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十字形结构设计了一种在雷达波低频段极化不敏感的相位梯度超表面,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进行了验证.不同金属十字周期结构单元复合,在超表面上形成附加的平行波矢分量,对反射波波前进行调控,获得超表面后向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缩减.在...基于十字形结构设计了一种在雷达波低频段极化不敏感的相位梯度超表面,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进行了验证.不同金属十字周期结构单元复合,在超表面上形成附加的平行波矢分量,对反射波波前进行调控,获得超表面后向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缩减.在设计波段内,超表面在法线方向的单站RCS缩减达18.19 d B,偏离法线-30?—+30?范围的单站RCS平均缩减达8 d B;仿真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展开更多
基于漫反射和随机编码理论提出一种应用于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缩减的超表面,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进行验证。首先,简要阐述了漫反射和随机编码理论,并设计一种基于金属分割线结构的线极化转换超单元。该结构基于"0"、"1"...基于漫反射和随机编码理论提出一种应用于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缩减的超表面,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进行验证。首先,简要阐述了漫反射和随机编码理论,并设计一种基于金属分割线结构的线极化转换超单元。该结构基于"0"、"1"两种基本单元进行编码,在宽频段范围内实现180°反射相位差。仿真结果表明,超表面在6~14GHz频段内,线极化转换率高达90%,RCS缩减大于10 d B的带宽达到6 GHz。然后,设计三种随机编码超表面,进行制备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5.5~13 GHz频带范围内,三种随机超表面在垂直入射时的反射率小于–10d B,存在6 GHz带宽RCS缩减大于10 d B,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另外,斜入射情况下,同样能得到有效的RCS缩减,随机编码超表面具备宽角度入射RCS缩减特性。该设计为雷达隐身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展开更多
设计了由两种不同开口谐振环结构组成的双频带相位梯度超表面。超表面中两种结构单元周期交错排列,在两个频点引入附加平行波矢量调控电磁波波前,获得低平板反射率及后向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缩减。仿真与实验均表明,该设计思路和方法行...设计了由两种不同开口谐振环结构组成的双频带相位梯度超表面。超表面中两种结构单元周期交错排列,在两个频点引入附加平行波矢量调控电磁波波前,获得低平板反射率及后向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缩减。仿真与实验均表明,该设计思路和方法行之有效,在7.8 GHz和9.4 GHz两个设计频点,将垂直入射波耦合成伪表面波,偏离法线-30°^+30°的单站后向RCS缩减分别为10.3 d B和10.4 d B。由于其设计的灵活性,该超表面波有望在天线、隐身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十字形结构设计了一种在雷达波低频段极化不敏感的相位梯度超表面,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进行了验证.不同金属十字周期结构单元复合,在超表面上形成附加的平行波矢分量,对反射波波前进行调控,获得超表面后向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缩减.在设计波段内,超表面在法线方向的单站RCS缩减达18.19 d B,偏离法线-30?—+30?范围的单站RCS平均缩减达8 d B;仿真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文摘基于漫反射和随机编码理论提出一种应用于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缩减的超表面,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进行验证。首先,简要阐述了漫反射和随机编码理论,并设计一种基于金属分割线结构的线极化转换超单元。该结构基于"0"、"1"两种基本单元进行编码,在宽频段范围内实现180°反射相位差。仿真结果表明,超表面在6~14GHz频段内,线极化转换率高达90%,RCS缩减大于10 d B的带宽达到6 GHz。然后,设计三种随机编码超表面,进行制备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5.5~13 GHz频带范围内,三种随机超表面在垂直入射时的反射率小于–10d B,存在6 GHz带宽RCS缩减大于10 d B,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另外,斜入射情况下,同样能得到有效的RCS缩减,随机编码超表面具备宽角度入射RCS缩减特性。该设计为雷达隐身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文摘设计了由两种不同开口谐振环结构组成的双频带相位梯度超表面。超表面中两种结构单元周期交错排列,在两个频点引入附加平行波矢量调控电磁波波前,获得低平板反射率及后向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缩减。仿真与实验均表明,该设计思路和方法行之有效,在7.8 GHz和9.4 GHz两个设计频点,将垂直入射波耦合成伪表面波,偏离法线-30°^+30°的单站后向RCS缩减分别为10.3 d B和10.4 d B。由于其设计的灵活性,该超表面波有望在天线、隐身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基金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2022YFA1404402 and 2017YFA0303700)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11634006 and 12174190)+1 种基金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Center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Advanced Microstructuresa project funded by the Priority Academic Program Development of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