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省域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脱钩趋势演变 被引量:78
1
作者 韩梦瑶 刘卫东 +1 位作者 谢漪甜 姜宛贝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0-721,共12页
一个国家或地区碳排放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经济增速与碳排放降速的相对关系,而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相对脱钩是中国碳排放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泰尔指数和Tapio模型,刻画中国各省份2005-2017年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相对关系,研究碳排... 一个国家或地区碳排放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经济增速与碳排放降速的相对关系,而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相对脱钩是中国碳排放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泰尔指数和Tapio模型,刻画中国各省份2005-2017年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相对关系,研究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脱钩指数的演变趋势,主要结论如下:①中国各地区的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发展均呈现了增长趋势,碳排放强度大多呈现了降低趋势;②尽管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逐年缩小,但中国各省份的碳排放差距、尤其是区域间碳排放差距逐年扩大;③中国大多数地区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经历了扩张负脱钩、扩张挂钩到弱脱钩的变化历程,但部分省份的脱钩稳定性相对较低;④上海、天津、重庆、浙江、山东等不断趋近强脱钩状态,但少数地区仍在扩张挂钩和扩张负脱钩状态中交替。本文结论有助于辨识中国不同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相对关系,落实不同碳排放及经济发展水平下可行的低碳发展策略,进而为中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差异 泰尔指数 脱钩趋势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普惠金融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6
2
作者 陆凤芝 黄永兴 徐鹏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从金融服务的渗透性、使用性、效用性、承受性四个维度构建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模型,基于熵值法测算2005~2014年中国省域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并通过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及稳健性检验实证分析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普惠金融... 从金融服务的渗透性、使用性、效用性、承受性四个维度构建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模型,基于熵值法测算2005~2014年中国省域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并通过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及稳健性检验实证分析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普惠金融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但有小幅度上升趋势;东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呈现出由东到西逐渐递减的区域格局;普惠金融与地区经济之间呈U型关系;前一期的普惠金融水平、人口城市化率等因素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支出占比不能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熵值法 差异
下载PDF
2001—2016年耕地非农化过程中农业生态服务价值损失估算及其省域差异 被引量:33
3
作者 杨文杰 刘丹 巩前文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1-209,共9页
科学估算农业生态服务价值损失及其空间分布差异有益于客观评价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影响,理论支撑集约、绿色新型城镇化发展。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估算耕地非农化造成的农业生态服务价值损失,并结合不同时段的社会发... 科学估算农业生态服务价值损失及其空间分布差异有益于客观评价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影响,理论支撑集约、绿色新型城镇化发展。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估算耕地非农化造成的农业生态服务价值损失,并结合不同时段的社会发展系数进行修正。测算结果表明:2001—2016年耕地转为建设用地造成的农业生态服务价值损失理论值达1 066.59亿元,现实值约476.25亿元,其中农业生态系统保持土壤功能价值现实损失达107.54亿元。耕地征收导致的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均值现实损失地域分布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部和西部,从省域尺度来看,江苏、云南和浙江的累计耕地生态服务价值现实损失量最多。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热点地区已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应尽快完善多元化耕地保护补偿制度,重点推进中西部地区人的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生态服务价值损失 当量因子 差异 耕地非农化 耕地保护红线 绿色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碳排放省域差异与驱动机理研究——基于30个省(市、区)1993~201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32
4
作者 文清 田云 王雅鹏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共6页
