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丘陵区小流域泥沙来源的^(137)Cs和^(210)Pb双同位素法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张信宝 贺秀斌 +3 位作者 文安邦 D.E.Walling 冯明义 邹翔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537-1541,共5页
在2002年开展的川中丘陵区武家沟小流域泥沙来源的调查中, 137Cs和210Pb双同位素示踪法得到了应用, 流域内陡坡林地、缓坡农台地和裸坡地表层土壤的137Cs和210Pb平均含量分别为(7.15±0.40)和(162.01±3.86) Bq·kg-1; (4.0... 在2002年开展的川中丘陵区武家沟小流域泥沙来源的调查中, 137Cs和210Pb双同位素示踪法得到了应用, 流域内陡坡林地、缓坡农台地和裸坡地表层土壤的137Cs和210Pb平均含量分别为(7.15±0.40)和(162.01±3.86) Bq·kg-1; (4.01±0.31)和(70.96±2.65) Bq·kg-1; 0和(15.12±1.22) Bq·kg-1. 近期水库淤积泥沙的137Cs和210Pb含量分别为(3.06±0.23)和(72.66±1.61) Bq·kg-1. 运用混合模型求得林地、农地和裸坡地(含沟岸)的相对来沙量分别为18%, 46%和36%. 农台地和裸坡地(含沟岸)是流域内最重要和次重要的泥沙来源. 根据1956年以来水库的泥沙淤积量, 流域输沙模数为642 t·(km2·a)-1, 占流域面积约2/3的林地和1/3的农地的侵蚀模数分别为173和886 t·(k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来源 相对产沙量 川中丘陵区 ^137CS ^210PB 双同位素法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侵蚀产沙对坡耕地退耕响应的^137Cs法 被引量:25
2
作者 冯明义 D.E.Walling +1 位作者 张信宝 文安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3期1452-1457,共6页
通过赵家沟小流域1993年前后坝库泥沙淤积量和^(137)Cs含量的对比,分析了黄土丘陵区梁峁坡地退耕后流域输沙模数和沟谷地、沟间地相对产沙量的变化。梁峁坡耕地大面积退耕后,短期内流域产沙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沟间地输沙模数... 通过赵家沟小流域1993年前后坝库泥沙淤积量和^(137)Cs含量的对比,分析了黄土丘陵区梁峁坡地退耕后流域输沙模数和沟谷地、沟间地相对产沙量的变化。梁峁坡耕地大面积退耕后,短期内流域产沙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沟间地输沙模数和相对产沙量迅速减少,沟谷地输沙模数和相对产沙量增加。1994~1996年3年的输沙模数为29650t·(km^2·a)^(-1),是该流域多年平均输沙模数13413t·(km^2·a)^(-1)的2.2倍。沟间地输沙模数不断下降,从1994年的14335 t·(km^2·a)^(-1)下降到1995年的7034 t·(km^2·a)^(-1)和1996年的3517 t·(km^2·a)^(-1),沟谷地平均输沙模数变化于44944和62136t·(km^2·a)^(-1)之间,远高于1993年前的21118 t·(km^2·a)^(-1)。沟间地相对来沙量从1994年的23%减少到1995年的15%及1996年的6%,而沟谷地相对来沙量从1994年的77%增加到1995年的85%及1996年的94%。退耕后耕作上逐渐密实,抗蚀性增强,侵蚀减弱,但土壤密实后入渗率降低,梁峁坡地产流量增加,梁峁坡地流入沟谷的径流量加大,加剧了沟谷地的冲沟侵蚀和重力侵蚀,沟谷地的侵蚀量和相对产沙量增大,从而导致流域产沙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 小流域侵蚀 输沙模数 相对产沙量 耕地 退耕响应 沟谷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