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 被引量:37
1
作者 王仲 《美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8-35,共8页
社会主义艺术,不管你在理论上列举出它多少不足和在实践上列举出它多少失误,它的主导倾向永远是光耀千秋的:主张艺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艺术为人类的正义进步事业服务,歌颂劳动与和平,反对剥削与战争,向往生命的健康和精神的阳光,追求... 社会主义艺术,不管你在理论上列举出它多少不足和在实践上列举出它多少失误,它的主导倾向永远是光耀千秋的:主张艺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艺术为人类的正义进步事业服务,歌颂劳动与和平,反对剥削与战争,向往生命的健康和精神的阳光,追求真善美的统一,鼓舞人们崇高向上,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的信念和英雄主义的意志。“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不管你在理论上为它找出多少合理性和在实践上为它找出多少值得肯定的地方,它的主导倾向依然是:主张绝对张扬的个人主义自我表现,逆反一切传统文化、道德、价值和秩序,追求病态扭曲的内心叙事和惊世骇俗的怪异表现,怀疑和嘲笑真善美的审美理想,对生活、生命和人类的未来失去信心,最后只有无奈地沉沦于颓废和宗教的消极精神境界,滑向假恶丑。社会主义艺术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伟大审美传统的继承者、发扬者和革新者,而“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则公开宣称反叛这个伟大的审美传统,这是在审美理想上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向和道路。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艺术和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在这个一元的审美理想的太阳照耀下,人类艺术将会得到无限多样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审美理想 真善美统一 艺术追求 社会主义 艺术家 中国艺术 20世纪后期 现代性 真善美理想
原文传递
论教育之超越 被引量:30
2
作者 庞学光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6-18,40,共4页
鲁洁教授在《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上发表的《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一文中,深刻地揭示了长期以来在我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单纯适应论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的局限性,并同时提出和阐释了教育的超越本质以及教育之适应与超越的辩... 鲁洁教授在《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上发表的《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一文中,深刻地揭示了长期以来在我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单纯适应论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的局限性,并同时提出和阐释了教育的超越本质以及教育之适应与超越的辩证关系。此文发表后,很快引起教育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需要 《教育研究》 教育之超越 适应性教育 教育理论 适应与超越 思想理论 终极目标 超越性 真善美统一
原文传递
真善美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规律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伟先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4-48,共5页
真善美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感性活动是真善美价值生成的本体论基础,作为人类实践创造的精神文明的精华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真善美价值有其自身独有的内涵和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真善美统一价值的实现规律,是思... 真善美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感性活动是真善美价值生成的本体论基础,作为人类实践创造的精神文明的精华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真善美价值有其自身独有的内涵和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真善美统一价值的实现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蕴涵的真善美价值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和彼此影响的耦合运动,指向培养对象德智美和谐建构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规律 价值实现 真善美统一
下载PDF
论文化与教育的三种境界 被引量:2
4
作者 檀传宝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42-46,51,共6页
从文化哲学维度审视真、善、美关系。人类文化史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善美”、“真美”、“美真善统一”三种境界或历史阶段。在这三个历史阶段中,人类文化和文化成分之一的教育均各具特色,而文化与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于以美为体的真、... 从文化哲学维度审视真、善、美关系。人类文化史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善美”、“真美”、“美真善统一”三种境界或历史阶段。在这三个历史阶段中,人类文化和文化成分之一的教育均各具特色,而文化与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于以美为体的真、善、美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与教育 新小说 真善美统一 唯科学主义 三种境界 文化境界 自然科 政治伦理 人类文化 真善美统一
下载PDF
艺:真善美统一的精神境界
5
作者 邢梦潺 《月读》 2024年第7期14-19,共6页
