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会穴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平 刘凯燕 《针灸临床杂志》 2004年第4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百会穴 临床应用 督脉 脑源性疾病 治疗
下载PDF
古“督脉经”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建斌 王玲玲 《浙江中医杂志》 2006年第5期249-251,共3页
研究和探讨督脉经的起源。通过对《太素》记载督脉经的分析,并与传世本督脉经进行对照比较,探讨两种关于督脉经的认识的差异和关系,并通过其他相关文献记载和认识,对其临床基础进行了推测。研究发现:《太素》督脉经可能是目前最古老的... 研究和探讨督脉经的起源。通过对《太素》记载督脉经的分析,并与传世本督脉经进行对照比较,探讨两种关于督脉经的认识的差异和关系,并通过其他相关文献记载和认识,对其临床基础进行了推测。研究发现:《太素》督脉经可能是目前最古老的督脉经形式,与传世本督脉经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脊椎法”的实践可能是其临床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太素 脊椎法
下载PDF
督脉腧穴考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建斌 王玲玲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督脉经腧穴的数量和分布,历代记录不一样,督脉经腧穴的分布,《内经》到《甲乙经》时期督脉经腧穴包括了面部头颈部正中线、脊背正中线及两侧,宋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以后至今仅有面部、头颈部、脊背部正中线上:腧穴数量上也多少不一,... 督脉经腧穴的数量和分布,历代记录不一样,督脉经腧穴的分布,《内经》到《甲乙经》时期督脉经腧穴包括了面部头颈部正中线、脊背正中线及两侧,宋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以后至今仅有面部、头颈部、脊背部正中线上:腧穴数量上也多少不一,主要与对脊柱相关腧穴认识不同有关。其中唐代《太素》首次记载了督脉经腧穴不同认识的讨论,杨上善和王冰的记录提示,对督脉经腧穴认识上的主要差异出现在唐宋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腧穴 脊柱
原文传递
升提督脉阳气法治疗颈椎病1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姬爱冬 荆志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39-140,共2页
颈椎病是颈椎及其附属结构的退行性改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椎动脉、颈脊髓、交感神经等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关键词 颈椎病 督脉 颈复康颗粒 百会穴 退行性改变 阳气 临床症状 升提 颈部 椎动脉
原文传递
针刺头穴为主治疗小儿遗尿症86例
5
作者 刘方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25-26,共2页
针刺头穴为主治疗小儿遗尿症86例刘方土(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312500)我科自1986年初以来,采用针刺头穴顶中线、额旁3线为主治疗小儿遗尿症86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小儿遗尿症86例中... 针刺头穴为主治疗小儿遗尿症86例刘方土(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312500)我科自1986年初以来,采用针刺头穴顶中线、额旁3线为主治疗小儿遗尿症86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小儿遗尿症86例中,男63例,女23例。年龄5~7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遗尿症 治疗效果 顶中线 补泻手法 脾肾阳虚 百会穴 膀胱 肾气不足 督脉 疗效分析
下载PDF
针刺督脉经穴为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丁舟 于晓刚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03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针刺对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治疗组 31例针刺选穴以督脉经穴为主 ;对照组 31例予以口服百忧解。以哈密顿抑郁量表 (HMAD)对患者的抑郁程度及改善状况进行评定 ,并将疗效作对比。结果 治疗组患者抑郁症状明显改善 ... 目的 探讨针刺对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治疗组 31例针刺选穴以督脉经穴为主 ;对照组 31例予以口服百忧解。以哈密顿抑郁量表 (HMAD)对患者的抑郁程度及改善状况进行评定 ,并将疗效作对比。结果 治疗组患者抑郁症状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治愈 7例 (2 3 33% ) ,显效 9例 (30 0 0 % ) ,无效 4例 (13 33% ) ,总有效率(86 6 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督脉 治疗 中风 抑郁症 并发症 氟西汀
原文传递
电针督脉经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7
作者 潘文宇 王铠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0-81,共2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CsA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了椎动脉,造成脊内外平衡失调,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等脑血管痉挛症状及眩晕、恶心、耳鸣...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CsA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了椎动脉,造成脊内外平衡失调,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等脑血管痉挛症状及眩晕、恶心、耳鸣、视物不清等脑缺血症状的病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其发病率逐渐增高,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笔者采用电针督脉经穴治疗CSA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督脉 中医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 疗效 眩晕 疗效
下载PDF
