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时代新工科——人工智能推动教育改革的实践 被引量:130
1
作者 李德毅 马楠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2,共5页
智能科学与技术,不但是工科门下新的一级学科,而且会向工科的所有学科和专业渗透,渗透也许不是惊天动地,而是润物无声,这种无声的柔软同样可成为推动新工科建设的核心驱动力。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的价值进一步提高,新工科建设应该与智能一... 智能科学与技术,不但是工科门下新的一级学科,而且会向工科的所有学科和专业渗透,渗透也许不是惊天动地,而是润物无声,这种无声的柔软同样可成为推动新工科建设的核心驱动力。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的价值进一步提高,新工科建设应该与智能一级学科的设置相呼应,新工科应该有新的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的核心课程应成为理工科为主体的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要尽快在试点院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研究中国智能人才的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实验平台、成果转化方法等,形成以"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为特色的工程教育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学科与技术 新工科 知行合一 学以致用
原文传递
“五育融合”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94
2
作者 李政涛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3-15,共3页
未来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整体式、体系化中的变革与发展新时代的中国基础教育,已经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内涵可以概括为“四化”:“现代化”,基础教育全面走向教育现代化;“体系化”,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 未来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整体式、体系化中的变革与发展新时代的中国基础教育,已经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内涵可以概括为“四化”:“现代化”,基础教育全面走向教育现代化;“体系化”,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科学化”,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走向“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生态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创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基础教育 变革与发展 教育质量观 五育 面向全体 知行合一 生态化 整体式
原文传递
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知行关系为例 被引量:67
3
作者 王艺霖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4,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探索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客观具体实际,对中国古代知行观作了进一步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具体表现在:内涵着眼于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探索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客观具体实际,对中国古代知行观作了进一步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具体表现在:内涵着眼于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相统一,使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外延扩展至广泛的治国理政实践;认识和实践主体侧重于党员干部、青年学子。习近平对中国古代知行观的"两创"实践,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做好"两创"的前提;培养文化自信,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认知,是做好"两创"的基础;完善价值表达,实现话语转换,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做好"两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知行 知行合一
原文传递
优秀教师在教学中的思维和行动特征探究 被引量:66
4
作者 陈向明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8-138,共11页
通过对北京市若干中小学教师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优秀教师表现出一种对教与学的整体性理解以及知行合一的行动样态,这些思维和行动特征组成了他们安身立命的个人哲学。中国教师本土的思维和行动特征需要得到学术界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更多重... 通过对北京市若干中小学教师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优秀教师表现出一种对教与学的整体性理解以及知行合一的行动样态,这些思维和行动特征组成了他们安身立命的个人哲学。中国教师本土的思维和行动特征需要得到学术界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更多重视,因为这是教师针对本校具体情境对外部变革理念进行"再情境化"的必然媒介。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需要更多整体性、情境化,甚至默会的校本专业学习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思维 教师行动 对教学的意义建构 整体性理解 实践推理 知行合一
原文传递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哲学观的思考 被引量:50
5
作者 王游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17,共6页
本文从教育历史演进的回溯和美国创业教育理念的探析,指出高等教育从社会生产边缘向社会生产中心回归是知行合一实现的进步,正是以知行合一哲学观建立起来的美国创业教育理念加快了知识产业化的进程,持续提升了美国的创新力。本文认为... 本文从教育历史演进的回溯和美国创业教育理念的探析,指出高等教育从社会生产边缘向社会生产中心回归是知行合一实现的进步,正是以知行合一哲学观建立起来的美国创业教育理念加快了知识产业化的进程,持续提升了美国的创新力。本文认为知行合一的实践教育哲学观应该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基础,建立师生间平等合作的共同体是落实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克服单一主体论分裂知与行的弊病,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可持续再生培养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合一 创新创业教育 实践教育哲学观 师生间平等合作
下载PDF
论儒家的实践智慧 被引量:47
6
作者 陈来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6-41,128,共6页
中国哲学的传统非常重视实践智慧,可以说,实践智慧一直是中国哲学的主体和核心。儒家自孔子以来,更是强调哲学作为实践智慧的意义。儒家哲学思想的特点是:突出人的实践智慧,而不突出思辨的理论智慧;儒家的实践智慧始终是强调以道... 中国哲学的传统非常重视实践智慧,可以说,实践智慧一直是中国哲学的主体和核心。儒家自孔子以来,更是强调哲学作为实践智慧的意义。儒家哲学思想的特点是:突出人的实践智慧,而不突出思辨的理论智慧;儒家的实践智慧始终是强调以道德为基础,从不脱离德性;同时,儒家的实践智慧又突出体现在重视修身成己的向度,亦即个人内心的全面自我转化;最后,儒家哲学思想总是强调实践智慧必须化为实践的行动,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智慧 儒家 中国哲学 哲学思想 自我转化 知行合一 强调 孔子
原文传递
“‘卓越计划’123模式”的创建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46
