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近零能耗建筑中新型相变供暖方式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喜明
王俊莛
陶进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45-50,共6页
我国北方乡镇目前供暖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散烧”,是实现清洁供暖的较大障碍.该研究以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的近零能耗建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特别适合于乡镇小建筑的新型清洁能源相变蓄热供暖方式.通过两个面积相同(60 m^(2))房间的对比...
我国北方乡镇目前供暖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散烧”,是实现清洁供暖的较大障碍.该研究以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的近零能耗建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特别适合于乡镇小建筑的新型清洁能源相变蓄热供暖方式.通过两个面积相同(60 m^(2))房间的对比实验,同时升温致两房间温度22℃时,相变房间的温度峰值高于普通房间0.4℃,且延后28 min到达峰值,停止升温后17 h仍可保持室内温度19.5℃.普通房间停止升温13.6 h室温即降至19.5℃.可见,加入相变材料能使室温保持更长的人体舒适温度,从而降低室温波动,减少建筑供暖能耗,为建筑供暖领域“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供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零能耗建筑
有机
相变
材料
相变
蓄热
供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居民区相变蓄热供暖的可行性研究
2
作者
祝艺丹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2期140-141,共2页
对居民区相变蓄热供暖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分析了相变蓄热供暖技术的方式类型、优势和缺陷,认为中低温相变蓄热技术、梯级相变蓄热技术、相变蓄热地板辐射供暖技术对电网削峰填谷目标的有效实现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供...
对居民区相变蓄热供暖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分析了相变蓄热供暖技术的方式类型、优势和缺陷,认为中低温相变蓄热技术、梯级相变蓄热技术、相变蓄热地板辐射供暖技术对电网削峰填谷目标的有效实现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供暖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区
相变
蓄热
供暖
可行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相变蓄热电供暖模块蓄放热性能研究
3
作者
姚晓丽
张甜甜
谭羽非
《煤气与热力》
2024年第5期19-25,34,共8页
设计一种相变蓄热电供暖模块,模拟分析散热表面保温层厚度、其他表面保温层厚度、蓄热时间对模块蓄放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工况(散热表面保温层厚度为5 mm,剩余表面的保温层厚度均为60 mm,蓄热时间为8 h)下,散热表面平均温...
设计一种相变蓄热电供暖模块,模拟分析散热表面保温层厚度、其他表面保温层厚度、蓄热时间对模块蓄放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工况(散热表面保温层厚度为5 mm,剩余表面的保温层厚度均为60 mm,蓄热时间为8 h)下,散热表面平均温度保持在30℃以上约22 h,散热表面平均热流密度在60~250 W/m^(2)范围内可持续约23 h,模块可以长时间稳定地向室内散发热量。散热表面保温层厚度分别为3、5、7 mm时,相变阶段散热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61、54、49℃,有效散热时间分别为21、22、23 h,散热表面平均热流密度分别为218、183、158 W/m^(2)。散热表面保温层厚度分别为3、5、7 mm时,过热阶段模块内部温升分别为15、21、26℃,模块内部、电加热管表面、其他表面温升均随散热表面保温层厚度增加而增大,散热时间也随散热表面保温层厚度增加而增长。其他表面保温层厚度为20、40、60、100、200 mm时,相变阶段散热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53、54、54、54、50℃,有效散热时间分别为18、21、23、23、23 h,散热表面平均热流密度分别为179、186、186、186、165 W/m^(2)。其他表面保温层厚度不大于100 mm时,随着保温层厚度增加,模块总散热量增加,其他表面保温层厚度为200 mm时,模块总散热量相对减少。当蓄热时间为5、6、7、8 h时,模块散热表面温度最高分别为54、54、57、66℃,有效散热时间分别为13、16、19、22 h。随着蓄热时间增长,模块总散热量增大,有效散热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蓄热
电
供暖
模块
蓄放热性能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谷电相变电蓄热供暖分工况变论域模糊比例、积分、微分自适应前馈补偿控制
被引量:
3
4
作者
于洪霞
杨成祥
+1 位作者
赵庆杞
邢作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5期241-247,共7页
针对谷电相变电蓄热供暖系统,有谷电时间段既蓄热又放热供暖和非谷电时间段单纯放热供暖两种不同的工况,不同的工况系统参数变化较大的问题,设计了分工况变论域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根据不同工况选择对应的控制器且其论域...