电针督脉经穴为主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NPY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兰英 杨骏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 :观察电针督脉经穴为主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 ,探讨其发生机理 ,寻找腧穴之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方法 :四血管阻断 (4 VO)法造模。以电针督脉经穴为主 ,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脑中 NPY浓度变化。结果 :电针... 目的 :观察电针督脉经穴为主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 ,探讨其发生机理 ,寻找腧穴之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方法 :四血管阻断 (4 VO)法造模。以电针督脉经穴为主 ,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脑中 NPY浓度变化。结果 :电针各组与模型组比较 ,水迷宫试验中寻找平台时间明显缩短 ;相同时间内跨越原平台及其余三象限相应平台处次数明显增加 ;脑组织中 NPY浓度明显降低。各电针组之间比较 ,无显著差异。结论 :电针可明显改善拟血管性痴呆 (VD)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血管性痴呆 NPY 电针 督脉
下载PDF
电针督脉经穴对大脑中动脉梗阻脑缺血模型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潘江 陈武善 +1 位作者 陈成 章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1-543,I0003,I0004,共5页
目的:探索电针督脉经穴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每组10只。用永久性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脑缺血模型(MCAO)。依照实验方案对实验大鼠进行处理后... 目的:探索电针督脉经穴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每组10只。用永久性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脑缺血模型(MCAO)。依照实验方案对实验大鼠进行处理后,采用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NGF在脑组织内的表达水平。结果:1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的脑梗死体积、梗死率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2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能促进大鼠脑组织中NGF的表达(P<0.01);且后两经穴组高于模型组(P<0.01);而督脉经穴组亦明显高于大肠经穴组(P<0.01)。结论:电针能减小脑梗死体积和脑梗死率,具有抗神经损伤及神经修复的作用;而电针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NGF的内源性调控机制,促进NGF在脑梗死区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督脉 大脑中动脉梗阻脑缺血模型(MCAO)大鼠 生长因子(NGF)
下载PDF
针刺督脉经穴为主对缺血性脑卒中皮质脊髓束重塑及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娇予 张海峰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7期228-231,共4页
目的:观察以针刺督脉经穴为主的方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肝肾阴虚型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皮质脊髓束重塑及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因缺血性脑卒中肝肾阴虚型患者89例纳入研究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4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45例... 目的:观察以针刺督脉经穴为主的方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肝肾阴虚型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皮质脊髓束重塑及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因缺血性脑卒中肝肾阴虚型患者89例纳入研究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4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以督脉经穴为主的针刺治疗,治疗14天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皮质脊髓束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新蝶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FA值均较治疗前降低,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新蝶呤、NSE及△FA值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均以腹痛、皮疹、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为主,观察组总发生率13.32%,对照组11.3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西医联合以督脉经穴为主的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肝肾阴虚型,可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加速皮质脊髓束重塑,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肝肾阴虚型 针刺 督脉 功能 皮质脊髓束重塑 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FA值
原文传递
针灸督脉经穴对小鼠学习记忆和脑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希言 关晨霞 刘轲 《国医论坛》 2001年第2期55-56,共2页
选用东莨菪碱腹腔注射置备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 ,用跳台法观察针灸督脉穴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结果表明针灸督脉穴能明显拮抗东莨菪碱对小鼠学习记忆力的破坏 ,并对小鼠脑胆碱酯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其健脑益智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对中... 选用东莨菪碱腹腔注射置备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 ,用跳台法观察针灸督脉穴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结果表明针灸督脉穴能明显拮抗东莨菪碱对小鼠学习记忆力的破坏 ,并对小鼠脑胆碱酯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其健脑益智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对中枢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东莨菪碱 针灸疗法 学习记忆 胆碱酯酶 小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督脉经穴针刺法联合神经发育学康复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素珍 杨忠秀 +4 位作者 李新剑 仇爱珍 王冀平 李之林 孟露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9期3410-3412,共3页
