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矫治下颌前突:相关下颌支的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905-3909,共5页
背景: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是矫治下颌骨畸形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最初提出的改进方法大多是依据临床的观察和经验,可用于下颌支矢状骨劈开借鉴的解剖数据非常有限,近20年来,此类解剖学研究日渐增多。目的:全面了解与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相... 背景: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是矫治下颌骨畸形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最初提出的改进方法大多是依据临床的观察和经验,可用于下颌支矢状骨劈开借鉴的解剖数据非常有限,近20年来,此类解剖学研究日渐增多。目的:全面了解与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相关的下颌支的形态学研究的方法,明确目前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相关研究的进展。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计算机Medline数据库1991至2011年收录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相关研究的进展。结果与结论:共纳入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相关文章共计26篇。与下颌支矢状骨劈开骨切开位置密切相关的下颌小舌区域骨松质的分布情况、与劈开过程相关的下颌管与颊侧骨皮质之间骨松质的分布以及与固定过程相关的下颌管在角部及角前部的定位和走向,是下颌支矢状骨劈开避免并发症的关键问题。针对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手术过程,制定出术前CT检查的具体项目,依据所测量的数值指导临床操作,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解剖学测量的基础研究能更大程度地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下颌前突 劈开 并发症 下颌支 下颌小舌 骨松质 下颌管 下牙槽神经
下载PDF
骨性下颌前突患者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后咀嚼肌的肌电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巨峰 潘昱 +3 位作者 冼淡 王洋 李金 劳均平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3期47-49,共3页
目的评价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BSSRO)对骨性Ⅲ类患者咀嚼肌肌电的变化。方法选取12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例正常为对照组,运用BioEMGⅡ八道表面机电仪测定双侧颞肌、咬肌、二腹肌在下颌不同功能运动时的肌电幅值。运... 目的评价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BSSRO)对骨性Ⅲ类患者咀嚼肌肌电的变化。方法选取12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例正常为对照组,运用BioEMGⅡ八道表面机电仪测定双侧颞肌、咬肌、二腹肌在下颌不同功能运动时的肌电幅值。运用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前咀嚼肌电位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的咀嚼肌电位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但部分数值尚未恢复正常。结论骨性下颌前突患者术前咀嚼肌功能弱于对照组,BSSRO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咀嚼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图 劈开 咀嚼肌
原文传递
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矫正术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敏 归来 +5 位作者 张智勇 吕长胜 黄绿萍 牛峰 金骥 刘剑锋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6年第6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入路不同术式矫正下颌角肥大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应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矫正60例中重度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外侧骨板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10例轻中度下颌角肥大,通过X线头影测量评价疗效。结果下颌角弧形截骨组:术后下颌角角... 目的探讨经口内入路不同术式矫正下颌角肥大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应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矫正60例中重度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外侧骨板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10例轻中度下颌角肥大,通过X线头影测量评价疗效。结果下颌角弧形截骨组:术后下颌角角度为(129.491±6.277)°,下颌平面角角度为(34.447±5.068)°,下颌升支后缘切线与前颅底平面的前下交角角度为(92.702±5.520)°,面下部宽度为(10.797±0.688)c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近于正常人群。下颌角外侧板矢状劈开截骨组:术后面下部宽度为(11.200±0.675)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颌角角度为(123.444±3.468)°,下颌平面角为(30.444±3.664)°,下颌升支后缘切线与前颅底平面的前下交角为(95.333±3.00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容貌较术前均有明显改观,无下齿槽神经损伤、下颌骨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下颌角肥大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截骨方法,可有效矫治下颌角肥大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口内入路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 下颌角外侧骨板劈开截骨术
