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肩平衡相关参数评价及术后肩失衡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西尔艾力·赛买提 买尔旦·买买提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953-961,共9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最常见的脊柱畸形之一,术后肩失衡(postoperative shoulder imbalance,PSI)是医生和患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对于AIS患者肩部平衡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最常见的脊柱畸形之一,术后肩失衡(postoperative shoulder imbalance,PSI)是医生和患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对于AIS患者肩部平衡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共识,这导致各研究设置的标准不同,最终结论也可能相反。目前大多数研究以影像学肩高(radiographic shoulder height,RSH)>10 mm,喙突高度差(coracoid height difference,CHD)>9 mm,锁骨角(clavicle angle,CA)>2°或锁骨倾斜角度差(clavicle tilt angle difference,CTAD)>4.5°定义为患者肩失衡。为了更好地描述肩部情况,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影像学参数,此外美学参数也被引入到肩平衡的研究中。然而两种参数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没有单一参数能够完全真实准确反映患者肩部平衡情况,美学参数虽然评价结果较为真实,但是临床上最易获得,应用最广泛的是影像学参数。然而影像学参数和美学参数间的相关性并不高,无法用影像学参数去完全替代美学参数。PSI发生的危险因素有Risser征分级,近端椎体倾斜角大小,术后上胸弯/主胸弯比值大小,术前CA的大小或T 1倾斜角大小、PTC僵硬度、MTC矫正率、上端固定椎体(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e,UIV)选择等,但都不是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锁骨胸腔角度差被认为是一个良好的预测因素,但除了在Lenke1型和5型AIS患者中结果较可靠外,其他类型中暂无相关报道。既往对PSI预防措施研究最多的是UIV选择,近来发现畸形的矫正程度对术后肩平衡的影响也很重要。该文针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肩平衡的目前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肩平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脊柱畸形 僵硬度 instrument 矫正 近端 喙突 角度差
原文传递
非手术方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国内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连泰 张树峰 佟继铭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S2期531-532,共2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青少年脊柱有侧弯及旋转畸形,而无任何先天性脊柱异常或合并有神经肌肉或骨骼等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结构性脊柱侧弯。临床发病率约为1.5-3%[1],男女比例约为3.6-4:1[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青少年脊柱有侧弯及旋转畸形,而无任何先天性脊柱异常或合并有神经肌肉或骨骼等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结构性脊柱侧弯。临床发病率约为1.5-3%[1],男女比例约为3.6-4:1[2],约占临床常见的特发性脊柱侧弯(idiopathic scoliosis,IS)的80%左右[3]。在上世纪,就有专家总结出妨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三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弯 SCOLIOSIS 临床发病 adolescent 矫正体操 非手术方法 神经肌肉 旋转畸形 矫正 手术疗法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生长潜能及侧凸进展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史本龙 毛赛虎 +1 位作者 朱泽章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1-474,共4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发生于青春发育高峰期的、以女性多见的脊柱畸形,不同国家与地区的AIS发病率波动在1%~4%[1、2]。支具治疗被证明是唯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AIS的策略[3~6],但在严格...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发生于青春发育高峰期的、以女性多见的脊柱畸形,不同国家与地区的AIS发病率波动在1%~4%[1、2]。支具治疗被证明是唯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AIS的策略[3~6],但在严格的支具治疗下,仍有部分患儿最终会因侧凸进展而必须行手术治疗[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潜能 ADOLESCENT SCOLIOSIS 月经初潮年龄 实足年龄 风险评估 中节指骨 脊柱畸形 骨龄 矫正
下载PDF
Posterior Selective Thoracic Fusion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Patients:a Comparison of All Pedicle Screws versus Hybrid Instrumentation 被引量:9
4
作者 Bin Yu Jian-guo Zhang Gui-xing Qiu Yi-peng Wang Yu Zhao Jian-xiong Shen Hong Zhao Xin-yu Yang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0-35,共6页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segmental pedicle screws versus hybrid instrumentation on the correction results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patients undergoing posterior selective thoracic fusion. Metho...