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盘源性腰痛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
作者 卓祥龙 李兵 《广西医学》 CAS 2007年第10期1553-1555,共3页
关键词 腰痛 发病机理 诊断
下载PDF
胎盘源性母儿并发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启涛 余艳红 +3 位作者 高云飞 钟梅 龚时鹏 刘倩倩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2-316,共5页
胎盘是哺乳类动物妊娠期特有的器官,具有物质交换、代谢、屏障防御以及合成功能,对于维持胎儿健康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等的迅猛发展以及对胎盘研究的不断深入,胎盘医学应运而生。目前已认... 胎盘是哺乳类动物妊娠期特有的器官,具有物质交换、代谢、屏障防御以及合成功能,对于维持胎儿健康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等的迅猛发展以及对胎盘研究的不断深入,胎盘医学应运而生。目前已认识到,胎盘正常的发生、发育受一系列精确的分子调控,胎盘印迹基因表达具有时间和空间特异性,随着孕周不同可发生较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儿并发症 健康发育 哺乳类动物 表观遗传学 物质交换 合成功能 基因组学
原文传递
颈椎盘源性疼痛分布特点与规律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3
作者 何亮亮 倪家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68-971,共4页
颈、肩、上背或上肢疼痛症状的出现,其病理性相关因素通常与颈椎椎间盘退变有关.而髓核突出对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或炎性、免疫因子对神经根的化学性刺激,是诱发神经根性疼痛的主要机制,其疼痛性质多以线性放射样疼痛为主,疼痛定位清晰,... 颈、肩、上背或上肢疼痛症状的出现,其病理性相关因素通常与颈椎椎间盘退变有关.而髓核突出对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或炎性、免疫因子对神经根的化学性刺激,是诱发神经根性疼痛的主要机制,其疼痛性质多以线性放射样疼痛为主,疼痛定位清晰,疼痛可放射至前臂或手指,且疼痛区域遵循颈神经根支配的分布规律.但是,与神经根性疼痛相比,部分患者的颈、肩、上背或上肢疼痛通常先于神经根性疼痛数周或数月前出现,甚至从未出现神经根性疼痛特点,而疼痛性质多以“酸痛、钝痛”(可剧烈疼痛)为主,疼痛范围弥散且定位模糊,疼痛扩散多不过肘,有学者称为“颈椎盘源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间退变 疼痛症状 神经根疼痛 疼痛 上肢疼痛 机械压迫 化学刺激
下载PDF
体内试验显示PLX—MS对MS有效
4
作者 朱园园(摘) 《国外药讯》 2008年第10期13-14,共2页
美国异体细胞治疗产品公司Pluristem Therapeutics称其Placental eXpanded(PLX—MS)细胞(I)在体内已显示对阻止多发性硬化(MS)有效。(I)是该公司专利的PluriX3-D生物反应器扩增的胎盘源性间充质基质细胞。
关键词 体内试验 MS 体细胞治疗 多发硬化 生物反应器 基质细胞 间充质
下载PDF
盘源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5
作者 谷臣凡 刘德林 黄生念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42-143,共2页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临床特点 治疗
下载PDF
医用臭氧治疗盘源性脊神经根炎的临床体会
6
作者 李强 俞利忠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353-2354,共2页
盘源性脊神经根炎是指由于颈椎病变、腰椎病变及椎间盘突出症等各种原因使脊神经、背根神经节受到伤害性刺激导致急性神经根水肿、渗出、充血等炎症反应而出现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急性颈腰部疼痛并伴有上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 盘源性脊神经根炎是指由于颈椎病变、腰椎病变及椎间盘突出症等各种原因使脊神经、背根神经节受到伤害性刺激导致急性神经根水肿、渗出、充血等炎症反应而出现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急性颈腰部疼痛并伴有上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患者往往疼痛剧烈、肌肉痉挛或萎缩、行动困难,严重威胁到患者的健康情况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根炎 臭氧治疗 放射疼痛 床体 医用 椎间突出症 神经根水肿
原文传递
人羊膜源性细胞的免疫作用及减轻急性肺损伤和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詹球 李佳 童亚林 《感染.炎症.修复》 2018年第1期52-55,共4页
胎盘源性细胞作为一种生物材料,是细胞移植和再生医学的新的细胞来源。胎盘是母体分娩后的遗弃物,其容易获得且不损伤母体和胎儿,因此不涉及伦理问题[1]。胎盘具有两种组分:一是母性组分,即蜕膜,起源于子宫内膜;二是胎儿组分,即胎膜,包... 胎盘源性细胞作为一种生物材料,是细胞移植和再生医学的新的细胞来源。胎盘是母体分娩后的遗弃物,其容易获得且不损伤母体和胎儿,因此不涉及伦理问题[1]。胎盘具有两种组分:一是母性组分,即蜕膜,起源于子宫内膜;二是胎儿组分,即胎膜,包括羊膜和绒毛膜[2]。人胎盘源性干细胞可分为4种:羊膜上皮细胞(hAEC)、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绒毛膜间充质细胞(hCMSC)和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CTC)[3]。其中羊膜源性的hAEC和hAMSC常被用于急性肺损伤及肺纤维化的治疗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细胞来 肺纤维化 人羊膜 免疫作用 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督脉盘龙灸法治疗瘀阻督脉型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杨少锋 郭彦涛 宋水燕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以葛根泥为媒介的盘龙灸法在盘源性腰痛治疗中的可能机制及其疗效。方法:将90例诊断为瘀阻督脉型盘源性腰痛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葛根泥盘龙灸法组(治疗组)、生姜盘龙灸法组(对照组)及传统中医定向透药组(空白对照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以葛根泥为媒介的盘龙灸法在盘源性腰痛治疗中的可能机制及其疗效。方法:将90例诊断为瘀阻督脉型盘源性腰痛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葛根泥盘龙灸法组(治疗组)、生姜盘龙灸法组(对照组)及传统中医定向透药组(空白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4周不同时间点的腰部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表评分变化,检测上述时间点三组患者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2周、4周两个时间点腰部疼痛评分、Oswestry调查量表评分及血沉、C-反应蛋白检测,均较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葛根泥为媒介的盘龙灸可有效减轻该类患者的炎症反应,缓解腰部疼痛,改善腰背功能及健康状况,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龙灸法 腰痛 外治法
