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通道蛋白0/1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占志云 徐国兴 谢茂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5-209,共5页
背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了解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对白内障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晶状体中的2个小分子蛋白AQP0和AQP1与白内障的发病关系密切。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AQP0和A... 背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了解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对白内障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晶状体中的2个小分子蛋白AQP0和AQP1与白内障的发病关系密切。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AQP0和AQP1在正常晶状体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的表达和分布差异,探讨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纳入2011年3—9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的拟行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出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中收集的晶状体前囊膜和晶状体核组织17例,同时6例透明晶状体标本取自同期行角膜移植术的供体眼球,制备晶状体前囊膜和晶状体核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标本中和正常晶状体标本中AQP0和AQP1的表达和分布;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和分析晶状体中AQP0、AQP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对2种标本中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AQP1主要表达于LECs中,AQP0主要表达于晶状体皮质区及核区的纤维细胞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AQP1和AQP0的表达量(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0.223±0.008和0.118±0.015,较正常组的0.246±0.007和0.149±0.007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08、-3.291,均P〈0.01)。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标本中AQP1和AQP0蛋白表达条带均较正常组减弱,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标本中AQP1和AQP0蛋白的相对表达量(A值)分别为0.663±0.012和0.599±0.016,明显低于正常组的0.844±O.041和0.955±O.0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92,P〈0.05;t=-9.570,P〈0.01)。结论AQP1及AQP0在正常晶状体的分布部位不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中AQP1及AQP0表达均下调,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代谢 晶状体/代谢 蛋白/代谢 水/代谢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 细胞膜通透性/生理
下载PDF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恬 刘奕志 +1 位作者 钟惟德 项道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2-346,共5页
背景 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是研究晶状体生理病理的基础,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存在于房水和晶状体中的多效能因子,但PEDF对LECs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尚需深入探讨.目的 探讨PEDF在体内及体外对人LECs生长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 背景 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是研究晶状体生理病理的基础,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存在于房水和晶状体中的多效能因子,但PEDF对LECs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尚需深入探讨.目的 探讨PEDF在体内及体外对人LECs生长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在体内研究部分,纳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81例181眼,在白内障手术过程中取患眼晶状体中央区5.0~5.5 mm直径的前囊膜标本,检测LECs密度并依此选择其中60份分为低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各30例.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并比较2个组LECs中PEDF 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在体外研究部分,PEDF培养组在培养液中加入50 ng/ml PEDF培养人LECs株(HLE-B3)72 h,正常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通过AnnexinV-FITC/7-AAD双染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细胞周期的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细胞中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低密度组晶状体中央区前囊下LECs密度为(3 672±326)/mm2,PEDFmRNA相对表达量为0.43±0.05,明显低于高密度组的(4 857±350)/mm2和0.55±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6,P<0.05;t=3.82,P<0.05).PEDF培养组G2 +S期细胞比例为(54.05±4.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54±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1);PEDF培养组细胞凋亡率为(2.08±0.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0,P<0.01).PEDF培养组细胞内VEGF mRNA相对表达量为6.1±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P<0.01).结论 人眼内PEDF可通过抗凋亡及抑制VEGF表达等机制发挥促LECs增生的作用,LECs中PEDF的变化可能与晶状体的老化及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细胞学 上皮细胞/细胞学 蛋白/代谢 细胞培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下载PDF
rd12小鼠短波长敏感的视锥细胞变性过程研究
3
作者 黎霞 张华 +1 位作者 戴旭锋 庞继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70-975,共6页
背景视网膜色素变性是先天性盲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杆细胞为原发性变性,因此无法了解视细胞变性的机制和过程。研究发现Leber先天性黑矇(LCA)自发突变小鼠具有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类似的自然过程,有助于深入探讨... 背景视网膜色素变性是先天性盲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杆细胞为原发性变性,因此无法了解视细胞变性的机制和过程。研究发现Leber先天性黑矇(LCA)自发突变小鼠具有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类似的自然过程,有助于深入探讨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发病机制及确定疾病基因治疗靶点。目的研究视网膜色素变性模型LCA自发突变小鼠视网膜短波长敏感的视锥细胞自然变性过程。方法按出生后天数(P)取P14、P21、P35、P90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LCA的自发突变动物模型Rpe65rd12(B6[A]-Rpe65rd12/J,rd12)小鼠各5只,同时选择鼠龄匹配的野生型C57BL/6J(B6)小鼠作为对照。采用Roland Q450SC UV视觉电生理检测仪行小鼠视网膜电图(ERG)检查,采用单次白色发光二极管(LED)闪光刺激记录总视锥细胞反应,刺激强度分别为1.00 cds/m2和1.96 cds/m2;采用紫外光闪光刺激记录短波长紫外光(UV)敏感的视锥细胞反应,刺激波长为(363±6)nm,刺激强度分别为2.0 mWs/m2和3.0 mWs/m2。ERG记录后次日处死小鼠并制备视网膜铺片,分别采用FITC荧光标记的花生凝集素(FITC-PNA)和Cy3荧光染色法检测2个组不同鼠龄小鼠视网膜中总视锥细胞和UV敏感的视锥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结果P14 rd12小鼠明适应ERG反应为负波型,各波潜伏期延长,UV敏感的视锥细胞ERG各波记录不到。P21 rd12小鼠视锥细胞ERG b波振幅较野生型B6小鼠下降了约75%,b波潜伏期为(102.80±11.39)ms,较B6小鼠的(43.40±5.60)m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06,P=0.001);P21、P35和P90野生型B6小鼠UV敏感的视锥细胞ERG b波振幅分别为(59.60±36.00)、(82.40±12.22)和(68.43±17.63)μV,P21、P35和P90 rd12小鼠UV敏感的视锥细胞反应均记录不到。免疫荧光检测显示,P14野生型B6小鼠视网膜视锥细胞较多,呈绿色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变性/先天性 蛋白/代谢 光感受器/异常 视网膜电图 荧光抗体技术 LEBER 先天性黑噱 近交系C57BL小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