“艺”,最早见于甲骨文,作卧。商代的甲骨文、金文中,“艺”字字形为跪的人双手捧持禾苗或树苗进行栽种。《说文》释:“,种也。”引申为技能、才艺,指精通、辅佐、成就某事的能力。儒家有“六艺”之说,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 “艺”,最早见于甲骨文,作卧。商代的甲骨文、金文中,“艺”字字形为跪的人双手捧持禾苗或树苗进行栽种。《说文》释:“,种也。”引申为技能、才艺,指精通、辅佐、成就某事的能力。儒家有“六艺”之说,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曾言“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教育弟子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实现全面均衡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据于德 真善美统一 依于仁 游于艺 六艺 全面均衡 金文
原文传递
关于文化真善美统一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波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7-79,共3页
关于文化真善美统一的哲学思考刘波人类的历史实际也就是文化的历史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化,文化中不适宜的部分逐渐地被淘汰.而积极的成果则不断地向更完美的境界发展。文化自身有真有善也有美,只不过它是通过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 关于文化真善美统一的哲学思考刘波人类的历史实际也就是文化的历史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化,文化中不适宜的部分逐渐地被淘汰.而积极的成果则不断地向更完美的境界发展。文化自身有真有善也有美,只不过它是通过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的真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善美统一 真善美统一 文化发展 主客体统一 合目的性 客观规律 人的全面发展 人道主义 实践活动 主体创造性
下载PDF
真善美在认识活动中的统一——关于真善美统一的思考之二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连科 杨魁森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5期29-35,共7页
认识活动在主体内部的纵深展开,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将主体与客体加以比较,对主体的认识要比对客体的认识复杂得多,而就主体内部来说,研究主体的精神活动又要比研究主体的物质活动复杂得多,因为精神活动更加飘忽不定,不可捉摸,不是... 认识活动在主体内部的纵深展开,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将主体与客体加以比较,对主体的认识要比对客体的认识复杂得多,而就主体内部来说,研究主体的精神活动又要比研究主体的物质活动复杂得多,因为精神活动更加飘忽不定,不可捉摸,不是单凭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善美统一 认识活动 认识对象 实践观念 认识过程 主体与客体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反映论 主体需要 选择论
原文传递
真善美统一论 被引量:1
8
作者 左克厚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53-59,共7页
人们总是在特定的场合谈论真善美的统一。在人们构造知识体系时,特别强调知识的客观性、真理性,它要极力排除主观的干扰,仿佛知识(真)是完全独立自足的。在人们构造道德体系时,又特别强调道德价值的超越性,既超越残酷的历史主义... 人们总是在特定的场合谈论真善美的统一。在人们构造知识体系时,特别强调知识的客观性、真理性,它要极力排除主观的干扰,仿佛知识(真)是完全独立自足的。在人们构造道德体系时,又特别强调道德价值的超越性,既超越残酷的历史主义,也超越审美享乐主义。但人们构造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善美统一 美学 审美价值 审美体验 真善美统一 现实性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实用价值 托尔斯泰 相对善
下载PDF
真善美合论 被引量:2
9
作者 崔新建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5-60,共6页
在人类文化的诸多类型、发展形态及部门学科当中,包含着若干共有的基本术语或观念,它们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共同基础和普遍本质。美国人M·J·阿德勒称之为“大观念”。真、善、美就是这样的“大观念”,它们既非某一文化类型、某... 在人类文化的诸多类型、发展形态及部门学科当中,包含着若干共有的基本术语或观念,它们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共同基础和普遍本质。美国人M·J·阿德勒称之为“大观念”。真、善、美就是这样的“大观念”,它们既非某一文化类型、某一文化部门学科所特有的“专业术语”,又存在和渗透于各个文化类型和部门学科之中,称得上是全人类的“共通语言”。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和向往,既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又成为哲学史上不朽的主题和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善美统一 真善美统一 主客体统一 合论 “真” 主体和客体 认识活动 逻辑真 实践活动 主客体矛盾
下载PDF
医用3D打印技术是求真、向善、臻美的统一 被引量:4
10
作者 秦桂秀 《医学与哲学(B)》 2018年第7期79-81,94,共4页
科技活动的价值取向是求真向善臻美。3D打印技术运用于临床实践,呈现求真向善臻美的统一。3D打印技术运用患者CT三维重建的数据,制备受损体的实体模型,真实呈现病情,提供向善的基础。3D打印技术定制的修复体植入人体,产生植入物与人体... 科技活动的价值取向是求真向善臻美。3D打印技术运用于临床实践,呈现求真向善臻美的统一。3D打印技术运用患者CT三维重建的数据,制备受损体的实体模型,真实呈现病情,提供向善的基础。3D打印技术定制的修复体植入人体,产生植入物与人体相容的矛盾;细胞参与的生物3D打印材料,打印出的人体组织器官参与人体新陈代谢,具有自我繁殖能力,挑战人类的尊严;科技伦理的不伤害原则,引领求真的方向。3D打印技术精准服务患者,呈现医务工作者的本质力量,进入臻美境界,激发求真向善的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践 3D打印技术 真善美统一
下载PDF
论真、善、美的理想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契 《学术月刊》 1982年第1期8-15,共8页