目的观察督脉经穴针刺联合神经发育康复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75例,随机分为联合方案组(38例)和发育康复组(37例)。发育康复组采用神经发育康复法治疗,联合方案组采... 目的观察督脉经穴针刺联合神经发育康复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75例,随机分为联合方案组(38例)和发育康复组(37例)。发育康复组采用神经发育康复法治疗,联合方案组采用督脉经穴针刺联合神经发育康复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方案组总有效率(81.58%)高于发育康复组(5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方案组和发育康复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综合功能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方案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综合功能评分、GMFM评分高于发育康复组(P<0.05)。结论督脉经穴针刺法联合神经发育康复法在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功能障碍、脑血流循环及神经递质水平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督脉穴针刺 发育学 康复疗法
下载PDF
艾灸对亚急性衰老小鼠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封丽华 王岩 +1 位作者 高希言 高秀领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4-15,共2页
目的 :通过测定亚急性衰老小鼠红细胞中SOD、血浆中CAT、肝组织中GSH -PX的活力 ,探讨艾灸督脉经穴的延缓衰老作用。方法 :以D -半乳糖造成的亚急性衰老小鼠为实验对象 ,艾灸“大椎”、“命门”、“足三里”穴 ,治疗结束后测定SOD、CAT... 目的 :通过测定亚急性衰老小鼠红细胞中SOD、血浆中CAT、肝组织中GSH -PX的活力 ,探讨艾灸督脉经穴的延缓衰老作用。方法 :以D -半乳糖造成的亚急性衰老小鼠为实验对象 ,艾灸“大椎”、“命门”、“足三里”穴 ,治疗结束后测定SOD、CAT、GSH -PX等酶的活力。结果 :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 ,各抗氧化酶的活力明显上升 ,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0 .0 1) ;各治疗组与空白组比较 ,各酶的活力接近空白组 ,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各治疗组间比较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提示艾灸大椎、命门穴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督脉 衰老 抗氧化酶 大鼠
下载PDF
通督健脑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魏玉龙 刘天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为了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督脉之气受阻之间的关系,运用通督健脑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将11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通督健脑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不同方法改善椎... 目的为了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督脉之气受阻之间的关系,运用通督健脑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将11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通督健脑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不同方法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促进脑供血的作用。结果试验组55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7%;对照组55例,显效11例,有效21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58.2%,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体征观察表积分比较,试验组明显偏低(P(0.01)。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基底动脉(BA)、左、右椎动脉(LVA、RVA)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显示,通督健脑针法能全面、有效提高VA、BA的Vs、Vd、Vm,解除该病所致Vs、Vd、Vm降低的状况,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P(0.01和P(0.05)。结论取督脉经穴能明显缓解督脉经气阻滞、脑髓失养,对指导临床随经辨病选穴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观察 针刺 督脉
原文传递
通窍活血汤联合督脉经穴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丽 韩添龙 季进锋 《四川中医》 2022年第11期157-160,共4页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联合督脉经穴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后VD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联合督脉经穴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后VD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智能状态评价量表(MMSE)、炎症因子和血脂。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具有等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智能减退、头痛如刺、口唇爪甲青紫等主症量化积分、语言错乱、口齿不清、面色晦暗等次症量化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症量化积分、次症量化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主症量化积分、次症量化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ADL、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DL、MMSE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ADL、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TC、TG、LDL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IL-6、TNF-α、TC、TG、L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窍活血汤联合督脉经穴针刺治疗脑梗死后VD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认知能力,降低炎症因子和血脂,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脑梗死 通窍活血汤 督脉穴针刺 疗效
下载PDF