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segmental pedicle screws versus hybrid instrumentation on the correction results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patients undergoing posterior selective thoracic fusion. Methods By reviewing the medical records and roentgenograms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elective thoracic fusion from February 2000 to January 2007 in our hospita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instrumentation fashions: Group A was hook-screw-rod (hybrid) internal fixation type, Group B was screw-rod (all pedicle screws) internal fixation type, and the screws were used in every segment on the concave side of the thoracic curve. The parameters of the scoliosis were measured and the correc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otally, 48 patients (7 males, 41 females) were included, with an average age of 14.4 years old and a mean follow-up time of 12.3 months. Thirty and 18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group A and group B, respectively. The mean preoperative coronal Cobb angles of the thoracic curve were 48.8° and 47.4°, respectively. After surgery, they were corrected to 13.7° and 6.8°, respectively. At final follow-up, they were 17.0° and 9.5°, with an average correction rate of 64.6% and 79.0%,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ction rate of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P=0.003). The mean preoperative coronal Cobb angles of the lumbar curve were 32.6° and 35.2°, respectively. After surgery, they were corrected to 8.6° and 8.3°, respectively. At final follow-up, they were 10.3° and 11.1°, with an average correction rate of 66.8% and 69.9%,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ction rate of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P=0.003). The correction loss of the thoracic curve and lumbar curve in the 2 groups were 3.1° and 1.8°, 2.4° and 2.4°, 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noted (both P〉0.05). The decompensation rate at final follow-up in these 2 groups were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selective thoracic fusion internal fixator pedicle screw DECOMPENSATION
下载PDF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竟慧 张蕾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44-47,共4页
目的:探究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对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9月在笔者医院手术治疗的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56例(68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34眼),观察组予以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对... 目的:探究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对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9月在笔者医院手术治疗的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56例(68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34眼),观察组予以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对照组予以额肌瓣悬吊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上下眼睑矫正、上睑回退、上睑运动范围、患者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观察组正矫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上睑回退长度均低于对照组,上睑活动范围大于对照组(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平视和上视时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29.41%(P<0.05)。结论: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对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矫正率较高,术后上睑功能恢复好,活动度较好,且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 额肌瓣悬吊术 中重度 满意度 并发症 矫正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主胸弯悬吊位和矫形术后Cobb角分布差异分析
6
作者 刘延 刘青山 +4 位作者 王梦真 韩良丽 杨长伟 侯藏龙 张秋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8-692,共5页
目的分析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主胸弯Cobb角分布特征,以及不同节段间悬吊牵引法测得的柔韧性、矫正率、矫正指数的差异。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一期脊柱侧凸后路... 目的分析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主胸弯Cobb角分布特征,以及不同节段间悬吊牵引法测得的柔韧性、矫正率、矫正指数的差异。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一期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融合内固定术的48例Lenke 1型AIS患者。将主胸弯分为近段(T_(5)~T_(7)或T_(6)~T_(8))、中段(T_(7)~T_(9)或T_(8)~T_(10))、远段(T_(9)~T_(11)或T_(10)~T_(12)),并测量各段的Cobb角。计算不同节段的侧弯柔韧性、矫正率和矫正指数(术后矫正率/术前侧弯柔韧性)。采用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前平均年龄为(14.31±2.24)岁,总Cobb角为(51.25±11.86)°,平均Risser分级为2.88±1.93;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8.75±8.82)个月。