before 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cks body strain deformation at Beida No. 200 station in Changping and tidal solids,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water level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Sacks body strain deformation data before the M_S8. 0 Wenchuan earthquake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ference. The short-impending anomaly of the body strain deform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reliable. The anomaly characteristics conclude:( 1) The trend anomaly as extensional change of the body strain deformations on a quasi 1 year time scale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was recorded, and the accumulative amount was about 4000 × 10^(-9). Correspondingly,the short-term precursor of earthquake was manifested as an extensional abrupt change.( 2) The extensional intermittent anomalous abrupt change was recorded by body strainmeters between March1 and May 7 in 2008.( 3) Four compressional abrupt changes were recorded in the intermittent distortions recorded between April 13 and May 11.( 4)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were increased in the distortion process in May 1 to 3,5,7,and 9 to 12,caused by slow earthquakes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ccording to wavelet analysis. The abnormal phenomena are summarized and the mechanic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Strain solid tide distortions in body strain observations,the continuous repeated extensional and compressional abrupt changes accompanying these distortions,and the increase of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can be regarded as the index of short term and impending earthquake prediction,based on analysis of interference factors such as air pressure and water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dy strain The solid tide distortion Slow earthquake Short imminent anomalies
下载PDF
华北构造区强震短期水氡异常空间图像演化及其前兆判别标志的研究
9
作者 郑文俊 邵永新 +1 位作者 田山 董晓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36,共8页
开展了水氡前兆异常参数提取方法的研究,并以其提取的结果为输入,对1985-2002年华北水氡异常参数分布做了全时空扫描,继而将全部图像与华北地区构造活动性评估的数字化图像进行了叠加,实现了水氡异常动态扫描与区域构造活动性背景... 开展了水氡前兆异常参数提取方法的研究,并以其提取的结果为输入,对1985-2002年华北水氡异常参数分布做了全时空扫描,继而将全部图像与华北地区构造活动性评估的数字化图像进行了叠加,实现了水氡异常动态扫描与区域构造活动性背景的结合。在此基础上,1985年以来华北地区5级以上地震前的水氡短期图像演化情况做了全面分析,提取出判别异常区的指标以及地震短期异常演化特征,并提出了华北地区强震前水氡短期前兆的判别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氡 演化图像 短期前兆 判别标志
下载PDF
地震的短期前兆
10
作者 С.И.Зуоков 董强 闫明 《世界地震译丛》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20,共4页
当前在有关前兆及地震预报的研究中,短期前兆问题几乎是最重要的,要求人们予以充分关注。在转入研究不同地球物理场短期前兆异常问题之前,我们试图给出地震前兆的总体定义。在文献[1]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地震孕育过程引起的,伴随并反映... 当前在有关前兆及地震预报的研究中,短期前兆问题几乎是最重要的,要求人们予以充分关注。在转入研究不同地球物理场短期前兆异常问题之前,我们试图给出地震前兆的总体定义。在文献[1]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地震孕育过程引起的,伴随并反映这一过程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称之为地震前兆。因而我们将可能解决(尽管仅在原则上)预报三要素,即地震的震中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短期前兆 地震预报
下载PDF
断层形变的应变强度比动态图像与震例综合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1 位作者 王双绪 陈文胜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2001年第2期37-42,共6页
