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瞬时弹性成像与超声灌注门静脉血流量联合评估肝硬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冉 刘贵波 +3 位作者 董艳平 张艳霞 侯洁琼 孙立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6期91-93,共3页
目的:旨在将彩色多普勒超声(CDU)探查门静脉血流量与Fibroscan评估肝硬度联合起来分析对肝硬化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牡丹江市康安医院肝病科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133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肝纤维化组),同时选取133名... 目的:旨在将彩色多普勒超声(CDU)探查门静脉血流量与Fibroscan评估肝硬度联合起来分析对肝硬化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牡丹江市康安医院肝病科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133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肝纤维化组),同时选取133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进行CDU和Fibroscan影像学检测然后评估其对肝硬化程度的敏感度。结果:肝纤维化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CDU结果显示HVAT、HA-HVTT、PVAT、PV-HVTT及VVT较正常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roscan检测结果显示两组间LS及SS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诊断肝硬化采用CDU联合Fibroscan更加准确,同时具有无创伤和容易普及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超声 门静脉血流量 瞬时弹性成像检测
下载PDF
白芍总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以琳 古伟明 +3 位作者 吴宇金 廖媛 杜文坚 谢少玲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14期49-51,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白芍总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将48例NAFLD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加服白芍总苷胶囊(0.6g/次,tid),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血脂指... 目的:初步探讨白芍总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将48例NAFLD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加服白芍总苷胶囊(0.6g/次,tid),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血脂指标及剪切波组织定量超声检测水平。结果:两组肝功、血脂、肝硬度、脂肪衰减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试验组BMI、肝硬度、脂肪衰减程度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治疗NAFLD在阻止肝纤维化及脂肪变的进展、逆转早期脂肪肝、缩短基础治疗疗程方面可能有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白芍总苷 瞬时弹性成像检测 剪切波组织定量超声
原文传递
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测误差相关因素研究及护理要点
3
作者 李忠艳 刘全姝 林小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年第7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分析性别、年龄对FibroScan检测误差的影响及护理注意事项。方法用FibroScan检测4710例慢性肝病患者,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30岁、30岁≤年龄〈40岁、40岁≤年龄〈50岁、50岁≤年龄〈60岁和≥60岁)患者的肝硬度中位值(Emed)... 目的分析性别、年龄对FibroScan检测误差的影响及护理注意事项。方法用FibroScan检测4710例慢性肝病患者,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30岁、30岁≤年龄〈40岁、40岁≤年龄〈50岁、50岁≤年龄〈60岁和≥60岁)患者的肝硬度中位值(Emed)和肝硬度值四分位间距与中位数比值(med—IQR—ratio)水平的差异。结果患者总的E—med检测值分布水平为(8.784±8.311)kPa,med—IQR—ratio检测值分布水平为(0.136±0.0624)。不同性别患者med—IQ Rratio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0)。不同年龄组中med—IQR—ratio值水平分别为(0.137±0.061)、(0.132±0.061)、(0.137±0.063)、(0.139±0.065)、(0.157±0.06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岁者的med_IQR_ratio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E—med值检测的稳定性不存在性别差异,〉60岁的患者E—med值的稳定性较其他年龄组差,提示护理人员在操作时要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弹性成像检测 误差 护理
下载PDF
不同检测时段的瞬时弹性成像下肝硬度值变化
4
作者 叶一农 李宗良 +2 位作者 白红莲 龙辉 吴有全 《新医学》 2014年第7期459-463,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检测时段的瞬时弹性成像(FS)下肝硬度值变化。方法收集4 731例次慢性肝病FS肝纤维化检测结果,比较每日9个不同时段肝硬度值的差异。以肝硬度值为因变量,以检测时段、性别、是否住院患者等3个因素为主效应因素,年龄为协变量... 目的观察不同检测时段的瞬时弹性成像(FS)下肝硬度值变化。方法收集4 731例次慢性肝病FS肝纤维化检测结果,比较每日9个不同时段肝硬度值的差异。以肝硬度值为因变量,以检测时段、性别、是否住院患者等3个因素为主效应因素,年龄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4 731例次平均肝硬度值为(8.8±8.3)kPa。不同时段肝硬度值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10、11、9、8、7时段肝硬度值接近,低于17、16、14、15时段肝硬度值(P均<0.05)。不同时段中性别、年龄分布、住院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6)。检测时段、性别、是否住院患者、年龄对肝硬度值均存在单独的影响(P<0.01);在不同的检测时段和性别和(或)是否住院的组合对肝硬度值还存在附加影响(P<0.01)。结论检测的时段可能影响肝硬度值,FS检测应固定于上午一个时段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弹性成像检测 肝纤维化 肝硬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