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真、善、美?这是哲学史上已经讨论了几千年的老问题。不过老问题可以有新意义。今天,我国各族人民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现实生活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理论问题,其中包括关... 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真、善、美?这是哲学史上已经讨论了几千年的老问题。不过老问题可以有新意义。今天,我国各族人民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现实生活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理论问题,其中包括关于真、善、美的理想这个老问题,要求哲学工作者给以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各个时代的精神文明体现了各个时代的人们的理想。可以说,建设精神文明的过程,就是人们从现实生活和历史传统中提取理想,并创设条件来促使理想得到实现的过程.精神活动有多种方式,就活动的成果说,有科学、艺术、道德、宗教等等。我们暂且把宗教信仰这种对世界的虚幻的反映方式撇开,只讨论理论思维、道德实践和审美活动这三种主要方式:它们各自以提取和实现真、善、美的理想为其特征,分别地具有真、善、美的价值;而又不可分割地互相联系着,因为它们无非是统一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不同侧面。人类建设精神文明的远大目标,就在达到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境界和造就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这就是本文要阐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我之物 道德理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科学理想 真善美统一 马克思主义 理想人格 精神活动 艺术理想 共产主义者
原文传递
系统设计,构建立体化美育场
12
作者 王亚苹 刘建立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第4期32-33,共2页
在基础教育阶段,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学会主动看待自我与他人、自然、世界的关系,完成真善美统一的人格培养,追求具有美学高度的本真生活和生命意义。海淀区... 在基础教育阶段,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学会主动看待自我与他人、自然、世界的关系,完成真善美统一的人格培养,追求具有美学高度的本真生活和生命意义。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高度重视美育工作,通过传承红色基因、美育课程迭代、学校环境建设等一系列方式,不断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美育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工作 立德树人 美育课程 真善美统一 基础教育阶段 人格培养 立体化 红色基因
原文传递
理想人格的认识论特征和塑造途径 被引量:4
13
作者 贺善侃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3,共4页
人格理论与研究如何达到人的认识与客观世界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对理想人格的认识论特征的考察,不能仅停留在传统认识论的层面,更应着眼于广义认识论的宽广视野。理想人格内含真、善、美三个维度的内容,求真、求善、... 人格理论与研究如何达到人的认识与客观世界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对理想人格的认识论特征的考察,不能仅停留在传统认识论的层面,更应着眼于广义认识论的宽广视野。理想人格内含真、善、美三个维度的内容,求真、求善、求美的统一,是塑造理想人格的根本途径。"化理论为德性"是塑造理想人格的核心方法。从塑造理想人格的角度分析,"化理论为德性"的过程内含化理论为信仰、化理性为自由和化德性为德行三个主要环节。当今,塑造理想人格的首要环节在于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人格 广义认识论 真善美统一 化理论为德性
原文传递
紫禁城宫殿所体现的真善美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倬云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72-79,共8页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原系戒备森严、一般人不可靠近的禁区。自1925年辟为故宫博物院以来,才使众多的人得以欣赏皇宫建筑和馆藏文物之美。如今,参观故宫的人与日俱增,对其建筑予人之美感有口皆碑。为什么故宫建筑有如此大的魅力?从...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原系戒备森严、一般人不可靠近的禁区。自1925年辟为故宫博物院以来,才使众多的人得以欣赏皇宫建筑和馆藏文物之美。如今,参观故宫的人与日俱增,对其建筑予人之美感有口皆碑。为什么故宫建筑有如此大的魅力?从美学原理上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故宫建筑在设计中充分运用了美学中形式美之法则,即继承与发展了历代宫殿的规模、布局、形制、轮廓、线条、色彩以及权衡比例等方面的形式因素,进行有规律的空间组合,直接予人以美感。其二,是故宫建筑中蕴涵着内在的美的规律与功利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 紫禁城 真善美统一 宫殿 建筑中 我国古代 随墙门 美与善 真善美统一 善与美
原文传递
真善美统一的认识根源──关于真善美统一的思考之一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魁森 李连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5-22,共8页
狭义认识论和广义认识论在对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认识目的以及认识形式的理解上都有着重要的分歧,因此,循着广义认识论的路径,使认识论的研究综合化、多元化,从总体上考察人类认识活动,把真善美统一起来,便成了现代认识论发展... 狭义认识论和广义认识论在对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认识目的以及认识形式的理解上都有着重要的分歧,因此,循着广义认识论的路径,使认识论的研究综合化、多元化,从总体上考察人类认识活动,把真善美统一起来,便成了现代认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之所以如此,是由于真善美反映着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层次关系,因而三者的统一才是人类追求的理想认识境界。人类确实具有达到真善美统一的客观基础,这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真善美统一 狭义认识论 认识根源 广义认识论 客观性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人的需要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主观性
下载PDF
论孔子真善美统一的文艺审美观 被引量:3
16
作者 寇养厚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62-68,共7页