原文传递
下颌角嚼肌肥大畸形的口内入路手术矫治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自力 王兴 +3 位作者 张熙恩 伊彪 梁成 王晓霞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5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口内入路的不同术式矫正下颌角嚼肌肥大畸形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 采取口内入路手术共矫治123例,男20例,女103例。基本术式:Ⅰ.嚼肌成形术;Ⅱ.下颌角三角形去骨术;Ⅲ.改良下颌角矢状劈开去骨术。手术组合:单纯Ⅰ,4例;... 目的 探讨采用口内入路的不同术式矫正下颌角嚼肌肥大畸形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 采取口内入路手术共矫治123例,男20例,女103例。基本术式:Ⅰ.嚼肌成形术;Ⅱ.下颌角三角形去骨术;Ⅲ.改良下颌角矢状劈开去骨术。手术组合:单纯Ⅰ,4例;单纯Ⅱ,16 例;Ⅰ+Ⅱ,56 例;单纯Ⅲ,19例;Ⅲ+Ⅰ,9例;Ⅲ+Ⅱ,12例;Ⅲ+Ⅱ+Ⅰ,7例。69例患者同期行水平截骨颏成形术。结果 所有患者面下部宽度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容貌较术前明显改观。无面神经和下齿槽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根据患者畸形的程度采用口内入路的不同术式组合,可有效矫治各类下颌角嚼肌肥大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畸形 嚼肌 手术矫治 下颌角劈开去骨术 水平截骨颏成形术 下齿槽神经损伤 口内入路 适应证 优缺点 术式 三角形 单纯 患者 并发症 面神经 组合 术前
原文传递
骨性Ⅲ类错[牙合]伴骨性偏颌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被引量:14
5
作者 米雁领 西文琼 +1 位作者 邓延伟 张凡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91-395,共5页
本文介绍1例骨性Ⅲ类错[牙合]伴骨性偏颌患者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过程。患者女性,因下颌偏10年就诊;临床诊断为凹面型、面部偏斜,安氏Ⅲ类、骨性Ⅲ类错[牙合]。根据美学目标设计治疗方案,术前正畸在三维方向上充分去除牙齿代偿,为手术... 本文介绍1例骨性Ⅲ类错[牙合]伴骨性偏颌患者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过程。患者女性,因下颌偏10年就诊;临床诊断为凹面型、面部偏斜,安氏Ⅲ类、骨性Ⅲ类错[牙合]。根据美学目标设计治疗方案,术前正畸在三维方向上充分去除牙齿代偿,为手术提供充足的空间。正颌手术采取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术+下颌骨矢状劈开术。术后正畸进一步进行牙列精细调整及保持。治疗结束后获得满意的功能和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Ⅲ类错[牙合] LefortⅠ型截骨术 正颌手术 美学效果 劈开 临床诊断 安氏Ⅲ类
原文传递
手术优先模式治疗AngleⅢ类牙颌畸形185例临床回顾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斌 王怀良 +11 位作者 丁榆德 李秉航 倪健 陈丽丹 席理 黄庆华 双琨 张智勇 滕利 归来 孙晓梅 祁佐良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2-431,共10页
目的探索手术优先模式正颌正畸联合序列治疗AngleⅢ类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就诊的185例Angle Ⅲ类牙颌畸形病例,根据X线头影测量结果及面型特征分为3种类型。①Ⅰ型:下颌前突或偏突畸形;②Ⅱ型:... 目的探索手术优先模式正颌正畸联合序列治疗AngleⅢ类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就诊的185例Angle Ⅲ类牙颌畸形病例,根据X线头影测量结果及面型特征分为3种类型。①Ⅰ型:下颌前突或偏突畸形;②Ⅱ型:上颌后缩并下颌前突畸形;③Ⅲ型:磨牙轻度近中错FDA1、前牙対刃或轻度反FDA1、或前牙覆FDA1覆盖正常但面中部轻度凹陷。全部采用先正颌、后正畸的治疗模式,术前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模拟设计,针对不同类型选择手术方式。Ⅰ型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式; Ⅱ型采用Le Fort Ⅰ上颌截骨同期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式; Ⅲ型采用下颌根尖下截骨术式配合上颌前牙正畸或同期行梨状孔四周生物材料植入充填术。术后2周所有患者均行术后快速正畸治疗6~12个月。分析患者术前、术后7 d、正畸完成后的X线片标记点测量数据。 结果所有患者整体疗程时间缩短,容貌面型显著改善,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咀嚼功能及颞颌关节功能良好。未出现重度感染、骨质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术中骨折6例(3.24%),即刻钛板固定;下牙槽血管神经束损伤2例(1.1%);术后暂时性开颌19例(10%),经术后颌间牵引1个月消除。其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经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硬、软组织测量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手术优先模式治疗后的颌骨、牙齿咬合关系的稳定性与传统常规正颌外科模式相近,在术后6个月以上的随访中,SNB角、ANB角平均复发率约为22%、19.8%,复发角度小于2°。 