文中在测算我国30个省(市、区)农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利用LMDI模型分析了各自的驱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碳排放在省域层面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30个地区在考察期内农业碳排放量有增有减,按照变化趋势差异可将其划分为... 文中在测算我国30个省(市、区)农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利用LMDI模型分析了各自的驱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碳排放在省域层面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30个地区在考察期内农业碳排放量有增有减,按照变化趋势差异可将其划分为"持续下降型"、"波动下降型"、"持续上升型"与"波动上升型"等四类地区;农业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海南降幅最大,黑龙江降幅最小。2)效率因素是抑制各地区农业碳排放增加的关键性因素,在所有省份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结构因素与劳动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碳排放量的增加,但与效率因素相比差距却较为明显;经济因素则是导致各地区农业碳排放增加的关键性因素,所有地区农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均导致了各自农业碳排放总量的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差异 驱动机理 LMDI模型 农业碳减排
原文传递
中国生态补偿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刘春腊 刘卫东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91-1104,共14页
由于中国区域发展水平、生态资源本底等诸多因素的差异性,致使生态补偿实践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生态补偿的补偿类型、利益主体(谁补偿、补给谁)、补偿形式、补偿标准(补多少)及补偿方式与渠道等是其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核心。... 由于中国区域发展水平、生态资源本底等诸多因素的差异性,致使生态补偿实践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生态补偿的补偿类型、利益主体(谁补偿、补给谁)、补偿形式、补偿标准(补多少)及补偿方式与渠道等是其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核心。中国生态补偿实践格局存在省域差异,在补偿类型上,涉及综合型、森林生态补偿、湿地生态补偿、垃圾处理生态补偿、流域生态补偿等各个方面,且省级差异较大;在补偿形式上,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实施的生态补偿和省域政府对生态保护者的补偿是中国各省域生态补偿利益关系的两种主要形式;在补偿标准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北京、广东等省的补偿水平相对较高,而新疆、西藏、甘肃、贵州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生态补偿标准较低;在补偿方式与渠道上,财政转移支付在各省普遍采用,赔偿金、资源价值费、资源税在各省得到不同程度的运用;在补偿利益主体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农户"的生态补偿利益格局在全国各省均有,"企业—农户、企业—地方政府"作为补充。之所以在不同省域之间会存在生态补偿的差异性,这与国家的政策方针导向、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资源禀赋及地域分布、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公众对生态资源价值的认识、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中国生态补偿的省域差异,既要认识到其存在的客观性,同时需要从政策、管理、公众参与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加以管控与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差异 中国
原文传递
省域差异的警戒水平及调控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28
6
作者 黄朝永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2-60,共9页
差异与均衡是区域发展中必须兼顾的两个方面,差异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也是实现均衡的手段和途径。本文通过省域差异变化与增长速度联动分析,结合山东省案例,表明二者间存在函数关系,可利用拟合模型揭示其相互作用、动态变化的规... 差异与均衡是区域发展中必须兼顾的两个方面,差异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也是实现均衡的手段和途径。本文通过省域差异变化与增长速度联动分析,结合山东省案例,表明二者间存在函数关系,可利用拟合模型揭示其相互作用、动态变化的规律,并在适度差异的基础上建立差异警戒水平,作为实施省域差异调控的依据。当差异较小则通过倾斜发展以提高增长速度,当差异逼近或越过警戒水平则控制和缩小差异以保持增长势头,使省域差异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 警戒水平 合理化 调控 经济 山东
下载PDF
我国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奔 晏艳阳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45,共7页
以我国31个省(市、区)的高等学校、中职学校、普通中学、普通小学等四类学校为例,对四类学校2000—2012年各省(市、区)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基尼系数法和核密度估计考察了四类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省... 以我国31个省(市、区)的高等学校、中职学校、普通中学、普通小学等四类学校为例,对四类学校2000—2012年各省(市、区)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基尼系数法和核密度估计考察了四类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省际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建立了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影响因素的面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省际差异客观存在并且长期处于非均衡的状态,其中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基尼系数最小,普通小学最大,其次为普通中学和中职学校,四类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基尼系数与核密度估计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人均GDP、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等经济因素对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影响最为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均教育经费支出 教育资源 均衡配置 差异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精准扶贫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春腊 黄嘉钦 +1 位作者 龚娟 谢炳庚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98-1106,共9页
