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联合钛板内固定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戚飞成 沈建伟 +3 位作者 曹晓林 龙如超 王建超 王哲 《中国乡村医药》 2017年第2期17-18,共2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联合钛板内固定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科收治的82例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CDF组...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联合钛板内固定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科收治的82例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CDF组和ACCF组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年内脊髓功能恢复疗效,Cobb角和融合节段高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CDF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CCF组,出血量少于ACCF组。术后1年ACDF组和ACCF组的脊髓功能恢复优良率接近,植骨融合率均为100%;两组术后即刻融合节段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术后1年与术后即刻比较,融合节段高度及Cobb角均减小,但ACDF组术后1年时的融合节段高度及Cobb角优于ACCF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接近。结论 A CDF与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相比,近期疗效相当,但ACDF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稳定性更好,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观察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 椎间盘切除 椎体次全切 钛板内固定 脊髓型颈椎病 相邻双节
下载PDF
个性化数字模拟置钉结合通道下MIS-TLIF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晶祥 周江军 +5 位作者 赵敏 刘达 余专一 程球新 付美清 史柏娜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6期645-647,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个性化数字模拟置钉结合通道下MIS-TLIF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39例相邻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通道下MIS-TLIF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 目的探讨采用个性化数字模拟置钉结合通道下MIS-TLIF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39例相邻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通道下MIS-TLIF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间。采用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3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5~30个月。手术时间120~230(155.89±24.57)min;术中出血量180~490(287.94±74.59)ml;术后引流量100~280(158.46±39.04)ml;住院时间5~10(7.33±0.85)d;术后下地行走时间3~7(4.05±1.07)d。VAS评分:术前为(7.66±0.66)分,术后1周为(2.97±0.67)分,术后1个月为(1.89±0.55)分,末次随访为(1.12±0.52)分,术后各时间段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以及末次随访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为(37.28±1.99)分,术后1个月为(16.43±1.68)分,末次随访为(12.35±1.18)分,术后各时间段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数字模拟置钉结合通道下MIS-TLIF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出血少、组织破坏少、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相邻双节 腰椎退变性疾病
下载PDF
侧入路单通道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方颖华 王燕玲 +1 位作者 邹亿城 刘波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2216-2218,共3页
目的:探讨侧入路单通道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在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行术式治疗的86例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单通道组和开放组各43例... 目的:探讨侧入路单通道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在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行术式治疗的86例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单通道组和开放组各43例。单通道组患者行侧入路单通道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开放组实施传统骨科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康复情况,并监测术前、术后腰椎功能及Cobb角改变。结果:单通道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腰椎ODI指数(15.06±5.06)%和(13.52±4.98)%显著低于开放组患者的(20.69±4.58)%和(16.89±5.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通道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腰椎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开放组腰椎Cobb角术后3个月(23.03±1.68)°和6个月(22.71±5.68)°均显著低于术前(25.98±4.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侧入路单通道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纠正腰椎病变,改善其疼痛、功能,且手术创伤较小,康复快,值得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入路 单通道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相邻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有效性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方案治疗胸腰段先天性脊柱侧凸临床对比分析
4
作者 常枫 王序 +1 位作者 罗文凯 李冉 《辽宁医学杂志》 2021年第4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相邻单节段和相邻双节段内固定方案对胸腰段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Cobb角改善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胸腰段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相邻单节... 目的探讨相邻单节段和相邻双节段内固定方案对胸腰段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Cobb角改善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胸腰段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相邻单节段组(40例)和相邻双节段组(40例),分别采用相邻单节段和相邻双节段内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用时,手术出血量,手术前后侧凸/后凸Cobb角改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邻双节段组患者手术操作用时和手术出血量均显著多于相邻单节段组(P<0.05);相邻双节段组患者术后侧凸/后凸Cobb角度数、Cobb角矫正率及Cobb角矫正丢失度均显著优于相邻单节段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相邻单节段内固定方案相比,相邻双节段内固定方案治疗胸腰段先天性脊柱侧凸可有效纠正脊柱畸形,避免矫正丢失,并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可能增加操作用时和医源性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单节 相邻双节 内固定 胸腰 先天性脊柱侧凸
原文传递
椎间孔镜与椎间盘镜单切口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延坤 翟凯 田云虎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PTED)与椎间盘镜(MED)单切口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4月~2019年1月我院诊治的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PTED组和MED组,每组各22例,比较2组的...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PTED)与椎间盘镜(MED)单切口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4月~2019年1月我院诊治的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PTED组和MED组,每组各22例,比较2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比2组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情况,并在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患者临床疗效。结果①PTED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MED组,但手术时间长于MED组,透视次数多于ME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术前相比,两组在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0DI指数上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MED组术后9个月Cobb角明显减小,与PTE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MacNab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0.9%和86.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05)。结论 PTED与MED单切口治疗相邻双节段LDH疗效满意,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其中PTED创伤更小,切口更短,术后恢复较快,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更具微创理念。但是PTED一孔处理双节段LDH操作难度大,学习曲线陡峭,对术者专业技能要求高,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椎间盘镜 相邻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原文传递