结论先手术后正畸的手术优先治疗模式可以作为多数Angle Ⅲ类牙颌畸形的治疗方法,但要注意适应证和手术术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优先模式 安氏Ⅲ类错[牙合] 下颌前突 劈开截骨术 勒福Ⅰ型截骨术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在下颌前突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明 柴岗 李青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制备头颅三维模型预塑形钛板,辅助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sagittal splint ramous osteotomy,SSRO)治疗下颌前突畸形,防止髁状突移位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12例下颌前...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制备头颅三维模型预塑形钛板,辅助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sagittal splint ramous osteotomy,SSRO)治疗下颌前突畸形,防止髁状突移位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12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19~35岁,平均25.6岁。均为Angle Ⅲ类错颌。术前经螺旋CT扫描并重建数据后,采用Z Corp快速成型打印机,以快速成型粉打印头颅三维模型。在下颌骨模型上施行SSRO,以颌板固定远心端骨段的位置,在骨块移动至理想位置后,塑形钛板连接远、近骨段。术中使用预塑形钛板指导骨块移动和固定。结果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顺利完成头颅三维模型制作及钛板预塑形;根据钛板形状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共放置24块钛板,均达完全贴附。术后6周CT三维重建检查示,与术前比较髁状突无位置改变。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平均10.6个月。患者面部比例协调、左右对称,下颌前突畸形均明显改善,牙颌关系稳定,颞颌关节区无不适症状,张口、咀嚼功能良好。 结论SSRO 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制备头颅三维模型预塑形钛板,在术中能起到导板作用,指导骨块移动,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精确性,显著降低了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下颌前突畸形 下颌骨升支劈开 预塑形钛板
原文传递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对下牙槽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程波 东耀峻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29-231,共3页
关键词 下颌升支劈开截骨术 下牙槽 神经功能 电生理 正颌外科技术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对颞下颌关节影响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岩 孙丽艳 +1 位作者 李志媛 刘奕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99-302,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TMJ)变化。方法选择2002—2010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采用正畸治疗加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BSSRO)的正畸-正颌...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TMJ)变化。方法选择2002—2010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采用正畸治疗加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BSSRO)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案,分别在BSSRO术前、术后1个月、矫治结束时拍摄标准薛氏位片,采用Cohlmia测量法对关节片进行关节间隙及关节窝形态测量,观察髁突位置及关节形态的变化。结果 (1)关节间隙变化: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双侧关节各间隙均明显变大(P<0.05);矫治结束后关节间隙测量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髁突位置和关节窝形态变化:术后1个月髁突位置与术前比较,矢状向髁突位置后移,垂直向髁突位置下移。矫治结束后与术前比较,髁突位置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关节窝形态的指标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矫治结束后三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0例患者中治疗前9例有关节弹响,治疗后5例弹响消失,术前无关节弹响者术后均未出现弹响,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出现关节疼痛及开口受限。结论 (1)BSSRO术后1个月关节间隙增大,髁突位置稍偏后,矫治结束后恢复正常。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未引起关节窝形态的改变。(2)所有患者均未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且部分患者治疗后关节弹响消失,提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能对TM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双侧下颌升支劈开截骨术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
原文传递
下颌前突畸形的正颌外科矫治 被引量:7
10