术前近段Cobb角与远段Cobb角相似[(13.31±5.10)°vs(13.94±5.67)°,P=0.757],中段Cobb角[(24.00±5.61)°]大于近段及远段Cobb角(均P<0.001)。术前近段、中段、远段Cobb角占总Cobb角的比例分别为(25.72±7.97)%、(47.08±5.22)%、(27.20±8.00)%。术前远段侧弯柔韧性高于近段和中段[(64.01±24.18)%vs(35.00±18.02)%、(41.49±17.65)%,均P<0.001]。术后1周,近段、中段、远段矫正率分别为(74.61±15.80)%、(65.66±16.36)%和(73.76±1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0);矫正指数分别为2.41±1.20、2.03±1.45和1.49±1.31,近段矫正指数高于远段(P=0.040)。末次随访时,近段、中段、远段矫正率分别为(71.10±14.07)%、(62.39±13.47)%和(69.75±17.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矫正指数分别为2.24±1.10、1.92±1.30和1.39±1.10,近段的矫正指数高于远段(P=0.026)。结论在Lenke 1型AIS患者中,近段、中段和远段Cobb角分别占主胸弯的25.72%、47.08%、27.20%。悬吊牵引法对远段柔韧性的评估能力最强,即悬吊位下远端节段最灵活,而各节段术后矫正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柔韧性 悬吊牵引法 COBB角 矫正
下载PDF
基于核心弯的退变性腰椎侧凸冠状面失衡分型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文志 王宝宝 +7 位作者 胡海量 孔超 朱卫国 陈小龙 潘福敏 王鹏 张思韬 鲁世保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119-1126,共8页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核心弯的退变性腰椎侧凸冠状面失衡分型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后路脊柱矫形手术的61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53例,年龄(...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核心弯的退变性腰椎侧凸冠状面失衡分型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后路脊柱矫形手术的61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53例,年龄(71.7±6.2)岁(60~82岁)。根据冠状面C_(7)铅垂线(C_(7)PL)偏离骶骨正中线(CSVL)的方向以及L_(4)椎体倾斜方向来判断核心弯:若C_(7)PL的偏离CSVL方向与胸腰弯凹侧一致,L_(4)椎体倾斜方向与C_(7)PL偏离CSVL方向相反,则胸腰弯为核心弯,定义为1型;若C_(7)PL偏离CSVL的方向与腰骶弯凹侧一致,L_(4)椎体倾斜方向与C_(7)PL偏离CSVL方向一致,则腰骶弯为核心弯,定义为2型。根据冠状面平衡距离(CBD)的绝对值(|CBD|)分别将每一型患者分为两组,即|CBD|≤3 cm的平衡组(CB)与|CBD|>3 cm的失衡组(CIB)。记录并分析术前术后胸腰弯Cobb角、腰骶弯Cobb角以及CBD变化。结果61例患者(1型23例,2型38例)中术前冠状面失衡发生率为55.7%(34/61),1型中为34.8%(8/23),2型中为68.4%(26/38),术后冠状面失衡发生率为27.9%(17/61),1型组为13.0%(3/23),2型组为36.8%(14/38)。1型术后CB组|CBD|为(1.5±1.0)cm,较术前的(2.6±1.4)cm减小(P=0.015);胸腰弯的矫正率为68.8%±18.4%,明显大于腰骶弯的矫正率(34.5%±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2型术后CB组|CBD|为(1.6±1.2)cm较术前的(2.6±3.0)cm明显减小(P=0.027);腰骶弯的矫正率为71.3%±18.6%,大于胸腰弯的57.3%±2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6),2型术后CIB组|CBD|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腰骶弯的矫正率为38.3%±14.8%,小于胸腰弯的53.6%±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型术后CB组患者CBD变化(3.8±1.5)cm与两弯矫正率之差(32.3%±19.6%)存在相关性(r=0.904,P<0.001)。2型术后CB组CBD变化(1.9±2.2)cm与两弯矫正率之差(14.0%±26.2%)存在相关性(r=0.960,P<0.001)。结论基于核心弯的退变性腰椎侧凸冠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退变性腰椎侧凸 冠状面平衡 分型 核心弯 矫正
原文传递
置钉密度与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伟 朱晓东 +6 位作者 吴大江 易红蕾 陈家瑜 吴冰 魏显招 张涤清 李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58-56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椎弓根螺钉矫形治疗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率与置钉密度间的相关性。[方法]2007-2009年,56例行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的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测量术前、术后影像学资...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椎弓根螺钉矫形治疗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率与置钉密度间的相关性。[方法]2007-2009年,56例行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的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测量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分析侧凸矫正率与置钉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主胸弯角度由术前平均53.4°±11.7°矫正为18.4°±10.5°(P〈0.05),冠状面平均矫正率为66.8%。胸椎后凸由术前31.8°±4.39°降至22.3°±3.13°(P〈0.05)。平均置钉密度为1.56(1.0-2.0)。矢状面胸椎后凸的减小与冠状面Cobb角的矫正度数和矫正率明显相关(P〈0.05)。置钉密度与侧凸矫正率无相关性。[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椎特发性侧凸可以获得良好的冠状面矫形,但会造成矢状面胸椎后凸减小。置钉密度与侧凸的矫正率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椎弓根钉 矫正 置钉密度
原文传递