侧入路单通道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7
6
作者 蒋传海 吴成如 +3 位作者 陈然 孙国荣 史凤之 顾庆陟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6期794-796,共3页
目的研究侧入路单通道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2018年7月收治36例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L 3-4合并L 4-515例,L 4-5合并L 5-S 121例,均采用侧入路单通道下经皮椎间孔镜... 目的研究侧入路单通道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2018年7月收治36例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L 3-4合并L 4-515例,L 4-5合并L 5-S 121例,均采用侧入路单通道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行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髓核取出+椎管减压术。术后随访12~29个月,平均(16.26±2.12)个月,观察其手术疗效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平均耗时(75.37±15.28)min;经术后1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患者的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手术优良率为94.44%;术后均无神经根永久性损伤、脏器及大血管损伤、硬脊膜撕裂、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侧入路单通道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减少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显著改善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不增加手术并发症,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双节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单通道手术
下载PDF
Ventrofix内固定系统在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滕晓 王勇 张招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16-317,共2页
关键词 Ventrofix 内固定 相邻双节胸腰椎骨折 钛金属
下载PDF
ACDF与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涛 宋将 +3 位作者 郝清海 种衍学 李庆超 袁崇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7期710-712,共3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CDF)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创伤性指标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06诊治的42例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ACDF组26例...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CDF)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创伤性指标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06诊治的42例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ACDF组26例,ACCF组16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 d的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血沉,以及术后6、12个月JOA评分。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12~32)个月。ACDF组手术时间较ACCF组短,并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ACCF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术后1 d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明显低于ACC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1 d肌酸激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与ACCF组术后6、12个月时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与ACC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能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而ACDF术式创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双节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C反应蛋白 肌酸激酶 血沉
原文传递
单孔分体内镜治疗非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9
作者 于先凯 赵子豪 +2 位作者 赵加庆 李岳飞 耿晓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5期2196-2199,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导致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其治疗以功能锻炼等保守治疗为主,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需进一步手术干预[1]。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及影像特点,可分为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其中脱出型和...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导致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其治疗以功能锻炼等保守治疗为主,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需进一步手术干预[1]。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及影像特点,可分为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其中脱出型和游离型需手术治疗[2]。经皮脊柱内镜与单侧双通道内镜是治疗LDH常用的微创方式,且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邻双节 单孔分体内镜 脊柱内镜
下载PDF
小切口单边椎弓根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单侧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少辉 王平均 +3 位作者 连文文 孙宇 胡强 欧华西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424-426,共3页
目的观察小切口单边椎弓根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单侧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小切口单边椎弓根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22例单侧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植骨融合及并发症情况,... 目的观察小切口单边椎弓根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单侧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小切口单边椎弓根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22例单侧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植骨融合及并发症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腰腿痛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80~110min,术中失血量150~220 ml。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15±3)个月。末次随访时功能参数均优于术前(P<0.01)。患者均未出现椎间节段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内植物反应、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单边椎弓根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单侧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单边内固定 椎间融合 单侧相邻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巍 李熙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11期1154-1157,共4页
目的 比较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矢状面平衡和功能恢复效果... 目的 比较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矢状面平衡和功能恢复效果。方法 纳入自2018-03-2020-07诊治的143例相邻双节段颈椎病,其中ACCF组76例,ACDF组67例。比较ACCF组与ACD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JOA评分、NDI指数、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颈椎矢状面参数。结果 ACCF组随访时间为(6.4±1.0)个月,ACDF组随访时间为(7.1±1.1)个月。ACCF组术后没有出现钛网沉降,术后6个月随访时均获得植骨融合。ACDF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ACCF组短,术中出血量较ACCF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CF组、ACDF组术后6个月T_(1)倾斜角、C_(2)~C_(7)矢状垂直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CF组与ACDF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NDI指数、疼痛VAS评分、C_(2)~C_(7)Cobb角、T1倾斜角、C_(2)~C_(7)矢状垂直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CF与ACDF手术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均可取满意疗效,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是ACDF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排除发育型颈椎管狭窄、椎体后缘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终板附有较大骨赘的患者可以优先选择ACDF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双节颈椎病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颈椎矢状平衡 JOA评分 T1倾斜角 C2~C7 Cobb角 C2~C7矢状垂直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