作者 艾伟健 薛国初 周会喜 《广东牙病防治》 2002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总结正颌外科矫治下颌前突畸形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 32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进行了正颌外科手术 ,其中 12例行双侧SSRO ,4例行双侧IORO ,10例行双侧IVRO ,5例行上下颌前部根尖下截骨 ,1例行下颌骨体部截骨。同期搭配施行水平截骨... 目的 总结正颌外科矫治下颌前突畸形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 32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进行了正颌外科手术 ,其中 12例行双侧SSRO ,4例行双侧IORO ,10例行双侧IVRO ,5例行上下颌前部根尖下截骨 ,1例行下颌骨体部截骨。同期搭配施行水平截骨颏成形术 12例 ,畸形涉及上颌骨行LeFortⅠ型截骨 9例。结果  32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术后外观及功能均获得满意效果 ,并发症有术后下颌前突轻度复发 4例 ,明显复发 1例 ,下颌骨升支骨折一侧 1例 ,下牙槽神经一侧断离 1例。结论 随访结果显示应用IVRO、SSRO等术式治疗下颌前突畸形只要术式选择及操作得当 ,能获得较满意效果。文中就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 正颌外科 下颌升支斜形截骨术 IORO 垂直截骨术 IVRO 劈开 SSRO 术式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改良牵引成骨术整复半侧颜面短小畸形及疗效评估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斌 李秉航 +2 位作者 丁榆德 倪健 黄庆华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708-712,共5页
目的探讨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应用结合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的改良内置式牵引成骨技术,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术前进行数字化手术模拟,明确下颌神经管与恒牙胚的位置,设计截骨线及牵引器固定位置。术中根据方... 目的探讨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应用结合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的改良内置式牵引成骨技术,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术前进行数字化手术模拟,明确下颌神经管与恒牙胚的位置,设计截骨线及牵引器固定位置。术中根据方案,采用改良的截骨术式进行截骨,即刻进行牵引,术后进行快速牵引,直至达到预期的延长效果。术后复查CT,进行面部三维重建和软组织三维扫描,测量健、患侧骨组织及软组织数据,并对手术前后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10例患者术后面部垂直方向的对称性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牙平面较术前趋于水平,未发生神经及牙胚损伤等并发症;外观及咬功能基本正常,术后患侧下颌升支长度及厚度比术前明显增加,骨组织及软组织对称性改善明显。结论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行牵引成骨的方法,能提高手术安全性,避免损伤神经及牙胚,并且能加快牵引速率,缩短疗程,并发症较少,能够安全有效地矫治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颌骨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 劈开截骨术 牵引成骨 计算机辅助设计 数字化3D打印
原文传递
现代正颌外科基本手术及操作要点 被引量:7
12
作者 伊彪 王兴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共3页
关键词 正颌外科 手术 牙颌面畸形 首创 外科矫治 下颌升支劈开截骨术 血运 基础研究成果 历史 学者
原文传递
与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相关的下颌管解剖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华泽权 刘妍琼 +2 位作者 宋九余 陈志洪 佟浩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44-445,共2页
目的 研究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走行和位置关系 ,为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提供指导。方法选用 30具完整的干燥下颌骨标本 ,分别在第二磨牙远中的垂直线 ,磨牙后三角尖至下颌角连线及下颌孔下 3mm呈冠状锯开下颌骨 ,观察测量下颌管的... 目的 研究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走行和位置关系 ,为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提供指导。方法选用 30具完整的干燥下颌骨标本 ,分别在第二磨牙远中的垂直线 ,磨牙后三角尖至下颌角连线及下颌孔下 3mm呈冠状锯开下颌骨 ,观察测量下颌管的解剖位置。结果 下颌管是下颌骨的骨松质内较薄的骨密质骨管。下颌管在下颌第二磨牙后缘切面的位置靠内侧型占 87% ,中间型占 13% ;在连线切面的位置内侧型占 92 % ,中间型占8% ;在下颌孔下 3mm平面内侧型占 98% ,外侧型占 2 %。越接近下颌孔 ,颊侧骨皮质越厚。结论 了解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位置及比邻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管 解剖 下颌升支劈开截骨术 下牙槽神经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正畸快速建立咬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晓梅 滕利 +4 位作者 王玉华 李风 张智勇 吕长胜 归来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建立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患者咬合关系的方法。方法:37例术前未做正畸治疗的下颌前突患者,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第2日即开始用固定矫治器快速正畸,利用带钩方丝托槽行颌间牵引建立咬合。结果:3~7个月内患者基本上建立正... 目的:探讨快速建立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患者咬合关系的方法。方法:37例术前未做正畸治疗的下颌前突患者,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第2日即开始用固定矫治器快速正畸,利用带钩方丝托槽行颌间牵引建立咬合。结果:3~7个月内患者基本上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恢复咬合功能。结论:!下颌前突患者行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立即开始正畸治疗可以快速建立咬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下颌劈开 咬合关系 下颌前突