Lenke 1型和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胸弯融合术后腰弯自发性纠正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蔡振宁 朱泽章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0-273,共4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手术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在尽可能减少融合节段的同时恢复良好的脊柱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对于Lenke 1型和2型AIS患者而言,选择性胸弯融合(selec-tive thoracic fusion,STF)可...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手术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在尽可能减少融合节段的同时恢复良好的脊柱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对于Lenke 1型和2型AIS患者而言,选择性胸弯融合(selec-tive thoracic fusion,STF)可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腰部的活动度,进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1、2].既往研究表明,大多数Lenke 1型和2型AIS患者STF术后长期随访中可以获得良好的腰弯自发性纠正(spontaneous lumbar curve cor-rection,SLCC)[3].但现有研究尚未对SLCC建立公认的统一评价指标,不同文献中往往选择SLCC矫正率[(术前腰弯Cobb角-末次随访腰弯Cobb角)/术前腰弯Cobb角]、SLCC矫正度数(术前腰弯Cobb角-末次随访腰弯Cobb角)以及末次随访时腰弯残余Cobb角等作为评价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末次随访 冠状面 长期随访 矫正 融合术 评价参数
下载PDF
改良外眦韧带缩短术联合矢式缝合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凌云 朱耀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外眦韧带缩短术联合矢式缝合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100例(141眼)退行性下睑内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59眼)行单纯矢式缝合术治疗,观察组5... 目的:观察改良外眦韧带缩短术联合矢式缝合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100例(141眼)退行性下睑内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59眼)行单纯矢式缝合术治疗,观察组57例(82眼)行改良外眦韧带缩短术和矢式缝合术联合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个月,观察并记录术后矫正率、双眼睑对称性和过矫率。结果:对照组术后矫正率77.97%、双眼睑对称86.05%、过矫率5.08%,观察组术后矫正率92.68%、双眼睑对称94.74%、过矫率2.44%。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矫正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双眼睑对称性、术后过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外眦韧带缩短术联合矢式缝合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确切,矫正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下睑内翻 改良外眦韧带缩短术 矢式缝合术 矫正 双眼睑对称性 并发症
下载PDF
后路微“八”式跨伤椎椎弓根钉植入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亮 母心灵 +1 位作者 杨玉春 王俊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25-129,共5页
目的对比2种后路短节段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胸腰段MagerlA型骨折37例,依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9例,采取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技术(伤椎以及伤椎上下各1椎体各植入2枚椎弓根钉),... 目的对比2种后路短节段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胸腰段MagerlA型骨折37例,依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9例,采取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技术(伤椎以及伤椎上下各1椎体各植入2枚椎弓根钉),治疗组18例,采取后路微"八"式跨伤椎椎弓根钉植入短节段固定技术,对比2种术式术前、术后、随访期(12~14个月)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AVH%)、椎体后缘高度百分比(PVH%)、矢状面指数(sagittal index,SI)及矫正率,以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功能评分及改善率、内固定失效率等,评价2种术式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AVH%矫正率高于对照组(P〈0.05),PVH%、SI、内固定失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JOA评分改善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出血量也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微"八"式跨伤椎椎弓根钉植入短节段固定技术是治疗胸腰段骨折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微“八”式植入 椎弓根钉 矫正 丢失
下载PDF
不同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视力健康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雨秀 王芝婕 +2 位作者 杜康 张云云 关宏宇 《中国公共卫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6-670,共5页
目的探究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现状,并与汉族地区中小学生比较,为制定不同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2020年陕西和宁夏地区15个县353所学校59189名中小学生为对象,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 目的探究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现状,并与汉族地区中小学生比较,为制定不同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2020年陕西和宁夏地区15个县353所学校59189名中小学生为对象,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不同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和视力矫正情况。结果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为28.86%、41.40%,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汉族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视力不良中小学生配镜率分别为8.04%、30.31%,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视力矫正率显著低于汉族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生、初中生、母亲经常在家、父亲受教育水平高的学生视力不良率和配镜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汉族地区视力不良学生配镜率在各种特征下都高于少数民族地区(P<0.001)。结论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和配镜率差异显著,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视力不良率较低,且矫正率更低,少数民族地区的视力矫正问题需得到关注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民族地区 视力不良 矫正 比较分析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存在椎体内裂隙与否两种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东方 卜保献 +1 位作者 郭晓辉 耿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80-383,共4页