7
作者 王菁华 周军 +2 位作者 岳爱臣 杨泽慧 张新光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52,73,共7页
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和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多更好的国际化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适时推出是中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强有力的一步。本文研究了宁波工程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q... 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和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多更好的国际化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适时推出是中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强有力的一步。本文研究了宁波工程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23模式"方面的创建思路与实践路径,在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模式创新和特色培育,并呼吁工程教育应当成为全社会而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责任与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知行合一 123模式 3Ⅰ特质 课堂联动
原文传递
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知行合一”教学模式探析 被引量:44
8
作者 曹昱 《汉字文化》 2019年第19期56-57,共2页
在对'知行合一'词源进行阐释的基础上,解析'知'与'行'具有整体性、共时性和互动性。在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应用'知行合一'教学模式,形成以知导行,知行并进,知而必行的教学过程,为不断激发学生探讨环... 在对'知行合一'词源进行阐释的基础上,解析'知'与'行'具有整体性、共时性和互动性。在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应用'知行合一'教学模式,形成以知导行,知行并进,知而必行的教学过程,为不断激发学生探讨环境与发展问题提供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教育 知行合一 教学模式
原文传递
王阳明哲学的实践本质——以“知行合一”为中心 被引量:42
9
作者 董平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20,共7页
"知行合一"说是王阳明哲学的核心命题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其文本来源。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表现为不同内涵层面,具有极其明显的实践性特征,本质上是一种"实践哲学",而与所谓"主观唯心主义"... "知行合一"说是王阳明哲学的核心命题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其文本来源。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表现为不同内涵层面,具有极其明显的实践性特征,本质上是一种"实践哲学",而与所谓"主观唯心主义"无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知行合一 实践哲学
下载PDF
深刻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价值意蕴 被引量:40
10
作者 冯刚 张欣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84,2,共8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着力推动'八个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思...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着力推动'八个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对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进中加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 知行合一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下载PDF
论道德—形上学的能力之知——基于赖尔与王阳明的探讨 被引量:39
11
作者 郁振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41,205-206,共20页
在当代西方哲学理智主义和反理智主义之争的背景下,考察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和致良知说,可以发现其核心在于道德的能力之知。立足于赖尔能力之知概念之活动/行动、智力和能力三层规定来分析,道德的能力之知既是一种关于道德规范的实施性... 在当代西方哲学理智主义和反理智主义之争的背景下,考察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和致良知说,可以发现其核心在于道德的能力之知。立足于赖尔能力之知概念之活动/行动、智力和能力三层规定来分析,道德的能力之知既是一种关于道德规范的实施性知识,须以身心一体的躬行实践来表达,也表现为一种既稳定一贯又活泼灵动的实践智慧。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和致良知说与万物一体的思想相贯通、相交织,在万物一体的道德的形上学的构架内,道德的能力之知被进一步提升为道德—形上学的能力之知。作为实践智慧—形上智慧,道德—形上学的能力之知不仅指向人类道德领域,而且指向作为道德共同体的整个宇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之知 知行合一 实践智慧 道德的形上学
原文传递
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 被引量:37
12
作者 汤一介 《中国社会科学》 1984年第4期73-83,共11页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真、善、美的观点集中体现在"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这三个命题之中。在三者的关系中,"天人合一"是最根本的,而"知行合一"、"情景合一&q...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真、善、美的观点集中体现在"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这三个命题之中。在三者的关系中,"天人合一"是最根本的,而"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是从"天人合一"派生出来的。在对这三个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详细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特点,即空想的理想主义、实践的道德观念、求统一的思维方式、直观的理性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天人合一 知行合一 情景合一 理性主义 中国古代思想 理想主义 理想社会 思维方式 天道
原文传递
知行合一 经世致用——德国法学教育再述 被引量:37
13
作者 郑永流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101,共14页
关键词 知行合一 法学教育 德国 经世致用 法律专业 律师事务所 法律工作者 毕业证书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儒家责任心理思想探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任亚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21-1228,共8页
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建构的责任心理观不同,传统儒家以"天人合契"思想为主旨,强调在关系伦理的价值体系中探求责任心理的现实定位,从而形成了一种以朴素的血缘亲情为基础,以"孝悌"为核心,外推"礼义"... 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建构的责任心理观不同,传统儒家以"天人合契"思想为主旨,强调在关系伦理的价值体系中探求责任心理的现实定位,从而形成了一种以朴素的血缘亲情为基础,以"孝悌"为核心,外推"礼义"以至人类社会与自然的责任心理观。它视"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敬德保民"的王道信念、"心忧天下"的忧患意识为核心内容,主张以个人为起点,经由"诚""敬"的主观修养、"知行合一"的力行实践,并辅以外在刑罚约戒,达致"克己让人"的为他责任人格。责任心理思想是传统儒家学说"上本天道、下理人情",融贯道德理想于人伦日用的中心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责任心理 天人合契 礼义 知行合一