针对谷电相变电蓄热供暖系统,有谷电时间段既蓄热又放热供暖和非谷电时间段单纯放热供暖两种不同的工况,不同的工况系统参数变化较大的问题,设计了分工况变论域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根据不同工况选择对应的控制器且其论域伸缩因子自适应调整;考虑到供暖过程中蓄热炉炉温的变化,把不断变化的蓄热炉炉温作为可测干扰,设计了自适应前馈补偿控制器对变论域模糊PID控制器的输出控制量进行补偿,通过实时辨识供暖系统模型,实现前馈补偿控制器参数的自适应调整。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在不同工况下实现对期望供暖出水温度的实时跟踪,显著地减小了供暖出水温度误差,提高了供暖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电
相变
电
蓄热
供暖
分工况
自适应前馈
变论域模糊PID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阳能季节性相变蓄热热泵供暖系统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姜益强
姚杨
+2 位作者
马最良
齐琦
邓仕明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16-19,36,共5页
针对传统供暖系统存在的问题,借助于热泵技术和理论合理引入太阳能,构建出太阳能季节性相变蓄热热泵供暖系统,给出了系统的原理、特点、运行模式和蓄热器的结构形式。采用CaCl2·6H2O作为相变蓄热材料,以北京地区应用该系统的...
针对传统供暖系统存在的问题,借助于热泵技术和理论合理引入太阳能,构建出太阳能季节性相变蓄热热泵供暖系统,给出了系统的原理、特点、运行模式和蓄热器的结构形式。采用CaCl2·6H2O作为相变蓄热材料,以北京地区应用该系统的建筑面积为324.93m^2的某二层别墅为例,对不同蓄热体积。太阳能集热面积条件下的蓄热量、蓄热材料平均温度、蓄热损失进行了模拟与分析,得出当太阳能集热器面积为40Tn2时,蓄热器体积合适的情况下,即可满足该别墅的热负荷;当太阳能集热器面积和蓄热器体积匹配合适时,使用较小面积的太阳能集热器集得的热量就可满足建筑物的热负荷。这为该系统在我国“三北”地区的应用,实现供暖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初步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季节性
相变
蓄热
热泵
供暖
系统
模拟研究
原文传递
题名
近零能耗建筑中新型相变供暖方式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喜明
王俊莛
陶进
机构
吉林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出处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45-50,共6页
基金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能力建设项目(2021C037-6)。
文摘
我国北方乡镇目前供暖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散烧”,是实现清洁供暖的较大障碍.该研究以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的近零能耗建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特别适合于乡镇小建筑的新型清洁能源相变蓄热供暖方式.通过两个面积相同(60 m^(2))房间的对比实验,同时升温致两房间温度22℃时,相变房间的温度峰值高于普通房间0.4℃,且延后28 min到达峰值,停止升温后17 h仍可保持室内温度19.5℃.普通房间停止升温13.6 h室温即降至19.5℃.可见,加入相变材料能使室温保持更长的人体舒适温度,从而降低室温波动,减少建筑供暖能耗,为建筑供暖领域“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供暖模式.
关键词
近零能耗建筑
有机
相变
材料
相变
蓄热
供暖
Keywords
near-zero energy buildings
organic phase change materials
phase change thermal storage heating
分类号
TU502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居民区相变蓄热供暖的可行性研究
2
作者
祝艺丹
机构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出处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2期140-141,共2页
文摘
对居民区相变蓄热供暖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分析了相变蓄热供暖技术的方式类型、优势和缺陷,认为中低温相变蓄热技术、梯级相变蓄热技术、相变蓄热地板辐射供暖技术对电网削峰填谷目标的有效实现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供暖舒适性。
关键词
居民区
相变
蓄热
供暖
可行性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Phase change regenerative heating
Feasibility
分类号
TU832 [建筑科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相变蓄热电供暖模块蓄放热性能研究
3
作者
姚晓丽
张甜甜
谭羽非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煤气与热力》
2024年第5期19-25,34,共8页
文摘