基于地理学视角,运用省域尺度的相关资料和数据,从扶贫标准、扶贫方式、扶贫主体等方面,探寻中国精准扶贫存在的省域差异,并分析了区域自然环境条件、省域资源禀赋、经济社会条件等因素对精准扶贫的影响。在扶贫标准上,经济发展水平较... 基于地理学视角,运用省域尺度的相关资料和数据,从扶贫标准、扶贫方式、扶贫主体等方面,探寻中国精准扶贫存在的省域差异,并分析了区域自然环境条件、省域资源禀赋、经济社会条件等因素对精准扶贫的影响。在扶贫标准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扶贫标准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扶贫标准较低;在扶贫对象识别上,各省在结合自身精准扶贫实践的基础上实施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扶贫识别方法;扶贫方式方面,各省不同程度实施了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扶贫主体上,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和省内各级政府对行政区域的扶贫为中国各省域精准扶贫的主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差异 中国
下载PDF
中小企业金融排斥程度的省域差异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建军 张丹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2-103,共12页
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企业信贷资金配置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失衡问题。研究中小企业金融排斥的省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差别化金融政策制定与实施、提升金融效率、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金融排斥理论,构建了... 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企业信贷资金配置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失衡问题。研究中小企业金融排斥的省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差别化金融政策制定与实施、提升金融效率、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金融排斥理论,构建了五维度中小企业金融排斥指标体系,设计省域中小企业金融排斥指数并测度构成因素的贡献度。结果表明,金融排斥省域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中小企业自我排斥程度较轻,而中西部地区较重;金融供给方排斥因素占主导,其中地理排斥影响最大;技术条件排斥略大于金融需求方主动排斥。因此,减缓中小企业金融排斥需要从不同地区金融服务供给者与信息机制建设等方面入手,同时引导企业降低自我排斥,提升融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 金融排斥 差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省域碳平衡能力与城镇化的关系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竹 王兆峰 +1 位作者 吴卫 邵海琴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136-3152,共17页
厘清碳平衡能力与城镇化的关系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和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采用温室气体清单法、碳吸收清查法、碳平衡指标法和多元城镇化测量法分别测算1999—2018年中国省域碳平衡能力与各类城镇化指标,利... 厘清碳平衡能力与城镇化的关系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和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采用温室气体清单法、碳吸收清查法、碳平衡指标法和多元城镇化测量法分别测算1999—2018年中国省域碳平衡能力与各类城镇化指标,利用空间自然断点分级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分别分析中国省域碳平衡能力与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互动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碳排放不断增多,碳吸收不断减少,碳平衡能力呈上升、下降、先减后增和先增后减四种趋势,碳排放呈“东多西少”分布,碳吸收与碳平衡能力分别呈“西多东少”和“西强东弱”分布。(2)中国人口、经济、空间、生态城镇化和城镇化综合指标不断提升,其中空间城镇化大致呈“西高东低”分布,其余则呈“东高西低”分布。(3)除空间城镇化外,中国整体碳平衡能力与各类城镇化的关系均为反馈型,而各省域增长保护型数量最多,中立型数量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平衡能力 城镇化 时空演变 差异
原文传递
基于能值分析的中国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估 被引量:15
11
作者 马文静 刘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29-2038,共10页
本文基于能值理论全面评估了2006—2016年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并根据一次能源投入比例的不同将各省份分为4组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一次能源投入水平对省域间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2016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一次能源投入... 本文基于能值理论全面评估了2006—2016年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并根据一次能源投入比例的不同将各省份分为4组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一次能源投入水平对省域间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2016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一次能源投入比例不断上涨,使得我国整体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负荷由2.78升至3.13。同时,受进口增加的影响,能值产出率相对下降,可持续性指标下降至5.40。能值密度变化趋势与一次能源投入比例的变化基本一致,目前大多数省份依旧通过能源消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其中,北京、上海等虽现代化经济高度发达,但环境压力同样高于其他省份,可持续发展水平不容乐观。以江苏为代表的南方省份能源投入较低而能值产出较高,表现出较高的可持续发展活力。因此,提升内陆地区能源利用效率、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并适当减缓发展强度,以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可以令我国稳步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一次能源 差异 时间序列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省域视角及2003—2016年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徐小琪 李燕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58-66,共9页