针刺督脉经穴为主治疗中风病50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雪利 王康社 《现代中医药》 CAS 2009年第5期77-78,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经穴为主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疗效,以探讨督脉经穴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作用和针刺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照组48例患者针刺患肢体穴位,治疗组50例患者针刺督脉经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经穴为主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疗效,以探讨督脉经穴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作用和针刺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照组48例患者针刺患肢体穴位,治疗组50例患者针刺督脉经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7.5%。结论针刺督脉经穴能调节全身五脏六腑的功能,疏通阻滞经脉之气血,是针刺治疗中风病恢复期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督脉 中风
下载PDF
电针督脉经穴联合成体干细胞移植策略在修复脊髓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曾园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1-807,847,共8页
本文以电针督脉经穴、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移植的成体干细胞源性神经元与脊髓宿主神经元环路整合修复脊髓损伤为主线,概述了电针督脉经穴联合成体干细胞移植改善脊髓损伤组织微环境重建神经元传导通路机制—电针督脉经穴刺激全横... 本文以电针督脉经穴、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移植的成体干细胞源性神经元与脊髓宿主神经元环路整合修复脊髓损伤为主线,概述了电针督脉经穴联合成体干细胞移植改善脊髓损伤组织微环境重建神经元传导通路机制—电针督脉经穴刺激全横断脊髓损伤或脊髓脱髓鞘损伤的大鼠脊膜支传入神经纤维将信息传入脊髓,激活脊髓组织细胞合成和分泌神经营养素-3(NT-3),介导表达NT-3受体Trk C的外源性神经干细胞(NSC)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全横断脊髓损伤/移植处或脊髓脱髓鞘损伤/移植处存活、分化和迁移,替换和保护受损伤的宿主神经元、改善受损伤组织微环境、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及其髓鞘形成、改善大脑皮层运动诱发电位以及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督脉 营养素-3 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脊髓损伤 脊髓脱髓鞘
下载PDF
针灸督脉经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陈妮 刘芳 刘燕 《河南中医》 2022年第11期1758-1765,共8页
针灸督脉经穴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常用的方法有:毫针针刺、灸法、针灸并用、电针、芒针、梅花针、穴位埋线等。目前,临床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单个研究样本量偏小;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尚未完全统一;疗效判... 针灸督脉经穴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常用的方法有:毫针针刺、灸法、针灸并用、电针、芒针、梅花针、穴位埋线等。目前,临床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单个研究样本量偏小;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尚未完全统一;疗效判定多采用以记忆、语言、行为改善情况作为观察指标的量表,评分结果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客观化的指标应用较少;疗效观察多以短期、近期为主;研究集中于已确诊的中晚期患者,针灸督脉预防VD发生的研究较少;治疗以改善患者智能障碍为主,对同时可能出现的精神、神经症状关注不够;治疗方案中关于操作过程的细节以及量化标准的描述不够明确。动物实验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复制的VD模型多是缺血性和低灌注造成的,出血性VD模型报道较少,无法全面反映针灸督脉治疗VD的疗效及机制;多采取跳台实验和Morris水迷宫法对VD动物模型进行行为学观察,不能精确评价模型的真实状态;现阶段的机制研究思路有局限性;虽选取多个实验指标观察,但多是对每个指标单独进行研究与阐述。今后针灸督脉防治VD的临床研究中应加大样本量,统一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规范各种针灸疗法的标准化方案,完善疗效评价体系,增加生化、影像学等指标,客观评价脑功能恢复程度,关注患者精神、神经症状的改善情况,追踪回访观察长期疗效,尝试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干预的研究,求证针灸督脉治疗效果的真实性、稳定性与持续性。动物实验机理研究方面,应积极摸索新的VD模型复制方法,探求更加客观的评价标准,充分结合分子生物学等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开展多指标、多通路、多层面的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灸疗法 督脉 文献综述
下载PDF
督脉铺灸法在妇女小儿病证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现民 张蕊 苏红利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第8期13-14,共2页
督脉铺灸也称"长蛇灸",在背部正中点火燃艾,形似长蛇。铺灸法施术独特,面积广,艾炷大,时间长,火力足,温通力强,治病快捷,功效卓著,是一般灸法所不能比及的。目前铺灸在传统施术基础上不断改良,大多用生姜泥、药粉代替大蒜泥作铺垫材料... 督脉铺灸也称"长蛇灸",在背部正中点火燃艾,形似长蛇。铺灸法施术独特,面积广,艾炷大,时间长,火力足,温通力强,治病快捷,功效卓著,是一般灸法所不能比及的。目前铺灸在传统施术基础上不断改良,大多用生姜泥、药粉代替大蒜泥作铺垫材料,避免过去铺垫蒜泥刺激强度大、灸疱程度大、接受难度大的缺陷,并能更好地促使药物渗透吸收,增强治病功效。施术部位除背部正中督脉经穴外,也选择腹部、四肢等相关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小儿病证 灸法 应用 妇女 治病功效 刺激强度 渗透吸收
下载PDF
督脉五穴治疗失眠2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理 王玲玲(指导)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针刺治疗失眠临床疗效的方法和最佳穴位组方。方法:将49例患者分为督脉五穴治疗组和辨证针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督脉五穴治疗失眠具有较... 目的:探讨提高针刺治疗失眠临床疗效的方法和最佳穴位组方。方法:将49例患者分为督脉五穴治疗组和辨证针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督脉五穴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督脉 针刺疗法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睡眠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