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叶穿孔病病叶表面的微生物分离鉴定和微型害虫调查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杰 白文文 +8 位作者 陈洁 万津渝 杨远萍 谢忠良 杨建宁 赖祥弟 陈谷 朱洪顺 万永继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9-987,共9页
桑叶穿孔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桑树病害之一,目前尚未明确其病原物。2015年8月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发生桑叶穿孔病的桑园观察桑树感病症状后,将采集的桑树病叶带回实验室分离、鉴定病叶上分布的微生物菌株以及微型害虫种类。采用细菌和... 桑叶穿孔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桑树病害之一,目前尚未明确其病原物。2015年8月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发生桑叶穿孔病的桑园观察桑树感病症状后,将采集的桑树病叶带回实验室分离、鉴定病叶上分布的微生物菌株以及微型害虫种类。采用细菌和真菌的常规分离方法,从病叶样本中分离并依据菌落特征初步鉴定的细菌有5种43株,基于细菌菌株的16S r DNA序列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23株、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10株、栖稻假单胞菌(Pseudomonas oryzihabitans)2株、Pseudomonas argentinensis 3株以及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5株;分离并依据菌落特征和菌株ITS r DNA序列初步鉴定的6种真菌分别是黑孢菌(Nigrospora sp.MF01)、稻黑孢菌(Nigrospora oryzae MF02)、球黑孢霉(Nigrospora sphaerica MF03)、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sordida MF04)、拟茎点霉(Phomopsis sp.MF05)和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 MF06)。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病叶叶面有桑蓟马(Pseudodendrothrips mori)、桑粉虱(Pealius mori)、叶螨(Tetranychus sp.)和叶甲(Chrysomeloidea sp.)4种微型害虫,这些微型害虫危害桑叶的创伤可能有利于病原菌感染致病。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桑叶穿孔病的发生机制及致病菌的鉴定积累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穿孔病 细菌 真菌 微型害虫 细菌16S RDNA序列 真菌its RDNA序列
下载PDF
黄河流域棉花种子携带真菌检测 被引量:3
2
作者 赵丽红 李志芳 +5 位作者 冯自力 师勇强 王玲飞 李彩红 刘义杰 朱荷琴 《中国棉花》 2013年第5期13-15,19,共4页
采用离体平皿测定法,分别对黄河流域8个不同抗病性的常规棉花品种,进行种子内部和外部带菌检测,根据分离纯化的真菌核糖体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棉花种子外部携带了10种真菌,内部寄藏了7种,优势... 采用离体平皿测定法,分别对黄河流域8个不同抗病性的常规棉花品种,进行种子内部和外部带菌检测,根据分离纯化的真菌核糖体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棉花种子外部携带了10种真菌,内部寄藏了7种,优势菌群是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和滕仓赤霉菌(Gibberella intermedia)。部分品种的种子外部检测到了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但并未发现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另外在种子内部均没有检测到棉花枯黄萎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种子 带菌检测 真菌its
下载PDF
烤后健康烟叶和霉烂烟叶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陈乾丽 汪汉成 +5 位作者 梁永进 蔡刘体 黄宇 周浩 李忠 韩洁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9-1028,共10页
为了解烤后健康烟叶和霉烂烟叶真菌群落多样性,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烤后健康与霉烂烟叶样品上真菌群落的ITS1-ITS2区域PCR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并分析。健康烟叶组(MJ)和霉烂烟叶组(MB)2类样品真菌主要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 为了解烤后健康烟叶和霉烂烟叶真菌群落多样性,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烤后健康与霉烂烟叶样品上真菌群落的ITS1-ITS2区域PCR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并分析。健康烟叶组(MJ)和霉烂烟叶组(MB)2类样品真菌主要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等6个门25纲58目187科260个属的394个真菌分类单元(OTUs)。在属水平上,健康烟叶组(MJ)优势真菌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其次为曲霉属(Aspergillus)、新凸轮孢菌属(Neocamarosporium)、赤霉属(Gibberella)、支顶孢属(Acremonium);霉烂烟叶组(MB)优势真菌为曲霉属(Aspergillus),其次为青霉属(Penicillium)和根霉属(Rhizopus)。Alpha指数表明,健康烟叶组(MJ)真菌群落丰富度与多样性均高于霉烂烟叶组(MB)。71.06%的OTUs归属于8个功能类群,其中腐生菌是主要功能类群,研究结果揭示了烤后健康烟叶和霉烂烟叶真菌群落结构,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烂烟叶 真菌its 群落结构 Illumina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不同生产状态下佛手山药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4
作者 杨小林 郭姗姗 +4 位作者 吕亮 常向前 张舒 张佑宏 刘新琼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2期91-98,共8页
佛手山药是湖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田种植佛手山药有多种生产方式。为了探讨不同生产状态下佛手山药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取样分析。以湖北省武穴市佛手山药主产区佛手山药的土壤样品为研究材料,样品取自于4种不同的自然... 佛手山药是湖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田种植佛手山药有多种生产方式。为了探讨不同生产状态下佛手山药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取样分析。以湖北省武穴市佛手山药主产区佛手山药的土壤样品为研究材料,样品取自于4种不同的自然生产状态(1、施2%阿维菌素连作1年地;2、施2%阿维菌素连作2年地;3、未施2%阿维菌素非连作地;4、未施2%阿维菌素连作2年地)。采取5点取样法分别采集5~10 cm、10~20 cm、20~30 cm深度土壤层土壤,每深度土壤层重复取样3次,并提取土壤基因组DNA;采用细菌16S RNA和真菌ITS技术进行高质量测序。序列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2539748条真菌ITS有效序列和1964285条细菌16S有效序列。门分类水平上确认了12个真菌分类单元和50个细菌分类单元,属水平共鉴定到193个真菌物种和1023个细菌物种,显示佛手山药根际土壤在不同生产状态下细菌群落组成的差异性相比真菌群落更为明显,连作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可能超过了施药处理,土壤深度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佛手山药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特征提示在不同自然生长状态和不同生长深度的土壤中,真菌和细菌群落在门和属水平均呈现多样性,佛手山药大田连作种植易增加根部病害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山药 自然生产状态 细菌16S RNA 真菌its技术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菌根菌内球囊霉对草莓重茬土根际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晨晨 禹文雅 +5 位作者 范雅丽 王腾 秦岭 邢宇 张卿 曹庆芹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48-51,共4页
【目的】以对照和内生菌根菌内球囊霉处理的草莓重茬土为培养基质,种植草莓90d后,分离和鉴定草莓根际土壤真菌。【方法】采用土壤液梯度稀释涂板法分离真菌纯培养,提取真菌DNA,利用真菌ITS序列的同源性,进行分子鉴定。【结果】重茬土中... 【目的】以对照和内生菌根菌内球囊霉处理的草莓重茬土为培养基质,种植草莓90d后,分离和鉴定草莓根际土壤真菌。【方法】采用土壤液梯度稀释涂板法分离真菌纯培养,提取真菌DNA,利用真菌ITS序列的同源性,进行分子鉴定。【结果】重茬土中分离出4种有益真菌,12种致病菌种。内球囊霉处理的重茬土中分离得到15种有益真菌,9种致病菌种。【结论】菌根真菌处理后可以显著提高有益真菌的种类,减少致病菌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菌根真菌 真菌its序列 分子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