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瞬时表达体系研究1个白木香倍半萜合酶的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8
1
作者 赵文婷 魏建和 +2 位作者 孟冬 刘晓东 高志晖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379-3385,共7页
目的研究1个白木香倍半萜合酶(ASS)的亚细胞定位,确定其功能区域,并比较3种瞬时表达体系在亚细胞定位研究中的优劣。方法从白木香愈伤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特异引物RT-PCR方法克隆倍半萜合酶ASS基因,并连接于pEZS-NL载体和pFGC5941GFP... 目的研究1个白木香倍半萜合酶(ASS)的亚细胞定位,确定其功能区域,并比较3种瞬时表达体系在亚细胞定位研究中的优劣。方法从白木香愈伤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特异引物RT-PCR方法克隆倍半萜合酶ASS基因,并连接于pEZS-NL载体和pFGC5941GFP改造载体上,分别构建pFGC5941-GFP-ASS、pEZS-NL-ASS-GFP 2种植物表达载体,分别利用根癌农杆菌侵染烟草叶片、基因枪轰击洋葱表皮细胞、PEG转化白木香原生质体3种技术进行瞬时转化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表达出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在烟草叶片表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及白木香原生质体中,融合蛋白绿色荧光均能被观察到。ASS基因与GFP的融合蛋白产物在烟草叶片中定位于胞质,在洋葱表皮中定位于胞质和细胞核,白木香原生质体中定位于胞质和质体。结论 ASS基因在白木香原生质体胞质及质体定位;对3种体系的结果比较表明,应用不同体系研究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这可能与同源或异源表达的植物细胞的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倍半萜合酶 亚细胞定位 瞬时表达技术 RT-PCR
原文传递
利用瞬时表达技术分析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CAF1、BI-1和DAD1的功能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瑜晖 辛明明 +6 位作者 宋娜 彭福祥 唐华山 李映辉 倪中福 解超杰 孙其信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32,共5页
利用小麦离体叶片瞬时表达技术分析了3个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CAF1、BI-1和DAD1的功能。根据小麦响应白粉菌侵染的差异表达基因芯片检测结果,筛选出表达差异的抗病相关基因CAF1和BI-1,并挑选与植物程序性死亡相关的基因DAD1,将克隆到的... 利用小麦离体叶片瞬时表达技术分析了3个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CAF1、BI-1和DAD1的功能。根据小麦响应白粉菌侵染的差异表达基因芯片检测结果,筛选出表达差异的抗病相关基因CAF1和BI-1,并挑选与植物程序性死亡相关的基因DAD1,将克隆到的这3个小麦基因全长ORF序列构建入超表达载体pAHC25中,利用瞬时表达技术检测目标基因和GUS基因共转化的阳性小麦叶片表皮细胞中白粉菌成功侵入并形成吸器的细胞比例(侵入频率),研究目标基因的超表达后对白粉菌入侵及吸器形成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CAF1基因在感病小麦品种叶片中的瞬时表达,对白粉病侵入和吸器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侵入频率为(37.37±3.2)%,对照为(54.75±0.6)%),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表达细胞对白粉菌的抗性;表达DAD1基因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白粉菌吸器的形成(侵入频率为(57.34±1.1)%,对照为(50.93±1.3)%);而在感病叶片中表达基因BI-1对白粉菌吸器形成没有明显影响(侵入频率为(54.31±1.7)%,对照为(52.37±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菌 瞬时表达技术 CAF1基因 BI-1基因 DAD1基因
下载PDF
烟草瞬时表达技术的多途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吴荣荣 汪阳忠 +4 位作者 潘晓璐 倪琪 杨亚仑 郭永峰 张增林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20,共7页
烟草瞬时表达是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式将目标基因导入烟草,短时间内获得目的重组蛋白质的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微生物发酵和动物细胞表达体系,烟草瞬时表达系统具有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成本相对较低以及安全性好等优势。本文... 烟草瞬时表达是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式将目标基因导入烟草,短时间内获得目的重组蛋白质的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微生物发酵和动物细胞表达体系,烟草瞬时表达系统具有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成本相对较低以及安全性好等优势。本文综述了烟草瞬时表达技术的发展历程,梳理了该技术在农业、工业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多元化应用现状,以及植物工厂和智慧农业对烟草瞬时表达技术产业化的支撑作用。同时,对于当前烟草瞬时表达技术向产业化迈进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策略建议,旨在为烟草瞬时表达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瞬时表达技术 研究进展 技术瓶颈 展望
下载PDF
植物转录因子与DNA互作研究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立文 刘双荣 +1 位作者 李玉红 林荣呈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8-474,共7页
转录通过调控下游基因的时空特异性表达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在转录调控机制的解析过程中,转录因子与DNA的相互作用是关键的一环。近年来,研究者利用酵母单杂交(Y1H)和凝胶阻滞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转录因子能否直接结合DNA;而瞬时表达技... 转录通过调控下游基因的时空特异性表达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在转录调控机制的解析过程中,转录因子与DNA的相互作用是关键的一环。近年来,研究者利用酵母单杂交(Y1H)和凝胶阻滞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转录因子能否直接结合DNA;而瞬时表达技术则是一种检测转录因子对下游基因调控作用的便捷方式。该文对Y1H、EMSA和瞬时表达技术的原理、实验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转录因子与DNA的互作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DNA Y1H EMSA 瞬时表达技术
原文传递
29个马铃薯品种(品系)抗晚疫病基因组成与抗病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马英 赵冬梅 +5 位作者 杨志辉 胡朝月 潘阳 张岱 薛雪 朱杰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2-218,共7页
由致病疫霉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最具危害性的病害,明确现有马铃薯品种(品系)中抗病基因组成情况对于指导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及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无毒基因瞬时表达技术分析了致病疫霉8个无毒基因... 由致病疫霉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最具危害性的病害,明确现有马铃薯品种(品系)中抗病基因组成情况对于指导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及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无毒基因瞬时表达技术分析了致病疫霉8个无毒基因在29个马铃薯品种(品系)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品种间抗病基因组成各异,平均每个品种含有4个抗病基因。同时,不同抗病基因在品种中的分布频率也不同,抗病基因R1(76%)、Rpi-blb1(66%)和Rpi-blb2(66%)在品种中分布较普遍;而含抗病基因R3b(45%)、R4(38%)和Rpi-vnt1(34%)的品种较少。此外,品种中所含抗性基因的数量和品种室内抗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9156,P=0.02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品种 马铃薯晚疫病 瞬时表达技术 抗性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