原文传递
独活寄生汤对椎间盘内紊乱兔模型髓核组织中IL-1β及PGE_2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周桦 卢建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65-667,共3页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对椎间盘内紊乱(IDD)兔椎间盘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8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对椎间盘内紊乱(IDD)兔椎间盘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8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6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干预,后4组进行手术造模,其中低、中、高剂量组在造模后进行独活寄生汤灌服治疗。各组兔子分别于4、8周时各处死8只,取髓核组织检测IL-1β和PGE2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经手术造模的4组兔子椎间盘髓核组织中IL-1β、PGE2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中IL-1β和PGE2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治疗8周后,高剂量组中IL-1β和PGE2的含量与低、中剂量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可以通过下调椎间盘髓核组织中IL-1β、PGE2的水平,延缓和抑制椎间盘退变,从而发挥其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独活寄生汤 白细胞介素-1β 前列腺素E2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在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意义 被引量:16
10
作者 彭宝淦 侯树勋 +3 位作者 吴闻文 王晓宁 张建 孙金烈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HIZ)在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作用。方法:对5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CT影像上无腰椎间盘突出的下腰痛患者行腰椎MRI检查和腰椎间盘造影术,分析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与腰椎间盘造影诱发的下腰痛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HIZ)在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作用。方法:对5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CT影像上无腰椎间盘突出的下腰痛患者行腰椎MRI检查和腰椎间盘造影术,分析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与腰椎间盘造影诱发的下腰痛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行腰椎间盘造影的142个椎间盘中,共有38个椎间盘呈现疼痛复制反应,其中17个椎间盘显示高信号区。这17个有高信号区的椎间盘在椎间盘造影过程中全部呈现2~3级的纤维环破裂和疼痛复制反应。结论:无椎间盘突出的下腰痛患者在腰椎MRI上存在椎间盘内高信号区,可表明该椎间盘是产生腰痛的破裂椎间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问下腰痛 磁共振 高信号区 椎问造影术 纤维环破裂 椎问退变
下载PDF
盘源性腰痛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康海龙 古恩鹏 +1 位作者 谢海波 张晨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78-80,共3页
1969年国外学者Wilson等[1]报导了他们在对患者做腰椎间盘造影时的新发现—无椎间盘突出的腰痛患者造影时能引发腰痛,将关于间盘退变和腰腿痛之间关系的认识领入一个新阶段。自此椎间盘病变导致腰腿痛的机理从单纯突出组织对神经根的机... 1969年国外学者Wilson等[1]报导了他们在对患者做腰椎间盘造影时的新发现—无椎间盘突出的腰痛患者造影时能引发腰痛,将关于间盘退变和腰腿痛之间关系的认识领入一个新阶段。自此椎间盘病变导致腰腿痛的机理从单纯突出组织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论转向炎性刺激伴或不伴机械压迫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进展 椎间
原文传递
间盘源性腹股沟痛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姚猛 石作为 孙崇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9期1198-1201,共4页
目的 探讨间盘源性腹股沟痛的发生机制。方法 取成年Wistar大鼠 2 1只 ,随机分为保留腰椎旁交感干组、切断腰椎旁交感干组及自身对照 (切断右侧腰椎旁交感干 ,保留左侧腰椎旁交感干 )组 ,每组 7只。分别于L5 ~L6 椎间盘右后侧壁注入... 目的 探讨间盘源性腹股沟痛的发生机制。方法 取成年Wistar大鼠 2 1只 ,随机分为保留腰椎旁交感干组、切断腰椎旁交感干组及自身对照 (切断右侧腰椎旁交感干 ,保留左侧腰椎旁交感干 )组 ,每组 7只。分别于L5 ~L6 椎间盘右后侧壁注入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 ,48h后取双侧L1、L2脊神经节制片 ,观察脊神经节内HRP标记细胞及切除腰椎旁交感干对HRP标记细胞数的影响。另取成年Wistar大鼠 7只 ,其注药、取材、制片等步骤均与上述保留腰椎旁交感干组动物相同。切片应用HRP与免疫细胞化学过氧化物酶 抗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相结合的方法相结合法显色 ,确定HRP标记细胞的性质。结果 各组大鼠双侧L1、L2 脊神经节中均发现HRP标记细胞。HRP标记细胞数组间对照 (保留交感干组为 2 2 .5± 7.1~ 2 9.3± 9.7,切断交感干组为 1 2 .9± 5.1~ 1 3.3± 4.9,P <0 .0 1 )和自身对照 (保留交感干侧为 2 4.8± 6 .7、30 .6± 8.4,切断交感干侧为 1 5.8± 4.4、1 4.5± 4.1 ,P <0 .0 1 )结果均表明 ,当切断腰椎旁交感干后 ,脊神经节内HRP标记细胞数明显减少。免疫细胞化学实验观察到双侧L1、L2 脊神经节内有HRP和SP双标细胞。结论 间盘源性腹股沟痛主要是经交感神经传递、累及L1与L2 神经前支节段性支配区的牵涉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痛 发生机制 实验研究 脊神经节
原文传递