探索由跨断层水准和基线资料提取应变强度比 (趋势因子 SRT及压性因子 SRC) ,并借助最小二乘配置获得其时空域连续变化的动态图像的方法。利用中国西部甘宁青及川滇地区80年代后期至 2 0 0 0年 7月的最新跨断层形变资料 ,运用该方法获... 探索由跨断层水准和基线资料提取应变强度比 (趋势因子 SRT及压性因子 SRC) ,并借助最小二乘配置获得其时空域连续变化的动态图像的方法。利用中国西部甘宁青及川滇地区80年代后期至 2 0 0 0年 7月的最新跨断层形变资料 ,运用该方法获得了研究区的应变强度比动态演化特征 ,结合姚安 (Ms6 .5 )、景泰 (Ms5 .9)等震例进行综合研究 ,给出了中短期强震危险区动态图像预报的判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形变 应变强度比 短期前兆信息 动态图像 地震 跨断层水准
下载PDF
地磁水平场转换函数的短期前兆 被引量:11
12
作者 龚绍京 田真丽 +4 位作者 戚成柱 何淑敏 阎晓梅 陈化然 栗连第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0-288,共9页
利用昌黎、白家疃 1 972~ 1 997年的磁变仪资料 ,计算了水平场台际转换函数和单台垂直场转换函数 .通过对转换函数变化全过程的分析 ,注意到仅仅水平场转换函数在唐山地震之前有明显的短期前兆 .这给地震预报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捕捉到... 利用昌黎、白家疃 1 972~ 1 997年的磁变仪资料 ,计算了水平场台际转换函数和单台垂直场转换函数 .通过对转换函数变化全过程的分析 ,注意到仅仅水平场转换函数在唐山地震之前有明显的短期前兆 .这给地震预报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捕捉到短期前兆的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场转换函数 垂直场转换函数 地震短期前兆 周期变化 地震预报 磁场
下载PDF
四川地区中短期前兆识别、指标体系、预报方法及效能评价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韩渭宾 杜方 +1 位作者 易桂喜 刘栋勋 《四川地震》 1999年第1期2-53,共52页
本子专题在以往几次攻关研究的基础上,以1年时间尺度为目标,对于地震学、地形变、地下流体和地电、地磁等地球物理学科,应用四川地区20多年或尽可能长时间的观测资料,在监测区作全时空扫描,对有震、无震背景开展系统研究,对前... 本子专题在以往几次攻关研究的基础上,以1年时间尺度为目标,对于地震学、地形变、地下流体和地电、地磁等地球物理学科,应用四川地区20多年或尽可能长时间的观测资料,在监测区作全时空扫描,对有震、无震背景开展系统研究,对前兆指标和判定方法的预报效能进行科学评价,研究各种指标的相互关系,力求形成有区域特色的有效的中短期地震前兆指标体系和预报方法。我们曾经借助R-t图,结合震中分布图圈定弱震空区,用D-t图划空段,用带内外频度比确定背景性条带和弱震密集条带,规定过明确的判别指标和预报规则,并用四川1970年7月~1987年的观测资料,讨论过预报效能,得到了肯定的结果。增添1988~1997年的观测资料,继续开展研究,得到大体相当或稍有提高的R值。说明这几种地震活动图象的预报效能比较稳定。关于△D0(△D1)、C(n)、βn、b、η和∑(t)值等地震活动性指标,对于四川地区5个地震带,增添资料前后预报评分R的差值呈以△R=-001为轴的对称分布,53%在[-006,+002]区间内。也可以说,这些指标有大体稳定的预报效能。从物理意义和统计相关分析两个方面研究了若干地震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主要结论是:地震时间分形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短期前兆 指标体系 预报效能 四川
下载PDF
一次地震预报有效性的“距准误差”评价法——中短期前兆及预报效能评价之一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令人 洪时中 +2 位作者 陈棋福 郑兆苾 王琼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共11页
一次地震预报有效性的评价是中短期前兆预报效能统计评分的基础。研究提出了基于误差概念的距准误差评价法(打靶模型)。以预报三要素(φ、λ可合为“地域”一个要素)的目标点为“准”,以准理想预报尺度围成的封闭区为“靶心”,以可容忍... 一次地震预报有效性的评价是中短期前兆预报效能统计评分的基础。研究提出了基于误差概念的距准误差评价法(打靶模型)。以预报三要素(φ、λ可合为“地域”一个要素)的目标点为“准”,以准理想预报尺度围成的封闭区为“靶心”,以可容忍误差尺度为“靶径”。实际地震与目标点的距离(误差)小于准理想尺度,则地震预报击中“靶心”即为实现准理想预报(评分为1),以此向外逐渐扩大到可容忍误差尺度为止,误差超过此尺度即为“脱靶”(评分为0)。根据当前预报的实际水平,考虑了中期、短期和短临三类预报及预报震级的不同,分别给予准理想预报尺度和可容忍误差尺度的约定标准。实例证明方法有效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有效性 中期前兆预报 距准误差 短期前兆预报
下载PDF
降水与地震关系的讨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吉易 平建军 +1 位作者 张双凤 范雪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6-677,共12页
引用地下流体异常的判定方法,即月均值滑动平均法和从属函数法,处理了北京丰台、山西定襄、河北昌黎3个地震台的降水资料。结果表明,在降水的原始曲线上,降水量异常显示比较模糊;而经过定量处理后,降水存在着明显的中期和中短期异常变... 引用地下流体异常的判定方法,即月均值滑动平均法和从属函数法,处理了北京丰台、山西定襄、河北昌黎3个地震台的降水资料。结果表明,在降水的原始曲线上,降水量异常显示比较模糊;而经过定量处理后,降水存在着明显的中期和中短期异常变化。降水异常与1976年唐山7.8级、1981年丰镇5.6级、1989年大同5.9级、1998年张北6.2级及2006年文安5.1级等多次地震的对应关系良好;与水位、水氡、地形变异常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呼应关系。降水异常与地震的关系可用"水诱发机理"来解释;降水异常属于外因性前兆,为非必震信号。降水异常与发震时间的关系密切,可用于地震的中短期预测,其预测期为4~14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中期前兆 短期前兆 23点平滑 11点平滑 从属函数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前地震活动与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回顾与讨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薛艳 张小涛 +5 位作者 晏锐 刘杰 苑争一 吴永加 田雷 宋治平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1-612,共12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发生在2022年度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内,且震前作了较好的短期预测。