基于2003-2016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统计数据对省域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评,并对其演进趋势予以分析。结果表明:省域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均呈现比较稳定的增长趋势,但省域间有较大差异,呈现出东部沿海>东北... 基于2003-2016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统计数据对省域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评,并对其演进趋势予以分析。结果表明:省域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均呈现比较稳定的增长趋势,但省域间有较大差异,呈现出东部沿海>东北>中部>西北>西南的空间格局。而根据动态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两者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表明: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基础设施、外商投资、居民消费等因素对省域“两化”协调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同时省域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存在正的空间外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 时空特征 差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电子商务对省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林孔团 于婧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31,共9页
电子商务已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是主要通过降低成本,促进消费;扩大投资和政府支出;增加进出口,促进国际贸易;催生新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本文通过建立评价... 电子商务已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是主要通过降低成本,促进消费;扩大投资和政府支出;增加进出口,促进国际贸易;催生新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本文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全国31个省域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并引入电子商务改进生产函数,对电子商务与各省域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对各省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相对于资本和劳动力的贡献率来说仍较小,且各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不平衡,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作用存在省际差异,电子商务对落后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高于发达地区。为此应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引领作用,从各地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加强电子商务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经济增长 差异
下载PDF
基于公平的中国省域碳排放差异模型构建探讨——以中国2010年碳排放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秋贤 高志强 宁吉才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8-1004,共7页
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CO2排放也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作者认为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不应只体现在其绝对排放数量上,更要体现在其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兼容度差异上。因此本文首先运用IPCC2006清单法计算出了2010年中国各省份碳排... 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CO2排放也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作者认为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不应只体现在其绝对排放数量上,更要体现在其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兼容度差异上。因此本文首先运用IPCC2006清单法计算出了2010年中国各省份碳排放数量,然后对之进行了空间差异分析。接着在综合考虑碳排放的生态、公平和效率前提下,尝试性地构建了碳排放区域差异的3E模型体系,并用之进行了具体计算。结果表明,虽然广东、湖北、四川和黑龙江等省的碳排放绝对量大,但这些省份的Y3E值均大于1,表明这些区域的碳汇能力很强,无论从生态、公平还是从效率的角度来说其碳排放都是在其省域的生态承载范畴之内。由此证明新构建的3E模型对中国碳排放区域差异研究是有益的参考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差异 模型构建 公平 中国
原文传递
我国沿海地区科技创新效率的省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尤瑞玲 陈秋玲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9-123,共5页
科技进步是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为促进我国科技创新活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综合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机制。文章运用超效率DEA,对北京市及我国沿海地区12个省(市、区)2004-2015年的科... 科技进步是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为促进我国科技创新活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综合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机制。文章运用超效率DEA,对北京市及我国沿海地区12个省(市、区)2004-2015年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并运用Malmquist指数分解及Ward聚类法深入探讨效率变化的省域差异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我国沿海地区科技创新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技术效率的提高;就省域而言,Ward聚类法可以将12个地区分为三类:高投入高产出型、中投入中产出型和低投入低产出型;科技创新效率的高低与其增长速度不完全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沿海地区 差异 创新效率
