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岩蠕变模型与破坏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陈绍杰 郭惟嘉 杨永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595-2598,2622,共5页
在MTS岩石伺服试验机上对山东某矿3煤进行了短时流变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煤岩蠕变门槛系数为0.915、流变系数为0.383;煤岩流变破坏呈现空间不均匀性,整体以塑性破坏为主,但存在剪切主导破坏面;煤岩流变过程中有微... 在MTS岩石伺服试验机上对山东某矿3煤进行了短时流变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煤岩蠕变门槛系数为0.915、流变系数为0.383;煤岩流变破坏呈现空间不均匀性,整体以塑性破坏为主,但存在剪切主导破坏面;煤岩流变过程中有微破裂破坏即损伤存在,并且这种损伤在较低的应力水平就有所发生,大量微破坏的积累与贯通导致了煤岩试件破坏;煤岩蠕变过程中不仅存在损伤软化,而且存在蠕变硬化,蠕变的过程取决于这两种机制竞争的综合结果;可以用3次多项式经验蠕变模型较好地描述该煤岩的蠕变特性,西原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该煤岩的初始蠕变和等速蠕变阶段,但不能描述加速蠕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短时蠕变试验 破坏特征 微破裂 蠕变模型
下载PDF
充填膏体蠕变硬化特征与机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绍杰 刘小岩 +2 位作者 韩野 郭宇航 任凯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0-578,共9页
为研究充填膏体的蠕变硬化特性,对采用特定配比制成的充填膏体试样进行含水率与密度、单轴压缩与单轴压缩蠕变、电镜扫描等系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试样含水率及密度呈正态分布,离散性小,其单轴压缩强度与密度和含水率均无相关性;... 为研究充填膏体的蠕变硬化特性,对采用特定配比制成的充填膏体试样进行含水率与密度、单轴压缩与单轴压缩蠕变、电镜扫描等系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试样含水率及密度呈正态分布,离散性小,其单轴压缩强度与密度和含水率均无相关性;蠕变过程中,充填膏体随应力水平提高水平间弹性阶段应变率减小而瞬时变形模量增大,每个应力水平加载2,4及8 h时,瞬时变形模量增长率分别为1.17×105%,1.21×105%,1.23×105%,平均为1.20×105%;加载时长为2,4和8 h时,充填膏体有效模量强化系数分别为0.813 9,0.873 7,0.911 8,平均为0.866 5;蠕变过程中试样内部结构调整趋于压密闭实、裂纹扩展发生偏转汇聚,蠕变硬化大于损伤;充填膏体在加载时长为2,4及8 h时,蠕变系数分别为1.06,1.16及1.20,平均蠕变系数为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充填膏体 短时蠕变试验 瞬时变形模量 有效模量 硬化机制
原文传递
深井泥岩峰前/峰后单轴蠕变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传孝 黄东辰 +2 位作者 张秀丽 贺加栋 张加旺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7-273,共7页
采用分级加/卸载方式对深井泥岩试件进行峰前/峰后单轴短时蠕变试验,得到了差异性较强的蠕变试验曲线。对峰前各级横向蠕变试验曲线的Ⅰ、Ⅱ阶段进行Burgers模型拟合,对峰后轴向/横向蠕变试验曲线暨再破坏后曲线进行Boltzmann函数拟合,... 采用分级加/卸载方式对深井泥岩试件进行峰前/峰后单轴短时蠕变试验,得到了差异性较强的蠕变试验曲线。对峰前各级横向蠕变试验曲线的Ⅰ、Ⅱ阶段进行Burgers模型拟合,对峰后轴向/横向蠕变试验曲线暨再破坏后曲线进行Boltzmann函数拟合,得到相关性强的拟合函数并确定了待定系数。深井泥岩的峰后蠕变破坏强度达峰前常规蠕变破坏强度的95.72%,但维系时间短、可靠性低。深井泥岩于峰值后再承载至历史记忆值时,其总变形量明显增加、蠕变演变为变形主体,且其横向蠕变特性显著强于轴向蠕变特性,因此横向蠕变成为实际工程中围岩变形控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值强度 短时蠕变试验 BURGERS模型 Boltzmann函数 泥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