本文回顾了中期(年度)和短期阶段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1)2022年度危险区确定的核心依据有川滇藏交界4级地震空区、危险区附...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发生在2022年度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内,且震前作了较好的短期预测。本文回顾了中期(年度)和短期阶段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1)2022年度危险区确定的核心依据有川滇藏交界4级地震空区、危险区附近ML≥3.5地震空区、跨断层形变趋势异常和重力场异常等,其中,川滇藏交界4级地震空区被2022年1月2日云南宁蒗M_(S)5.5地震打破具有中短期预测意义。(2)短期阶段,川滇藏交界4级地震空区经历了“打破—增强—平静”的演化过程,与1973年四川炉霍M_(S)7.6地震前高度相似,这可能与其发震构造相同、震源机制解一致和深部孕震环境相似有关。此外,还存在川滇地区震群和多个余震区准同步活动、巴塘显著震群等异常。地球物理观测方面,在2022年6月1日芦山M_(S)6.1和6月10日马尔康M_(S)6.0地震后,四川前兆异常无明显减少,而在7—8月显著增多,这可以作为强震后短期仍有可能再次发生强震的判定依据。新增异常主要分布在以三岔口(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交汇区,呈“Y”字形分布)为中心的300km范围内,这是震前短期地点预测的主要依据之一。(3)6.8级地震前形变中短期大幅度异常突出,且异常点均位于远场(距离6.8级地震震中130~300km范围内)。除礼州测距外,其余异常点均位于ML3.5地震空区外围。形变异常出现的时间与ML3.5地震空区打破后空区内部及边缘地震活动显著增强大体一致。(4)泸定6.8级地震发生在三岔口地区,该区及附近2015—2021年连续多年被确定为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但均未发生预测地震,由此表明当前有效的强震年度(中期)时间预测依据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泸定6.8级地震 4级地震空区 形变大幅度异常 短期前兆异常
下载PDF
地震前兆地声信号的低频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庄其仁 张渭滨 +1 位作者 龚冬梅 王建新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2期131-135,共5页
阐述大地震前低频地声的波形和频谱的特征.论述了震前低频地声的形成及声波传播规律,指出震前低频地声具有近场穿透能力、信息可靠及易于提取和接收等优点,是探索近场地震短期前兆信息的重要手段.频谱分析结果表明,震前低频地声异... 阐述大地震前低频地声的波形和频谱的特征.论述了震前低频地声的形成及声波传播规律,指出震前低频地声具有近场穿透能力、信息可靠及易于提取和接收等优点,是探索近场地震短期前兆信息的重要手段.频谱分析结果表明,震前低频地声异常的频谱大多集中在0~200Hz的低频段,观察表明,近场地震发生前低频地声异常信息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地声 短期前兆信息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 地声
下载PDF
祁连山地震带地下流体短期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18
作者 王静波 焦旭霞 《高原地震》 2009年第3期35-39,共5页
系统分析了地下流体短期前兆异常变化与中强地震的关系,提出祁连山地震带地下流体资料存在两类短期前兆异常,即转折型和单一型短期前兆异常,结合震例对这两类短期前兆异常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预报人员应特别注意该区内的这两类群体异... 系统分析了地下流体短期前兆异常变化与中强地震的关系,提出祁连山地震带地下流体资料存在两类短期前兆异常,即转折型和单一型短期前兆异常,结合震例对这两类短期前兆异常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预报人员应特别注意该区内的这两类群体异常的特点,并把它应用到该区的地震预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地震带 地下流体 转折型短期前兆异常 单一型短期前兆异常
下载PDF
地震震源的前兆系统和不均匀性及非线性对系统的影响
19
作者 И.Г.Киссин 梁金仓 《世界地震译丛》 2003年第5期30-36,共7页
研究了地震震源前兆系统的几个特点。震源和前兆是在应力应变场不同分量作用下发育成的。不均匀性和非线性因素对震源和前兆有强烈的影响。讨论了介质和应力应变场不均匀性对地震震源形成和地震前兆影响的差别。在不同的应力场中,前兆... 研究了地震震源前兆系统的几个特点。震源和前兆是在应力应变场不同分量作用下发育成的。不均匀性和非线性因素对震源和前兆有强烈的影响。讨论了介质和应力应变场不均匀性对地震震源形成和地震前兆影响的差别。在不同的应力场中,前兆的非线性关系首先在应变灵敏性上显示出来。应变灵敏性的不完备导致了“错误预测”和“漏报”这类预测错误。由地震前兆形成的条件可以得出复杂的前兆分布以及前兆相对震中转移规律的结论。研究了前兆信号曲线组成的几个特点,这些特点可以使地震短期前兆的区分更有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前兆系统 剪切应力 地震短期前兆 应变灵敏性
下载PDF
新疆3次6级强震前的短期前兆异常
20
作者 龙海英 聂晓红 +1 位作者 孙甲宁 杨晓芳 《内陆地震》 2007年第4期304-310,共7页
分析了新疆3次6级强震前的短期前兆异常动态演化图像特征。这3次地震前兆异常的共性是地震前半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短期前兆异常变化,且在震前2个月,短期异常均超过8项。但是3次6级强震发生前前半年的短期前兆异常变化不一致,有向震中... 分析了新疆3次6级强震前的短期前兆异常动态演化图像特征。这3次地震前兆异常的共性是地震前半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短期前兆异常变化,且在震前2个月,短期异常均超过8项。但是3次6级强震发生前前半年的短期前兆异常变化不一致,有向震中迁移的,有包围震中的,还有前兆异常逐渐减少的。这些前兆异常现象同通常认为的越临近地震前兆异常数目越多是不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级强震 短期前兆异常 新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