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护理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艳平 张小爽 +1 位作者 巨宝兰 李振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7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的25例经椎间盘造影证实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配合该手术进行术后基础护理、心理护... 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的25例经椎间盘造影证实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配合该手术进行术后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指导及康复训练,全部患者术后6个月内腰痛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仅有2例于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结论:结合规范的护理康复措施,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是有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微创治疗 射频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护理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盘源性腰痛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4
作者 高惠芬 禤天航 +2 位作者 潘海文 曹正霖 刘礼初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20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盘源性腰痛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盘源性腰痛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常规采用口服止痛药、腰部外敷摩腰散,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法,疗程...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盘源性腰痛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盘源性腰痛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常规采用口服止痛药、腰部外敷摩腰散,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法,疗程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指数以及改良Macnab评分。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腰痛症状有缓解,VAS评分与ODI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末次随访ODI指数以及改良Macnab评分较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在盘源性腰痛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中有良好效果,不过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发作期 经皮穴位电刺激
下载PDF
射频热凝术(IDET)治疗盘源性下腰痛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5
作者 蒋劲 朱宏骞 +4 位作者 熊东林 肖礼祖 张强 周厚湘 郑虎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下腰痛 射频热凝术 临床观察 治疗 影像学诊断 纤维环破裂 腰痛 髓核突出 致痛原因 神经受压 临床效果 椎间 low 组织内 成形术 激惹
下载PDF
平衡罐治疗急性期盘源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6
作者 肖彬娥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第12期2198-2200,共3页
目的观察平衡罐治疗急性期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采用口服止痛药、玉龙散外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平衡罐治疗。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 目的观察平衡罐治疗急性期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采用口服止痛药、玉龙散外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平衡罐治疗。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作为结局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ODI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 <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平衡罐治疗急性期盘源性腰痛可缓解腰部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功能,促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平衡罐 拔罐疗法
下载PDF
综合疗法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小珍 唐萌芽 +1 位作者 倪慧英 张学民 《中医正骨》 2014年第5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包括银质针导热疗法在内的综合疗法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盘源性腰痛患者30例,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祖恩氏抑郁症自我评定等级量表及下腰痛评分法对患者进行临... 目的:观察包括银质针导热疗法在内的综合疗法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盘源性腰痛患者30例,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祖恩氏抑郁症自我评定等级量表及下腰痛评分法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等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3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优10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满意率达93.3%。结论:综合疗法治疗盘源性腰痛疗效满意,能有效缓解腰背疼痛,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银质针 综合疗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射频电热成形术联合臭氧治疗盘源性腰痛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建辉 吕建国 +1 位作者 聂会勇 申晓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44-649,共6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纤维环射频电热成形术联合臭氧治疗慢性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采用椎间盘纤维环射频电热成形术联合椎间盘内臭氧注射治疗60例慢性DLBP,采用汉化Oswestr... 