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GNSS监测瞬态无震蠕滑信号提取 被引量:1
1
作者 侯争 郭增长 杜久升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1-197,共7页
断层的瞬态无震蠕滑常诱发震级高、破坏性强的地震。针对其滑动速度缓慢,难以探测的问题,本文基于GNSS连续坐标时间序列的异常波动提出一种断层瞬态无震蠕滑信息的自动探测方法。首先利用独立成分分析进行时空滤波,提高坐标时间序列的... 断层的瞬态无震蠕滑常诱发震级高、破坏性强的地震。针对其滑动速度缓慢,难以探测的问题,本文基于GNSS连续坐标时间序列的异常波动提出一种断层瞬态无震蠕滑信息的自动探测方法。首先利用独立成分分析进行时空滤波,提高坐标时间序列的信噪比;然后计算坐标时间序列波动的相对强度指数及峰度值;最后通过累积分布函数将其转换为蠕滑信号概率,进而探测断层蠕滑事件。本文模拟500 d GNSS地表位移时间序列进行仿真试验,其中包含25 d瞬态蠕滑信号。试验结果表明,当信号强度至少与噪声水平相当时可有效探测出断层的蠕滑信息。计算Akutan地区连续3年的GNSS数据后探测到一个蠕滑信号,推断其可能为火山岩强烈运动引起的无震蠕滑。通过对四川省陆态网18个测站7年的GNSS数据处理后发现了4个异常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震蠕滑 独立分量分析 相对强度指数 峰度值 累积分布函数 慢滑移
下载PDF
中国工业的污染避难所区域效应——基于2002—2012年工业总体与特定产业的测度与验证 被引量:39
2
作者 彭可茂 席利卿 雷玉桃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4-56,共13页
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确保经济增长与改善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利用综合指数法构建中国工业环境规制相对强度指数,接着使用2002—2012年30个地区的工业面板数据进行变量甄别和模型修正... 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确保经济增长与改善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利用综合指数法构建中国工业环境规制相对强度指数,接着使用2002—2012年30个地区的工业面板数据进行变量甄别和模型修正,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全国及区域工业环境规制相对差异等自变量对于工业总体以及29类特定产业的投资强度的影响程度,进一步通过稳健性检验验证了工业总体的研究结论,并且详细阐释了各自变量影响工业投资产生的一些研究结论。结果发现:就工业总体而言,全国总体、东部及西部并不显示污染避难所区域效应,而中部则存在长期稳健的污染避难所区域效应;国有投资工业不显示污染避难所区域效应,而港澳台投资工业及外商投资工业存在该效应。就特定产业而言,有10类产业存在污染避难所区域效应,并把29类产业做了4种类型的划分。最后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区域各类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污染避难所区域效应 环境规制相对强度指数
原文传递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扭角羚冬春季日活动模式研究 被引量:54
3
作者 李明富 李晟 +3 位作者 王大军 William J McShea 官天培 谌利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0-855,共6页
根据相机陷阱调查获得照片的时间,研究了2008年12月~2009年5月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扭角羚Budorcastaxicolor的日活动模式。通过对24个1km×1km样方的调查,共完成686个相机工作日的取样量,获得有效的扭角羚捕捉次数709次(冬季322... 根据相机陷阱调查获得照片的时间,研究了2008年12月~2009年5月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扭角羚Budorcastaxicolor的日活动模式。通过对24个1km×1km样方的调查,共完成686个相机工作日的取样量,获得有效的扭角羚捕捉次数709次(冬季322次,春季387次),并分别计算出扭角羚冬季和春季在各时间段的相对活动强度指数RAI。结果显示,扭角羚在冬季和春季的日活动模式没有显著差异(χ2检验,P>0.1),每天都有3个活跃时期(凌晨、早上和下午)和3个紧随的不活跃时期。其中,冬季日活动的最高峰出现在下午17:00~18:00(RAI=12.42),最低谷出现在日出前3:00~6:00(RAI=0.00);春季最高峰出现在早上6:00~7:00(RAI=20.16),最低谷出现在日出前2:00~5:00(RAI=0.26)。在春季,扭角羚在上午活跃期的活动强度明显高于下午活跃期,而在冬季则相反。春季与冬季相比,扭角羚上午和下午的两个活跃时间段都有提前,可能是由于不同季节气温和光照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机陷阱调查技术是研究野生动物在野外活动模式和活动节律的有效工具,可为今后深入开展扭角羚行为生态学研究和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管理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角羚 相机陷阱 日活动模式 相对活动强度指数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白鹇日活动节律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余建平 钱海源 +2 位作者 陈小南 李晟 申小莉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7-944,共8页
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系统调查和分析了浙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的性比、集群方式和日活动节律。调查期间共获得244个有效位点的数据,累计58 890个工作日,收集到33 276份白鹇的照片和视... 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系统调查和分析了浙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的性比、集群方式和日活动节律。调查期间共获得244个有效位点的数据,累计58 890个工作日,收集到33 276份白鹇的照片和视频,有效探测5 687次,统计出雄性成体(含亚成体)3 946只次,雌性4 179只次,雌雄性比为1.06︰1。记录到群体大小从2至12只不等,群的组成方式多样。日活动节律分析的结果显示,白鹇的日活动时间段为5:00~18:00时,于6:00时、11:00时和16:00时有3个活动高峰,其间于10:00时和14:00时出现两个活动的低谷。雌雄个体的日活动节律基本一致,但雄性个体相比雌性清晨的活动高峰延长1 h(雌性6:00~8:00时,雄性6:00~9:00时),而午后的静息低谷推后1 h(雌性14:00时,雄性15:00时)。日活动节律密度函数分析结果显示,白鹇的日活动节律存在季节性变化。白鹇在春季和冬季存在早晚两个明显的活动高峰,而夏季和秋季在6:00~18:00时都较为活跃。同时,相比其他季节,白鹇在冬季早晨开始活动的时间推迟,傍晚结束活动的时间提前。不同季节的比较表明,白鹇在冬季和春、夏季的日活动节律重叠程度最低。白鹇日活动节律在低海拔带(200~700 m)和高海拔带(700~1 200 m)上存在差异,低海拔带个体在夏季和冬季的傍晚比高海拔带个体活跃。本研究结果为保护区内白鹇的保护管理提供了基础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鹇 日活动节律 性比 相对活动强度指数 核密度估计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