设计一种相变蓄热电供暖模块,模拟分析散热表面保温层厚度、其他表面保温层厚度、蓄热时间对模块蓄放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工况(散热表面保温层厚度为5 mm,剩余表面的保温层厚度均为60 mm,蓄热时间为8 h)下,散热表面平均温度保持在30℃以上约22 h,散热表面平均热流密度在60~250 W/m^(2)范围内可持续约23 h,模块可以长时间稳定地向室内散发热量。散热表面保温层厚度分别为3、5、7 mm时,相变阶段散热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61、54、49℃,有效散热时间分别为21、22、23 h,散热表面平均热流密度分别为218、183、158 W/m^(2)。散热表面保温层厚度分别为3、5、7 mm时,过热阶段模块内部温升分别为15、21、26℃,模块内部、电加热管表面、其他表面温升均随散热表面保温层厚度增加而增大,散热时间也随散热表面保温层厚度增加而增长。其他表面保温层厚度为20、40、60、100、200 mm时,相变阶段散热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53、54、54、54、50℃,有效散热时间分别为18、21、23、23、23 h,散热表面平均热流密度分别为179、186、186、186、165 W/m^(2)。其他表面保温层厚度不大于100 mm时,随着保温层厚度增加,模块总散热量增加,其他表面保温层厚度为200 mm时,模块总散热量相对减少。当蓄热时间为5、6、7、8 h时,模块散热表面温度最高分别为54、54、57、66℃,有效散热时间分别为13、16、19、22 h。随着蓄热时间增长,模块总散热量增大,有效散热时间延长。
关键词
相变
蓄热
电
供暖
模块
蓄放热性能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Keywords
phase-change heat storage electric heating module
heat storage and release performance
influencing factors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U832.2 [建筑科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谷电相变电蓄热供暖分工况变论域模糊比例、积分、微分自适应前馈补偿控制
被引量:
3
4
作者
于洪霞
杨成祥
赵庆杞
邢作霞
机构
沈阳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国网辽宁省电力公司
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5期241-247,共7页
基金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2017YF-12)资助
文摘
针对谷电相变电蓄热供暖系统,有谷电时间段既蓄热又放热供暖和非谷电时间段单纯放热供暖两种不同的工况,不同的工况系统参数变化较大的问题,设计了分工况变论域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根据不同工况选择对应的控制器且其论域伸缩因子自适应调整;考虑到供暖过程中蓄热炉炉温的变化,把不断变化的蓄热炉炉温作为可测干扰,设计了自适应前馈补偿控制器对变论域模糊PID控制器的输出控制量进行补偿,通过实时辨识供暖系统模型,实现前馈补偿控制器参数的自适应调整。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在不同工况下实现对期望供暖出水温度的实时跟踪,显著地减小了供暖出水温度误差,提高了供暖可靠性。
关键词
谷电
相变
电
蓄热
供暖
分工况
自适应前馈
变论域模糊PID
Keywords
ebb electricity phase change heat storage and heating
division of working
adaptive feed forward
variable domain fuzzy PID
分类号
TP273.2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阳能季节性相变蓄热热泵供暖系统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姜益强
姚杨
马最良
齐琦
邓仕明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屋宇设备工程学系
出处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16-19,36,共5页
基金
哈尔滨工业大学跨学科交叉基金资助(项目编号HIT.MD2003.01),教育部留学归国基金项目
文摘
针对传统供暖系统存在的问题,借助于热泵技术和理论合理引入太阳能,构建出太阳能季节性相变蓄热热泵供暖系统,给出了系统的原理、特点、运行模式和蓄热器的结构形式。采用CaCl2·6H2O作为相变蓄热材料,以北京地区应用该系统的建筑面积为324.93m^2的某二层别墅为例,对不同蓄热体积。太阳能集热面积条件下的蓄热量、蓄热材料平均温度、蓄热损失进行了模拟与分析,得出当太阳能集热器面积为40Tn2时,蓄热器体积合适的情况下,即可满足该别墅的热负荷;当太阳能集热器面积和蓄热器体积匹配合适时,使用较小面积的太阳能集热器集得的热量就可满足建筑物的热负荷。这为该系统在我国“三北”地区的应用,实现供暖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初步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
太阳能
季节性
相变
蓄热
热泵
供暖
系统
模拟研究
Keywords
solar energy
seasonal storage
phase change material
heating system
simulation study
分类号
TL519 [核科学技术—核技术及应用]
TU832.17 [建筑科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近零能耗建筑中新型相变供暖方式研究
张喜明
王俊莛
陶进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CAS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居民区相变蓄热供暖的可行性研究
祝艺丹
《黑龙江科学》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相变蓄热电供暖模块蓄放热性能研究
姚晓丽
张甜甜
谭羽非
《煤气与热力》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谷电相变电蓄热供暖分工况变论域模糊比例、积分、微分自适应前馈补偿控制
于洪霞
杨成祥
赵庆杞
邢作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太阳能季节性相变蓄热热泵供暖系统的模拟研究
姜益强
姚杨
马最良
齐琦
邓仕明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06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