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宪法是关于主权的真实规则
被引量:20
- 1
-
-
作者
翟小波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3-35,共13页
-
文摘
语言要有意义 ,就必须或直接或间接地指示物理客体。思想和言说之谬误的根源在于 :混淆实名词 (即主项之名 ,包括物理名词和抽象名词 )和物理世界之关系 ,冒称前者是后者。本着此种语言观 ,宪法学者的首要职责就是解释主权的真相。此种身份定位决定了宪法的概念 :它是关于主权之构成和运作的真规则 ,包括道德无涉的宪法法律和惯例。在成文宪法作用仍待提升的国家 ,要解释主权的真规则 ,培育符合宪政的宪法 ,尤其要倚重宪法惯例。
-
关键词
宪法
国家主权
真实规则
宪政体制
-
Keywords
sovereignty, true rules, constitution
-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
题名公众人物理论与真实恶意规则之检讨
被引量:15
- 2
-
-
作者
郑晓剑
-
机构
厦门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75,共16页
-
基金
笔者主持的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侵权责任能力制度原理及功能研究"(项目号:2014C14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法典化背景下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立法研究"(项目号:T2013221005)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近年来,美国法上的公众人物理论及真实恶意规则对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现象是否合理,值得反思。真实恶意规则的适用主体包括公务员和公众人物。该规则源自于普通法上的诽谤规则难于有效保护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制度背景,诞生于民权斗争日趋高涨的时代背景,因而被寄予了通过优先保护言论自由来促进人权平等的"重任"。但是,一方面,公众人物理论缺乏明晰的内涵与判断标准,难以将其与普通私人妥当地区分开;另一方面,真实恶意规则的用词并不精确,其既不能妥当地保护个体的名誉,也不能周延地保护新闻媒体,而对言论自由的过度保护在实际效果上可能适得其反。当前我国并不存在类似的制度背景和时代背景,亦无通过优先保护言论自由来促进人权平等的迫切诉求。既有的规范框架足以妥当解决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与言论自由之间的冲突问题,引进公众人物理论及真实恶意规则并无必要。
-
关键词
公众人物
真实恶意规则
名誉权
言论自由
-
Keywords
public figure
actual malice rule
right of reputation
freedom of speech
-
分类号
D92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
-
题名论律师媒体宣传的规则
被引量:13
- 3
-
-
作者
高一飞
潘基俊
-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政法学刊》
2010年第2期5-13,共9页
-
基金
2008年度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SFB2008)
-
文摘
辩护律师的言论自由问题有自己的特殊性,国际人权规则和一些典型国家的立法规范都对律师的言论自由都有一定的限制。联合国《关于律师作用的基本原则》要求律师在行使言论自由权时"遵照法律和公认准则以及按照律师的职业道德行事"。各国都并不一律禁止律师发表庭外言论,但限制律师发表对实体公正有损害的言论、禁止律师发布虚假信息。但律师可以发表对审判公正没有实际损害的言论、与程序性信息有关的言论、消除他人言论的负面影响的回应性言论。我国应当借鉴上述规则,修订《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第一百六十三条,在规定禁止律师发布"可能被合理地认为损害司法公正的言论"的同时,通过安全港规则、回应权规则、真实性规则将其具体化。
-
关键词
媒体宣传
审判公正
安全港规则
回应权规则
真实性规则
-
Keywords
publicity activities
fair trial
right to response rule
truth rule
-
分类号
DF85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区块链证据规则体系化的三重逻辑及其制度展开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段陆平
-
机构
广州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3,M0007,M0008,共12页
-
基金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纠纷解决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2020-2021年度项目“中国司法数字化建设若干重点问题研究”(2021DJKT1a1)
广州市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广州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提升城市制度稳定预期的路径对策研究:以数字科技赋能为视角”(2023GZYB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虽然《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以四个“专条”对区块链证据的审查认定规则做了初步规范,但如何形成裁判者主观上敢于认定、客观上可以准确认定区块链证据,同时能够实质性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系统性制度,依然值得深思。从科技融入司法的现实动因以及理论诉求来看,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区块链证据规则至少要考虑以下三种具有层次递进性的逻辑:一是基于区块链信任机制的真实保障逻辑,二是基于科学认知区块链技术特征的差别对待逻辑,三是基于数字正当程序要求的权利保障逻辑。基于这三重逻辑,可以体系化地构建区块链证据真实性推定规则,准确把握技术原理设定区块链证据审查认定规范,保障当事人实质性诉讼权利的制度规范。未来依然可以按照三重理论逻辑推进在线诉讼区块链证据规则的体系化。
-
关键词
区块链证据
《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
数字信任
真实性推定规则
数字正当程序
-
分类号
D926.2
[政治法律—法学]
TP311.1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题名论公证证据保全的形式证据力
被引量:6
- 5
-
-
作者
林洋
-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15-123,共9页
-
基金
2017年西南政法大学学生科研创新项目"论民事争点整理的效力"(批准号:2017XZXS-021)
南政法大学法学院2017年学生科研创新项目"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级别管辖恒定"(批准号:LX2017003)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公证证据保全的效力规则缺失,导致相关司法实践应用问题层出。大陆法系公证和认证适用真实性推定规则,公证书因此具有实质证据力推定和形式证据力推定效果,认证书仅具形式证据力推定效果。公证证据保全与诉讼证据保全一样,是围绕证据资格的证据固定活动。诉讼证据保全具有形式证据力推定效果,公证证据保全也应类同适用,与公证的真实性推定规则正好契合。《办理保全证据公证指导意见》规定的公证证据保全三类型中,公证机关取证因审查证据三性而具有形式证据力推定效果,应作为狭义的公证证据保全。当事人取证中当事人仅可推定取证过程合法,而作广义的公证证据保全。行为过程之保全仅可推定行为过程的真实性,其已不属证据保全的范畴而应排除在公证证据保全制度外。
-
关键词
公证证据保全
真实性推定规则
形式证据力推定
-
Keywords
notarized evidence preservation
formal evidence of the presumption
forensic process of legal presumption
-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