下载PDF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 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被引量:30
15
作者 新华社 《党建》 CSSCI 2019年第3期4-5,共2页
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3月1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 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3月1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合一 理论修养 青年干部培训班 国家行政学院 优秀年轻干部 中共中央总书记 中央党校 理想信念
原文传递
知行合一: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的历程 被引量:29
16
作者 张和清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5年第4期98-103,共6页
梳理社会工作的历史文献,人们会发现无论是临床社会工作,还是社区社会工作,都是"做出来的"。基于实践性是社会工作的本质属性这一特点,文章阐明行动研究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历程:第一,社区实践的感受力是从事社会... 梳理社会工作的历史文献,人们会发现无论是临床社会工作,还是社区社会工作,都是"做出来的"。基于实践性是社会工作的本质属性这一特点,文章阐明行动研究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历程:第一,社区实践的感受力是从事社会工作的开始或行动研究的起点,更是持续推动专业实务和行动研究的原动力;第二,社会学的想象力是建立在实践感基础上的理性分析能力,包括改变现实的行动力;第三,知行合一,并不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单一循环,而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结合作者十余年农村减贫社会工作的经验,作者特别强调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力不仅将个人生活与我们身处的社会联结起来进行历史的批判性思考,而且为个人战胜日常生活的困扰提供了无尽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合一 社会工作 行动研究 社会学想象力
下载PDF
意向与行动——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哲学阐释 被引量:29
17
作者 方旭东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137,共7页
"知行合一"被看作王阳明标志性的哲学观点之一。王阳明有关知行合一的思想比较复杂,它由很多命题构成。文章着重讨论知行合一这个命题所包含的一个一般性的哲学问题:在道德行动中,意向与行动究竟是什么关系?通过逐一分析王阳... "知行合一"被看作王阳明标志性的哲学观点之一。王阳明有关知行合一的思想比较复杂,它由很多命题构成。文章着重讨论知行合一这个命题所包含的一个一般性的哲学问题:在道德行动中,意向与行动究竟是什么关系?通过逐一分析王阳明的相关论述:好恶属行,念动是知亦是行,意是行之始,知是行之始,我们发现,在意向与行动的关系问题上,王阳明的理解已经涉及作为行动的意向、作为善良意志的意向这些层面。前者有将有意识的行动与用以行动的意向融合的倾向,后者则注意到意向与意欲或意愿的联系。由于王阳明在使用"意"这个名词时并未自觉地意识到其不同面向,在其论述中产生了一定的混乱或自相矛盾。王阳明的思路是:假设人都有行善的善良意愿,从而使得行善就变成听从或顺应自己内心召唤的简单之事,对于当代道德哲学、行动哲学的相关讨论不无启发,也许行动的最终源泉既不是理性计算,也不是感性冲动,而在于行动者固有的美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知行合一 意向 行动 美德
下载PDF
强化知行合一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被引量:23
18
作者 谢四平 《湖南社会科学》 2005年第3期152-154,共3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和形式。知行不一、知行脱节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切实强化知行合一,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知行合一 社会实践 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课程开发关键:结构问题 被引量:28
19
作者 姜大源 《世界教育信息》 2018年第21期53-54,共2页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学校则是课程的重要供给者。在课程的应用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知行合一,这一点在职业教育领域体现为——课程的供给者不仅仅为学校,还可以是有资格的企业;课程的内容不仅仅局...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学校则是课程的重要供给者。在课程的应用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知行合一,这一点在职业教育领域体现为——课程的供给者不仅仅为学校,还可以是有资格的企业;课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和学习,还包含许多实践方面的内容。与普通教育不同的是,职业教育中一定要有跨界课程,跨界代表合作,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构建课程模式的过程中,思考方式不能仅仅是单向的,企业可以对学校提出要求,学校亦可以对企业提出的要求作出反馈,从而不断完善课程建设,形成良性的课程生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开发 结构问题 学校教育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知行合一 教育领域 普通教育
下载PDF
“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被引量:28
20
作者 石国亮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25,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中国青年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绘制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使当代青年遇见最好的机遇。青年必将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全程参与者和创造者,同时也是见证者和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中国青年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绘制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使当代青年遇见最好的机遇。青年必将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全程参与者和创造者,同时也是见证者和受益者。这不仅是因为国家发展的黄金周期与人生发展的黄金周期完全吻合,更在于青年的特质与新时代的特征完全契合。从应然和实然相统一的角度看,青年要真正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必须依赖外部环境的系统支持和个人自身的努力。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中央名义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使青年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党管青年"的原则和"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青年自身应保持对理想信念的激情和执著,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敢于做先锋,特别是要坚持知行合一,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新青年 伟大梦想 创造者 知行合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