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聚合酶链反应联合直接基因测序快速诊断感染性眼内炎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韩崧
庞秀琴
刘毅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418-420,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直接基因测序技术检测感染性眼内炎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快速诊断寻求一种新的检测方式。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47例47眼,手术取材进行PCR联...
目的探讨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直接基因测序技术检测感染性眼内炎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快速诊断寻求一种新的检测方式。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47例47眼,手术取材进行PCR联合直接基因测序检查并与细菌涂片、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厌氧菌培养检查结果对比。结果PCR联合基因诊断方法检查时间较传统方法耗时少。PCR病原菌检测阳性率高,为25例,25例阳性者中经直接基因测序出病原体类型19例。与病原体培养相比,敏感性为91.67%,特异性为77.14%,Kappa值为0.577。结论对于感染性眼内炎,PCR联合直接基因测序技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临床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炎
/
感染性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测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12
2
作者
陈建丽
韩英军
+2 位作者
赵欣
文娟
马轩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6年第9期707-710,共4页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白内障手术4500例(4500眼),统计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比例,统计患者的基础资料(性别、年龄、白内障类型、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及手术情况(切口...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白内障手术4500例(4500眼),统计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比例,统计患者的基础资料(性别、年龄、白内障类型、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及手术情况(切口方式、手术方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时间)。分析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因素。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白内障手术4500例中发生感染性眼内炎23例,发生率为0.51%,患有眼部其他疾病、伴发基础疾病、颞侧切口、后囊破裂、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以及手术耗时≥30min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更高(X2=5.83,P=0.03;X2=7.01,P=0.01;X2=5.88,P=0.02;X2=5.16,P=0.03:,=13.67,P=0.00;X2=7.02,P=0.01;X2=6.46,P=0.01;P〈0.05);23例感染性眼内炎经过前房冲洗联合玻璃体内注药术治疗,炎症均得以控制,视力显著提高。结论眼科临床工作者应该了解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还应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案,以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手术
眼内炎
感染性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题名
聚合酶链反应联合直接基因测序快速诊断感染性眼内炎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韩崧
庞秀琴
刘毅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
出处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418-420,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直接基因测序技术检测感染性眼内炎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快速诊断寻求一种新的检测方式。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47例47眼,手术取材进行PCR联合直接基因测序检查并与细菌涂片、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厌氧菌培养检查结果对比。结果PCR联合基因诊断方法检查时间较传统方法耗时少。PCR病原菌检测阳性率高,为25例,25例阳性者中经直接基因测序出病原体类型19例。与病原体培养相比,敏感性为91.67%,特异性为77.14%,Kappa值为0.577。结论对于感染性眼内炎,PCR联合直接基因测序技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临床检查技术。
关键词
眼内炎
/
感染性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测序
Keywords
Endophthalmitis / Infec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Gene sequencing
分类号
R771 [医药卫生—眼科]
R394.8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12
2
作者
陈建丽
韩英军
赵欣
文娟
马轩
机构
北京市仁和医院眼科
出处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6年第9期707-710,共4页
文摘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白内障手术4500例(4500眼),统计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比例,统计患者的基础资料(性别、年龄、白内障类型、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及手术情况(切口方式、手术方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时间)。分析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因素。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白内障手术4500例中发生感染性眼内炎23例,发生率为0.51%,患有眼部其他疾病、伴发基础疾病、颞侧切口、后囊破裂、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以及手术耗时≥30min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更高(X2=5.83,P=0.03;X2=7.01,P=0.01;X2=5.88,P=0.02;X2=5.16,P=0.03:,=13.67,P=0.00;X2=7.02,P=0.01;X2=6.46,P=0.01;P〈0.05);23例感染性眼内炎经过前房冲洗联合玻璃体内注药术治疗,炎症均得以控制,视力显著提高。结论眼科临床工作者应该了解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还应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案,以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白内障
手术
眼内炎
感染性
危险因素
Keywords
Cataract
Surgery
Endophthalmitis, infectious
Risk factors
分类号
R779.6 [医药卫生—眼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聚合酶链反应联合直接基因测序快速诊断感染性眼内炎的研究
韩崧
庞秀琴
刘毅
《北京医学》
CAS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危险因素分析
陈建丽
韩英军
赵欣
文娟
马轩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6
1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