下载PDF
下颌支矢状劈开术与下颌管位置关系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柯国平 戴冀斌 +1 位作者 周新华 黄文铎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0年第3期175-176,共2页
目的 :研究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重要行径和位置关系。方法 :选用带软组织 5 0具完整的头颈标本 ,分别在下颌第三磨牙后缘的垂直线、磨牙后三角尖至下颌角连线呈额状位锯开下颌骨 ,观察下颌管的解剖。结果 :下颌管是下颌骨的骨松质内形成... 目的 :研究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重要行径和位置关系。方法 :选用带软组织 5 0具完整的头颈标本 ,分别在下颌第三磨牙后缘的垂直线、磨牙后三角尖至下颌角连线呈额状位锯开下颌骨 ,观察下颌管的解剖。结果 :下颌管是下颌骨的骨松质内形成较薄的骨密质骨管。下颌管在下颌骨第三磨牙后缘切面的位置靠内侧型占 90 % ,中间型占 10 % ;在连线切面的位置靠内侧型占 84% ,中间型占 16 %。结论 :了解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重要毗邻关系 ,可以减少因下牙槽神经损伤造成口裂以下粘膜和皮肤的感觉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支劈开 下颌管 下牙槽神经 解剖学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髁突和下颌角横向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晓红 周彦恒 梁成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观察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下颌骨近心骨段的横向变化及长期稳定性。方法对42例行双颌手术+坚固内固定治疗的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术前、术后一周以及术后12个月以上的后前位头颅定位片进行描记、定点测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 目的观察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下颌骨近心骨段的横向变化及长期稳定性。方法对42例行双颌手术+坚固内固定治疗的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术前、术后一周以及术后12个月以上的后前位头颅定位片进行描记、定点测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角间距及髁突间距在术中分别增加了4.04mm(P<0.01)和2.11mm(P<0.01);在术后观察期,二者分别减小了1.45mm(P<0.01)和1.80mm(P<0.01);下颌角间距术中增宽量越大,观察期减小的幅度越大。结论经过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下颌骨远心骨段后,下颌骨近心骨段在横向上发生了一定的移位,后前位头颅定位片上表现为下颌角间距及髁突间距的明显增加;在平均20个月的观察期内,二者有不同程度的回复,下颌角间距较术前呈明显的净增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支劈开截骨术 近心骨段 后前位头颅定位片
下载PDF
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坚固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尹翰文 林娜 +1 位作者 关键 张国梁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目的: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应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螺旋CT断层扫描技术及Ansys有限元软件,在计算机上建立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可吸收板和钛板坚固内固... 目的: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应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螺旋CT断层扫描技术及Ansys有限元软件,在计算机上建立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可吸收板和钛板坚固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4种固定方法在3种咬合状态内固定系统的应力以及骨劈开处的位移,比较固定效果以及不同咬合状态下对固定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在相同咬合状态下,骨劈开处的最大位移基本相似。内固定系统的最大应力值为钛板大于可吸收板,双板大于单板,双板中上板大于下板。相同固定方式下,内固定系统的最大应力值及骨劈开处的最大位移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前牙咬合、前磨牙咬合、磨牙咬合。结论:双板固定时的应力遮挡作用大于单板固定。坚固内固定板材料对应力遮挡有影响,钛板的应力遮挡作用大于可吸收板。单板固定时位置应偏上缘,前牙咬合对内固定系统的不良影响较大,应尽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下颌支劈开 有限元分析 坚固内固定 生物力学 应力遮挡
下载PDF
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8