下载PDF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潜能测度及省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秦晓娟 孔祥利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42,共6页
综合"差距"和"支持保障"的潜能思想,构建包括消费能力、消费需要和消费条件3个子系统的消费潜能评价体系,并结合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潜能处于中低水平,省域消费潜能呈东—中... 综合"差距"和"支持保障"的潜能思想,构建包括消费能力、消费需要和消费条件3个子系统的消费潜能评价体系,并结合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潜能处于中低水平,省域消费潜能呈东—中—西区域递减梯度差异;中西部省域消费潜能水平低,是消费潜能开发难点集中区域;省域间消费潜能首要制约因素具有差异性;省域间消费能力差异度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潜能 潜能评价 差异
下载PDF
中国农业系统碳汇和碳源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7
作者 于伟咏 漆雁斌 +3 位作者 明辉 任丹 邓鑫 傅丽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1-7,共7页
基于对碳汇、碳源测度方法总结整理,估算出2000-2011年各省市农业系统碳汇碳源量,采用聚类方法对碳汇、碳源区域进行归类研究,并采用回归分析法对碳汇、碳源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系统碳增汇量26个省份大于零,除受自然条件影... 基于对碳汇、碳源测度方法总结整理,估算出2000-2011年各省市农业系统碳汇碳源量,采用聚类方法对碳汇、碳源区域进行归类研究,并采用回归分析法对碳汇、碳源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系统碳增汇量26个省份大于零,除受自然条件影响外,还与经济发展水平呈5%显著性负相关关系;各地区碳汇水平影响因素有明显的地方特征,其中农作物的固碳能力高于草原、果园等;各地区影响碳排放水平因素主要是农业能源,其次是畜禽饲养、秸秆燃烧和农业投入品。研究结果对各地区制定和发展低碳农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系统 碳汇 碳源 差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文化产业的行业效率比较及省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郭淑芬 郭金花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79,共9页
在区域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文化制造业、文化批零业和文化服务业在各省市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通过构建测度指标体系,运用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算发现:(1)中国内地文化产业三大子行业综合效率整体偏低,纯技术效率偏低是主要... 在区域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文化制造业、文化批零业和文化服务业在各省市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通过构建测度指标体系,运用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算发现:(1)中国内地文化产业三大子行业综合效率整体偏低,纯技术效率偏低是主要原因。行业效率的提升仍需依赖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提升;(2)31省市文化子行业效率水平非均衡特征明显:文化制造业综合效率呈现"西低东高"阶梯式分布,文化批零业和文化服务业则整体呈现"低集中—高分散"的空间分异特征。相比而言,多数省市文化制造业有了较好发展,这与中国制造业率先获得发展相关;(3)2012—2013年,文化制造业、文化批零业及文化服务业行业效率增幅最大的依次是中部、西部和东部地区,这体现了中国产业转移与文化产业差异化区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行业效率 SBM-DEA ARCGIS 差异
下载PDF
我国中部地区能源消费省域差异的多层次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小翠 周兵兵 朱继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57-361,共5页
本文拟利用全国及中部六省能源消费信息,通过改进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各省能源消费的合理性及其省域差异。重点分析了中部各省能源消费的经济效率、抗风险性和可持续性,说明各省能源消费的保障水平与产出水平;研究方法上借鉴了信息熵... 本文拟利用全国及中部六省能源消费信息,通过改进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各省能源消费的合理性及其省域差异。重点分析了中部各省能源消费的经济效率、抗风险性和可持续性,说明各省能源消费的保障水平与产出水平;研究方法上借鉴了信息熵思想、四象限交叉分析原理及熵权法TOPSIS模型,并加以改进后对各指标进行指标分析、指标交叉分析与指标综合分析,提出了我国中部地区能源消费战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能源消费 差异 多层次分析
下载PDF
知识城市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我国省域差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邵大伟 张小林 吴殿鸣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4-419,共6页
以知识城市为切入点,简要回顾其概念演进、发展历程,并根据我国知识城市的发展现状,构建包含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潜力、知识技术从业者、文化与交流及地缘区位的知识城市的评价体系。以该评价模型为衡量标准,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省... 以知识城市为切入点,简要回顾其概念演进、发展历程,并根据我国知识城市的发展现状,构建包含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潜力、知识技术从业者、文化与交流及地缘区位的知识城市的评价体系。以该评价模型为衡量标准,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省域间KC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实证研究,分别根据综合得分和公因子载荷,利用层次聚类法对各省(市、区)分类分析,总结总体及局域的格局特征,并对机制进行分析,提出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城市 评价体系 差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