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侵入性药物治疗方法成功治愈外伤性眼内炎 被引量:1
1
作者 魏丽丽 刘立涛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8期146-147,共2页
目的:评价非侵入性药物治疗方法治愈外伤性眼内炎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住确诊为眼内炎,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生素非侵入性药物性治疗外因性眼内炎14例14眼,平均38岁,致病因素均为眼球穿通伤后。结果随访4~8月,平均6月,14... 目的:评价非侵入性药物治疗方法治愈外伤性眼内炎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住确诊为眼内炎,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生素非侵入性药物性治疗外因性眼内炎14例14眼,平均38岁,致病因素均为眼球穿通伤后。结果随访4~8月,平均6月,14眼炎症均得到控制。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指数11眼,提高至0.05以上3眼。结论非侵入性药物治疗对于外伤性眼内炎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炎 感染/治疗 非侵入性药物治疗
下载PDF
重视感染性视网膜疾病的早期诊断
2
作者 徐格致 王文吉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97-399,共3页
近年来,我国某些感染性视网膜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增加趋势,但临床上对这类疾病的诊治水平仍然有限。当务之急应提高我国眼科临床医生对感染性视网膜疾病的早期诊断能力。为此,应当理解感染性视网膜疾病与全身疾病的关系及其易感因素,... 近年来,我国某些感染性视网膜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增加趋势,但临床上对这类疾病的诊治水平仍然有限。当务之急应提高我国眼科临床医生对感染性视网膜疾病的早期诊断能力。为此,应当理解感染性视网膜疾病与全身疾病的关系及其易感因素,掌握感染性视网膜疾病的特征,警惕不典型临床表现;同时,重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感染性视网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充分利用现代微生物学、细胞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感染性视网膜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科学的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诊断 感染/治疗 视网膜疾病/病因学
原文传递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璐璐 韩雷 +3 位作者 张月琴 余晓菲 祝磊 王丽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34-738,共5页
背景 真菌性角膜炎预后差,致盲率高,了解影响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助于选择适宜的干预手段,对改善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转归至关重要. 目的 研究真菌性角膜炎对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 背景 真菌性角膜炎预后差,致盲率高,了解影响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助于选择适宜的干预手段,对改善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转归至关重要. 目的 研究真菌性角膜炎对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67例267眼,所有患眼均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真菌培养及病灶标本药物敏感性试验.对所有患眼均先采用联合抗真菌药物疗法,然后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根据病情择行角膜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板层角膜移植术或穿透角膜移植术.对患眼的临床预后情况进行分级,分析患眼病情转归的影响因素. 结果 267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抗真菌药物治疗后痊愈者185眼,药物治愈率为69.29%;60眼药物治疗后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进行治疗,真菌感染病灶得到控制,22眼因难治性青光眼或最终行眼内容物摘除术而丧失视功能,临床总体治愈率为91.76%.真菌培养结果显示,曲霉菌和镰刀菌为常见致病真菌.与其他菌种感染性角膜炎相比,曲霉菌感染角膜炎药物治愈率最低,不同菌种感染角膜炎患者药物治愈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50,P=0.002).曲霉菌感染角膜炎患者临床预后最差,不同菌种感染性角膜炎的不同等级预后眼数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1.285,P=0.013).真菌培养阳性患者药物治愈率为71.8%,明显高于真菌培养阴性患者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5,P<0.01);敏感药物数≥2种的角膜炎患者药物治愈率为77.5%,敏感药物数<2种的角膜炎患者药物治愈率为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3,P<0.01);2个组间不同等级临床预后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治疗 真菌性角膜炎 治疗效果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