在真善美三者关系中,孔子最重视“善”,提出了以善为主要标准的文艺审美观,而这个“善”,正是孔子“仁”的政治理想与伦理道德观念在文艺审美观中的体现.《论语》一书中出现“仁”字109次,其中有105次是指孔子的政治理想与伦理道德观念... 在真善美三者关系中,孔子最重视“善”,提出了以善为主要标准的文艺审美观,而这个“善”,正是孔子“仁”的政治理想与伦理道德观念在文艺审美观中的体现.《论语》一书中出现“仁”字109次,其中有105次是指孔子的政治理想与伦理道德观念的.“仁”的内容虽然相当宽泛,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但其核心内容却可由孔子回答其弟子的几次“问仁”的谈话中得知.颜渊问仁,孔子答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以下凡引《论语》中语,均只注篇名);仲弓问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审美观 孔子 真善美统一 善为 文艺作品 “美” 《韶》乐 “真” 政治理想 《武》
下载PDF
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理论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德胜 李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3,共5页
"人生艺术化"主张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面对内忧外患的社会与人生现实,在综合中西方思想文化基础上提出的创造性美学主张,其融审美和启蒙于一体,要求主体以"无所为而为"的人生态度和"超世入世"的处世态度,... "人生艺术化"主张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面对内忧外患的社会与人生现实,在综合中西方思想文化基础上提出的创造性美学主张,其融审美和启蒙于一体,要求主体以"无所为而为"的人生态度和"超世入世"的处世态度,超脱现实功利束缚,超越小我而纵身大化,指向人性真善美的完美统一,以追求人格理想、人生意义和生命境界的完美实现为终极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艺术化 无所为而为 超世入世 真善美统一
下载PDF
把握时代话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自觉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世华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2,共4页
思想政治课教学根源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需要、提高社会参与能力的需要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需要。它既不是教师简单地通过经验事实的表述,为知识提供例证,也不是学生单纯的情感意愿的表达,而是将知识的"真"、实践的"善... 思想政治课教学根源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需要、提高社会参与能力的需要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需要。它既不是教师简单地通过经验事实的表述,为知识提供例证,也不是学生单纯的情感意愿的表达,而是将知识的"真"、实践的"善"和价值的"美"相统一的实践活动,它体现着时代性话题、当代人的思想与行为、当代社会共同价值观的统一,正是这种"统一",促使把握时代话题成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话题 时代实践 教学自觉 真善美统一
原文传递
从真善美统一的新视角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的新尝试——《真善美的现代反思》读后感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开来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读后感 <<真善美的现代反思>> 真善美统一
下载PDF
重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仲 《国画家》 2001年第5期2-8,共7页
王仲同志在这篇长文中系统地梳理了中国美术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的中国美术中的审美理想的失落以及这种审美理想失落的具体历史根源,并热情呼唤“重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本刊认为,审美理想的问题是一切艺术中的根本... 王仲同志在这篇长文中系统地梳理了中国美术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的中国美术中的审美理想的失落以及这种审美理想失落的具体历史根源,并热情呼唤“重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本刊认为,审美理想的问题是一切艺术中的根本性问题。它关系着艺术创作的指向与艺术发展的方向,它也是一切技术问题与艺术问题的精神归宿。粉碎四人帮以来,我们在政治上经过认真地梳理反思,最终摸索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一条正确的道路;我们在经济建设上经过认真思索,最终找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这样一条基本思路。而在文化艺术上。包括在中国画上,这二十年来我们虽然也是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索,但是我们似乎尚未触及艺术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或根本性矛盾,我们的思考基本上是集中在这样的一些问题层面上:比如传统与现代、比如东方与西方、比如造化与古人、比如笔墨与造型,我们缺乏一个更基本更深刻的内在动力来化解这些在中国画发展中纠缠了近百年的矛盾。我们的语言没有目的地越来越纯化,我们的风格没有目的地越来越探索,而我们的艺术精神却越来越萎缩乃至于侏儒化,最终导致我们关于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的失落。什么是真善美?简约地讲,她就是使我们乐观地对待生活和生命,使我们健康地对待艺术,使我们积极地生存下去的那种精神力量与艺术信仰,而她的反面,说白了,就是让你总觉得活不起的那种东西。中国美术的审美理想的失落,除了王仲同志提及的两个基本方面的根源之外,也许还有拜金主义的影响,对民族传统中的糟粕部分的病态崇拜,美术家在整个中国社会和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下岗所造成的焦虑感,在整个文化领域里身份不明、无法进入当代精神生活的失落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善美统一 审美理想 艺术追求 人类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国美术 艺术发展 艺术精神 传统与现代 现代化进程 19世纪末 中国画 历史根源 艺术创作 艺术问题 技术问题 基本思路 文化艺术 内在动力 精神力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