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硼氢化钠/双氧水燃料电池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毛示旻 刘建国 +5 位作者 邹志刚 周毅 陈建伟 王小奇 顾军 于涛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27-831,共5页
采用Pt/C作为催化剂成功地组装了直接硼氢化钠/双氧水燃料电池,并考察了不同操作温度、溶液流速和浓度条件下电池的放电性能。60℃时电池的最大比功率可以达到130mW/cm2,在40℃时0.1A/cm2放电条件下电池电压约为0.7V,性能明显优于相同... 采用Pt/C作为催化剂成功地组装了直接硼氢化钠/双氧水燃料电池,并考察了不同操作温度、溶液流速和浓度条件下电池的放电性能。60℃时电池的最大比功率可以达到130mW/cm2,在40℃时0.1A/cm2放电条件下电池电压约为0.7V,性能明显优于相同条件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同时研究了不同厚度电解质膜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采用Nafion117膜(厚度175mm)的电池开路电压比Nafion112(厚度50mm)高约180mV,但Nafion112在高电流密度放电时表现出了更好的性能。因此,膜厚度不仅影响电池的内阻而且还会影响反应物的相互渗透。此外,还测试了短时间恒电流放电,电池性能未出现下降,而且放电后催化层和膜仍然保持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 双氧水 电池性能 Nation膜厚度 NaBH4渗透
下载PDF
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放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广进 高云智 +3 位作者 王振波 蔡克迪 张健 尹鸽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6-671,共6页
研究了以Ni粉为阳极催化剂、Pt/C为阴极催化剂、Nafion117为电解质膜的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DSBFC),通过电池的极化曲线、功率密度曲线,研究了DSBFC在不同阴极供料方式、不同温度和硼氢化钠浓度等条件下的放电特性。结果表明:阴极通加... 研究了以Ni粉为阳极催化剂、Pt/C为阴极催化剂、Nafion117为电解质膜的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DSBFC),通过电池的极化曲线、功率密度曲线,研究了DSBFC在不同阴极供料方式、不同温度和硼氢化钠浓度等条件下的放电特性。结果表明:阴极通加湿氧气有利于提高电池性能;随着硼氢化钠浓度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电池性能都会提高;50℃时NaBH4浓度对电池性能影响更大,NaBH4浓度为0.5mol·L-1时温度对电池的性能影响更大。通过电流-时间曲线考察了电池的库仑效率及短期运行的稳定性。结果显示:在高温时电池放电相对平稳;NaBH4浓度越大,库仑效率越低;温度对库仑效率影响不大。以加湿氧气为氧化剂、硼氢化钠浓度为1.0mol·L-1、电池运行温度为80℃时,DSBFC性能最佳,最大功率密度为39.5mW·cm-2(0.5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 运行条件 放电特性 NAFION
下载PDF
流动碱性电解质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家军 李宁 刘德丽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73-676,共4页
介绍了Ag(I)单晶还原法。应用此法制备的Ag/C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与Ag2O还原法相比,显著增强。以Ag(I)单晶还原法制备的Ag/C为阴极催化剂,以担载在高比表面VulcanXC-72R碳上的Au为阳极催化剂,组装了一种流动碱性电解质直接硼氢化钠-空... 介绍了Ag(I)单晶还原法。应用此法制备的Ag/C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与Ag2O还原法相比,显著增强。以Ag(I)单晶还原法制备的Ag/C为阴极催化剂,以担载在高比表面VulcanXC-72R碳上的Au为阳极催化剂,组装了一种流动碱性电解质直接硼氢化钠-空气燃料电池。电池阳极极化程度较小,受温度影响不大,电池极化主要受阴极极化的影响。在25℃和70℃条件下,电池输出比功率分别达17、58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单晶还原法 Ag/C催化剂 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
下载PDF
Pd-Ag/C在硼氢化钠电氧化反应中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健 钱国才 +1 位作者 朱艳霞 黄成德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2016年第5期45-49,共5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不同原子比的Pd-Ag/C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并运用循环伏安、计时电流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其对硼氢化钠电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适量Ag的掺杂不仅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而...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不同原子比的Pd-Ag/C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并运用循环伏安、计时电流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其对硼氢化钠电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适量Ag的掺杂不仅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而且使得硼氢化钠电氧化反应过程中的转移电子数增加,其中Pd_(75)Ag_(25)/C的催化活性和转移电子数均为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 硼氢化钠电氧化 阳极催化剂 Pd-Ag/C
