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历史意识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纪鸽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55-58,共4页
历史意识是人对历史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它不只是个人对过去的记忆的表达,也是群体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悟,对未来的探索。莫里森作品中的非裔美国人在面对自己沉重的历史时选择缄默,他们对于历史的记忆支离破碎,历史意识一片空白。莫里... 历史意识是人对历史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它不只是个人对过去的记忆的表达,也是群体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悟,对未来的探索。莫里森作品中的非裔美国人在面对自己沉重的历史时选择缄默,他们对于历史的记忆支离破碎,历史意识一片空白。莫里森试图通过自己的创作,修补黑人对历史残缺的记忆,唤醒他们的历史意识。在莫里森的创作中,她理性地直面历史,召唤非裔美国人内心深处沉痛的记忆。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作者呼吁直面历史,反思过去,探索民族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意识 还原历史 直面历史 铭记历史
下载PDF
后殖民语境下《耻》中隐喻的解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堵文晖 《海外英语》 2014年第22期181-182,共2页
小说《耻》中有关拜伦歌剧的隐喻贯穿全小说,对情节的发展和主人公心路历程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隐喻是主人公情感的寄托,同时也折射了后殖民时期,白人殖民者后裔的困惑和迷茫,指出只有直面历史,遵守新社会秩序,他们才能获得新生。
关键词 库切 隐喻 困惑和迷茫 直面历史
下载PDF
直面历史与民族和解
3
作者 胡令远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3年第3期1-9,共9页
在一般国际关系意义上的所谓政治、经济、文化之外,“历史认识”问题也是中日关系的结构性要素,这是由两国关系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即便是目前白热化的钓鱼岛主权之争,也与中日两国的特殊历史以及由此产生的“历史认识”问题纠结在一... 在一般国际关系意义上的所谓政治、经济、文化之外,“历史认识”问题也是中日关系的结构性要素,这是由两国关系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即便是目前白热化的钓鱼岛主权之争,也与中日两国的特殊历史以及由此产生的“历史认识”问题纠结在一起。不言而喻,“直面历史”,是中日间实现民族和解、和平解决钓鱼岛争端的前提。战后,日本政界的“保守主流”及其余绪,肆意歪曲历史,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阻力,而敢于“直面历史”的日本政治家,则成为重要的推手。要实现真正的民族和解,在“直面历史”的基础上,还需“超越历史”。更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注重“历史的人性侧面”,是实现这一“超越”的重要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面历史 民族和解 超越历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