目的探讨椎间盘纤维环射频电热成形术联合臭氧治疗慢性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采用椎间盘纤维环射频电热成形术联合椎间盘内臭氧注射治疗60例慢性DLBP,采用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法(Chinese version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C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ologue scale,VAS)评价术前后患者功能状态、疼痛情况。结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后两节段患者VAS评分从术前1 d(7.4±1.2)分降到术后7 d(1.7±0.4)分(q=57.647,P<0.05)、术后15 d(1.3±0.3)分(q=61.692,P<0.05)、术后1个月(1.1±0.4)分(q=63.715,P<0.05)、术后3个月(0.9±0.3)分(q=65.738,P<0.05)、术后6个月(0.8±0.4)分(q=66.749,P<0.05)、术后1年(0.8±0.3)分(q=66.749,P<0.05),能维持12个月以上;术后CODI优良率80%以上,CODI术前1 d与术后各时点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节段患者VAS评分从术前1 d(7.6±1.1)分降到术后7 d(1.8±0.3)分(q=60.628,P<0.05)、术后15 d(1.2±0.4)分(q=66.900,P<0.05)、术后1个月(0.9±0.5)分(q=70.036,P<0.05)、术后3个月(0.8±0.3)分(q=71.081,P<0.05)、术后6个月(0.7±0.4)分(q=77.127,P<0.05)、术后1年(0.8±0.3)分(q=71.081,P<0.05),并能维持12个月以上;术后CODI优良率78%以上,CODI术前1 d与术后各时点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间盘纤维环射频电热凝疗法能使损伤椎间盘发生再塑形,修复损伤椎间盘,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显著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并发症少,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电热成形术 腰痛 臭氧注射
下载PDF
椎间盘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与射频热凝治疗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建波 陈金生 +2 位作者 宫庆娟 林楚妍 万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15-521,共7页
目的:比较椎间盘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与射频热凝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67例盘源性腰痛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PRP组)37例和对照组(RFT组)30例,其中PRP组接受椎间盘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RFT组接受... 目的:比较椎间盘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与射频热凝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67例盘源性腰痛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PRP组)37例和对照组(RFT组)30例,其中PRP组接受椎间盘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RFT组接受射频热凝术治疗。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3周及1年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脊柱功能评定指数(functional rating index,FRI)评分及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hort-form 36 ite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比较两组在上述指标、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的FRI评分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年,PRP组VAS评分及SF-36评分较RFT组有显著降低(P<0.05),且PRP组有效率明显高于RFT组(P<0.05)。结论:椎间盘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较射频热凝术对治疗盘源性腰痛具有更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射频热凝 椎间退变 腰痛
下载PDF
腰椎间盘矢状位MRI T2加权像高信号区与盘源性下腰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春华 陈长贤 +5 位作者 吴志强 王汉龙 赖展龙 柯晓斌 张永清 郑春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3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矢状位MRI T2加权像高信号区(HIZ)与盘源性下腰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0—2017-10出现腰椎间盘MRI T2加权像上HIZ的30例下盘源性腰痛患者,14例MRI T1加权像上呈高信号(A组),16例MRI T1加权像上呈低或...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矢状位MRI T2加权像高信号区(HIZ)与盘源性下腰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0—2017-10出现腰椎间盘MRI T2加权像上HIZ的30例下盘源性腰痛患者,14例MRI T1加权像上呈高信号(A组),16例MRI T1加权像上呈低或等信号(B组)。30例均行X线片及CT检查,结合椎间盘造影疼痛诱发试验观察HIZ的真实性质,并分析HIZ与下腰痛的相关性。结果 B组影像学检查均显示腰椎间盘退变,均行椎间盘造影疼痛诱发试验,显示纤维环破,并且疼痛复制阳性。A组在CT扫描后发现局限性高信号区为后方纤维环钙化或骨化。腰椎间盘MRI T2加权像上HIZ与下腰痛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χ~2=4.570,P=0.030)。结论腰椎间盘矢状位MRI T2加权像局限性高信号区与盘源性下腰痛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可以作为诊断盘源性腰痛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矢状位MRI T2加权像 局限高信号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