原文传递
催化剂载体对硼氢化钠在纳米金电极上电氧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裴斧 王先友 +4 位作者 何培瑛 王雁生 王宏 易兰花 陈权启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分别以中孔炭(MPC)和VXC-72R炭黑作载体,制备了中孔炭载纳米Au粒子(Au/MPC)和VXC-72R炭黑载纳米Au粒子(Au/CB),并将其用作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阳极电氧化催化剂.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比较了不同载体催化剂的结构和形... 分别以中孔炭(MPC)和VXC-72R炭黑作载体,制备了中孔炭载纳米Au粒子(Au/MPC)和VXC-72R炭黑载纳米Au粒子(Au/CB),并将其用作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阳极电氧化催化剂.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比较了不同载体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纳米Au粒子均为面心立方结构,Au/MPC中纳米Au粒子的粒径为16nm左右比Au/CB中的纳米Au粒子的更小,且均匀分散在载体的表面.用循环伏安曲线和动电位极化曲线等比较了不同载体催化剂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Au/CB的电流密度为38.10mA·cm-2,而Au/MPC的电流密度达到42.88mA·cm-2,比Au/CB的电流密度提高了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 阳极催化剂 催化剂载体 电氧化
原文传递
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雷淑 余丹梅 +1 位作者 陈昌国 杨玉琼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综述了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DBFC)的催化剂、电解液、隔膜以及工作条件的研究进展,并对硼氢根(BH4-)水解和NaBH4"穿透"等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DBFC) 水解 穿透
下载PDF
钯修饰镍网阳极无膜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
7
作者 余涌潮 邹亚男 +4 位作者 李俊 付乾 张亮 朱恂 廖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0-695,共6页
被动式无膜碱性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DBFCs)具备高能量密度、低成本且无储氢需求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便携式电化学电源。DBFC阳极常采用的非贵金属Ni,其价格低廉,且对硼氢化钠氧化反应(BOR)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但也存在... 被动式无膜碱性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DBFCs)具备高能量密度、低成本且无储氢需求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便携式电化学电源。DBFC阳极常采用的非贵金属Ni,其价格低廉,且对硼氢化钠氧化反应(BOR)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但也存在库伦效率较低、副产氢严重等问题,大大降低了阳极产电性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高比表面积Ni网上沉积Pd制备了低载量Pd-Ni阳极,并研究了不同Pd载量对此阳极BO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d载量为0.3 mg·cm^(-2)时,构建的DBFC性能最佳,室温条件下其最高功率密度可达63 mW·cm^(-2),表现出良好的商业化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膜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 Ni-Pd复合电极 硼氢化钠氧化反应 电催化
原文传递
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用阳极催化剂AuNi/C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广进 高云智 +1 位作者 王振波 尹鸽平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41-244,共4页
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了AuNi/C催化剂,进行了XRD分析和循环伏安测试。样品Au7Ni3/C的氧化峰电流密度最大,比样品Au/C提高了56.9%,且在XRD图中没有金属Ni的衍射峰,可认为Au与Ni形成了合金,它们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催化活性。使用样品Au7Ni3/... 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了AuNi/C催化剂,进行了XRD分析和循环伏安测试。样品Au7Ni3/C的氧化峰电流密度最大,比样品Au/C提高了56.9%,且在XRD图中没有金属Ni的衍射峰,可认为Au与Ni形成了合金,它们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催化活性。使用样品Au7Ni3/C的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在60℃时的最大功率密度为26.6 mW/cm2;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库仑效率提高,电子转移数(N)变大;当电流密度为100 mA/cm2时,电子转移数增大到7.38并趋于稳定,接近理论值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DSBFC) 阳极催化剂 放电性能 电子转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