作者 袁灏 沈国芳 王旭东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其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设置性别、远心骨段移动距离、下牙槽神经暴露情况3组变量,对随访时间达术后24周的19例37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患者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情况进... 目的:探讨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其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设置性别、远心骨段移动距离、下牙槽神经暴露情况3组变量,对随访时间达术后24周的19例37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患者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情况进行研究。使用触觉检查、痛觉检查和两点辨别觉检查3种检查方法,参照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观察在不同变量值的情况下,术后4周、12周、24周下唇感觉功能的变化。使用SAS6.12统计软件包,进行多个样本率的χ2检验,了解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的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性别差异对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程度无显著影响(P>0.05)。下牙槽神经暴露者的术后下唇感觉优秀恢复率为25.0%,非暴露者为96.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远心骨段后退幅度<6mm者,下唇感觉优等恢复率为100.0%,下颌骨远心骨段后退幅度≥6mm者为6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完全暴露下牙槽神经以及大幅度的下颌远心骨段后退会显著增加术后下唇感觉障碍的程度。在手术方案的设计中,将下颌后退幅度控制在6mm以内是比较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支劈开截骨术 感觉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及其矢状截骨线对面部轮廓的美学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伟 李祖兵 +1 位作者 东耀峻 杨学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分析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及其矢状截骨线对下颌骨近心骨段横向位移的改变,探讨手术设计和操作对面部轮廓的美学考虑。方法:20例行SSRO后退术的下颌前突患者,手术前1周(Tl)、术后1周(T2)和6月(T3)分别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对相关软... 目的:分析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及其矢状截骨线对下颌骨近心骨段横向位移的改变,探讨手术设计和操作对面部轮廓的美学考虑。方法:20例行SSRO后退术的下颌前突患者,手术前1周(Tl)、术后1周(T2)和6月(T3)分别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对相关软硬组织变化进行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下颌升支上段间宽度改变不明显,升支外展角有所增大,1~3月内下颌角间距增加较明显(平均3.59mm),6~12月后恢复较大,总体上有一定增加(1.51mm);且增加量与下颌骨矢状截骨线在冠状面上所成角度负相关,与下颌后退量无关。结论:SSRO后退术对近心骨段和髁突造成一定移位,面下宽度有所增加,不规则的矢状截骨线会加大这种改变。手术操作应尽可能减少这种不利影响,并可结合患者的审美要求和容貌特征进行面部轮廓的手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劈开截骨后退术 面下宽度 面部轮廓 截骨线 美学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屈振宇 王茜 +3 位作者 丰鑫 绳兰兰 马卫东 曲卫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4-508,共5页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O)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19~35岁,平均23.5岁)下颌发育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BSSO(Hunsuck模式,64侧),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锥形...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O)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19~35岁,平均23.5岁)下颌发育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BSSO(Hunsuck模式,64侧),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并建立下颌骨3D模型,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下颌骨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截骨导板。64侧手术分别由年轻主治医师或具有丰富正颌手术经验的专家(主任医师)使用或不使用截骨导板来完成,对各组完成下颌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的时间进行计时。术后复查CBCT并按照LSS(lingual split scale)分类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口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各组完成下颌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59,P0.05)。尽管所有64侧手术均按照标准方式进行,仅有59.38%(38/64)的骨折线遵循标准Hunsuck骨劈开线,21.88%(14/64)骨折线累及下颌神经管,其余18.75%(12/64)是其他方式。经列联表分析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发现,截骨导板的使用影响舌侧骨劈开线的方式(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能够帮助年轻医师更快更好地完成BS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双侧下颌升支劈开截骨术 锥形束CT 快速成型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