1895年德国外科医生首次描述了一类特殊类型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表现为椎体的塌陷、进行性后凸畸形。多年来,这类骨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又称为椎体缺血性坏死、Kum... 1895年德国外科医生首次描述了一类特殊类型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表现为椎体的塌陷、进行性后凸畸形。多年来,这类骨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又称为椎体缺血性坏死、Kummell's病等。Kummell's病是一种慢性的、不能愈合的OVCF,其发生与骨折后椎体发生缺血坏死有关,多发生于轻微创伤后椎体持续的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后凸畸形 VERTEBRAL 后凸 末次随访 矫正 后缘高度 假关节形成 伤椎高度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不同侧凸方向的Lenke5型脊柱侧凸前路矫形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宗 朱泽章 +5 位作者 邱勇 王渭君 孙旭 刘臻 沙士甫 江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侧凸方向的Lenke5型脊柱侧凸前路矫形内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Lenke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按照侧凸方向分为左侧凸组(L组,n=38)和右侧凸组(... 目的:比较不同侧凸方向的Lenke5型脊柱侧凸前路矫形内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Lenke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按照侧凸方向分为左侧凸组(L组,n=38)和右侧凸组(R组,n=14),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上测量两组患者的如下参数:冠状面参数包括胸弯、胸腰弯/腰弯Cobb角及冠状面平衡等;矢状面参数有胸椎后凸角、胸腰段交界角、腰椎前凸角和整体矢状面平衡等。对两组病例的上述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两组的矫形疗效。结果:两组术前主弯Cobb角、主弯累及节段及代偿胸弯Cobb角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组、R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3.1±0.9年(2~4年)、2.7±0.8年(2.3年)。与L组相比,R组手术时间(208.8±41.4minVS.225.6±39.6min)及出血量(236.5+159.6mlVS.284.4±164.7m1)较多,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132和P=0.345)。L、R组腰弯平均矫正率分别为66.7%和64.4%(P=0.808),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率分别为4.6%和5.1%(P=0.992);L、R组胸弯平均矫正率分别为49.8%和47.7%(P=0.886),末次随访时平均矫正丢失率分别为13.4%和14.3%(P=0.759)。两组均无血管损伤及神经并发症.无1例发生内固定失败。L组术后2例患者发生远端Adding—on,1例患者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R组1例出现近端Adding-on。结论:前路胸腰弯/腰弯矫形融合术是治疗Lenke5型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且不同侧凸方向对矫形疗效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矫正 矫正丢失 疗效
下载PDF
成人退行性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洋 冯皓宇 席镭民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041-1045,共5页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指成年后由于椎间盘与小关节等不对称性退变引起的椎体侧方滑移、旋转以及半脱位,形成冠状面Cobb′s角〉10°的脊柱畸形[1]。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定义为冠状面Cobb′s角〉90&...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指成年后由于椎间盘与小关节等不对称性退变引起的椎体侧方滑移、旋转以及半脱位,形成冠状面Cobb′s角〉10°的脊柱畸形[1]。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定义为冠状面Cobb′s角〉90°、凸侧Bending位X线片矫正率〈3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硬性脊柱侧凸 侧方滑移 矫正 退变性 后凸 脊柱畸形 内固定 SCOLIOSIS 截骨术 经椎弓根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冠状面失平衡与矫正率和柔韧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岭志 彭焰 +3 位作者 梁安靖 叶伟 谌业光 黄东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25-1828,共4页
目的:分析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冠状面失平衡与主弯柔韧性和矫正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1月至2010年5月胸弯为主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67例患者,其中59例病例资料完整,男18例,女41例,年龄12~18岁,平均(14.... 目的:分析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冠状面失平衡与主弯柔韧性和矫正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1月至2010年5月胸弯为主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67例患者,其中59例病例资料完整,男18例,女41例,年龄12~18岁,平均(14.2±1.7)岁;随访时间6~13年,平均(8.1±1.3)年。根据末次随访冠状面平衡情况分为平衡组和失平衡组。平衡组53例,失平衡组6例。对比两组之间的年龄、手术技术、主弯Cobb角、柔韧性、矫正率和矫正率/柔韧性。结果:两组的年龄、手术技术、主弯Cobb角、柔韧性、矫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矫正率/柔韧性平衡组为1.40±0.34;失平衡组为1.91±0.32,P<0.01。结论:年龄、手术技术、主胸弯Cobb角、柔韧性、矫正率与术后冠状面失平衡并无明显联系,矫正率/柔韧性比值过大可能是导致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冠状面失平衡 柔韧性 矫正
下载PDF
ISOLA与TSRH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善松 李明 +3 位作者 朱晓东 倪春鸿 赵新刚 白玉树 《颈腰痛杂志》 2004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ISOLA及ISRH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分析各自相对通应症。方法在1997年9月至2002年3月份间分别应用ISOLA(28例)及TSRH(62例)技术治疗共9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对侧凸的矫正度、脊柱的平衡以及并发症等结果进行... 目的探讨应用ISOLA及ISRH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分析各自相对通应症。方法在1997年9月至2002年3月份间分别应用ISOLA(28例)及TSRH(62例)技术治疗共9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对侧凸的矫正度、脊柱的平衡以及并发症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obb角小于65度的患者,ISOLA组矫正率率为67%,TSRH组矫正率为62%;Cobb角大于65度的患者,ISOLA组矫正率为59%,TSRH组矫正率为40%。结论ISOLA及TSRH技术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行之有效的矫形内固定方法。对于脊柱侧凸角度超过65度,伴有脊柱侧后凸的患者,运用ISOLA技术矫正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术侧凸 ISOLA TSRH 矫正
下载PDF
舍努式矫形器压力面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丹 王楚怀 +1 位作者 赖建洋 许轶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75-777,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2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穿戴不同压力面积舍努式矫形器后的疗效,以期为临床设计、制作舍努式矫形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取T6以下椎体为顶椎的特发性脊柱侧凸青少年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穿戴跨度为3个椎体... 目的通过比较2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穿戴不同压力面积舍努式矫形器后的疗效,以期为临床设计、制作舍努式矫形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取T6以下椎体为顶椎的特发性脊柱侧凸青少年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穿戴跨度为3个椎体面积和5~6个椎体面积作为压力区域的舍努式矫形器,并测量装配前、后科布氏(Cobb)角和顶椎旋转角度以及穿戴矫形器后的疼痛指数。结果A组患者Cobb角的矫正率为17%,B组患者Cobb角的矫正率为2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顶椎旋转角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疼痛指数为5.00,B组为2.0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增大舍努式矫形器压力面积有利于提高脊柱侧弯患者矫正角度,并且能使患者穿戴更舒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舍努式矫形器 压力面积 矫正
原文传递
脊柱畸形综合矫治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建祥 姜延洲 +3 位作者 李素芝 卢兰勤 施明祥 吴之康 《武警医学》 CAS 1991年第2期12-15,共4页
我院骨科自1988年4月—1990年3月共收治脊柱畸形51例,其中32例采用综合矫治,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安全,合并症少,矫正率高。随诊4个月—2年,未出现严重合并症。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强直性脊柱炎17例(表1),男14例,女3例。年龄22—49岁,平均3... 我院骨科自1988年4月—1990年3月共收治脊柱畸形51例,其中32例采用综合矫治,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安全,合并症少,矫正率高。随诊4个月—2年,未出现严重合并症。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强直性脊柱炎17例(表1),男14例,女3例。年龄22—49岁,平均34.05岁。入院时胸腰椎后凸38°—110°,平均6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矫治技术 矫正 后凸 鲁氏棒固定 强直性脊柱炎 矫正 脊柱侧凸 严重合并症 脊柱生理弯曲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远端附加现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阿不都热西提·阿不都许库尔 买尔旦·买买提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631-1638,共8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最常见的脊柱畸形,矫形术后可并发远端附加现象。远端附加现象常伴有不理想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多见于选择性胸椎融合术后的患者,表现为主弯跨度向远端未融合椎体延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最常见的脊柱畸形,矫形术后可并发远端附加现象。远端附加现象常伴有不理想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多见于选择性胸椎融合术后的患者,表现为主弯跨度向远端未融合椎体延伸。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远端附加现象的定义为主弯下端椎向远端移动,主弯远端椎体数目增加且伴有远端融合椎下端第一椎体偏离骶骨中线增加5 mm以上或远端融合椎下第一椎间隙成角增加5°以上。远端附加现象发生的危险因素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远端融合椎的选择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由于外科医生的标准不同,远端融合椎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对此存在较大争议。远端附加现象的发生不是单个危险因素直接导致的结果,其他危险因素,包括骨骼成熟度、远端融合椎与骶骨中线的距离、L4倾斜分型、肩平衡、冠状面平衡、腰弯柔软度、主胸弯矫正率、远端融合椎旋转等。远端附加现象的进展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不得不进行支具治疗甚至手术翻修。目前关于术后远端附加现象进展以及手术翻修指征的文献报道甚少。本文针对AIS患者术后发生远端附加现象的危险因素、预防以及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柱畸形 远端融合椎 骶骨 矫正 危险因素 支具治疗 外科医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